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契诃夫
夜里12点钟了。
米佳·库尔达罗夫心情激动,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的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匆匆忙忙地跑遍了每个房间。父母已经上床休息。妹妹还躺在被窝里读着一本小说的最后一页。几个上中学的弟弟已经睡着了。
“你打哪儿来?”双亲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啦?”
“噢,先别问!我怎么也没料到!没有,我怎么也没料到呀!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
米佳哈哈大笑起来,坐到安乐椅上,他兴奋得站也站不稳了。
“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们想象不到!你们看!”
妹妹跳下床来,把一条被子披在身上,走到哥哥跟前。那几个中学生也醒了。
“你怎么啦?你脸色不好呀!”
“我这是由于高兴,好妈妈!要知道,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整个!以前只有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可现在呢,整个俄罗斯都知道了!好妈妈!哦,上帝!”
米佳跳起来,在各个房间里跑了一阵,然后又坐下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给我们说清楚吧!”
“你们像野兽似的生活,也不看看报纸,不注意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报纸上有那么多绝妙的东西啊!只要有什么事情发生,马上就会公诸于世,什么也瞒不住。我是多么幸福啊!啊,上帝呀!报纸本来只报导知名人士的,可现在竟然报导起我来了!”
“你说什么?在什么报纸上?”
父亲脸色发白。母亲望着圣像,在胸前画了个十字。中学生们跳下床来,仍旧穿着一个式样的短睡衣,走到哥哥跟前。
“是的!报导我!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您,好妈妈,把这份报纸收起来作个纪念吧!没事拿出来读读。你们请看!”
米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递给父亲,用指头戳戳蓝铅笔画过圈的地方。
“念吧!”
父亲戴上眼镜。
“念呀!”
母亲望着圣像,又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父亲咳嗽了声,念起来:
“12月29日,晚上11点钟,14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
“听见了吗?听见了吗?往下念吧!”
“……14等文官德里特里·库尔达罗夫走出坐落在小勃龙纳亚街的科兹欣啤酒馆时,已是醉醺醺的……”
“我这是和谢缅·彼得罗维奇在一块……一切细节都写到了!接着念吧!念下去!听着!”
“已是醉醺醺的,他滑了一跤,摔倒在停于该处的一位马车夫的马蹄子底下,车夫是尤赫诸夫斯基县杜雷基红领巾村的一个农夫。受惊的马从库尔达罗夫的身上跳过去,拖着的雪橇从他身上辗了过去,上面坐着莫斯科的一等商人斯捷潘·鲁科夫。马在大街上狂奔,最后总算被几个看管院子的人拦住了。起初库尔达罗夫人事不省,被送至警察局,医生给他作了检查。他的后脑勺受到撞击……”
“那我是碰在车辕上了。好爸爸。念下去!您往下念下吧!”
“……他的后脑勺受的撞击系轻度的震荡。对事件的发生经过作了记录。受伤者已予以治疗……”
“他们叫我用凉水冷敷后脑勺。现在您念完了吧?啊?事情就是这样!现在全俄罗斯都传开了!拿过来!”
米佳接过报纸,把它折好,放进了口袋。
“我得跑到马卡罗夫家去,给他们看看……还要给伊丽尼茨基一家人看看,还有娜塔莉娅·伊万诺夫娜、阿尼西姆·瓦西利伊奇……我要走了!再见!”
米佳戴上别着帽徽的制帽,洋洋得意、兴高采烈地跑到了街上。
“品味”
这篇微型小说是俄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契诃夫的优秀之作。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的故事似乎并没有经过精心地安排,他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他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不请自来,他小说的情节也似乎是随手拈来的。契诃夫的这种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这一切都在于他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并以此来反映当时俄国社会中格式人物的嘴脸。
在《高兴》这篇作品之中,作者讽刺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终日幻想被人知晓的文官。米佳是个十四等(最低级)文官,他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报纸对一次事故的报道之中。他全然不顾报道的性质,拿着报纸到处宣扬,他以为整个俄罗斯的人都知道他了。而他的父母对这件事情的茫然则是对他这种扭曲的人性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