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师讲析高考满分作文
8132900000003

第3章 全国卷Ⅱ(1)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这是一个典型的材料作文。文中提供了一则与“读书”有关的材料,通过列举大量的数字说明,图书阅读率走低,而网络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构思本题时,不能脱离材料单纯地谈读书很重要或读书是种享受,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明确它展示的是我国当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阅读危机;其次是选准“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切入进来。

仔细分析材料,不难发现涉及三层意思:首先是“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其次是对于“为什么不读书”各类人群的看法,最后是“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对于以上侧面,可任选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予以阐述发挥。例如,可联系社会现实,指出图书的本质体现为内容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的丰富性,而这一点对提高国民素质非常重要;可以追根溯源,探究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也可以比较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区别,强调网络阅读不能替代图书阅读。需要提醒的是,也不能把网络阅读这一新生事物贬得一无是处。当然,还可以就如何引导网络阅读,如何激发国人读书的积极性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可选角度相当多,关键是不能空洞地说教,必须形成鲜明的观点,写出自己的体验与见解。

【优秀作文1】

为“真”守盼

吉林考生

心中,那个月亮湾,停泊着历史的古船,沉淀着文化的湛蓝,静静地,为你守盼,那份真实的灿烂。

——题记

很喜欢一个人捧着茶杯品茶的感觉。渐渐西斜的残阳,一抹霞红穿透剔亮的玻璃,掩映着书房里一排排古色发黄的线装书。一腾热气冲淡了黄昏,凝缩的那份脆干的青绿在热水中翻跃,升腾,一旦浸润了湿,就贪婪地吮吸久违的甘露,伸伸懒腰,缓缓的,蹬蹬腿,在古铜色的花杯中舒展开久封的筋骨。于是,脉络渐显了,青绿在热水中发散了,一片片风干的茶叶在浸润中寻到了绿的真实,回到了曾在树枝上招摇的青春与真实,清清的,露珠、泥土的味道弥漫在小屋,一份还真带来的醉香荡漾在心头。

因为品茶,因为爱真,谈及历史,谈及文化,也守着不变的概念——真。

我的书架上有着古老而真实的文化,明刻本、线装书,发黄的记忆,永久的思索,不管春温秋凉,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捧起一本原版古书,放在心头,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从一页页几欲风干的书页中,我品到了一份历史的真实,文化的真实。

从未想过要为文化说点什么,只到昨天,同学凌到我家,对着这一排排原版古旧的陈书而大笑,“你真傻,何不买几张电脑光盘,既不需像你这样旧书堆得似山高,又不需捧着文言实虚词嚼半日却难解其内容。”我先是惊愕,继而苦笑。莫名中有丝淡淡的哀愁,名著古书融注于光盘,竟还翻译成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我不敢想,我不知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该怎样翻译,我不知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用时髦的白话文该怎么讲,我不知道“冷雨敲碎吟上心”的心情用白话文如何描绘,又如何让读者真正领会?古典的故事,历史的沉重又怎能用一两句干巴浅显的白话文阐释得清?

还记得余秋雨写在《藏书》中的那句话,当学生问他为何藏如此多明刻线装书,藏这些原版发黄的记忆时,他说“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真实”是的,原版的文言书固然难读难懂,但有厚度,一旦失去了原版的真实,几句白话文,简写本已失去了厚度,很容易被岁月长河风干,甚至脆折。

我们需要真实,需要那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而非简单的故事情节,浅显的内容。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该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围绕“阅读的载体”,旁征博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章结构清晰,主题鲜明,能够全面理解材料,题目涵盖了材料的基本内容,牢牢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作者采用论证的方法,对书本阅读和网上阅读两种阅读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文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

【优秀作文2】

读书是一种味道

甘肃考生

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不亦乐乎!

这一种温馨浓郁的感觉你可曾有过,或者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也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渐渐地在习惯于电脑屏幕前的安详,习惯于在机器前适应机器。不可否认的是,电脑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它快捷,更新速度快,很适合我们今天的社会,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之外,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一些安闲,一丝平静,一种在书香中超然物外而非电脑屏幕前的感觉?

书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捧一本书,就好像确确实实地捧了一个世界,没有电脑中的虚拟,它让我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读《红楼梦》,读一个古代家族最真切的记录,或莞尔一笑,或蹙眉深思,当泪水顺着脸庞一粒一粒地滚下,汇着一缕缕心灵的悸动流进心田时,你知道,那是一种咸咸的辛酸的味道,勿用唇舌,心灵自会告诉你它最真实的感受。

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平和处,心犹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擂响的壮怀激烈,是英豪战前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

读书,品味,犹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如网络一般迷失,只会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在屏幕前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

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悠闲也许不再多见,那读书时一股股淡淡的味道也许不再熟悉如故,那么,坐在电脑前面紧张地过着日子的你,是否乐意在闲暇的时候,捧起尘封多日的书,拂去上面灰尘的印记,打开尘封多年的心灵日记,再一次闻一闻那别离多时的故友淡淡的却又不失其浓郁的香味,重新经历一次心灵的涤荡,内心的净化,再一次感受平静的没有外物打扰的味道。

电脑前与书本旁的味道,你选择哪一个?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首尾契合,不枝不蔓。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作者的语言却富有韵味,如:“读书,品味,犹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如网络一般迷失,只会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在屏幕前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文章长短交替,整散灵活,排比对偶,运用自如。行文结尾处使用疑问句式,为文章增色不少。

【优秀作文3】

阅读是一种孤独

吉林考生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作者的观点,同时又彰显立意,作者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而且全文都是围绕“孤独”行文。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出论点的形式,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透过阅读现象深入到了阅读的本质。

【优秀作文4】

阅读的载体

新疆考生

的确,有人放弃栖身于昏黄的灯下,伴一杯袅袅的香茗,翻动苇制的书页;的确,更多人选择面对荧屏,点动手指,置身于网络的字之山、画之海,这是文人的悲哀吗?不!我面前的数据,向我展示了强大并在不断壮大的阅读大军,他们手执不同的“武器”,却都那么执著地、忘情地阅读。因为阅读,是割舍不下的情感天地。

千年前的苍苍蒹葭,纤纤的采薇素手,依然鲜活于今,因为他们居住在那本《诗三百》中,将先祖的纯真与质朴留传下来。那曾经吹破了一座茅屋的秋风,与秋风都吹不冷的爱国赤子之心,都吹在我的脸上、我的心头。我随他“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为他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而游登五岳。他所有的豁达与悲戚、沉郁与忧思,都居住在那本《杜工部文集》中,让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还有“登东皋以舒啸”的元亮,以及“大丈夫为民而亡”的萧峰,或是站在海之角的普希金……没有时间、空间的阻隔,与作者悲戚与共,慷慨同当,原以为“书”会是唯一的阅读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