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考满分作文分类大全
8135700000069

第69章 北京的符号(1)

(2006年北京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注意]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这是一个带有十分鲜明的地域色彩的作文题目,对北京的考生来说较有亲和力。它与2001年上海卷的“文化遗产”,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要求考生扩大观察视野和知识积累,写出北京的文化特征,写出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就看考生是否能够从最普通的事物中提炼并升华出自己独特的观念以及视野来。北京是一个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恢弘的人文景观,更兼众多的令人注目的现代建筑的城市,完全可以说,“北京的符号”无处不在,古代的、现代的、未来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考生可以打开思路,将各种现代、古代“符号”发掘出来;以小见大,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使笔下文章具备视野广阔、气韵酣畅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得到高分。

写作思路提示

一看到题目,大多考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胡同、四合院、长城、红墙绿瓦,等等,这些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但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要写好则不易。而北京是古老与现代结合紧密的城市,其“符号”不仅是多元的。考生可以打开思路,还可以联想到京剧、脸谱、老北京天桥上的杂耍、京韵大鼓、庙会等等,也可以由“北京的符号”联想到奥运等等。但是最佳立意应该选一个比较小的角度,选一个考生自己比较熟悉的,并能够深入探讨的“符号”。不仅要谈出其文化内涵、历史内涵,还要挖掘其深层的意蕴。如果只是浅表化地去写出来,这样的文章立意比较浅,内容空乏,是没有厚度的,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满分范文

北京的符号

——老舍与北京

(北京一考生)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众徒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的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得分点评

作者选择了老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作为自己入文的切入点,老舍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北京人的生活为题材,京味十足,可以说老舍的确是“北京的符号”。作者对其作品相当熟悉,一一列举,如数家珍。文章语言简练,多用短句,善用修辞,文化气息浓厚,这就使得文章句式富于变化,文采斐然。

北京的符号

(北京一考生)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却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谁好听就买谁的吃。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

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五岁小孩儿。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他说:“赶明儿我一准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十五年后,我长成二十岁的大小伙子。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理想是将来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虽然十五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十五年前那个小孩儿。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着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回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站在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二十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孩儿——妈妈……

一股热浪叩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向前飘,将一直飘向2008……到那时,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得分点评

考生选择“吆喝”作为文章切入点,别具匠心,胜人一筹。文章先扬后抑再扬,跌宕起伏,三次描摹吆喝声,给人余音袅袅之感。全文叙事、描写朴实中见真淳,而“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一语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北京的符号

(北京一考生)

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贤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国子监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飘飘儒巾儒袖上;于是,连雨也带着古老的幽幽书香。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进那读书声琅琅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这些或许是北京的符号,而隐藏其后的,正是脉脉书香。

岭南的风郁热,塞北的风凛冽,而北京的风,和煦而清爽。

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

漫步风中,不妨和亲切的人们一同欢笑。扯起一纸沙燕儿风筝,让它带你在北京晴朗的天空中飞翔,将风筝老人的匠心一同放飞;摇橹昆玉河中,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稍觉遗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让你感到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微醺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照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儿响彻晴空,你能不沉醉?

风筝、京音儿、胡同儿、京剧,这些或许是北京的符号,而隐藏其后的,正是浓浓的民俗。

西域的雪凄凉,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历史。

雪落在元大都遗址的残垣断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上,雪落在铭记兴衰荣辱的汉白玉华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气庄重的首都博物馆上,落在建设中的拥抱世界的奥运场馆“鸟巢”上。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右手是未来,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北京人的双手,沉重而又轻盈,而心间承载的,正是那份首都人的责任!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些或许是北京的符号,而隐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着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得分点评

考生视野宽广,语言优美,奇于谋篇。从雨、风、雪三种自然现象入笔,引出槐花、古柏、石刻等具体符号,以苏州、成都、岭南等地域风貌为衬托,凸现北京文化的独卓,并进一步阐述符号之后的脉脉书香气、浓浓民俗,以及北京人之历史责任心。行文一唱三叹、回肠荡气,实为考场佳作。

精彩文句

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

微醺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照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儿响彻晴空,你能不沉醉?

北京的符号

(北京一考生)

幽静的四合院,院内一棵高大的槐树,那就是北京的符号,我儿时的记忆,如今又重现眼前。

曾经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格子,抬起头,也许是那时还太小的缘故吧?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蔚蓝的,我常常趴在井边仰着头看云彩。这时候奶奶就会走出屋子叫我小心不要掉到井里。井边是我的乐园,一丛丛的草嫩嫩地从青石砖缝顶出来,我常和伙伴们一起趴在那里听各种声音,井水的声音,鸣虫的声音,玲珑悦耳,比任何音乐都动听。奶奶的四合院里有一棵很高大的槐树,奶奶经常在槐树下支上摇椅,躺在那里或是看书读报,或是午睡。我想躺在摇椅上慢悠悠地入睡一定是很惬意的事,因为我每次都能看见奶奶的脸上露出笑意。现在想想,也许是有我们陪伴她左右吧?

奶奶的五间正房很古朴,如同这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一处幽兰。清静的灰色房檐,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清风拂过,风铃丁丁作响,好像是唤醒了在外奔波的人们,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奶奶的家具全是红木的,木头的香气带给人宁静的安详,古韵古香。奶奶说这座四合院也不知道存在了多久,她说从记事起,她就一直住在这里,她谈到四合院的时候神情安详。

我还记得傍晚的时候,关上四合院的红漆大门,仿佛将一天的辛勤繁忙都关在了外面的喧嚣世界中,而四合院里,老少三代人共享天伦,平和惬意。我喜欢在院子里看星星,看玄青的屏障上泛起一点点微黄,那里有搭配出来的最美妙的图案,然后低下头接过奶奶削好的苹果,咬下一大口,嘴里酸酸甜甜,那是最快乐的时刻。

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了?大城市里的喧嚣仿佛淹没了四合院内的宁静,走出四合院的大门,走进纷繁的有着各色霓虹灯的世界,仿佛再尝不到清冽的井水,再听不到虫鸣的公寓中,北京城也随着四合院的拆迁变得越来越焦躁了。然而我又欣慰,宁静祥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不会消失,随着北京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四合院也在重新兴起。它在城市的一角静静地观望,如同儿时奶奶的笑脸,如同一位长者慈祥地守护着年幼的孩童。

北京在发展,四合院也在发展。周末经常看见人们一群群地聚集在四合院遍布的街道上,买一杯茶,喝一瓶冷饮。让人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北京城是现代与古典交融的共同体。不全忙碌,亦不全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