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19日)
在我国,真正把企业管理提到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经济管理综合部门的议事日程上,乃至提到国务院、党中央的议事日程上,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是一步步发展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进行了近3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靠人民的省吃俭用建设起了相当强大的物质基础,也发展了尖端的科学技术,但是,长期以来经济效益低,生产发展缓慢,技术和管理落后,而又不承认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改革的开始,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开端。
一、当前企业的主要问题在哪里?1978年我同国家经委考察团访问日本,参加他们的质量月活动。考察回来向国务院汇报,主要讲了三点:第一,我们的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第二,要下决心发展商品生产;第三,搞计划工作要考虑价值规律。汇报中明确地提出要发展经济办好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是两个不可分离的部分。也许这是“管理的发现”。这是在承认落后,特别是承认管理落后的前提下,才发现了管理的重要,才使我们下决心改变落后状况。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只重视技术不重视管理,强调加强企业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二、管理的性质是什么?管理是责任,不是权力。一些人把管理看作权力,发生你管我管之争,管理是责任,即在企业内部健全各种责任制度,使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各负其责、认真工作。只有在企业内部将人有机地组织起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够把管理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把企业家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企业管理,就是厂长(经理)的全部责任,也可以说是厂长(经理)首要的责任。厂长(经理)通过管理把企业的责任制建立起来,就有了经营的本钱和活动的力量,这看起来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实际上比有形的东西更有力量、更可贵。
三、厂长(经理)队伍现状和问题。厂长(经理)首先要懂管理,要能得心应手地进行管理,使企业管理发挥强大作用,使管理转变为物质的力量。1982年中央作出了整顿企业的决定,首先进行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调整是严格按“四化”标准进行的。调整后的企业领导班子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也不够理想。目前企业领导成员基本上是技术型的,不是管理型的。这是由于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结构造成的。建国初期,关于教育结构,就有培养综合人才还是培养专门人才,即通才与专才问题的争论,一些综合大学分开了。如原来采矿与冶金是一个系的,就将采矿分了出来,直至将冶金分为有色与黑色,再细分为冶炼与加工、炼钢与炼铁,炼钢又分为转炉、平炉与电炉等等。越分越细,培养出来的人越来越专,而且大量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缺少文法、财经科类。致使企业在配班子时,找个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就千难万难。
管理企业只靠技术型专家不行,要有综合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有综合组织能力。没有大批的通才去管理企业,就不能使生产不断发展。而现在我们的厂长(经理)基本上是专才,是技术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需要大量的专才,也需要大量的通才。我们不应用硬专家去管理企业,而应用软专家去管理。硬专家可以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但缺乏综合和领导全面的能力,因此要改造我们的经营管理干部队伍,提高他们综合决策、经营管理的能力。
四、企业家队伍的培养与成长。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活力,除国家给必要条件外,还要有能搞活企业的领导人,这就要有善于经营的企业家。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无所谓企业家。企业搞大修都要上边批,国家给钱;企业亏损了也撤不了职,饭碗砸不掉。在这种体制下,厂长只是生产组织者,谈不上是不是企业家。就是具备企业家才能的人、非常有能力的人,他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那些无所作为的人也照样可以混日子。
在我们国家可以称企业家的,应该说是从乡镇企业首先产生出来的。有些外国人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出企业家,小企业只能叫经营者,我不这么看。衡量是否是企业家,就看他能不能在改革的舞台上演出一场威武雄壮的戏剧来。乡镇企业的舞台是他们自己搭起来的,他们缺乏各方的支援,没有可靠的物资供应渠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父老乡亲们都等着吃饭,关门是不行的,一些乡镇企业家就应运而生,他们担负起了责任,在艰苦的环境下,千方百计地使企业死里求生,甚至把资本主义的那一套经营方式也搬来了。当然我们对乡镇企业不能苛求,因为他们是自己搭台,自编自演自我奋斗出来的。大型企业就没有这个条件,这就需要深入改革,来创造条件使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尽快形成,没有这个台子,就不能产生出大批企业家。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大江大海中,企业家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澡盆里洗不出人才,只有在大风浪中游泳锻炼。当然也有的人会受到没顶之灾的,但还是有大批的人会到达彼岸,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五、政企分开问题。政企分开,就是使政府对企业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政企分开入手,企业家在企业与政府职能逐步分开的前提下解放出来,也就是使企业真正从主管妈妈的奶头上脱离开。达到政企完全地真正地实际地分开,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否则企业家就会永远是出不了托儿所的小孩。政企真正分开,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家就能一批一批地成长起来。
《企业法》肯定了我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