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8158000000033

第33章 谷歌中国的不听话

谷歌不是Google的简单翻版,当Google来到中国,开始入乡随俗用上中文名字的时候,对谷歌这个外来媳妇适应能力的考试也就开始了。这里我们回顾一下谷歌这五年来在中国的历程,不难发现,这其中既有谷歌的雄心壮志,也有不少无可奈何。

对于谷歌要退出中国市场这件事,中国用户的感情还是很纠结的。

一方面,谷歌在中国算不上坏孩子,五年前,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还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在过去的几年中,面对同样水很深的中国市场,谷歌中国摸爬滚打,一直在努力适应中国的做事方式,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谷歌中国的前总裁李开复还曾说,谷歌到中国就是希望能够破除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来一家败走一家的魔咒。然而几年后当谷歌同样难以打破这个魔咒,最终打算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用户还是感到很惋惜。

另一方面,谷歌不是太太平平地离开中国市场,而是揭起了一场震惊全世界的轩然大波。这好比到餐厅里吃饭,觉得菜不对自己的胃口,大部分人最多以后不来吃,但是谷歌非逼着餐厅老板把厨子、菜单全换掉。所以喜欢这个餐厅的,就觉得谷歌不厚道;而和谷歌一样不喜欢这个餐厅的,就觉得谷歌太爷们儿了。

谷歌与中国市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谷歌还未进入中国。这一年的9月12日,在搜索引擎界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谷歌在Google。com上推出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文以及日文搜索服务。这是谷歌第一次针对欧美市场之外的搜索引擎服务,标志着谷歌开始把目光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年初,李彦宏就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了百度公司。百度和谷歌也几乎是于同一时间在中文搜索引擎的比赛中起跑。

在之后的五年里,中国用户可以通过Google。com进行中文搜索,谷歌只是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向中国用户提供这一服务,并没有在中国设立任何办事机构,也没有做任何市场推广工作。而正是在这五年里,百度在中国突飞猛进,笼络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中文搜索引擎的一哥,而且还跑到美国去上市了。

在百度上市的前夕,谷歌曾想收购百度,但是没有谈拢。所以当百度在纳斯达克敲锣打鼓上市的时候,谷歌再也坐不住了。2005年,谷歌终于在中国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年的7月19日,谷歌公司宣布在中国建立工程研究院,并于同一天任命微软前高管李开复为谷歌中国区总裁。引用新闻稿的原话,谷歌称此举的目的“在于同经济高速增长中越来越多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建立更好的联系,同时开发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才干。”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谷歌在中国的第一步就面临着一场大官司。因为李开复之前担任美国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负责研发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和产品,也就是说李开复在微软所从事的工作可以直接拿来为谷歌所用,这让微软这个老东家很恼火。

更何况,谷歌和微软在美国本来就是冤家对头,现在谷歌从自己的竞争对手微软那里挖人,微软认为谷歌欺人太甚,要讨个说法。7月19日,也就是谷歌任命李开复消息公布的当天,微软向其总部所在的华盛顿州地方法院起诉,指控谷歌和李开复违反商业竞争协议,要求法院判决李开复不能为谷歌工作。

两个月后,美国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院就此案做出裁决:李开复可以为谷歌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个判决让谷歌占了上风,因为一旦放人过去,你就管不了人家做什么了。微软虽然很郁闷,但是也没有办法。到了年底,微软公司终止了对谷歌以及李开复的诉讼,双方决定在庭外和解。2005年10月,李开复正式就任谷歌中国掌门人,直到2009年从谷歌辞职。

谷歌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从李开复的这场官司开始的,而微软一直对谷歌挖自己墙脚一事耿耿于怀。所以当2010年年初,谷歌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微软终于觉得是受了某位神仙姐姐的帮助,暗中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第一个站出来高调指出谷歌在中国的经营有问题,自己不会离开中国市场。这些都是后话了。

李开复率领的谷歌军团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大力拓展中国市场的广告业务。2005年8月8日谷歌宣布把授权代理商计划扩展到中国,同时公布了中企动力成为谷歌在中国的首家正式授权代理商,在中国境内提供谷歌AdWords关键词广告服务销售和支持。中国的企业从此可以通过这些代理商,在谷歌AdWords的广告平台上选取关键词进行竞价。截至2010年年初,谷歌在中国的代理商总数达到25家,遍布中国各大城市,员工人数总和上万。

