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寒冬里那丝暖意
8056000000023

第23章 点滴里的感动(2)

老人又摇摇头说:“不,它不应该只属于我一个人,它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中年人附和道:“老人家,你说得好。”接着从兜里掏出两千块钱,塞给老人,“这事,都怪我,都怪我。不该跟你那样。”老人推让着,“这钱我不要,还是补偿给他吧,他一个收破烂的,毕竟不容易。”中年人又把钱递给老王,“给你。”老王没有接,也不好意思地“嘿嘿”了几声,“其实,其实,我鉴定这本书也没花多少钱,我不要。”最后,他们还是留给老人。

回来的路上,老王问中年人,“原来,你早就把钱准备好了?”中年人苦笑了一下,说:“从你一耍赖开始,我就知道,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是吃不成了。”

爱上你的签名

近些年来,中俄之间商贸往来不断,好多俄罗斯商人经常往返于中俄边境,他们几乎成了中国通了。于秋华所在的公司就是与这些俄罗斯商人打交道的,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他们大小也算是个国际倒爷了。

于秋华刚到公司不久,就赶上老板要与俄罗斯的一个老客户谈笔生意。本来是轮不到于秋华去的,老板想了想说:“你也去吧。”于秋华有些疑惑地问:“可我对业务还不太懂啊!”老板说:“你去了,啥也不要做,陪吃陪喝就行了,主要是让你长长见识。”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一家高级酒店里,于秋华他们见到了那个老主顾——鲍姆霍维奇,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俄罗斯中年男子。看样子,老板与他真的非常熟悉了,见了面,他们时不时地还开几句玩笑。

老板抽了机会,把于秋华拽到跟前,对鲍姆霍维奇说:“这是我们公司新来的员工,商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高出于秋华一个头的鲍姆霍维奇,走过来就给于秋华整了个拥抱后说:“欢迎你,帅小伙。”于秋华也礼貌性地说:“你好,鲍姆霍维奇先生。”越过鲍姆霍维奇的肩膀,于秋华眼前为之一亮。为啥,因为在鲍姆霍维奇随行的人员里,站着一位俄罗斯美少女。那个女孩真是太漂亮了,一双蓝色的大眼睛深邃得像一湖清水,白里透红的脸蛋上荡漾着青春的气息,粉雕玉琢般的脸庞精致得让人无法用语言形容。高挑的身材,宽大漂亮的羊毛披肩搭配着皮夹克上装,下穿一条百褶短裙再配一双时髦的长靴,把一双秀腿完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摩登与时髦被她表现得恰到好处。

于秋华从见到那个俄罗斯美少女起,到他们相继进入会场,眼睛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她。在于秋华眼中,那个俄罗斯美少女简直就是维纳斯二代。整个会谈于秋华根本插不上一句嘴,闲来无事的于秋华,正好抽出空来,悄悄地欣赏起那个俄罗斯小美女来。那个女孩就坐在鲍姆霍维奇的旁边,也是心不在焉地听着,蓝色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扫来扫去,看样子,她的角色跟于秋华也差不多。起初,那个女孩还没有太在意于秋华,可是随着于秋华的目光在她身上多次光顾,她也开始注意起于秋华来,并时不时冲他会意地一笑。

一边是老板与鲍姆霍维奇之间绞尽脑汁的讨价还价;一边是于秋华与那个女孩的眉目传情,整个会场形成绝妙的对比。会谈进行了两个小时后,老板他们都感到有些疲惫了,于秋华他们却还是意犹未尽。

在第一轮谈判的间隙,于秋华忍不住主动走过去,与那个女孩搭讪起来。没等于秋华用半生不熟的俄罗斯语与她说几句。老板就匆匆走过来,一把把于秋华拉到外边,脸色阴沉地说:“老子让你长见识,你就这样来给老子长见识了?”于秋华自知理亏,但嘴上还挺硬,分辩着说:“怎么了,我。”老板瞪起眼睛说:“怎么了!你小子是色胆包天了!你知道那个女孩是谁吗?”于秋华好奇地问:“谁?她不就是那个老毛子手下的一个员工吗?”老板生气地骂道:“狗屁。”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鲍姆霍维奇是个很花很色的暴发户,他是俄罗斯社会改革的最初受益者,每次来谈生意,几乎都换一个俄罗斯小妹妹。你小子敢染指她的小情人,小心他找黑社会搞掉你。”于秋华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屋里,于秋华悄悄地看了一眼那个俄罗斯少女。老板说的不错,就在这休息的间隙,她与鲍姆霍维奇还不时地有些亲呢的撒娇动作呢。

第二轮谈判开始后,于秋华再也不敢多看她一眼了,因为他也明显感到,鲍姆霍维奇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劲。

