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魅力经济学
810100000110

第110章

第15章读懂身边的“钱”规则——金融体系

第1节因为交易而身价倍增——货币

按照经济学理论,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以看做是货币。

在太平洋某些岛屿中,以一种贝壳——“加马里”货币来交税。而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普遍养狗,所以就以狗牙做货币,一颗狗牙大约可买100个椰子,而娶一位新娘,必须给她几百颗狗牙做礼金。后来有些贪婪的白人骗子向美拉尼西亚运入大量狗牙,用以骗取土著居民的各种有用物资,曾一度造成了“通货膨胀”。

最令人感到奇怪而有趣的,也许是太平洋雅浦岛上的居民使用的石头货币了。那里每一枚货币叫做“一分”, 但这样的“一分”无法携带在身上。因为它是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个圆形石头,中心还有一个圆窟。按照当地人的规定,“分”体积和直径越大,价值就越高。因此有的价值高的“分”的直径达到5米。这种货币是用石灰岩矿物——文石刻成的,但雅浦岛上没有文石,当地人要远航到几百里外的帕拉乌岛把大石打下,装在木筏上运回。单是海上那惊险百出的航程,就要历时几个星期。

巨大的石头货币,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不怕盗窃,不怕火烧水浸,经久耐磨,缺点是不易搬运,携带不得。所以当用这种货币去购物时,必须要把货主带到石头货币旁边察看成色,然后讲价。由于搬运困难,人们卖掉货物换来的石头货币,只好打上印戳,让它留在原地,作为自己的一笔“不动产”。

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可追溯到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被交换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比如一头羊换两把石斧、一把石斧换三两盐,在这里石斧就具备了货币的功能。在人类早期历史上,贝因为其不易获得,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贝”因此成为最原始的货币之一。今天的汉字如“赚”、“赔”、“财”等,都有“贝”字旁,就是当初贝壳作为货币流通的印迹。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电子货币的使用是近代货币史上一次重要变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发展,网上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相关词语链接】

金本位制 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