之后,谷歌决定针对中国市场独立门户,也为下一步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做准备。2006年1月26日,在和中国相关部门进行协商的基础之上,谷歌推出中国搜索引擎Google。cn。用户发现,如果用同一个中文关键词在Google。cn和Google。com上搜索,结果是不同的。其中Google。cn接受中国政府对搜索结果的审核,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过滤。之后,Google。cn的服务器也于2006年迁入到中国境内,接受中国相关法律的管制。谷歌称和中国政府在搜索结果上达成妥协的目的是遵守中国法规,为了谷歌更好地在中国成长,同时为中国发展“做出有意义的积极贡献”。

但是没过几天,这个Google。cn就被指出在中国没有ICP牌照,涉嫌非法经营。所谓ICP牌照就是中国政府颁发给网站的身份证,如果没有这个牌照,网站就是非法网站。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涉及外资的网站在申办ICP经营许可证时,首先需要进行外资股份的剥离,否则申请不予受理。这也就是说外资公司是不能直接在中国获得ICP牌照的。所以外国公司要在中国经营网站必须先成立一个中资公司,通过这个中资公司获得网站的ICP牌照,来管理和运行网站,中资公司再通过技术服务合作等方式将利润转移到外资母公司账下。这个模式被外资企业广泛使用,比如像雅虎使用3721的ICP牌照,eBay使用易趣的ICP牌照,亚马逊使用卓越网的ICP牌照,都属于这种做法。

而当时谷歌中国的网站借用的是赶集网的ICP牌照。按照谷歌当时的说法,Google。cn暂时由赶集网运营;作为回报,谷歌将向赶集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相关回报。但是谷歌和赶集网是没有关系的两个网站,用的却是一个ICP牌照,所以谷歌就有借用别人身份证的嫌疑。

到了2007年,谷歌与赶集网成立合资的北京谷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来运营Google。cn。Google。cn也最终在当时的中国信息产业部获得了ICP牌照。

在Google。cn上线的同时,谷歌中文名正式亮相。2006年4月12日,谷歌全球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为“谷歌”。“谷歌”两字从1000多个名字中选出,寓意“以谷为歌,收获的喜悦”。谷歌也由此正式在中国落地,入驻北京中关村科技园。

然而“谷歌”这两个字在中国用户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弹。有调查发现80%以上的中国用户不喜欢这个名字。原因就是这个名字土得掉渣,不上档次,一点不像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名字。而且,很多人也觉得,Google已经叫得很顺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弄个中文名字。就像贝克汉姆,原来是我们的大偶像,现在来到你的身边起了个中文名叫“王富贵”,粉丝估计要跑掉一半。中国的用户现在每天忙着跟国际接轨,说话时候还常常蹦出几个英文单词,要让他们接受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实在是勉为其难。

与此同时,伴随着在中国的开张,谷歌在中国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谷歌CEO埃里克一行拜会了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在谷歌的中文名揭晓的典礼上,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前来祝贺,代表北京政府欢迎谷歌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埃里克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谷歌来到中国,会入乡随俗,遵守中国的法律。谷歌和中国的关系也进入了蜜月期。

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谷歌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其中重要的一个动作就是和中国本土公司合作。

2007年1月4日,谷歌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共同在中国提供基于移动的搜索服务,这标志着谷歌移动搜索本地化的开始。

2007年1月5日,谷歌与迅雷联合宣布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更多的中国用户能够使用双方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2007年2月28日,谷歌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旗下的中国网通集团宽带在线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合作推出宽带搜索服务。

2007年6月11日,谷歌与新浪联合宣布形成战略合作。新浪与谷歌将在搜索、资讯、广告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为广大网民提供精心整合的互联网搜索及资讯服务。

2008年5月8日谷歌与金山软件共同发布联合品牌的免费《谷歌金山词霸合作版》。

以上这些企业都是中国本土IT业的巨头,有着大量的用户,谷歌与他们合作意在分享他们的用户。

与此同时,谷歌还大力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2007年3月上旬,谷歌中国在Google。cn推出谷歌网站导航产品;2007年3月16日,谷歌推出谷歌热榜;2007年4月4日,谷歌推出谷歌拼音输入法;2008年4月24日,谷歌财经中国版正式发布;2007年5月20日,推出谷歌生活搜索;2008年8月5日,谷歌推出谷歌音乐,供用户下载;2008年8月19日,谷歌推出公交搜索;2008年11月10日,中国版iGoogle面世。

我们可以看到,在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里,谷歌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大量针对本地市场的产品,可谓用心良苦。但遗憾的是,这些产品的市场反应平平,并没有抢到大量的新用户,相反,谷歌还被人指责有抄袭别人产品的嫌疑,谷歌也因此陷入了“抄袭”门。

