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810100000153

第153章

第19章第8节家电下乡为什么可以拉动经济——零售指数

2009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CCTV2008经济生活大调查”。农村被访者的消费选择依次为:电脑、汽车、冰箱、摩托车、彩电、旅游、手机、空调、洗衣机。 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对家电的需求十分旺盛。初步测算,全面实施“家电下乡”,预计到2010年可以基本消化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的中低端家电产品过剩产能,转移20%以上的出口能力,每年可降低顺差100亿美元以上,每年新增消费近1000亿元。

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而这样的收入水平似乎暗示着释放消费需求的可能,这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那时正是家电迅速普及的阶段。在出口受阻、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拥有8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显得吸引力空前。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活动开始在全国推广。“这是继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的直补。”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表示。

2009年财政投入200亿元补贴家电下乡,预期可拉动15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而远期更为宏大的计划,则是在接下来的四年内要在全国销售家电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广大的农民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刨开在食品方面的花费,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纯消费性的支出占其人均收入的比例都在45%左右,但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却只有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农民的消费意愿并不弱,只是低收入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消费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里涉及经济学的一个统计指标,即零售指数。零售指数是一个包括现金购买和信用赊购的指标,它反映社会消费状况及总体经济活动。较高的零售指数表明社会消费充分,经济发展潜力大,利率趋升,美元汇率趋升。零售指数经常受到就业成长、出口增加、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大众对利率感到满意等因素的刺激。例如,2003年“SARS”(非典)就为我国的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零售业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公布的零售指数情况来了解社会的总体消费情况。一般而言,节假日是各个商家的好日子,大商场、超市络绎不绝的消费人流就是零售指数攀升的最好见证。看看2002年上海市零售指数的分布情况,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零售指数的升降确实和我们的生活与消费是息息相关的。

从2002年1月13日到19日,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消费品市场的生意日渐红火,市民们为了置办年货而流连忘返在各大商场、超市。13日至19日的消费品零售指数节节攀高,周六、周日的指数高高地越过了200点,周日的指数更是成为2001年11月以来的第二高点(元旦最高)。周平均消费品零售指数比上周上升了7.86%,加上双休日的晴好天气,该周双休日的零售指数比上周的双休日指数高出7.32%。

另外,零售指数还可以反映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一般来说,某类商品零售指数一路攀升说明该商品较火,相反,如果零售指数下降则表明该产品不够紧俏。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变化。

零售指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受消费时间的影响很大

零售指数受节假日影响很大,一般来说节日前后或节日期间是消费者与商家的黄金时间。例如, “五一”、“十一”的黄金周市场是在节日期间,而春节市场受采办年货等传统消费习惯影响,市场的高潮出现在节日之前,而不是节日期间。

2.节日消费平稳

一般在节日期间,零售业指数都会保持在相对高位运行。例如,在“五一”、“十一”期间,指数高点均出现在第一天,此后逐日下降;春节市场第一天并不热闹,从年初二开始渐入高潮,并且会在其高峰延续较长时期。

3.传统消费活跃,超市、大卖场指数遥遥领先

从零售指数的分布情况来看,我们会发现超市、大卖场的收获往往大大超过其他业态。这主要是因为各大超市纷纷推出名目繁多、价格低廉的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采制年货的传统消费群体。

下图是某年的一个节日零售业的指数运行图,我们可以看出消费支出与假日的关系。

【相关词语链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不包括住房)和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

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 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消费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实际消费的消费品的数量。

消费规模 是指为了满足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

消费结构 是指在一个国家中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支出形式,包括各层次消费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