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9日,在河南郑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银行抢劫案。案发的第三天,有几个气势汹汹的男人,到我任总经理的郑州小商品城,索要他们的柜台押金。他们是郑州小商品城开业初期入驻的几个商户,在我出任老总前夕,已陆续离开,只是他们的柜台押金未退。在我办公室,他们吹胡子瞪眼,说今天不退他们押金不行。当时小商品城经济效益不太好,周转资金吃紧,好多离开的商户都没有及时清退押金。我给他们说了一大堆好话,总算宽限了我十天时间。我们礼貌地握手告别,之后,他们一直没有再来找我要押金。
2001年6月13日上午,我在郑州西郊办事,突然接到郑州火车站公安分局一位副局长给我打的传呼。我一回电话,他以十万火急的口气说:“‘12·9’银行抢劫案破了,案犯都是你小商品城的人。现在,我们局的人都在你小商品城,你得马上过来。”
我回到小商品城,立即安排人收集整理有关“12·9”嫌犯的原始资料。果然,这伙乡党当初入驻小商品城的照片和文字资料,都映入我的眼帘。通过大家提醒和我的回忆辨认,半年前曾找我索要摊位费的那几个人,都是犯罪嫌疑人。好在他们离开郑州小商品城的时间都比较早,就是说,他们作案时,大都不是我们的商户了。之前我们没有太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在“12·9”劫案中,抢得现金一百多万元。之所以找我索要区区几千块钱的柜台押金,我事后推测,可能是他们在观察、打探自己作案后的周边动静,因为“12·9”案发现场,就在我们郑州小商品城附近。
尽管他们已经不是我们实际意义上的商户,但我们还是由此招致了许多麻烦。比如,公安部门对商户篦头般的摸底排查,“长枪短炮”的记者群前呼后拥,工商部门动辄关闭营业中的商场楼层,等等;频繁的接待应付把我们搞得焦头烂额,不堪重负。
不过,这些非商业性经历,对于我这个有着深厚文学情结的商企管理者,也确有不小的收获。关于对这伙人家族犯罪亲朋下水现象的思考,关于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关于千军万马破大案,以及有关部门向社会转嫁危机的思考,等等,至今没有停止过。这种思考的结果,导致我酝酿创作了长篇小说《商痛》。但文学作品毕竟离不开虚构,希望我的商户朋友和亲爱的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商痛》,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第一部《老同学部落》,2006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半年内再版,被买断影视改编版权,同时也遭到疯狂盗版。因此,亲朋好友都在鼓励我写第二部长篇,我呢,也有创作冲动。于是,从2008年年初,我又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五十万字的草稿。这时我发现,我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右眼的视力只有0.3。
成功,也是一种诱惑。
对我来说,写作的确是个浩大的工程。况且,加上我玩不转电脑,要把五十万字的草稿打印出来,真使我望而却步,我不得不动员我众多的亲朋好友出来帮忙。郑州大家置业公司的董事长朱霞女士,一把抓走十来本草稿,随即安排其手下加班加点打印。至交刘志学的夫人许东荣,上次几乎帮我打印了《老同学部落》的全部草稿内容,这次也分摊了不少任务。打印的麻烦和负担,还推给了我的两个年轻女同事高宁和丁志梅。事后我埋怨自己,谁知道,我把打印任务交给她们的时候,她们都正怀着身孕,正处于强烈的妊娠反应期,太难为她们了。
这项浩繁的工程,还分解给了我的家人,连明彻夜地往前赶,这就使得全家人2010年的春节都没有过消停,一家人都为打印小说文稿而忙碌。二女儿晓科打印,大女儿晓文校对,老伴张秋月沏茶做饭,甚至连我的小外孙女樊梓汐,也见缝插针帮忙打印纠错。
《商痛》是我人生的第二部小说,也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我在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同学部落》的时候,还雄心勃勃,决心在有生之年要出四部书。第一部《老同学部落》,第二部《小商贩部落》(即这部《商痛》),第三部是《包工头部落》,第四部是原汁原味的《自传》。看来,我不得不抱着终生的遗憾封笔,不得不向我酷爱的文学创作挥手告别。
说实话,写作是孤军奋战。在最困苦的时候,我曾几度想放弃,不想再写了。这时候,我的好朋友好老弟王济昌,及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他鼓励我:这个社会,“眼光决定市场,心力决定财富,人品决定事业,思维决定成功。你身上具备了多种优良元素,再冲刺一把吧!”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创作思路,强有力地支撑我在无边的寂寞中,一点点写完了《商痛》,他为我做到了一个好朋友能够做到的一切。联想到他在拙作《老同学部落》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我发自内心想说一句话:永远感谢济昌老弟。
