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商乱涨价骤起抢购风
捻众瞎议论悄然倒是非
县城里的爆炸性新闻,是突然刮起了抢购风潮。
江海阔修造的通向裕州县城的那座小小木桥,确实起到了阻隔货流的作用,大批运送年货的船只,不能上行,只好在赊店码头上缷货。十几家过载行货源充足,仓库爆满,批发兼零售的生意前所未有地好了起来。裕州的小商户不可能在县城南边的下货台接货了,少不得车拉人担,驴驮马载,来到赊店的大码头上进货。运输成本的加大,必须通过涨价来弥补,因为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曾经有一些商户沾沾自喜,找到了提升价格的依据,也就是找到了发财的诀窍,肆无忌惮地把年货的价格随意提高了一些。潘佑仁、白春喜、李厚朴、老樊家等一些大商户,当然也照此办理,并且公开宣称,把提价的原因加在了赊店人的头上,说他们缺德修桥,水路不通走旱路,只能通过加价才能维持生意。站柜台的伙计们听到人们抱怨物价昂贵的时候,总是夸张地说,这都是赊店人截断了漕运,赊店商人的心全他妈的黑了。
老百姓不管那么多,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实惠。买卖从来不一心,居民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裕州的商户哪一个不是利欲熏心?盘剥我们老百姓时,从来没有菩萨心肠。刮大风喃(吞)炒面,咋张开嘴了?但他们毕竟怕连续涨价,购买食盐、米面、布匹、香烟、蜡烛、红纸、鞭炮等货物显然比平时多了一些。
超购的苗头一出现,商家无不大喜,他们见购买力这么旺盛,乐得有好生意做。反正有赊店人垫底挨骂,乘机又提升了价格。有些商户故意囤积居奇,索性以少胜多,昧着良心赚钱。于是,没有买到年货的人,听说要继续涨价,赶紧到街上选购。已经采买过的居民,后悔自己原来买得少了,害怕银子发毛,再一次前往商店采购。乡下人来赶集的,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儿,见城里人大包小包往家里提,也都跟着多采多购,加剧了汹涌购买的势头。门店伙计们忙得浑身是汗,一点也没有了平时消停的样子,萝卜快了不洗泥,只管向外搬货物,把许多商品应有的包装都省略了。
商人们见库存下降得飞快,赶紧再一次提升价格。人们都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很快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传遍了年货紧缺、不断涨价的消息,民众像发疯一样扑向柜台,倾囊抢购。这股风很快在县城强劲地刮起,刮得昏天黑地。很快,不仅日用百货眼看断庄,而且平时不用的物品,甚至没有作用的药物、用具,也都被卷进了抢购的浪潮之中。人们只要手里有银子,见到什么就买什么,丝毫不考虑有无实际用处。
就在赊店街处决张狗留和小土匪的那一天里,裕州县城的货物价格翻了几番,个别商品的价格飙升得离谱儿,人们照样失去理智般地抢购。蜂拥而上的人群,挤满了县城大大小小的商店。这里挤不进去,就到另一处挤。粮店、日用百货店最先遭袭,后来波及各个角落。半个时辰,挤塌了三十多处柜台,几乎所有货架上的货物,全被抢购一空。有些小人,乘乱下手,顺手牵羊,到处都有抢劫盗窃的事件发生。到了正午时分,凡是到街上的人没有一个空手的,市面上已经严重失控,混乱不堪。有些门店索性关门,任凭百姓如何捶打,坚壁清野,置若罔闻。曹知县听到商人们的纷纷告急,才知道大事不好,赶紧派衙役、捕快出面弹压,发布告示,照样无济于事。
曹知县赶紧召集县城商家的头面人物,迅速到县衙大堂里议事。曹知县苛责他们稳定市价,稳定民心,要求他们抓紧组织货源,以备供应之需。商家们也都意识到这股邪风的厉害,但都表示回天无力,只能穷于招架。
