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商埠雄魂
8122000000067

第67章 新任孟知县饱览春秋楼(1)

新任孟知县饱览春秋楼

旧友洋大人吝送来复枪

等江海阔、戴广兴等人回到山陕会馆,新任知县孟祥贻已经在孙六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看完了会馆的大部分建筑。

孟祥贻看上去要比曹敬生年轻得多,个子高大威猛,面相倒挺和善。后来人们传说,他能够到裕州做县令,不但会钻营,而且沾了姓“孟”的光。这个人是大名府南乐县人氏,早年在大名府求学,于道光二十四年中举,作为拔贡生被选入咸安宫官学里就读。结业后,一直在京里流连、赋闲,作为备员,等待放差的机会。

等待放差是难熬的,就好比当代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些家境贫寒的举人,如果没有供养,这碗闲饭万万吃不得。好在孟祥贻家里还有几顷土地,手头上不缺银子。这次因为赊店人砸抢厘金局事件,南阳知府何怀珍弹劾曹敬生,曹敬生下野,需要有人替补。按照惯例,遴选官员要在备员中查找,国子监向皇上推荐十个人供皇上挑选。这十个人当然使尽浑身解数,各自走了不同的门子。

孟祥贻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挤进了这十个备选之列。十个人的竞争更加激烈,正是孟祥贻的门子走得对路,才有了这份差事。原来,不知孟祥贻起于何时,通过何种关系,竟然与皇帝御前侍卫孙世英交上了朋友,继而通过孙世英与李莲英搭上了线,李莲英向叶赫那拉·玉兰贵妃进言,引起了贵妃的注意。恰在咸丰皇帝选择裕州县令前,贵妃在陪伴咸丰皇帝吃什锦火锅时,有意说起了赊店发生的重大事件。贵妃提醒皇上,刁民与厘金大员发生冲突,全国时有发生,唯独这个赊店镇发生得最为惨烈,可见不仅当地的官员办事嚣张,激起民变,也与民风刁蛮,桀骜不驯有关,亟须教化。圣人善教化,圣人的后代亦善教化,请皇上用人之时酌定。咸丰皇帝依照贵妃娘娘的意思,看到名单上没有姓孔的,只有一个姓孟的人,虽然不是孔圣人的后代,也是孟亚圣的后代,就在名字上画了一个圆圈。皇上这么简单地一画,孟祥贻在官场角逐中胜出,荣幸地得到了这套顶戴花翎和这身绣有鸟的补服。

临出京时,孟祥贻专程向孙世英辞别,孙世英自然一番恭贺。孟祥贻问起孙大人老家有没有需要关顾的事情,孙世英对家乡一往情深,尤其感念江海阔修他家祖坟及对他那个不成器的父亲照顾,密嘱他关注赊店,照顾江海阔。所以,孟祥贻上任伊始,就向师爷了解赊店和江海阔的状况。听说江家的悲惨遭遇后,草草地处理了县里的迎送应酬和简单公务,抓紧抽空赶往赊店,专程探望江海阔。

孙世英的嘱咐,孟祥贻自然不便明说。等江海阔、戴广兴等人参见孟大人后,孟祥贻执着江海阔的手,异常亲热,说了一大堆安慰话。江海阔潸然泪下,非常感激孟大人垂怜。

孟祥贻说:“由于曹敬生、邱自厚等人办差不力,激起民变,惹得皇上龙颜大怒,责令孟某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也算是临危受命。孟某认为,赊店百姓纵有失当之处,仍然应以教化为本。赊店人素以‘忠义’和‘诚信’著称,‘忠诚’二字,不是乱用的,首先应当用在面对朝廷上。教化之法,‘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需我等徐徐图之,亦不可操之过急。孟某诚望诸位精诚合作,把赊店镇的事情办好。”

众人唯唯称是,说孟大人讲得好,说到了赊店镇的病根上。

孟祥贻说:“我到任后,首先听说七峰山的匪患猖獗,致使江镇首家里遭到这场大灾大难。匪患不除,县无宁日,民无宁日。请诸位放心,孟某一定要借官军进剿捻子之机,建议都统大人率部扫荡这帮匪徒,为死难者报仇雪恨。”

众人称颂孟大人英明,说曹大人如果也能像孟大人这样,及早对七峰山土匪采取强硬手段,哪里还会有这样的惨剧发生?孟祥贻听了,颔首微笑,暗自得意。

心如死灰的江海阔有了曹敬生的看望和新任知县孟祥贻的抚慰,觉得当这个镇首还是不冤枉的,又听孟祥贻说要竭力剿灭七峰山蹚将,心情顿时振作了一些,减轻了不少哀痛,发誓要继续干好这个差事,才对得起黄泉下的江七爷和家人。

孟祥贻充分肯定了江海阔的贡献,他说:“你们没有回来之前,我已经察看了市容和这座山陕会馆。我感到市面上还是兴旺的,比县城强多了,心里十分欣喜。尤其是晋商和陕商,确实了不起,修造了这么一座宏伟的建筑。”

众人附和说,是啊,咱这赊店十来处会馆,唯独这座会馆花的银子最多,建设的时间最长,建筑的规模最大。

孟祥贻说:“各路客商,云集赊店,促进了赊店的繁荣兴旺。我听说,赊店镇是中原四大名镇之一,在我看来,道口镇与朱仙镇远远赶不上这里的规模,只有周口镇和济南府的周庄才可以与之比肩,而且论会馆之大、之奇,唯有这座会馆堪称天下第一。你们知道不知道,这座会馆起于何时,是谁主持建造的?”

