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黄帝内经
8123100000081

第81章 解精微论

“原文”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失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盛愚仆漏之间,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雷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雷公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着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位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

雷公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位出也。

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盲。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黄帝在市政官升座,雷公道:我接受了您传授的医道、又传授给我的弟子。我传授的内容都是医经里的内容,有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等,因为弟子中有聪明愚笨的差别,他们行诊时医术也高低优劣不等,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我传授时告知弟子们有关悲、衷、喜、怒、燥、湿、寒、暑、阴、阳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女性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然后让他们回答疾患的病因,并针对具体患者讲述卑贱、富贵、形体胖瘦、体质强弱等,使他们通晓这些道理,通过行诊进行验证,所有这些都按照您的教诲而行。我现在还有几个粗浅愚昧的问题,在医经中无法查到,想要请您讲解一下。

黄帝道:你谈得太空泛了。

雷公问:为什么有人哭泣而无泪,或有泪而少涕呢?

黄帝答:医经中有这方面的记载。

雷公又问:然而哭泣的泪水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黄帝答:这个问题对行医治病没有什么助益,但却是大夫应当懂得的生理现象。心脏为五脏之主,双目是心种外现的孔窍,光华色泽是心脏在外的显像,因此感到得意则双目和悦有光,感到忧郁失意则双目显现黯淡愁色,悲哀则会哭泣,哭泣则产生泪水。泪水来源于体内积聚的水液,积聚水液地方在至阴,至阴是肾脏贮藏的阴精,泪水是由阴精转化而来。受肾脏约制和阴精固摄,水精与肾志对应平衡,来源于阴精的水液平时不会自行排出;当火精与心神对应,水火相互交感。心肾互相影响,神志受悲,泪水就淌出来了。因此谚语说:心悲叫做志悲。心神和肾志交会于双目,所以心肾俱悲时神气传到心精而传不到肾志,心、肾失衡,肾脏无法制为阴精,而水失去阴精的固摄,阴精则化成泪水由双日淌出。流涕原因在于脑,脑属阴,髓充于骨而藏于脑,脑是聚积之处,由于鼻通于脑,所以脑筋水渗出形成涕。肾脏主管全身的骨髓,涕、泪本是同一物质,因此流泪时涕也随之而出。涕、泪犹如兄弟,急则同难,安则共存,肾志悲哀无法固摄制约阴精,涕、泪便一起淌出。由于同属水,所以涕、泪相从相随流出。

雷公说:你讲的道理很深奥。

雷公问:有人干哭无泪,或泪少无多,涕却不随之而出,这是为什么?

黄帝答:干哭无泪,因为内心并不悲伤。不流眼泪;因为心神未被触动。心脏功能正常,便不会影响肾脏,肾志则相应不悲,心神与肾志没有互相交感,肾脏固摄制约着阴精,泪水怎么会能流出来呢?志悲就会感到郁抑,郁抑使阴气冲于脑部而肾志离开眼睛,肾志离开眼睛则神不守精;眼睛失去神志控制后,眼泪和鼻涕则流出来。

你没有读过医经上的话吗?气厥使眼睛一无所见。患厥病时,阳气运行在身体上部,阴气运行在身体下部,阳气汇集在上部则上部阳气亢盛,阴气汇集在下部则足冷发胀。五脏陌气上逆,而一水不胜五人,所以会导致眼睛不能视物。

迎风流泪是因为风邪侵入目中,阳气亢盛于上部,遇风后如人借风势般更加旺盛,所以泪流不止。比如火焰热极了会生风,风生则会下雨,这与迎风流泪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