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商埠雄魂
8122000000026

第26章 亚医圣研制解毒瘾秘方(2)

江海阔说:“那我讲给你听。有些卖当的野医生,只要有长疮的人找上门来,先用长药,让病人相信他的药很灵,掏钱;不等疮长好,再用蚀药,把疮口扩大,让病人再掏钱;再用长药,把疮口收敛一些,掏钱。如此反复多次,一直到把病人口袋里的钱榨干为止。你可以用这种方法,一手让我们这些人吸大烟,一手给我们解毒瘾,岂不是一举两得?”

冯贵鲜不禁笑笑说:“你这个家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要按你的说法,洋人提供吸毒赚钱,我专门来戒毒,也赚钱,我可以靠洋人发财,岂不是和洋鬼子合伙来骗人了?”

江海阔说:“不一样,你毕竟不是洋人,洋人贩卖鸦片,骗人吸毒,你是让人戒毒的,并不属于同流合污。”

西门蒙斯也说:“对呀,中国抽鸦片的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不少人来找你戒毒,冯先生你要发大财了!”

冯贵鲜鄙夷地说:“发什么财?你看看我门前的匾额,悬壶济世!你们用鸦片搞乱了我们国家,我虽然没有本领挽救危亡,也要尽一份责任。再说,那些前来戒毒的人,一定是倾家荡产了,哪里还有钱买药?所以,对所有来找我戒毒的瘾君子,一律免费提供药品。”

西门蒙斯说:“这你就更加了不起了!请问密司特儿冯,你能不能把方剂送给我?”

冯贵鲜不知道这个洋鬼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解地问:“你要这种方剂干什么?难道也要回到你们国家开中药铺?”

西门蒙斯说:“不,不,不是的,在我们国家,法律严格禁止抽鸦片的。”

冯贵鲜说:“这么说,你们国家种植罂粟,却没有人吸毒?”

西门蒙斯肯定地说:“基本没有。”

冯贵鲜问:“那你要这种方剂不是没有用处吗?”

西门蒙斯说:“我可以用你的方剂,救治我的教徒们。”

冯贵鲜不相信他的鬼话,摇摇头说:“暂时不行,因为我的这种方剂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人的体质条件和治疗情况不断地调整药品和药量。”

西门蒙斯不无遗憾地说:“这就没有好办法了。请问密司特儿冯,你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药品,让我转口到我们国家销售?”

冯贵鲜听了这话,眼睛朝天花板上滴溜溜地转了一阵子,忽然来了精神,问西门蒙斯:“不知贵国对于男人生殖方面的药品可否需要?”

西门蒙斯开始没有听懂,冯贵鲜稍微比划了一下,西门蒙斯马上恍然大悟了,连忙说:“为什么不需要?上帝造亚当、夏娃,正是让男人女人交合的。做爱是人类繁衍的原动力,没有哪个民族的人是不喜欢的。可男人们中间,功能不强的大有人在,用一些药物可以使爱情更加甜蜜。我在上海时,就很注意搜集你们国家这方面的发明创造,买了一些药品试用过,都有效果,就是副作用太大。有一种江湖郎中卖的大力丸,就不是好药,太霸道了,用了鼻子会流血的。”

冯贵鲜说:“不瞒洋大人,我研制了一种壮阳补肾丹,很有劲道。男人用了,女人受不了,女人用了,男人受不了,两口子用了床受不了,却没有毒副作用,洋大人你是不是感兴趣?”

西门蒙斯兴奋得眼里放光:“那太好了,你能不能把药方传给我。”

冯贵鲜带着狡黠神情说:“这是秘方,怎么能给你?你如果要用的话,我可以送给你一丸试试。”

西门蒙斯说:“好,好,请你给我配一丸。”

冯贵鲜到室内拿出来一个药丸,交给了西门蒙斯。江海阔叫道:“好你个冯先生,有这么好的药,为什么不能送给老哥我一丸?”