戴广兴说:“孟大人,我叔父戴二闾曾经多次跟我讲过,咱们这个赊店,元朝末年,人烟稀少,现在的人口多是明朝开国时,从平阳府的洪洞县以及汾州府、潞安府等地移民而来。老百姓常说,‘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鸦窝’。后来,由于这里的水陆交通方便,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经商,镇里又得到了较快发展。商业兴盛以后,为了敬乡神、安旅故、叙乡谊、通商情、立商规、兴义举,各路商号从乾隆年间开始,相继建起了会馆,这座会馆当然是山西、陕西两地的商家集资建造的,最初也不大,后来越搞越大了。”

孟祥贻饶有兴味听着戴广兴的介绍,对众人说:“戴二闾老先生我听说过,名头很大。这座会馆到后期,是不是由他组织建起来的?”

戴广兴急忙解释说:“不是,不是,会馆建成的年代要比我叔父早多了,我叔父只是广盛镖局的创始人。只听说当时出资人很多,后辈人说不清楚是谁挑的头儿。而且年代很长,中间不断换人,没有明确记载。不过,记载下来的是,首先建的是春秋楼,从乾隆五年开始,到乾隆四十七年竣工,历时四十二年。后来,经历嘉庆、道光两位皇帝,才相继建了刀楼、印楼和您已经看过的那几座楼。”

江海阔接过话头说:“孟大人,你已经把会馆里这些楼看过一遍了吧?”

孟祥贻说:“哪里看完了?刚刚看完前边的照壁、悬鉴楼、钟鼓楼,还没有走到春秋楼,你们就回来了。”

江海阔说:“那我们陪您去看看春秋楼吧。”

孟祥贻兴致勃勃地来到山陕会馆后院,仰视这座十来丈高的春秋楼,连声赞叹了不起,了不起!这气势、这高度,比我曾经到过的岳阳楼和黄鹤楼要大得多,堪称“天下第一楼”啊!

孟祥贻快步走到楼前的《创建春秋楼碑记》前,看了上边的铭文,见上边记载着,共有四百二十三家山陕两省的商号,集资八千零七十八两四钱四分,才修起了这座雄伟的大楼。孟祥贻叹道,记载得这么清楚,花了这么多的银两,实属罕见啊。

江海阔等人陪同孟祥贻走上数层高高的台阶,见到下边的墙壁都是用大青石条砌成,坚固无比,又是一阵赞叹。走进宽七间、深六间、高两丈的大厅,对众人说,在这里聚会,能够容纳四五百人了。江海阔说,是啊,我们经常在这里聚众议事,占一个角落就够用了。

众人拾级而上,上面的几层已经成为砖木结构,孟祥贻一层层地看去,一直走到春秋楼顶部一层,天空晴朗,放眼望去,赊店镇尽收眼底,远处的河流、村落、农田、群山,也能影影绰绰地看得见。孟祥贻绕楼一周,喜不自胜,豪情迸发,似有吟诗之状。江海阔赶紧让孙六把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呈上,请孟大人题词赋诗,孟祥贻也不谦让,挥笔写下“浑厚华彩、精美绝伦”八个大字,又在上边题跋曰:

余登春秋楼,第见洛完巩固,迥出霄汉,金碧辉煌,光映日星。试置身其上,凭眺宇内,皆在远瞻旷览中。而翘首南向,又若可俯视焉,巍巍乎登临岳之峻,初不知身向碧云也。

孟祥贻书于咸丰七年初夏并识(注:原文没有标点。)

江海阔等人夸奖孟大人字写得好。孟祥贻暗暗得意地想,岂止是字好,这跋也题得妙。

江海阔和戴广兴商议,把各路商会会长全部请来,谒见了新任知县孟祥贻孟大人,又在永隆统大酒店摆下几桌宴席,隆重招待了孟祥贻。到孟祥贻临走时,江海阔送上了一百两银票。江海阔本来以为,新上任的官员往往假意撇清,推推诿诿地不肯立即收起,又表示却之不恭,装作勉强接受,叫人恶心,谁知这个孟祥贻孟知县连个谢字都没有说,当即笑纳了。江海阔和戴广兴觉得这个人够朋友,讲义气,好打交道,又觉得这家伙未免过于贪婪,恐怕又是一个填不满的坑。

孟祥贻走后,戴广兴让江海阔继续休养,自己加紧督促民众修筑寨垣。无奈工程浩大,不是一日之功。经历一春半夏,虽说进展不够明显,总算是修起部分寨垣。

江海阔身体已经渐渐康复,心里的伤痛却没有彻底化解。家宅在众人的帮助之下,虽然没有完全修复,也都起架了起来。因为整个院落都是江海阔的伤心之地,江海阔不愿意回家去住,把门面上的生意交给郝管家照管,自己索性就住在镇公所,由刘玉坠和吴骆驼照料他的起居。英子寄养在冯贵鲜家里,冯贵鲜待这个女孩子如同亲生女儿,江海阔很放心。可惜自从刘玉坠与苗赞圃绝情断交之后,苗赞圃心灰意冷数日,终于卷起铺盖走人,冯贵鲜只得又延请了一位先生,为两个孩子授课。英子和冯国栋发愤读书,学习进步之快,几乎让新先生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