紧急进货势在必行。商家们不用曹知县交代,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货船、车马全部调动起来,赶往赊店街,到过载行进货。居民们已经风闻,赊店街的货物齐全,并且价格公道,于是,黑压压的人群,星夜兼程,向赊店进发。
等江海阔、戴广兴等人得到县城抢购一空的消息时,大家一阵庆幸,说明修建潘河木桥一举,已经出现明显的积极效应。得意之余,又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做出了周密的部署。
江海阔首先把十几家过载行的老板叫来,对他们说,这是保持我们赊店商业地位的关键一战,县城商家前来进货,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能狂泄。因为我们这些远水,救不了他们的近渴,必须在保证我们赊店市场繁荣的前提下,把多余的商品向裕州商家提供。尤其是食盐,更要严加控制,不经批准,绝不允许外流。即使有些宽裕的商品,也要适当加价,让裕州的商人豆腐盘成肉价钱,无利可图。谁要是不听使唤,把紧俏的货物卖给了裕州商家,给我们的市面带来压力,一定要取消他在这里经商的资格,让他知道马王爷三只眼的厉害!过载行的老板,哪个不是机灵鬼?他们已经因为江海阔修了木桥,自己的货物充盈,赚得杯钵全满,焉有不听江海阔安排的道理?一个个下去依照镇首的要求办事。
紧接着,江海阔等人意识到,远远近近的百姓都会拥来购货,本镇市场即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形成良性循环,赊店商家一定要恪守信用,平抑物价,不允许出现任何勒买勒卖、扰乱市场的行为。王掌柜建议,赶紧出告示,到各条街上张贴,免得造成混乱。江海阔思索了一阵子,觉得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举措,那种办法恐怕难以抵挡市场抢购即将爆发的洪流。然后交代王掌柜起草一个通告,让孙六到街上先敲锣通知,警示商户不得扰乱经营秩序,如有违犯,严惩不贷。接着,又吩咐王掌柜把石印馆的掌柜叫来,全文录下山陕会馆的两座《诚信碑》上的碑文,赶印两千张,分发给所有的门店,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含义,一次犯规,处罚五十两银子不是闹着玩的。王掌柜见江海阔在这场一触即发的商战面前,如此从容淡定,心中暗暗佩服,一件件下去组织落实。
等一切安排妥当,江海阔正要松口气,曹敬生和周师爷赶来了。江海阔分外明白曹敬生前来的用意,赶紧恭恭敬敬地迎接县太爷,听候县大老爷的训示。
曹敬生脸色铁青,但没有批说江海阔等人,抽上一袋烟后,对江海阔说:“让人去把邱大人请来。”
在江海阔吩咐人去请邱自厚以后,曹敬生才说:“江镇首,想必你已经听说了,县城里商业一片混乱,相当难以收拾了。”
江海阔做出一副惊讶神态:“哎呀,曹大人,我只顾按照你的要求,处决那两名罪犯,忙得焦头烂额,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对于你说的事情,怎么一概不知?”
曹敬生知道在处理匪徒的事情上理亏,还是轻描淡写地说:“哦,我晓得了,这件事儿你办得不错。不过,我纵容你修了那座木桥,已经把县城搅得天翻地覆了。”
江海阔装作不相信地说:“不会有那么严重吧?”
曹敬生把县城的情况向江海阔等人说了一遍儿,然后对江海阔说:“我这次来的意图就是让你马上组织货源,供应县城,再不能混乱下去了。”
江海阔听了曹敬生的安排,马上拍着胸脯说:“请曹大人放心,海阔马上安排人加紧办理!不过,这裕州商人杀鸡取蛋,恐怕多少货物也填不满他们的欲壑,到底能不能把火扑灭,我心里没有底儿。”
曹敬生不客气地说:“你江镇首不要跟我打马虎眼,谁不知道你精明过人?这是本县的大局,你服从也得服从,不服从也得服从!”