冯贵鲜说:“你又不是没有这个本事,何必用药?”说着直朝江海阔眨巴眼睛,意思是你不要用这种东西。江海阔见是这种药,怎肯放过?所以并不理会冯贵鲜是什么意思,说什么也要冯贵鲜给一些。冯贵鲜被他缠得没有办法,只得又拿出来一颗,送给了江海阔。并嘱咐江海阔不要多用,不要滥用。江海阔心想,自己吃了这些药,先到妓院里试一试,如果自己的本领增大了,让那些婊子叫得欢,一定要再找刘玉坠试一试。

江海阔和西门蒙斯得了药丸,满心高兴,至于他们是否用这些药发展壮大自己,按下不表。

再说江海阔和西门蒙斯在冯贵鲜的广和堂里还没有离开,孙六前来禀报说,会馆里又来了一个洋大人,要见西门大人。西门蒙斯对江海阔说,可能是昆阳大教会里的詹姆斯牧师来了。两个人赶紧向冯贵鲜告辞出来,赶回了山陕会馆。

别看詹姆斯牧师比较年轻,西门蒙斯见到后,表现得却非常谦恭,就好像游方郎中见到了大医院的医师,不由得不尊敬。詹姆斯牧师热情地与江海阔寒暄一阵子,却对西门蒙斯表情严肃冷淡。江海阔觉得很奇怪,中国人把“他乡遇故知”当做大喜事,这两个西洋人,竟然没有表现出一点亲情,也许是西洋人不如中国人恋家的缘故。

当着江海阔的面,西门蒙斯掏出一圈纸,展开给詹姆斯看,两个人叽里咕噜地说起了西洋话。江海阔扫了西门蒙斯的那些东西一眼,见是一张地图一样的东西和几页用西文写成的信件。

詹姆斯责怪西门蒙斯:“You are too careless.You go so far as to give such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me in the face of so many Chinese.”

(你怎么这样不小心,竟然当着中国人的面把这些很重要的情报交给我?)

西门蒙斯解释说:“It’s nothing,the Chinese are pigs.”

(没有关系,这些中国人都是蠢猪,他们什么也不懂的。)

两个人似乎在争吵什么,江海阔什么也听不懂,随他们吵去,信步走了出来,朝春秋楼走去,脑子里装的尽是些乌七八糟的事情。

这一段时间,办团练的事情一直进展不大,镇上商户们到镇公所反映最多、最强烈的,莫过于裕州县城里的商家与赊店镇争货源的事情。裕州的那些老奸商,不仅利用官府帮助,利诱南来的船帮运货物北上,而且把北部山区的山货截流,让本镇的商户们纷纷告急。这些情况,让江海阔感到头疼。

细说起来,外省商人在赊店,大多做的是大宗批发的生意,真正在七十二条街上经营的,是赊店本地的商户居多。裕州商人和赊店镇商人的摩擦由来已久,纠纷不断。这并不奇怪,说穿了,自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都是利益惹的祸。

相比之下,赊店镇的生意远远要比处在裕州县城里的生意繁华,就是因为赊店镇具有水路运输的优势。赊店镇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这里是潘河、赵河两条大河汇集成唐河之处。赵河的水流本相对较小,上游又没有太大集镇,向上运送货物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而潘河的上游却是裕州县城,既是行政中心,又是经济中心,潘河向上行船就有了经济命脉的含义。让裕州商家恨得牙根痒的是,南方各省的货物,从汉水至唐河,一直运到赊店古镇码头,在这里形成了自然的商品集散地,是一处优良的物流要塞。几百年来,各种配套设施非常完善,全国各地的客商都在这里聚集,很少有人会逆水而上,到水量较小的裕州县城去做生意。再说,毕竟有运距、运费的差异,赊店街上的东西相当便宜,方圆百里的老百姓,宁可远一点到赊店街采购,也不到县城里去。尤其是到了春节期间,这种对比优势更加明显。所以裕州商家想尽千方百计,与赊店商户展开竞争,有时到了动刀子拼命的地步。

江海阔常常想,人们把商场比作战场,是很有道理的。商业上的竞争无处不在,明的暗的火并、厮杀从来没有停止过。远在赊店镇形成的早期,水路、旱路的便利条件,吸引了各路客商,最先到赊店街现身的是晋商和秦商,后来两湖、两广、福建、江西的商人纷至沓来,少量的徽商也到这里做生意。商风盛行,带动了当地人都成了生意人。经商的人,很难用“诚朴、信用”来衡量,多是精明奸诈之徒,为了各自的利益,竞争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大到欺行霸市,小到短斤少两,算盘珠子下、度量衡器中,无序的竞争使一部分人暴富,一部分人破产,市场岌岌可危。于是,商人们痛定思痛,自发地组织起来,建立起各种商会,制定了相互制约、相互沟通的商业运行规则,刻在了《诚信碑》上,从重处罚了一些不守规矩的商户,才保证了市面的日趋繁荣。

