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富·奥斯勒
小金·格里丝推开店门的当儿,彼得·理查兹正觉得百无聊赖,认为自己是全城最孤独的一个人。
彼得的祖父生前是这爿古玩店的老板,死后,店铺就留给了彼得。小店门口的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漂亮的古玩。
这是冬天的一个下午。有一个女孩站在橱窗前,脸蛋贴近玻璃,专心致志地朝里面瞅,一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对每件东西都仔细端详。过了好一会儿,她脸上露出笑靥,似乎很满意了,离开橱窗,推门走进了商店。
彼得站在柜台后面。他正当而立之年,头发却过早地花白了。他眼光冷漠,俯视着面前的小女孩。
“请你把窗子里那串漂亮的蓝珠珠项链拿出来,给我看看,好吗?”小女孩开门见山地说。
彼得从橱窗里把项链取出来,举在手中,让女孩看。那蓝珠珠项链在他手里光彩熠熠,好看极了。
“就是这串,就是这串!”女孩拍手雀跃,“请你用漂亮的纸给我包起来,好吗?”
彼得冷冷地打量着她:“你是给什么人买的吧?”
“给我的姐姐,她一直照管我的。这是妈妈死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我想送她一件顶顶漂亮的礼物。”
“你有多少钱呢?”彼得问。
女孩从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放在柜台上。“就这些!”她又补充说,“我一直都在为姐姐的礼物攒钱。”
彼得看着女孩,沉思了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手盖住了项链的价格标签。他怎能把价钱告诉她呢?
“稍等一会儿,”他说,旋即走进店房内间。“你叫什么名字?”他高声问。听动静像忙什么。
“金·格里丝。”女孩答。当彼得重新回到柜台前时,他手中托着一个小包,用漂亮的圣诞纸包着,上面系着一条绿色丝带。
“给你,”他说,“路上要当心,不要弄丢了。”
女孩冲他甜甜一笑,接过小包,轻捷地跑出了店门。彼得目送女孩渐渐远去突然感到更加孤独了。
小金·格里丝和那串蓝珠珠项链又一次唤醒了彼得痛苦的记忆。女孩的头发像阳光一样金黄灿烂,她的眼睛像海水一样湛蓝湛蓝。彼得爱过的一个姑娘有着同样金黄的头发,同样湛蓝的眼睛,并且那挂蓝宝石项链是彼得专为她准备的。可是……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一辆汽车驶离了车道,夺走了彼得倾心热恋的那位姑娘的生命……
彼得变得孤僻了,他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白天他跟顾客谈生意,晚上关了店门,他便沉浸在莫可名状的悲痛中。久而久之,他在这种自悲自怜中,几乎要把那碧眼金发的姑娘给淡忘了……
小金·格里丝使他重新记起了失去的一切。回忆使他倍感神伤,以至于在以后的几天里,他真想关上店门,躲开纷至沓来、专为购买圣诞礼物的人们。
圣诞节前夜,当最后一位顾客离开了店门,彼得方才感到一阵轻松,一切总算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但是,对于彼得·理查丝来说,这个夜晚并没有过去……商店的门被推开了,一位妙龄女郎走了进来,她的头发阳光一样金黄金黄,眼睛海水一般湛蓝湛蓝。
女郎没有说话,只把一个用漂亮的圣诞纸包着的小包放在柜台上,上面有根绿色丝带。彼得打开小包,那挂宝石项链便又重新呈现在他眼前。
“这是你店里卖出去的吧?”女郎开口问道。
彼得看着她,目光已不是冷漠的了。
“是的,它虽不是世上最好的蓝宝石,但它的确是真的。”
“你还记得把它卖给谁了吗?”
“一个金·格里丝的小姑娘。说是为她姐姐买的圣诞礼物。”
“值多少钱?”
“我不能告诉你。”彼得说,“卖主是从不告诉别人顾客花了多少钱的。”
“但是,她最多也只有几个便士,无论如何也……”
彼得小心翼翼地用圣诞纸重新把项链包好,又用绿色丝带系起来,一切都像他为小金·格里丝做的一样。
“她付了一个人所能付的最高价!”他说,“她拿出了她自己全部的钱。”
有好大一会儿,小店里静无声息。教堂的钟声响起来。午夜了。又一个圣诞节日开始了。
“但是,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女郎关切地问。
彼得将小包放在她的手里。
“我没有任何人可以送圣诞礼物。”他说,“已经是圣诞节的凌晨了,请允许我陪你回家好吗?我愿意在你家门口,祝贺你圣诞节快乐。”
就这样,迎着圣诞的钟声,彼得·理查兹和这位他还不知道姓名的女郎迈出古玩的大门,走向了一个新的玫瑰色的充满幸福和希望的圣诞日……
“品味”
有人可以送礼物是一种幸福。但是大多时候,人们不会认识到这一点,只有等到孤寂至极点,就如彼得·理查兹一样的时候,人们才会想到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人可爱,有人可待,有人可以送礼物!彼得·理查兹人性中的温情通过一条项链传递给了金·格里丝。金·格里丝对姐姐的爱戴不仅通过这条项链表达了出来,而且被放大了。金·格里丝的姐姐将一条妹妹用很少的钱买来的昂贵的项链送还给彼得·理查兹,光辉的人性再一次通过这条项链被表现了出来。
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每一处都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处处又都折射出人性的温情。小说的语言也饱含感情,温情脉脉,极具艺术魅力,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又能感动人心。
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一种希望。彼得·理查兹和他还不知道名字的女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并没有在小说中给出明确的结局,但是在这个充满温情的结尾中,读者不难想象,他们一定也会像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一样“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