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高产栽培
8099600000009

第9章 种薯的脱毒生产(5)

3.酸碱度管理

在雾培条件下,马铃薯的适宜pH值为5.5~6.5,这个范围内的营养液中各种营养成分有较高的有效性。pH值不论是太高还是太低,都会改变盐类溶解度,降低某些元素的有效性,以至于影响植株的吸收。如pH值低于5.5会使钙沉淀,配制营养液时可以看到溶液为乳白色浑浊状态,若pH值的范围正常,营养液会是澄清透明的。可以使用氢氧化钾和硫酸调节pH值,具体做法是:取一定量的营养液,逐滴加入浓度已知的酸或碱,pH值满足要求后,依据用量计算全部营养液要用多少酸或碱。配制营养液时控制pH值约为6,使用中其变化幅度在0.5以内,可不必调整。

4.营养液的供给及间歇

营养液供应时间的长短,要考虑的因素有薯苗大小、温度高低、有多少根系、光照强度、昼夜变化和天气阴晴等,既要适于薯苗生长,还要经济合理,防止因无谓消耗产生浪费。通常情况下,温度低、薯苗小时,宜短时间供应;反之亦然。薯苗根系数量多时,可对应地减少供应时间;反之,则要适当加长。在温度白天为18~22℃、夜间14~17℃的情况下,供应暂停时间是白天10分钟、夜晚40~50分钟,此条件下产生的商品薯的量比白天暂停3分钟、夜晚暂停20分钟的要高很多,而且还减少了烂薯现象。

(五)病虫害的例行预防

1.预防虫害

繁育脱毒良种最开始的播种材料是由雾培法生产的脱毒微型薯,应在封闭、防虫条件下生产,还需严格防止病毒的再次侵染。蚜虫不仅是马铃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还是雾培生产中容易产生的虫害。另外,潜叶蝇、白粉虱和螨类等比较容易出现,其中不能确定潜叶蝇是否传播病毒,其余两种均能传播病毒。为保证原种质量,整个生育期间都要定期打药,例行预防工作,使植株在整个生育期都不受蚜虫的危害。

可根据外界蚜虫发生时间预防蚜虫,在整个生育期,每7~20天喷施1次杀虫剂。轮换使用成分不一样的药剂,可选用的药剂有绿定保、一遍净、杜邦万灵和敌敌畏烟剂。

可在春末至晚秋这一易发时期预防螨类、白粉虱和潜叶蝇,混合或交替使用预防药剂与防蚜药剂。因为这种害虫世代重叠,一个时期存在多种害虫,现在还没有对各种害虫都有效的药剂,所以一旦出现病害,必须连续用药,通常每隔1~2天施1次药,交替使用水剂和烟剂,直到杀干净。可使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烟剂、阿威力达等。

2.病害预防

马铃薯雾培生产时主要有晚疫病、猝倒病和软腐病等易发病害,防止病害发生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

晚疫病的发生时期是秋茬夏季育苗到秋茬定植初期。从育苗成活到定植后的30天里,每半个月打1次药,还要交替使用成分不同的药剂。可选用药剂有克露、福美双、科佳、甲霜灵锰锌和杀毒矾等。

猝倒病发生的时期是秋茬夏季育苗期,病原菌经过土壤进行传播。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差不多能够杜绝该病的发生。猝倒病是真菌性病害,在育苗期间喷的预防晚疫病的药剂,同时也能预防猝倒病,通常不用再打药。

软腐病发生的时期是种薯的采收期,常在气温和营养液温度较高时发生,发病最重的时期是春茬采收后期,主要危害匍匐茎和块茎,还易从块茎的皮孔及匍匐茎的伤口处侵入。病原菌跟随着营养液循环,传播非常迅速,只要发病就很难控制。所以在种薯的采收期特别是气温和营养液温较高时,应认真检查,一定要除净栽培槽内与植株脱离的残体,只要发现块茎、匍匐茎有溃烂的倾向,马上要施药。可用药剂有链霉素,每毫升营养液中加入10毫克即可。