江海阔再一次向曹敬生表示了决心,曹敬生的脸色才转为缓和。等邱自厚到来以后,曹敬生责成邱自厚抓紧把加征的两千两厘金收上来,然后在江海阔、戴广兴等人的陪同下,和邱自厚一道,到永隆酒家宴饮不提。
近来,经历了和江海阔倒海翻江的三个夜晚,刘玉坠的心境彻底倒了个儿,对这个大少爷由恨到怕,由怕到从,由从到痴迷,不知是怎么啦。和黄嫂聊了半天,认定这就是命,一个弱女子斗不过这个强权的男人世界。自己本来就不打算从一而终,冷不防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竟然让江海阔占了身子。让她想不通的是,这个大少爷年近五十了,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劲头儿,整夜折腾自己,让自己欲仙欲死,这是自己嫁给江七爷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白天生自己的闷气,恨自己没脸没皮,接纳了一个本来不该接纳的男人。可是到了夜里,又巴不得大少爷前来,逼着她喊“阔哥”,做羞态,让这个强壮的男人把自己捧到天上,摔在地下,按在深井处,又托到云端里。心境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也翻了个儿。刘玉坠一方面觉得对不起表哥,一方面又嫌苗赞圃太窝囊。心里虽然偏向了江海阔,但看到苗赞圃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到底心中不忍。不忍的表现就是在暗中没少观察苗赞圃,突然发现也不知怎么回事儿,这个像落水狗一样的表哥也突然又振作起来,气色比前几天好了许多,让刘玉坠感到莫名其妙。两个人没有机会接触,但刘玉坠从苗赞圃的眼神里,看出苗赞圃有话要对自己说,本来想找个机会和表哥说说,他却又是那个欲语又止的样子,让刘玉坠不知道他着了什么魔,更加摸不着头脑。
吃晚饭的时候,一桌子人偶尔展开话题,说起了江海阔主持处决蹚将的事情。因为江七爷吩咐,这是血光灾难,避之不及,江家人一律不准出去看热闹,所以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大太太说:“老爷,咱海阔现在操有生杀大权了,比你当年还威风。”
二姨太知道这话说不到江七爷的心眼里,抢着说:“大姐,不是我说你,这种事儿未必是好事情,怕就怕人家把冤仇记在咱家的头上。”
大太太白了二姨太一眼:“怕什么,咱海阔有官府撑腰,谅那些蹚将痞子也不敢咋咱们。”
听着两个女人瞎议论,英子惊恐地看着她们,连饭也不吃了。江七爷责怪她们说:“真是女人见识,不要再说了,我烦听这个,究竟是福是祸,现在还很难说……”还没有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叫江七爷直不起腰来。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在江家,刘玉坠向来没有说话的份儿。她已经知道今天对于赊店人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想起江海阔主持杀人,不由得一阵胆寒,对这个野汉子越发敬畏起来。心里说,得抓紧对表哥说说,千万不要去惹江海阔,免得他抓着把柄,争风吃醋,把自己的小命丢了。看到江七爷剧烈地咳嗽,赶紧过去,帮助大太太、二姨太给江七爷又是捶背,又是抚胸,终于让佝偻着身子的江七爷平息下来。
晚饭后,刘玉坠知道江海阔太忙了,不会和自己幽会。出了堂屋,正盘算着何时抽机会见一下表哥,把自己的担心向他提醒一下,忽然看见苗赞圃从西边的圆圈门出来,向她这个方向看了一眼,匆匆地出了院子,想好的事情只得作罢。
刘玉坠有所不知,就在江海阔下午迎接曹敬生的那个时刻,冯贵鲜让儿子冯国栋给苗赞圃送来纸条,约他到老地方见面。
苗赞圃出了江家大院,一路走,一路想,造反是杀头的事情,可自己活了这么多年,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活着有什么意思?自己真是读书读蠢了,把男人的胆气读没了。与其这么苟且偷生地活下去,何不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头割了碗大的疤儿。要是成功了,自己和表妹自然可以顺理成章地生活在一起了。想到这里,苗赞圃心里一阵激动,腰板也挺直了许多。忽然记起,捻子里要自己发展会众的事情,自己在赊店没有什么亲戚可以引入,打算把表妹拉进来,也不知捻子里要不要女人参与?
到了会晤的那个深院子外,苗赞圃说了暗语,把门的人放他进去。苗赞圃看到屋子里的捻众,比上次多了一倍,说明别人都努力了,队伍正在迅速扩大。
这次没有见到安徽人王怀义,聚会由冯贵鲜亲自操办。冯贵鲜向大家介绍了苗赞圃,说他是个秀才,在江家大院当蒙童的先生,是这一带分趟主王党的同窗,也属于老表一伙的。天下人认真排一排,都是老表,冯贵鲜这么介绍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说话间,苗赞圃找了饶良寨的一个什么本家作为参照,排出辈分儿,大家表兄、表弟、表叔、表侄地排上了,称叫起来,好不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