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8062300000014

第14章 中国画

壁画

壁画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宫画诸神像,宣帝在麒麟阁画功臣像,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2万年。

我国敦煌壁画,堪称一绝,被人们称为敦煌艺术。敦煌艺术具体起源于何时,现在已很难考证。据说在公元366年,有一个叫乐傅的和尚来到了敦煌鸣沙山。有一天,他偶然发现悬岩上金光闪耀,成千佛之状,于是,他便在此架空凿岩,造窟一龛。后来,历代都派人在此陆续增建,规模越来越大。到唐代时,已经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艺术宝库,中外文化交流的佛教圣地。可惜,由于旧中国政治的腐败,这一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严重破坏和洗劫,大量的艺术珍品被盗走。

敦煌壁画以莫高窟的规模最大,如今莫高窟的壁画、塑像尚存486窟,有壁画 12平方米,塑像2450尊。这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结晶,为我们研究各朝代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形象的材料。例如,魏、隋壁画,多以千佛为主,其中也杂有佛本生经,以及一些反映名士、骑士生活的画面,这些壁画厚重拙朴,线条粗壮,大片颜色的平涂,从中可以看出汉墓壁画以及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影响。像《张议潮夫妇出行图》,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的现实生活。

壁画通常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和装贴壁画。刷地壁画又分为湿壁画和干壁画等。现代壁画在继承古代壁画的特点和传统的技法之外,更加重视与整个建筑物的适应性,构图多打破了集中透视的局限,造型和色彩要求协调,以求达到稳定性和装饰效果。

现代壁画因用材不同,壁画的样式更加丰富多彩。如金属壁画、大理石壁画、陶瓷壁画等大量涌现。

帛画

帛画,是我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帛画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三幅帛画。

一幅四周画着奇异的动植物图像,中间写有文字,但大多数不可认识,也称“缯书”;一幅绘长袖细腰女子,身着盛装,侧身合掌而立,在神话动物风和夔的导引下,缓缓而行;另一幅绘有高冠长袖的男子,佩剑侧身,驾驭着长龙腾空前进,龙身呈舟状。画面上,线条生动流畅,人物造型也相当准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此外,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相继出土帛画5件。画中绘有墓主人图像和宴饮、车马、仪仗等场面,以及神话中的神灵怪异。其中还有一幅关于气功强身的图解,为我们研究古代医学史和气功的医学用途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帛画线条遒劲有力,色彩也很明丽,艺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

版画

版画是绘画品种之一,它是使用各种不同的刻刀和笔,在木板、石版、铜版、麻胶版、纸版上进行刻画与药水腐蚀,使之产生凸凹的刻纹与刀痕,再通过油墨印刷,便可直接得到多幅原作的一种图画。

唐代佛教流行,为宣传教义,寺院刊印佛经散发,在佛经的卷首往往会附上一张诠释经义的版画。现存最早的版画作品就是刻于868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到了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扶持刻书业,私人的刻书坊也层出不穷。北宋的都城汴梁和南宋的都城临安都是刻书的中心,不仅通俗文学书籍、佛经上有插图,还出现了图谱式的科技读物,甚至像《尚书》、《论语》这样的经史文集也附有精美的插图。南宋的《梅花喜神谱》共有100幅,描绘了梅花的不同形态,刀法古朴明快,十分传神。

明代中叶,徽派版画的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徽派版画刻画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并注重背景的烘托。徽州地处山区,外出谋生者众多,这就将徽派版画的风格播及全国。当时其他的刻书中心,如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风格,或多或少都受到徽派版画的影响。

现代版画种类很多,一般可分黑白版画和套色版画两种,但根据版画使用的材料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种类。

人物画

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科,按其取材的差异分为宗教人物画和世俗人物画,另可细分为肖像画、故事画、风俗画。

1949年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至今见到的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画一位侧身左向,姿态优美的女子,高髻长裙两臂前伸,在合掌施礼;画面的左上方,则有一龙一凤在搏斗。

魏晋时期,一代宗匠顾恺之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他的作品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此指眼珠)”,从而改变了早期人物画的朴素状态。其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被称为“游丝描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图卷》等,至今举世闻名。

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中国画中,山水画较之人物画兴起较晚,在魏晋南北朝仍附属于人物画,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创作;五代、北宋时,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日趋成熟,从此成为中国画的一大画科。山水画在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依技法和设色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淡彩等形式。

山水画创作的全盛时期是五代和北宋,当时涌现出不少名画家,以他们所处的不同地区,划分为两大画系: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作品较多表现出雄壮峭拔的风格。此外,还出现了以泼墨为法,追求“意似”之“简”的米芾、米友仁父子,他们画山画树重在墨法,墨中见笔,以浑然之水墨来写空蒙云雾中的烟雨景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描写花卉、瓜果、鸟兽、虫鱼等为主体的绘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画有鸟、鱼、蛙及花草样的图案。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的“缯书”,有树木的图画。汉代的壁画与画像石中,则多有花木鸟兽。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花鸟画作品,花鸟画的独立成科是在中唐,以边鸾、滕昌佑、刁光胤为代表。

传统花鸟画依题材可分为花卉、瓜果、走兽、虫鱼等类型,即以花卉而论,又有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为题材的“四君子”。

明代后期,水墨写意花鸟十分兴盛,花鸟画有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其中以陈淳、徐渭为杰出代表,将水墨写意风格推向成熟的高峰。他们笔下淋漓奔放的大写意花鸟画对后世影响颇大,其后如石涛、朱耷以至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无不深受影响。

水墨画

水墨画是我国独特的以墨色浓淡构成的绘画形式。

水墨画不用色或少用色,突出水墨互渗所造成的丰富的表现效果,体现出自然的意趣。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这都足以说明水墨画在我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水墨画以粗疏简练的笔法,运用水和墨的功能,画出客观对象的神情,其中包含着画家自身抒发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在内。它在用笔上与工笔画是精微细腻不同,在设色上是以墨代色,在宗旨上是以形写神,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绘画形式。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他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写意画

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绘画艺术形式。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写意画主张神似,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

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扬州八怪以“怪”名世,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并以一个“乱”字来表露他们的叛逆精神。写意画多以书法的笔法作画,同时写意画的用笔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所以写意画家多半也是书法家。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鱓、吴昌硕、齐白石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