书城两性恋爱是个技术活
8158900000003

第3章 择偶理论

如果你问问身边单身的朋友,他们心中理想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答案肯定千奇百怪:要高的,要矮的;要有钱的,要不能太有钱的;要高学历的,不要高学历的……看看下面这些人的叙述,哪个和你相符?

我要找一个和我妈妈一样的女孩子!

我找什么样的男朋友都行,就是不能像我爸!

我的女朋友脸可以不漂亮,但是身材一定要好,要那种拿得出手的好!

我的男朋友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比我强!

……

有位女士更绝,她的择偶观是:要像孙悟空一样有本事,要像唐僧一样俊美,要像猪八戒一样积极讨好女朋友,要像沙和尚一样老实本分……你猜对了,她还单身!

你呢?你想要个怎样的另一半?你依据什么来给你的TA画像呢?看看研究人员怎么说吧。

父母偶像理论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那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你知道吗?

这两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如果有个mm找了个年纪大自己很多的男朋友/丈夫,大家对她的选择一般都归为“有恋父情结”或者嬉笑“一树梨花压海棠”。当然,在这个和谐的人际世界里,大家对这位姑娘的选择顶多是背后议论议论而已。但是如果是男性找了个年纪比自己大的女朋友/妻子,大家可能就不会那么嘴下留情了。有一位男士,他太太比他大五岁,当面或背后大家最常用来调侃他的话是“那个缺乏母爱的……”话说人家夫妻过得还是很幸福的!

其实,对于那些真正的有恋父恋母情结的人,他们择偶并不是单纯看年龄差异,而是更加复杂化。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借鉴俄狄浦斯的故事将男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而女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恋父情结则被称为那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爱上父/母的情况,在孩子长大之后,他会选择具有父亲/母亲个性品质的人作为自己的伴侣。也就是说,这一类人选择伴侣的标准并不是要选择比自己年龄大,而是要和自己的父/母相似。这种现象称为父母偶像理论。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我曾经思考过一个很无聊的问题:如果说有这种情结的人会选择和自己父/母相似的人,但是这个人本身是父母基因的结合,他一定也遗传了父/母的某些方面,那岂不是等于要找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人?

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无聊,真有这样的俗语“爱情就是遇见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还真有研究者研究了这个问题!

匈牙利佩奇大学的陶马什拜赖茨凯伊带领着他的团队研究了这个问题,不过他采用了科学的办法:他收集了很多人的照片,里·面掺杂了一些夫妻及双方父母的照片(就是夫妻两人的照片、丈夫的父母的照片及妻子的父母的照片——一个家庭共计六张照片),还有一些路人甲乙丙丁的照片。他们找到一些不认识照片中的人的志愿者,让他们从这些照片中将相似的面容加以配对。

你能猜到结果吗?很多志愿者还真把这六个人挑出来了!

后来这个择偶研究小组还运用现代科技,通过特殊软件和专业拍摄技术把这些照片上的面容进行了各种测量,然后得到了很多精确的数据,如鼻子的长度和嘴的宽度等,然后得到了14种“面部比例”,他们认为人们就是依据这样的面部比例来找寻自己的配偶的。

看完这个理论或许你要说,我选择伴侣的标准和我的父母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的选择我做主。别着急,看看其他理论有没有让你觉得有道理的。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有时也被称做资源交换理论。爱德华(1969)首先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择偶就是一种交换行为,双方将自身的资源与对方交换,以期获得最大的回报。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婚姻必定是在对双方都有“利润”时才会进行的“交易”。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帅哥,那么你在择偶市场的价值就要高于非帅哥;如果你有钱,那么你的价值就要高于工薪阶层;如果你有份好工作,那么你的价值更高;如果你还拥有温柔专一的好男人品性,那你就是择偶市场里的终极boss!

对于女性,一样!如果你年轻,那你价值看涨;如果你还漂亮,那你又上升了一个档次;如果你还性格好气质佳,欢迎挑战终极boss!如果你还是个博士,嗯?喜忧参半吧!