王春中,著名书画家,我幼时的小伙伴儿,初中同学,“文革”中的团队核心盟友,我们在分别近半个世纪之后,今天殊途同归,一起供职在朱霞的大家置业公司。我根据他的建议,把小说名字定为《商痛》,给每一篇章添加了标题,从而使作品主题定位更加准确,也方便了读者挑选阅读。同时,我还有幸请他为拙作精心插图并题写书名。我真的感慨万千: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非常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邵玲老师,要知道,长篇小说《老同学部落》,就是她给做的嫁衣。当初,送给她的手稿很粗糙,但邵玲老师没有一点抱怨,帮我提出修改意见,几易其稿,最终得以出版,表现出一个编辑的职业操守。
出版《老同学部落》时,我就和邵玲老师聊过我后边的写作计划,其中就包括这部《商痛》,她非常感兴趣,表示愿意继续合作。脱稿后,我及时传给了她,这时图书市场的热点也在变化,稿子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暂时停顿下来。在此当中,我试着把完成的文稿发给了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很快,他们的编辑文馨老师,给我回复了电子邮件,称“大作语言精炼,文笔流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气势磅礴,构思独特,人物性格鲜明,实在令人佩服……”这就是说,同意出版拙作《商痛》。
我把上述情况,很及时地告诉了邵玲老师。
邵玲老师说,这也挺好,《商痛》由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国际版,河南文艺出版社出国内版,互不影响。先出的国际版,可以给国内版的《商痛》预预热,拓宽销售空间。于是,阴阳差错,拙作《商痛》,几乎同时既出国际版又出国内版,我真是大喜过望。在此,我对两个出版社的两个文学编辑老师文馨和邵玲,都表示我由衷的感谢。
生活的光鲜,因为生活的阴暗而存在,有真善美就有假恶丑。求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根。在《商痛》的创作和修改过程中,参考和采纳了郑州大家置业公司董事长朱霞的许多真知灼见。她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却始终对文学的酷爱痴心不改。朱霞女士因读我的《老同学部落》,并且有过太多的褒奖和批评,因而我们成为好朋友。就是这位挑剔的读者,去年在《河南作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我读刘震云》的文章,引起文学评论界的很大反响,受到河南省作协主席李佩甫先生的高度评价。她有一段话使我震撼,“小说家能拴住读者的唯一绳索,就是这种真实性。我的阅读习惯是:阅读一旦产生虚假感,立即停止阅读”。
读者,是作者的上帝和衣食父母。我过去做过别人的上帝和衣食父母,今天,出现了一个新的轮回。我终于真正明白,作品是为读者而写的,作者最大的受益和幸福,是赢得读者。
生活,既实实在在,又充满了戏剧性。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不留神,我成了郑州大家置业公司的文化顾问,几乎天天面对挑剔的读者朱霞。她知道我在写长篇小说《商痛》,也知道我的构思和作品中的故事梗概。应该说,她对《商痛》没有太多太具体的建议,但和她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她秉直坦率的性格以及她一语中的的犀利语言,何尝不是对文学作品的要求和希冀呢!她常说,“实话比策略更能打动人心。”“知行合一,没文化别装有文化。”“一句假话,得用十句实话去原返。”……和朱霞以及她的文友们,有过多次以文学作品真实性为主题的对话,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取向和价值主张,有着广泛的共识。大概可概括为——伤痕反映了正常的人生,悲情更能衬托阳刚,出征的战士并非都雄赳赳气昂昂的,破案的刑警可能是刚失恋受挫。总之,文学作品还是要以真感人,男主人公不能都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女主人公都淑女窈窕漂亮温柔,是个领导都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盗窃银行的人一出场就是小人坯子,形象猥琐……
《商痛》以四海商场为平台,以商人群体为载体,试图写大面积的社会商痛,并力求人物性格真实,故事情节真实。但我知道我是谁,才疏学浅,眼高手低,难免画虎不成反类犬,只有请读者迁就容忍一把了。
在拙作出版之际,觉得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借此机会,一并向所有关心关注过我的创作、所有对作品提供了各种帮助的亲朋好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并且,我把这些话写在《后记》里,作永久的珍藏和纪念。
2011年7月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