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魏世家》载,晋献公十六年(前661),献公灭亡了霍、耿、魏三个部落,因毕万有战功,便把魏邑(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封给毕万。毕万受封后的第十一年,献公逝世,晋乱,但“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毕万之儿子魏武子,随从晋公子重耳逃亡国外十九年。后来重耳归国登位,称晋文公。他“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从此,魏氏有了封地,有了权位,后代便越衍越昌盛了。到战国时期初年,魏斯(?—前396)在前445年正式建立了魏国,自称文侯。后来,魏被秦灭,魏氏的后代,便逐渐分居各地。宋代,曾任福建布政使司参政的魏良佐致仕后,因兵乱而定居石城(今宁都)龙上里塘台乡赖家庄。魏良佐的儿子魏财禄有四子:元、亨、利、贞。宋末大乱时,魏利徙居江西安达。其后代魏万一又徙居湖南。
魏氏的后代出了许多名人,如战国中期的秦将魏章,汉初的诸侯王魏豹(?—前204),三国时期的名将魏延,北齐着《魏书》的史学家魏收(505-572),唐296初的名臣魏征(580-643),南宋时期着《九经要义》、《鹤山集》的大学者魏了翁(1178-1237),明代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清初的理学家魏裔介(1616-1686)和魏彖枢(1617-1687)等等,他们都被魏家人视为魏氏的旗手与荣耀。今天写魏源传,重提这些古代的人事,本是无谓的。但,也有一个小小的原因,这就是,魏家人也把19世纪中叶的大思想家魏源看作魏氏的旗手和荣耀。
至于湖南的魏氏,则有四大派系:一是宁乡魏氏,据清光绪三十年(1904)宁乡《魏氏五修族谱》称,是江淮尉魏必兴于明代洪武年间由南京迁至宁乡高田后繁衍的;二是湘乡魏氏,据1941年湘乡《魏氏五修族谱》称,是魏林于明代隆庆年间由南京迁至湘乡永丰后繁衍的;三是邵阳魏氏;四是常宁魏氏,据1913年常宁《魏氏三修宗谱》称,是魏贵辅于元代至正末年参湖广军事,洪武元年定居常宁丫江后繁衍的。
1939年邵阳《魏氏三修族谱·序》说,邵阳魏氏的始祖为魏万一。元末,因避战火,他偕弟弟万二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早禾冲鹅颈丘迁至长沙府善化县。明永乐年间,再迁至邵阳魏家桥(今名),旋西迁至金滩。万二无后。万一生三子,依次为文广、文彬、文隆。文广裔居塘边湾;文彬裔居学堂湾;文隆裔居碰塘湾。魏源属文隆房,为万一的第十五世孙。
邵阳魏氏子孙的班次为:
万文必再兴 宗祖添元朝
永大志邦达 纲纪守荣华
先人绵世德 积厚有馀光
诗典承庭训 芳名愈炽昌
魏源为达字辈,本名远达,字良图;后改名为源,字默深。
“默深”二字取自《汉书·扬雄传》“默而好深湛之思”句,青年魏源正有此七字的印章一枚。后来,他在一首自述景况的诗中也写道:“默好深思还自守,动皆得咎岂是穷!”“默深”中用一“默”字,大概也与他青年时代“寡嬉笑,常独坐”的性格有关。
综其一生,魏源深思的内容,是经学,是经世,是制夷,其中是否也有占很少比例的内容是远绍祖德呢?有的。这可以他写的《题万一公祠》对联为证:
源溯豫章,祖功宗德流芳远;
羁留吴会,春礿秋尝祀典疏。
上联歌颂自魏万一及以下的列祖列宗的“功”与“德”均“流芳远”;下联写自己很少参加祭拜祖宗的“春礿秋尝礼典”,颇有愧悔。按:《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蒸。”魏源联中的“春礿”、“秋尝”虽是借用,却也可见祭祀祖先的典礼在他心目中的隆重与肃敬了。
他还具体地写道:“金滩山水环绕,原隰广平,加以前人德泽之所以掇一科、利一邑之荣已也,将必有忠信材德奇伟之士出乎其间,以亢宗而起家。”他不但歌颂自己的祖先“掇一科、利一邑”的功德,而且坚信,祖先德泽必惠及后代,魏氏家族将出息一批“忠信材德奇伟之士”。
最直接感受祖先“德泽”的,莫过于族学的兴办。族学是动用族产或族人集资而兴办的塾馆,是族中儿童发蒙和初读诗书的场所。邵阳金滩魏氏自魏万一起,传到魏源这一班辈,已是第十五代,活着的族人约达两千,又拥有大批田产,可说是隆回地面上一大望族。可是,当官的却极少。据乾隆五十年(1785)的《金潭魏氏族谱》统计,仅知县一人,教谕一人;据魏源于道光二十二年倡导纂修的《邵阳金滩魏氏二修族谱》统计,有进士一人、举人二人,太学生、庠生、廪生及业儒者近百人,读书人是多了,可大都是些“在读生”,还很少有登上科举考试的各个台阶而步入官场的人。魏源的族伯魏都(1710-1801)于乾隆年间中举,曾任祁阳教谕、广西武缘县令,算是例外。因此,不满足现状,培养更多的儒生通过科举考试而坐上官位,已成为金滩魏氏家族或隐或显的共同愿望和价值取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氏的族学是比较兴旺的,其中一个标志,便是不惜用重金聘请有德有学的塾师。魏源的二伯父魏辅邦自岳麓书院学成归乡之后,就一心投入对子侄的教育。据李伯荣记载:“隆回居万山间,风俗闭塞,素少励学者,辅邦首为之倡……课子侄及孙辈甚严,必延访名师,不惜重聘,礼貌特隆。每日除塾师功课以外,口讲指画,彻夜不休。故子孙书馨世继,甲第不绝。尤子默深,联捷南宫,官江苏,文章经济,有声名重华夷,多辅邦有以教之也。”魏源的“文章经济”,是否系“辅邦有以教之”,很难说。但,幼年魏源却确实是从“祖先德泽”——族学的熏李伯荣。
陶中成长的;他对二伯父的严格教育,也没齿不忘。
邵阳魏氏世系表(魏源祖先的旁系,未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