社会交换理论还有更“市场经济体制”的附加条件:除去这些精英boss级别的男女大神不谈,如果你不幸在某个方面有所缺失,比如个头矮,那么你就需要利用自己其他方面的资源来弥补。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择偶市场的价值是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加权的,所以貌美的女子与有钱的丑男也不是不可能的。有时当我们看到“好汉无好妻,赖汉娶娇娘”的时候,别急着下判断,赖汉一定有着过人之处!

这个理论很符合现在的美女愁嫁、富豪难娶的现状,为什么?自己价值太高了,比自己“便宜”太多的看不上眼啊!

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是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化论对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以下我要谈到进化心理学的几种择偶模型:亲本投资模型、好基因模型、性策略理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认为人类的择偶标准、择偶观和择偶行为建立在生殖和繁衍后代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人们是为了生出更好的后代而择偶的。

亲本投资理论

亲本投资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投资”,这个投资跟咱们前面提到的社会交换理论有所不同,这个“投资”指的是两性在繁衍过程中的“绝对投资”——生殖细胞。按照这个理论,因为成年女性每个月只有一个生殖细胞,而男性的生殖细胞不计其数,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男女的投资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女性更挑剔;男性竞争会更为激烈。想象一下,这就好像生长周期影响价格的原理一样,韭菜一茬接一茬,价格就涨不起来,而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过三千年才能熟,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按照这个理论,女性每个月只有一个生殖细胞,投资较大,而且女性生育后代要有十月怀胎的过程,因此她们更倾向于选择拥有更多金钱和更高权力的男性,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和生活。

如果女性挑伴侣看的是财?那男性呢?俗话说:郎才女貌,男性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似乎更看重女性的外貌条件,这又是因为什么?

好基因模型

中国的古诗词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尤其是形容女子的,无论是“楚腰卫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还是“环肥燕瘦”都从诗词里渗透出了各种女子那别样的风情。古人还是比较宽容的,无论女子是胖是瘦都能被赋予美人的称号,不过如果你现在仔细观察下,男人们似乎目光流连的基本都是一类女子——体重适宜、不肥不瘦、腰身明显细于臀部的女性。

吸引力与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对女性身材的要求极其苛刻,那些腰臀比例是0.7(腰围比臀围小30%)的女性最受男性的欢迎,这一体型似乎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男性都有吸引力。而健康方面的研究证实发现,腰臀比例接近0.7的妇女更容易受孕,比曲线不明显的妇女更健康。

好基因模型恰恰能够解释这种现象,该理论认为,在择偶过程中,有些外在的身体指标既是“吸引力指标”,也是“生存力指标”。这些指标说明了个体对异性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暗示该个体具有良好基因,具较强的生存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与具有这种身体吸引力的个体繁衍后代,那么后代可能会通过遗传获得更好基因,从而获得更强的适应力。

据说,对这种吸引力指标或生存力指标的偏好也会伴随基因遗传至后代,即后代也会去喜欢具有良好吸引力指标的异性。也就是说,父子择偶的标准很多时候都是一致的。

男人会最先被女人的胸部吸引

古有“素手、明眸、皓齿、酥胸、青丝”以及“脸似芙蓉胸似玉”来形容一个美人,这一点古代男子和现代男性似乎有着同样的偏好,女子的一张完美无瑕的脸蛋,远不如一对傲人的双峰更容易抓住男人的眼球。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女明星出席各种场合的时候都会利用深v、真空来赚取媒体和粉丝的目光,为什么会出现生理盐水填充物、硅胶填充物、自身脂肪填充物等千奇百怪的整形材料了。

近日,新西兰惠灵顿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47%的男性在和异性面对面交流时,第一眼就会注意女性的胸部;其次,近1/3的人首先关注女性的腰部和臀部;只有不到20%的人会一眼望向女性的脸。