使用这种用药方式和浓度,基本可以杜绝病害的发生。

(六)收获

春茬定植后约45天、秋茬定植后约55天就进入了种薯采收期。开始采收的早晚除茬次不同外,同茬内基本没有品种和熟性的差别。分次收获种薯,要根据要求确定采收标准,只要薯块经目测能达到重量标准,就要及时采。采收时应当小心操作,尽可能不伤害匍匐茎和没达到标准的薯块,碰掉的也应当时捡出,以免腐烂后污染营养液。

采收的种薯含水量大,薯皮很嫩,不耐贮,要在散射光或室温条件下平铺一层块茎,晾晒约7天,待薯块变绿、薯皮木栓化后,再根据播种时期的需要,进行常温贮藏或冷藏。

§§§第五节种薯的脱毒繁育

一、各级脱毒种薯的生产

各级种薯生产的基础就是脱毒苗。脱毒苗已经脱尽所有病毒,在脱毒种薯继代扩繁时,应当通过有效途径,防止病毒的再次侵染。

1.脱毒原原种生产

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地方建防虫网棚或温室,繁殖材料用脱毒苗和微型种薯,来生产脱毒原原种。生产过程中要去劣、去杂、去病株。此条件下生产的块茎叫做脱毒原原种,按照代数应成为当代。

2.脱毒原种生产

在海拔高、纬度高、温度低和风速大的地区,与毒源作物有一定距离作为隔离区,减少一些传毒媒介,另外因为风速大而无法使传毒媒介落下,与此同时要按时喷杀虫剂。将原原种作为繁78殖材料,必须完全去杂、去劣、去病株。如此生产的块茎,叫做脱毒原种,按代数算是一代。原原种、原种称为基础种薯。

3.脱毒一级种薯生产

在纬度和海拔相对高、气候较冷、风速较大和传毒媒介少、与毒源作物有隔离条件的地方,用原种作为繁殖材料,生产种薯。在生长季节打药防蚜,去杂、去劣、去病株。如此生产的块茎叫做脱毒一级种薯,依照代数算就是二代。

4.脱毒二、三级种薯生产

在地势较高、气候冷凉、风速较大、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地块,将脱毒一级种薯或二级种薯作为繁殖材料,生产种薯。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快灭蚜,去劣、去杂、去病株。如此生产的块茎,叫做脱毒二级种薯或脱毒三级种薯,依照代数算应当分别是三代和四代。以上三个级别的种薯分别是合格种薯、二级种薯和三级种薯,能直接生产大田品种,生产的块茎不可以作为种薯应用。

现在,因为组织培养需要的设备、设施及药品的价格昂贵,使用试管苗剪顶扦插在基质中快速繁殖微型薯原原种,虽然能节约成本,但如果要直接投入生产中,农民依然无法承受。另外,由于生产需要大量种薯,必须用微型薯原原种,在防止病毒和其他病原菌再侵染的条件下,建立良种繁育系统,为生产供应健康种薯。

二、脱毒原种的繁育

(一)选择原种生产田

要选择纬度高、海拔高、气候冷凉、风速大、交通便利、具备良好防虫防病隔离条件且便于调种的地区作为原种繁殖基地。

在没有隔离设施的条件下,原种生产田和其他级别的马铃薯、十字花科及茄科、桃园之间应保持至少5000米的距离。如果原种田隔离条件较差,要将种薯田设在其他寄主作物的上风头,尽最大能力减少有翅蚜虫在种薯田降落的机会。

要选择土壤松软、肥力优良且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原种田。

原种田最好有3年以上未种植过茄科作物。

(二)播种

因为微型薯顶土力弱,所以播种之前要精细整地,深耕细耙,打碎土块。播种前人工造墒,以保证耕层土壤在播种到出苗期间有适量水分。在播种完后浇小水也可以。在播种深度上,通常依据的原则是:秋作宜浅不宜深,春作宜深不宜浅;沙土宜深不宜浅,黏土宜浅不宜深;水浇地宜浅不宜深,旱地宜深不宜浅。播种的时候开沟要深,覆土要浅。开沟深度为10~13厘米。

覆土厚度根据微型薯大小来定,通常情况下,重量低于3克的微型薯,其覆土厚度不要多于5厘米;重量在3~10克的微型薯,其覆土厚度为6~8厘米;重量大于10克的微型薯,其覆土厚度为11~12厘米。种薯生产宜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增加结薯数,提高繁殖系数。

