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3日)
编一个《中国交通年鉴》,十分必要。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搞四化建设,要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各方面的工具书。我很注意收集工具书。工具书的作用,是它替我们把基础工作做了。现时科学技术发展很快,而学科门类又这么复杂,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要了解儒家经传,就不可能把十三经一一去查证,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把四五十卷马恩全集一一去查证,同样,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也不可能去一一查证二十五史,司马光和毕沅先后搞的《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及后来又有人把每个断代史都搞了个纪事本末,这些书都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
工具书有两类:一类是辞书,一类是史书。辞书有《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百科全书等。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编纂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也属于辞书。史书,主要指用“鉴”字的书,如通鉴、年鉴等。鉴,就是古代用铜制成的镜子,借鉴,也称借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鉴往知来,意思是从某件事中取得经验教训,避免犯错误。年鉴是一种资料书,如经济年鉴、世界年鉴,每年有这么一面镜子。《资治通鉴》一千年来才这么一面镜子,年鉴则是一年就来这么一面镜子。
除百科全书外,还有百科年鉴。百科年鉴门类太多,我们搞的《中国交通年鉴》,是行业性年鉴,作为一个行业,一个门类,一门学科,可以把本行业、本门类、本学科的分类情况、资料等搞得更深一些、更细一些。如公路的、铁道的、民航的等等分类年鉴。
有同志问,我们现在已出版的年鉴是多了还是少了?现在全国出版年鉴据说有80多种,你说是多了还是少了?一位同志告诉我英国出版的年鉴有几百种。是不是这样,请你们查一查。我们书店在销的年鉴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就我收集到的,可以这么说,又多又少。所谓多,就是质量差的多了,一般化的多了,不具有特色的多了;所谓少,就是质量高的少了,具有特色的少了。既然如此,我们编年鉴,就要编大家都需要的年鉴,大家都认为缺少的年鉴。就是说,《中国交通年鉴》应该具有中国交通年鉴的特色,应该保证它的高质量。出个年鉴,兴师动众,搞得好,对四化建设有推动作用;搞不好,那是劳民伤财。所以,一定要保证它的高质量,确实是大家所需要的,有它不可缺少的特点。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就是年鉴要保证它的高质量,有特色。
第二点,建国以后,年鉴出得比较早的是《世界知识》吧?后来也断了,不出了。过去年鉴出得少,原因很简单,“左”的思想影响,因为年鉴不光是叙事,还必然牵涉到人。一件事,搞不好,动辄得咎。在那个年代,有的地方连个县志也不敢修,修县志,弄不好就是你为张三李四树碑立传。现在,我们的工具书,特别是年鉴,像雨后春笋,风行一时,我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系极大。正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也拨乱反正了,所以,现时在工具书的百花园里才有了这样一个茂盛的万紫千红的景象。记得在东北工作的时候,我看到香港编辑的一本1948年《中国经济年鉴》,用的是1947年的一些数字。其中解放区的数字,可能是估计数。记得这本年鉴还是李济深先生写的题签。那时候看了,就感到有点用处,可以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全貌”,虽说不是那么全,不那么系统,也不那么深,可是把许多资料收集起来,就有用处。那时就想:待全国解放了,我们应出一本更权威的“年鉴”。现在终于能看到我们自己编写的这么多的年鉴了。所以,我说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伟大成果。
现在,我国缺一部交通年鉴,这是一个空缺,也可以叫作空白,应该把它补上。各行各业应该有自己的年鉴。当然,我所说的是高质量的、有特点的年鉴。所以,组织一个编委会,提出编辑设想和方案,是非常必要的。你们的编委会包括各个方面的同志,比较齐全,比较全面,各方面的同志应有尽有。这个名单告诉我们,这件事一定可以办好。
《中国交通年鉴》既然是工具书,除了要求高质量、有特点之外,还要尽可能全面一些,免得挂一漏万。特别是第一本,内容要全一些,除建国后的,也应有解放前几年的。要尽量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否则对你没兴趣。这方面要注意,要为读者设身处地着想。资料积累很重要。一些读者买年鉴多是为积累资料。资料的积累就是信息的积累,把已经过去的信息,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积累起来,这对后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当然,我们修年鉴,也不只是提供资料,还要有分析与评论。作为工具书,要让读者不仅掌握了资料,也要能够抓住资料要点及问题所在,使他从中有所得。司马迁写某人的传记,最后总有几句对此人的讲评。司马光写通鉴也是这样,讲历史,夹叙夹议,都有他的观点。司马光的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他在夹叙夹议中对德才关系的分析论述。
《中国交通年鉴》,我建议也要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不能光是文字,还应该有点形象的东西,为非交通部门的读者了解交通提供些方便,如交通图、铁路、水运图片等等,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使各方面读者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此外,年鉴还要有一篇通观全局的总论。近几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年鉴》,每年都请薛暮桥同志写一篇总论,概括地总结当年中国经济全貌,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带有方针、方向性的要求。作为一本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总要起点指导作用,起码应对本行业的工作起点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