事实上,无论是谷歌的网站导航、谷歌热榜,还是中文拼音输入法,在谷歌推出这些产品之前,中国市场其实已经有了同样的产品。

谷歌的网站导航产品,即265.com网站,最早创建于2003年,在2007年的时候被谷歌收购成为谷歌旗下的网站导航产品。265.com就是把一些热门的网站分门别类,基本上囊括了各个领域的主流网站。有不少用户把这个网站设为自己的个人主页,这样每次打开电脑,登录这个页面,就可以找到自己经常访问的一些网站,而不必一个一个输入网址。谷歌收购265.com看中的就是它的流量,希望能够把265.com的用户带到谷歌上来。而谷歌中国的竞争对手百度,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收购了一个和265.com类似的分类导航网站hao123.com。因此谷歌的做法难免让人觉得是在效仿百度。之后,更有用户发现,用hao123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搜索,在结果中居然找不到hao123.com的链接,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谷歌是不是在封杀自己的竞争对手。

同样,谷歌的热榜,被指模仿百度的搜索风云榜。这两个产品都是根据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的搜索数据,对关键词进行分类排名,由此产生很多排行榜,比如最受欢迎的电影、最受欢迎的明星等,从这些排行榜上可以看到用户最关注的是哪些内容。但是百度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搜索风云榜。

而谷歌的拼音输入法不仅被指抄袭,而且引发了谷歌跟搜狐公司之间的纠纷。在谷歌拼音输入法推出后的第四天,搜狐就发表声明,指出谷歌拼音输入法盗用搜狐的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谷歌大概因为自己确实理亏,只好承认自己的中文输入法在研发阶段的确采用了非谷歌公司的词库,然后又说了些谷歌要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力度、更好服务于中国用户之类的公关套话。但是搜狐依旧穷追猛打,搜狐总裁张朝阳说,谷歌这是赤裸裸侵犯别人专利,搜狐不能服软,要维权到底。这个事件直接导致谷歌中国的公关经理崔瑾下课。谷歌最后也是花钱跟搜狐买了个和解。

这三个产品都是在2007年三四月份推出的,每个产品都引起了一些争论。更何况,无论是网站导航还是中文输入法,说白了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网站导航甚至可以说是最早的搜索引擎形式之一,小学生层次的,现在谷歌来中国转一圈,就拿网站导航作为自己的新产品,实在是有悖于谷歌公司的创新精神。中文拼音输入法也是如此,市面上已有多种拼音输入法,大同小异,谷歌即便自己搞个中文输入法,也说不上什么新发明,现在居然还涉嫌抄袭,更是说不过去了。这些事情都让谷歌在中国市场上的形象有所下降。

为了挽回这些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谷歌的全球副总裁玛丽萨·迈尔(Marissa Mayer)站出来打圆场。2007年7月,玛丽萨来到中国,她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搜索引擎是谷歌最先做的,百度是偷别人的;现在谷歌来到中国,针对中国市场做一些产品,这也算不上是抄袭。这等于是公开给谷歌中国打气,但是在谷歌的中国办事处里,估计有不少管理层的员工正在面壁思过写检讨呢。

与此同时,谷歌的本地化进程还在继续进行。2007年5月20日,谷歌生活搜索上线。谷歌的生活搜索实际上是一个集房屋、工作、餐饮于一体的分类广告库。谷歌网罗了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希望此举能够整合用户。但是谷歌依然面临同样的困境,无论是房屋出租、买卖还是招聘、求职,中国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专业网站,每一个网站都有一定的固定用户,谷歌几乎不能撼动市场格局。

接着,2007年8月20日,谷歌问答和来吧正式上线。在谷歌问答上,任何用户都可以在上面提出或者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在来吧上,用户是一个以关键词为主题的论坛,比如在“世博会”吧中,用户可以围绕世博会这个话题发帖和回复,进行在线交流。

与谷歌生活搜索不同,谷歌问答和来吧采用与别人合作的方式,这回谷歌选择的是天涯网站。天涯网站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论坛,注册用户接近2000万,谷歌此举毫无疑问也是想利用天涯的流量来提升谷歌中国的网站流量。但是这个谷歌问答和来吧同样不是什么新鲜玩样,其中谷歌来吧被指明显带有百度贴吧的色彩,而在线问答型的网站已经有好多家,百度、雅虎都有类似的服务。而且,谷歌来吧和问答的服务器都架设在天涯上,用户也是通过天涯的网站才能使用这些服务,因此与天涯的合作能为谷歌从天涯上引来多少用户,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然后,谷歌把目光瞄准了音乐搜索。对于百度长期以来提供免费音乐下载这件事,谷歌一直在道德上持鄙视态度。因为在美国本土,对音乐版权的管制十分严格,之前有个著名的网站Napster,就是因为提供类似的音乐下载服务而被美国政府关闭。因此,包括谷歌在内的美国企业对版权的问题一直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便现在到了中国市场,谷歌还是很谨慎。但是看到百度提供免费音乐下载服务,吸引了大量的用户,赚了不少钱,谷歌即便妒火中烧,却也无能为力。所以谷歌能做的,就是天天喋喋不休地唠叨中国政府对版权管理不力,而且背后还一直在跟美国政府打小报告,要求美国政府出面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把这个版权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但是中国的版权管制问题不是一两年就能彻底解决的,所以谷歌指责了几年之后,觉得不行,光做个道德模范一点好处也没有,于是谷歌自己也推出了音乐下载服务。2009年3月30日,谷歌音乐搜索正式上线。

