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M·维连斯基
在设计处我们左思右想,终于想出来了:用塑料桶来取代镀锌桶,这样可以大大节约金属。
当然,塑料桶在这之前就有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扎下根来。我们想出来的桶是透明塑料的,洁净得像水晶玻璃。它像大酒杯上粗下细,很讨人喜欢,永远不会生锈,桶底有什么东西也逃不过人的眼睛。
好啦,我们把我们的发明带到制桶厂,厂里的人看了看,问道:
“这样的桶多少钱一个#”
“比你的铁桶便宜10倍。”
“你说什么#”厂里的人惊叹不已,“不行!”
“为什么不行#”我们万分惊奇。
“就是因为太便宜了。”
“要知道,这正是它的优越性。而且很美观。请看一看,多漂亮,美极了!”
“有人对它大为赞赏,有人却会因它而大遭亏损哩!”厂里的人叹息说。
“谁会大遭亏损#”
“我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产值计划是以卢布计算的。我们现在计划要生产出价值一百万卢布的产品,如果生产你们的透明小桶,我们要达到十万卢布都成问题。这样,是没有人来赞扬我们的。”
“可是节约了多少金属啊!”
“也节约了我们的奖金。不,朋友,随你们想出什么样的桶来,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奖金不能丢,而奖金,请不要忘了,是从完成多少卢布的计划中开支的。”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回到科研所,心里很不痛快。大家想来想去,终于想出来了:给我们的透明塑料桶的提手做一对纯金套环。这样一来,桶就比老式的铁桶贵16倍。
我们就这样办了:把金套环铆在透明桶上,再把塑料提手嵌到金套环里。
我们来到工厂。
“这下子你们该喜欢了吧?”
“这是什么#”
“这不是普通的套环,是金的。这样,请原谅,新桶比你们的老式铁桶贵16倍。”
“上帝啊,干吗要请原谅呢!你们为我们做了一桩皆大欢喜的事。这样一来,我们得的奖金就要多16倍了!”
于是他们做好了安排:生产我们的桶———透明,而且带金套环的。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决定到工厂去一趟,去查看一下生产进展情况。师出有名:发明者的监督。这个差事落到了我的头上。
我来厂里找到了总工程师。
“喂,你们的新桶生产得怎么样了?行吗?”我问。
“太棒了,真高兴得不行。我们得到各种各样的奖金。”
“究竟怎么样#”
“是这样的,第一,完成了计划产值;第二,节约了金属;第三,节约了黄金;第四,生产实现了合理化。”
“你们怎么节约黄金的#”
“很简单,一个套环做成金的,另一个做成铁的。这就是合理化。”
总工程师满面笑容,好像太阳照进了办公室;工程师满口金牙,大概是因为节约了黄金。
“品味”
这篇微型小说主要采用了对比和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对比,塑料桶有诸多优点却因太便宜而令工厂不愿生产,画蛇添足后价格上去了却能得到很多奖金,突出了问题的典型性。以小见大,就是以“生产塑料桶”这一件小事为例,反映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塑料桶是透明的,洁净得像水晶玻璃;形式很漂亮,永远不会生锈,价格便宜。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由于它太便宜,不能完成产值计划,就会使大家不能得到奖金。所以工厂不愿生产这种新发明。这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是怎样滋生的呢?读完小说,读者不免会陷入思考之中。
诸如“生产塑料桶”这样不合理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还是制度的不合理。畸形的分配制度导致了工人们和总工程师对生产塑料桶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提不起热情,反倒对生产黄金桶大感兴趣。因为按照生产计划,他们从中可以获得私利!不但如此,他们想法设法节约黄金,总工程师因此还“满口金牙”。人性的丑恶展露无遗!这确实是“捞奖金的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