每当处理完镇上的事务,江海阔习惯地到春秋楼上转一转。关公手捧《春秋》,认真读书的神情,往往让江海阔浮想联翩,《三字经》上的头一句,说是“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准确,人所共知,一对双生子张开嘴,就要争奶吃,看不出到底性善还是性恶。中国人在道德方面的修养,实在太差劲儿,强梁之徒横行天下,老实人总是吃亏。相当年,赊店古镇上,闹出了多少无序竞争的惨剧。正因为如此,来赊店经商的各地客商,才像中医先生看病一样,缺啥补啥,捧出来关公作为楷模。可细细研讨一下,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按照关公的信条来办事?“春秋大义”顶狗屁用,若没有《诚信碑》上那些条文约束,仅靠关公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几百年来,镇里自然形成的商业运行规则越来越完善,商户之间的纠纷,完全可以用这些乡规民约来解决,但对于裕州县城和赊店镇两处商人的矛盾,江海阔却觉得无能为力,没有办法出面协调,自己这个一镇之长,当然应该为赊店的商户操心,可就在这一点上,干得非常窝囊。江海阔虽然多次去裕州县衙,向曹知县禀报过这些赊店与裕州商家的过节,但曹知县与裕州商人打得火热,对江海阔所说的事情不闻不问。

没有好的办法,江海阔一直想以毒攻毒,断了裕州的水路,让他们无计可施,却一直不敢下手。

江海阔遇到的头一个障碍,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母亲。大太太是从裕州潘家嫁过来的,当年的潘家并不富裕,由于江七爷的接济,潘家才逐步弃农经商,成为裕州县城最大的商户之一。母亲这一辈子,最痛恨的是当年江七爷娶二房时,娘家人让江七爷的银子迷糊涂了心眼,不替她撑腰做主,可江七爷的银子就是管用,自己那个没良心的兄弟潘佑仁还和妻子一道,亲自来赊店劝说她,让她同意江七爷纳妾。当时气得母亲咬牙切齿,要和娘家人断亲。可是砸断了骨头连着筋,时过境迁,母亲近些年来,越来越护佑娘家人了。每当江七爷要江海阔想办法和裕州商人对着干时,母亲背后就交代江海阔,千万不要做出伤害她娘家人的事情。江海阔是最孝顺的,母亲的话他不能不放在心上。

江海阔小的时候,没有少到裕州外婆家去住,外公、外婆待他很亲,几个娘舅也都说得过去。自从两个老人下世后,舅舅们都娶妻成家,那份亲情淡薄了下来。大舅潘佑仁成了裕州一霸,财大气粗,见到江海阔,总是训斥他身为镇首,却约束不了赊店的商户,搞得他们的生意做不成。江海阔听得要烦死,至此,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再去踩舅家的门槛。近来,老潘家和樊家、曾家联合起来,想尽一切办法与赊店争货源,搞得市面上怨声载道,看来不管管真是不行了。

江海阔想,赊店镇兴在于水路,弱也在于水路,要想治服裕州商家,办法不是没有。脚大有治法,裤筒往下扎,必须切断通往裕州的水路。前几年,到了三九寒冬,河面封冻,难以行船。今年却不行,河面上一直没有全面封冻。近几天,稍微有了一些封冻的迹象,江海阔曾经认为天助我也,不料裕州商人做得更绝,派一帮人,下水破冰,竟然没有阻挡得住货船上行。江海阔心生一计,决定以方便行人为理由,派人去潘河上搭一座临时木桥,阻挡一下过往船只。一旦把木桥造好,那些唯利是图的船帮,只得把货物卸到赊店码头,自己家和其他商户有了货源,稳定了价格,让裕州商户干瞪眼没有办法,至少也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江海阔从春秋楼下来,下定了决心,吩咐王掌柜和孙六等人,分别通知各条街道上的大商户,明天到山陕会馆来议事。等到安排妥当,忽然想起要陪两个洋大人吃饭时,这两个西洋人却不辞而别了。

正是:

做男人都谋求强健,

是商人皆唯利是图。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