百度目前的音乐下载还是美国Napster的模式,即百度本身只是一个平台,百度本身不提供音乐和音乐下载,用户可以在百度音乐中搜索,搜到自己想要的歌曲之后,到提供这个歌曲下载的网页去下载歌曲。这种做法在美国也是违法的。根据美国的法律,像百度这样的平台对内容是“无知者无罪”,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人家在上传什么下载什么,你就不用负责任,但是如果你知道人家上传和下载的内容有问题,那么就要采取手段阻止这些歌曲的继续传播,如果明知有问题而不采取行动,那么你就是从犯,也要负责任。所以谷歌觉得这个模式是不可行的。

于是谷歌选择了跟巨鲸音乐网(www。top100.cn)合作。这个巨鲸音乐网是姚明投资的公司,提供在线音乐下载服务。网站与索尼、百代等各大唱片公司合作,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有版权的音乐,所以下载都是合法的。谷歌通过这个音乐库为用户提供音乐下载服务,解决了版权的问题;作为回报,谷歌通过广告收入与巨鲸音乐网及各大唱片公司分成。

这也注定谷歌音乐不会占到便宜。首先,百度的音乐搜索是覆盖整个互联网的,而谷歌音乐搜索仅来自于巨鲸音乐网的数据库,用户还是觉得百度上能搜到比谷歌更多的音乐。而最为关键的是,百度的音乐搜索已经有好几年了,有大量固定的用户,谷歌如果想把这些人抢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谷歌音乐还是没能打个翻身仗。

如果撇开对谷歌的感情,就事论事地分析一下谷歌在中国市场的这些举动,其实不难得出结论:谷歌在中国的一些本地化策略其实都在走别人的老路,几乎没有创新的产品出来让用户眼前一亮。所以中国的用户开始觉得自己对谷歌的期望抱得太高,谷歌在中国的光辉也就渐渐消失了。

细心的用户可能已经发现,在谷歌2007年和2008年集中发力推出一些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之后,到了2009年,谷歌就变得低调了。其实谷歌美国高层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在评估中国市场,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推出了那么多新产品,但是市场还是老样子,管理层是不是要反思一下?

与此同时,对谷歌不利的消息也在2009年频频传出。2009年5月,Youtube在中国无法登录,这个状况一直持续至今。2009年年初起,谷歌多次被指责在互联网上传播淫秽内容。200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新闻1+1》三档节目都对谷歌涉黄提出强烈批评。2009年9月4日,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辞职,创办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谷歌委任负责大中华区销售的全球副总裁刘允博士接替李开复,出任谷歌中国的掌门人。而李开复离开之前,已经有多位谷歌中国高管辞职。2009年10月,中国的一些作家和行业组织指责谷歌图书收录的作品为侵权行为,并表示可能把谷歌告上法庭。然后直至2010年年初,谷歌发表声明,决定退出中国市场。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对于谷歌中国涉黄和侵犯版权这两件事,在中国引起了很多争论,正面、反面的意见都有。在谷歌涉黄上,有人认为是谷歌竞争对手在耍花招,也有人认为是媒体要抓个反面典型,正好抓到了谷歌,谷歌倒霉而已。而在版权问题上,有人在告谷歌,比如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也有人站在谷歌一边,比如韩寒。

但是如果把涉黄和版权问题放到谷歌全球市场的大环境中去看,其实一点都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两个问题是谷歌在很多市场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说在中国有特殊性,那就是中国政府对淫秽内容的管制相对严格,但这一点也绝不应成为中国互联网缺乏自由的理由。而关于版权问题,这是谷歌目前最大的几个问题之一,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人在告谷歌,不单单是中国市场的事情。所以当谷歌在中国走下神坛的时候,这些问题暴露在中国用户面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回顾谷歌这五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之处不多,倒是从屡次不听话的举动中,赚足了知名度。或许从李开复离开谷歌之时,我们已经可以琢磨出谷歌总部高层所要采取的下一步措施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