(三)田间管理

在大田种植时,因为微型薯种薯的营养体不大,前期生长慢,生于中期接近正常,后期结薯可达到大种薯的产量。所以要加强前期管理,做到早除草、早中耕、早培土,从苗期至现蕾期完成2次中耕培土,促使形成块茎,防止产生空心薯和畸形薯。

要早追肥,全部磷肥用作种肥或底肥,苗期、花期和后期均以钾、氮肥为主。合理适时灌水,将田间土壤持水量保持在65%~75%,促使长成壮苗;从开花至收获,完成2~3次拔除杂株、病株和可疑株(包含地下株)的工作。

通常原种田从出苗后3~4周就开始喷杀菌剂,每周1次,直到收获。同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喷施杀虫剂来预防蚜虫、其他地上或地下害虫。害虫不但会影响马铃薯的植株生长,还能传播病毒,降低种薯质量,相比而言,后者的危害更大。

一季作区在进行原种繁殖时,要尽可能早种早收。覆膜早播和播种前催芽等早熟栽培方法能够促进植株及早形成成龄抗性,减少病毒感染,降低体内病毒的运转速度。使用灭秧方法早收留种能降低病毒转移到块茎的可能性。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通常认为有翅蚜虫在迁飞后10~15天灭秧,可以有效阻止蚜虫所传播的病毒向块茎中转移。中原二作区使用网纱隔离或早春阳畦繁殖,都能防止蚜虫迁飞和传毒,极大提高种薯的质量。

三、脱毒良种的繁育

良种来自于原种。良种繁育要注意:

①做好时间隔离工作,使用种薯催芽、覆盖地膜等措施,以便早出苗、早结薯、早收获,另外还能提前割秧,防止蚜虫为害。

②做好空间隔离工作,繁种基地要选择适合、绝对安全的。

通常种薯基地应当和茄科作物之间设置距离超过800米的隔离带。

③2年进行1次轮作。

④种植密度要增大,种薯繁育应当在单位面积上收获的薯块量大,而不是每一块重量大,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亩。

⑤提倡播种小种薯,这样刀切对病毒交叉感染的现象就能得到缓解。如果切块播种,薯块的重量要超过30克,而且还要用药剂拌种,通常可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滑石粉。

⑥尽快拔除病株,使病毒的侵染源变少。

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原种的一样。

四、种薯生产的检验与分级

保证脱毒马铃薯质量的一项基本措施就是种薯的检验与分级。种薯分级的基础就是种薯检验。种薯的分级有固定的标准,与哪一标准相符,就属于哪个级别。

(一)种薯生产的检验

生产马铃薯种薯时的检查、检验可以保证种薯质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检验种薯生产地块质检部门在生产种薯工作还未开始时,要检验播种地块的病虫害情况。主要检验的病虫害包括瘤肿病、环腐病、萎蔫病、胞囊线虫以及甲虫等。只要存在一种病害,就不能用来种植种薯。另外,不可和茄科作物套作、间作或轮作,适宜前作多年生牧草、冬小麦、豆类———谷类混播等。

(2)种薯生育期间的田间检验通常是目测是否有蚜虫和植株的地上部位感染病毒的情况。依据各级种薯的成熟期决定何时进行田间检验。种薯的级别不同,检验次数也不同,级别高的检验次数就多。通常最少检验2次,第1次是植株有6~8片叶时,假如种薯有毒,病毒症状在这个时候能表现出来,因此能检查出种薯的优劣。第2次检查在花期,调查各地块病毒的种类、感染病毒的株数和感病程度,还要算出病情指数。是否按种薯繁殖操作规程生产种薯同样属于田间检验的范畴。

(3)室内的病毒鉴定和块茎抽查最多是用酶联免疫法检验脱毒试管苗、从田间采集的原原种和原种、易感病毒病和良种的样品以及没有按照要求提早灭秧的各级种薯。

(二)分级标准

收获各级种薯后,还要抽样检验块茎的质量,检验块茎的品种纯度、病虫害率、块茎的机械性、生理伤害性和含有多少杂质。把这个作为依据,来确定各级种薯的质量、等级。检验质量关要严,保证脱毒种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