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萨奇
诺曼·高尔茨比坐在公园的一张椅子上。右边紧邻处,就是车马喧嚣的海德公园之角。大约是三月初一傍晚六点半光景,左边已是一片暮色苍茫,暮色里还混着一点微弱的月光与不少路灯灯光。马路与人行道上空旷异常,但仍有许多人影悄悄地在依稀可辨的微光里走动着,或者坐在凳子和椅子上。
这种景色使高尔茨比高兴,而且这也适合他的心情。在他看起来,黄昏是被击败者的时光。那些在生命的战斗里奋战过而败北了的,那些把自己死去之希望深藏起来以回避好奇者目光的男男女女,此时都出来了。正是这一时刻,他们的破旧衣衫、佝偻双肩与忧郁的两眼才能混过去而不被人们注意。
高尔茨比旁边位子上坐了一位脸上带着傲气的老先生。这种傲气,可能是一个早已不再能成功地傲视任何人或物的人之自尊心的最后一点标志了。老人站起来要走时,高尔茨比幻想他是走回这样一个家里去:在那儿他完全无足轻重;或者走回某个不舒适的住所去,在那儿只要每星期能付得出房租就是他的莫大幸福了。
椅子上的空位差不多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接替了,这个年轻人的穿着尚好,但却不比前一人稍微愉快点儿。好像是为了表明他自己时运不济,命多乖舛,新来者猛地坐下来时不高兴地哼了一声。
“你看起来不像是情绪很高。”高尔茨比说。
青年人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坦率神情转向了他,这使得高尔茨比感到自己必须格外当心才好。
“如果你也处在像我目前这样的困难中,你的情绪也不会高的。”他说:“我做了件我一生所干过的最愚蠢的事。”
“是么?”高尔茨比心平气和地说。
“我今天下午到达这儿,原打算住在巴塔哥尼亚旅馆,”年轻人继续说,“我到那儿时才发现旅馆已于几星期前拆毁了,那地方新盖了个电影院。出租汽车司机告诉我离那儿一段路另有一个旅馆,我就去住了。我先给家里寄了封信,信上写了我的住址,然后我去买肥皂———我不喜欢用旅馆的肥皂。接着我闲逛了一下,喝了点酒,看看商店,而当我回头往旅馆走时,我才发现我把旅馆名字忘了,甚至连它所在街道也忘了。对于一个在伦敦没任何亲友的人,这岂不是一个难题么?我家人不到明天收不到我的信,因此我无法向他们查地址;此刻我又没钱,由旅馆出来只带了大约一先令,这点钱已经买了肥皂和酒,我现在带着自己口袋里剩下的两便士东游西荡,一晚上是没处可去了。”
故事说完后,他停了一下。“我想,我已经告诉了你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青年一会儿又说,语调里带着怒气。
“一点也不是不可能。”高尔茨比说;“记得有一回我在一个外国首都做了件和这一模一样的事,那次我们是两个人,这就使事情更显得突出了。幸而我们回忆起旅馆是在一条类似水渠的什么旁边,我们找到水渠后,就沿着它走回了旅馆。”
青年人显得愉快了一些。“要是在外国,我倒不怎么在乎这样的事。”他说:“一个人总能去找本国的领事,由他那儿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这儿,在一个人自己的国土上,困难就大多了。除非我能找到个好人,使他相信我的话并且借点钱给我,否则,看样子我得在河边过夜了。不管怎样,你相信了我刚讲的事并非不可能,已使我高兴了。”
“当然,”高尔茨比慢条斯理地说,“你那个故事的漏洞在于你没法拿肥皂出来给我看。”
年轻人急忙朝前直直腰,匆匆把大衣口袋都摸了一遍,然后一跃而起。
“我准是把肥皂给弄丢啦!”他生气地嘟哝着。
“同一天下午既丢了旅馆又丢了肥皂,说明了极大的疏忽。”高尔茨比说。可是青年人几乎不等听完这句话就昂起头走向公园小道上去了。
“真可怜,”高尔茨比想道:“上街买肥皂这件事是为了让我相信他编的故事,而偏偏又是这个细节把他的整个故事给毁了。要是他随身能带块肥皂,他就是个聪明人了。”
想到这里,高尔茨比站起来准备走了,就在这时他失声惊叫了起来。他座位旁边地上有一小块东西,这东西除了是肥皂外决不可能是其他任何物件,很明显,这块肥皂是青年人猛地坐下来时从他口袋里掉出来的。高尔茨比马上沿着昏暗的公园小道跑起来,去追寻那个穿了件薄大衣的青年的身影。在他差不多要放弃继续追寻时,他一下子看见了这个年轻人正迟疑地站在路边。年轻人听见了高尔茨比唤他,突然间回过头来,露出一脸不友好的表情。
“可以证明你说了真话的重要东西找到了,”高尔茨比说着,伸出握着那块肥皂的手,“一定是你坐下时从衣袋里掉下的。请原谅我的不相信你,不过现在肥皂总算找着了,要是我可以借给你一镑钱……”
年轻人立即打消了顾虑,把钱装进袋里。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住址,”高尔茨比接着说,“你随便在本星期哪天还我钱都可以,另外,肥皂在这儿———不要再弄丢它了,它可是你的好朋友呢。”
“幸好你找到了它。”青年说,接着,道谢了一声后,便向骑士桥那边直奔去了。
“可怜的孩子啊,他简直要哭出来了!”高尔茨比自语道:“我不奇怪,他在困难中得到的这个安慰一定是很大的。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教训,再不能自作聪明从表面事件来判断问题了。”
当高尔茨比往回走过他遇见年轻人的那张椅子时,他看见一位老先生正在椅子底下和四面找东西。高尔茨比认出了他就是曾和自己一块坐过的那位老人。
“先生,您丢了什么吗?”他问道。
“是的,先生,一块肥皂。”
“品味”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奇特别热衷于揭露出人的动物性的一面以及人性的黑暗面。这篇微型小说便是如此!高尔茨比怀着失望忧郁的心情独坐在黄昏的公园中,一个懊恼的青年男子向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伦敦由于买肥皂而找不到寄宿的旅馆,以至于现在身无分文,而希望得到高尔茨比的帮助。
高尔茨比要他拿出肥皂证明他说的话,年轻人没有肥皂,只好悻悻离去;此后,高尔茨比却在长椅下发现了一个全新包装的肥皂!高尔茨比自觉冤枉他人,而赶上年轻人借钱给他。而就在高尔茨比返回公园时,却发现了正在寻找自己的肥皂的一位老人。
整个故事情节安排巧妙,感情转变突然,给人以出奇制胜之感。但是细想起来,这样的情节和结局又是顺理成章的。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就已经描写了一个脸上带着傲气的老人坐在那里,为结局埋下了伏笔。充斥在故事中的是一种阴沉、黑暗的心情和人性。人物的心理和感情都充斥着一种黑暗中的腐烂的气味。人心又何尝不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像那个年轻人一样的人实在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