你一定好奇这个研究怎么完成的吧,实际上,研究人员对一名普通女性的全身照进行了修改,如有的将胸部放大,有的则是模糊胸部形状。然后研究人员记录了受访者的一系列细微的眼球转动——第一眼看哪里、来回看多少次、每次看多久。结果显示,多数男性能精准地一眼在胸部定位;即使没有,也会在0.2秒内向那个区域移动。此外,无论其看着哪里,最后在交谈中,眼神都会在胸部附近来回打转。性策略理论经常听到有男人抱怨做女人好,因为每个女人生下的孩子都必然是自己的孩子(除了偶然的抱错事件),可是男人几乎无法判断你太太为你生下的孩子是不是你自己的亲生孩子。

这个残酷的事实也是性策略理论探讨的内容,该理论认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男性、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难题。为了解决各自的难题,男性和女性有了不同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男性在繁殖后代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生殖的不确定性,即生殖焦虑,男性不能确定所生的孩子是否真的是他的孩子,为了缓解这一焦虑,男性产生了特定的择偶偏好或行为方式。看看中国男人是怎么缓解这个焦虑的吧:

古代的三从四德要求女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容、妇言、妇工”,其中妇德的核心是“贞顺”,要求女性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二。

古代对女性的种种限制: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脚后的三寸金莲让女人行动不便,加大红杏出墙的难度!古代的滴血认亲,现代的DNA技术证明亲子关系,缓解生殖焦虑。

古人利用三妻四妾来与不同的女人生很多的孩子,根据概率论,其中总会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使自己的基因得以保留。你知道吗?错蜒目束亚目昆虫的雄性阴茎末端有一个村子般的区域,负责把竞争对手的精子从雌性的精子贮藏器官中抽取出来。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知识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感慨了一下:你看看人家昆虫,这才算是高科技!

梯度择偶理论

如果你经常留心各种婚恋节目,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想通过这类节目找寻另一半的女性,其实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无论是长相、职业、学历还是身材,可是有意思的是她们就是难以找到自己失落的那“另一半”。按照梯度择偶理论的说法,这其实与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上的一种大众思维有关:女性总是希望“我上面有人”,男性则总是希望“我上面别是女人”……

择偶梯度理论认为,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与自己相当或比自己低的女子,而女子则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薪金收入等比自己高或与自己相当的男子,即婚配模式中的“男高女低”模式。不光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想想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吧:

《灰姑娘》——王子和灰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青蛙王子》——青蛙最后变成了俊美的王子。

《美女和野兽》——野兽最后变成了俊美的王子,他还有个大宫殿!

《怪物史莱克》——本来,怪物史莱克是高攀到了公主,结果呢?原来公主也是个怪物!

……

所以,大家都认为在爱情和婚姻中,男≥女啊。

“男高女低”无关婚姻幸福

上海市妇联妇女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婚姻的满意度与“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没有必然联系,学历上低于配偶的男性和高于配偶的女性满意度最高,在收入上与配偶相等的男性和少于配偶的女性满意度最高,在年龄上大于配偶的男性和与配偶年龄相同的女性满意度最高。所以,婚姻的幸福并不在于你和TA的外在条件的差异,关键在于你们在灵魂上的契合。

“吾会寻觅吾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如果你也把婚姻看做是一个找寻自己灵魂的另一半的过程,如果你也相信TA就是你灵魂唯一之所系,可是你有幸遇到TA却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放手,那我只能说,汝真乃蠢人也。

以上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择偶的理论,你感觉如何?有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豁亮感?或许你要嗤之以鼻地问我:我们需要的是实战技巧,你讲这么多理论作甚?你看大战在即的时候,都是先要分析分析战术、解读解读敌方的优势劣势、探讨探讨具体的行军路线、商量商量遇到意外的对策之类的,这些靠的都是理论知识啊!人都说攻陷心上人比攻陷一座城池要难得多,你怎么敢小瞧这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