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危机对于一个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侵扰时束手无策,而有的企业则会及时“医治”并很快“康复”,并由此增强了“免疫力”,愈渐强大。这个过程体现的是处理问题的能力。阿里巴巴正是后者。通过这些危机,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的阿里巴巴。
企业是社会的构成部分,它从创建之日起就注定要面临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它会随时面临方方面面的危机。而如何处理危机,便成了每个企业必须学习的课题。
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刻,越能显示出它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它会以大局为重,迅速作出适当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主动地、有意识地以该事件为契机,变坏事为好事,因势利导,借题发挥。这样不但可以恢复企业的“元气”和信誉,而且可使企业变得更加成熟,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
比如1982美国芝加哥有7人因服用强生公司的主导产品--“泰莱诺尔”突然死亡。这个事件迅速传遍了全球,弄得人心惶惶,使“泰莱诺尔”胶囊的销售和该药品公司的营业都陷入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强生公司马上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着手调查。结果发现这次事件是由于不法之徒通过贿赂员工在胶囊中掺进了氰化物而引起的。公司于是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介把调查结果和公司为此所做的努力告诉社会公众;另一方面宣布收回各地所有库存药品。同时推出带有易于识别的“防污染包装”的全新药品,并向受损失的公司和个人免费提供。尽管此举使强生损失了50万美元,但是,其诚意和努力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强生很快在这场危机中转危为安,公司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阿里巴巴处理危机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我们在前面讲过,2001年互联网行业仍处于低迷期,阿里巴巴之前全球大裁员,再加上两年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使得员工人心浮动,公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阿里巴巴在此时及时做了三件事“延安整风运动”、“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南泥湾开荒”,公司状况自此日渐好转。
在阿里巴巴发展中,还面临过许多类似的危机考验,阿里人都挺了过来。
2003年,“非典”使举国上下一片惶恐。当时,广州本来已被划为疫区,不过春季广交会还是如期在4月举办了。之前,阿里巴巴在中国供应商项目中承诺会和它的客户参加展会,为了兑现承诺马云派了员工去参加广交会。5月这位员工回到杭州之后就出现了症状,很快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同时阿里巴巴公司也迅速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防范对象。消息很快传开,办公大楼里的人纷纷外逃,阿里巴巴员工也大规模收拾东西,把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包,逃难一样地离开公司大楼。当天下午,公司的办公区域完全封锁,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被隔离在家。
当时马云压力非常大。一方面,“非典”时期正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极佳时机,但隔离使得员工无法正常工作,即使可以在家上网办公,但任何企业在这之前都未有过类似的管理经验,马云也只得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领导,他要承受来自各方舆论的指责:“这样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派员工去广州?”当时同一座大楼的其他公司甚至有人冲进办公室来砸东西以泄被“牵连”之怒。更让马云难过的是要面对公司员工和他们亲友的指责。当时阿里巴巴的名誉和凝聚力受到很大的威胁。
如何从困境中寻找希望,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马云十分焦急。他怀着沉痛的心情给阿里巴巴的员工们写了一封道歉信:
尊敬的阿里亲友:这几天我的心情很沉重!从上午知道确诊后到现在,我一直想向所有的人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今天有任何事可以交换我们不幸患病的同事的健康,如果今天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来确保同事和杭城父老兄弟姐妹的健康,我愿意付出一切!!
……这几天令我感动的是,面对挑战,所有阿里人选择了乐观坚强的态度,我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在共同面对Sars挑战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阿里人的使命和职责!因为灾难总会过去,而生活仍将继续,与灾难抗争并不能停止我们继续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奋斗!
……马云信中语言发自肺腑,催人泪下。他以合乎阿里巴巴独特的企业文化的语言同员工对话,在安抚员工及其家属情绪的同时,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此信如一针镇定剂安定了阿里人的心。
另外,2003年“五一”长假结束的前一天,已得知隔离消息的阿里巴巴所有高层都忙于整理通讯录,安排电信部门给员工的家里安装电脑、宽带和通讯设备,好让员工在家中办公,而员工们的确也没有辜负公司的期望。在所有员工的努力下,阿里巴巴终于坚强地挺了过来。最后所有被隔离的员工都被证实没有染上“非典”,而那位被确诊的员工也很快康复。阿里巴巴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人心。舆论界很快转变了对阿里巴巴的看法。通过这次“瘟疫”,电子商务的优势得到了肯定,营业额增长迅猛。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阿里巴巴创下了日收入100万元的奇迹。“非典”期间阿里巴巴成为最大的赢家,业务量增长5~6倍。
有人说,危机对于一个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
侵扰时束手无策,而有的企业则会及时“医治”并很快“康复”,并由此增强了“免疫力”,愈渐强大。这个过程体现的是处理问题的功夫。阿里巴巴正是后者。通过这些危机,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的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