谈判结束后,双方签了合同。鲍姆霍维奇做东,在酒店里就餐。于秋华尽量坐得离那个女孩远一点,而那个女孩则一屁股坐在于秋华身边。鲍姆霍维奇扫了他们一眼,于秋华立刻感到脊背发凉,如坐针毡。

鲍姆霍维奇端起酒杯说:“为我们的合作成功,干杯。”大伙一饮而尽。接着鲍姆霍维奇再次向于秋华他们这边扫了一眼,于秋华额头上的细汗冒了出来,拿酒杯的手也在微微发颤。鲍姆霍维奇冲那个女孩招了招手,那个女孩离开座位走到鲍姆霍维奇身边。鲍姆霍维奇把那个女孩拉到老板跟前说:“她不是我们这次谈判的成员,她是我的心肝宝贝。”老板心照不宣地应和着,“那是,那是。”鲍姆霍维奇接着说:“她是我的女儿,库尔妮科娃。”

原来如此,这大大出乎于秋华他们的预料。于秋华悄悄看看老板,老板尴尬地笑了笑,说:“你的女儿真漂亮。”鲍姆霍维奇自豪地说:“那是当然了,我的女儿正在上大学,在学校里选学的是中文,将来就是她与你合作了。”老板赶紧说:“她,前途无量,前途无量。”鲍姆霍维奇又说:“我的女儿,这次跟我来,有两个心愿。想听听你们说汉语,还请你们给她签字,留念。”

老板一听,眼睛立刻笑得眯成一条缝,为啥?你别看老板没有多少文化,在签字上,他可不含糊。别的字,老板写的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唯独他的签字,却是潇洒飘逸,艺术味道十足。老板每次在合同上签完字,都会博得一片赞誉声。在这位美貌绝伦的俄罗斯少女面前,展示自己的身手,对于他来说,也是人生头一次,更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库尔妮科娃拿着一个精美的本子递到老板跟前,毕恭毕敬地说:“谢谢。”老板提起笔来,纵情挥毫,于是,几个狂野豪气的大字就占去了半篇,接着在下面签上日期。库尔妮科娃接过本子,认真地欣赏了一会儿,抬起头,非常有礼貌地问:“请问先生,我怎么称呼你?”

老板扭过头对于秋华他们说:“你看人家小姑娘,不愧是上过大学的,对咱中国的礼节一点也不落过。不像咱们中有些人,张口就是,唉,老毛子。”然后,笑容可掬地对库尔妮科娃介绍说:“我姓吕,我叫吕成国。”也许是习惯了的原故,老板顺口又补上一句,“你就叫我老吕吧。”库尔妮科娃再次礼貌地说:“谢谢,谢谢,老驴(吕)先生。”弄得于秋华他们忍俊不禁。

老板签完是副总签,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副总在老板的熏陶下,签字虽不像老板那么霸气十足,但龙飞凤舞也算得上。签完了,库尔妮科娃照样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和语言,看起来,这是她事先训练好的。签字按着级别在一个个地往下轮。

于秋华在一旁看着,心里这个后悔啊,都怪自己当初没好好学学签字,早知道有今天这个场合,实在不行,在电脑上下载一个模式,自己练练也行啊,可是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丧失了在美女前展示的机会。不过,于秋华也想好了,他要在这短暂的对话中,尽量多地展示一下自己的绅士风度,有可能的话,要尽量多了解一下库尔妮科娃的一些信息。

最后,终于轮到于秋华了。于秋华看看眼前这位跟自己一样高的俄罗斯美少女,还没开口,库尔妮科娃抢先说话了:“先生,请你赏光,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字,那些线就跟画一样美。”于秋华赶紧补上一句,“不客气,你们俄罗斯也有优秀灿烂的文化,我也很喜欢。”说完,接过那个本子,拿起笔,也想学着老板那样,显摆一下,怕是弄巧成拙,没敢,最后还是正正规规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双手递给库尔妮科娃。接下来,于秋华就等着库尔妮科娃问,先生怎么称呼你。于秋华就告诉她,自己叫于秋华,毕业于商学院。并顺便问她就读什么学校,最好能留下一个地址。

库尔妮科娃仔细端详了一下于秋华的签字,抬起头,闪动着美丽的大眼睛,却没有按照原来的套路问,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于先生,谢谢你。”说完,转身就走了。于秋华呆呆地站在那里,酝酿了好久的感情,全都泡了汤,那懊悔劲就别提了。

于秋华颓然地坐在椅子上,看起来,人不分级别是不行啊,就连这个俄罗斯小妞都看出来,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这也难怪,自己一个小打工仔,想扯上人家这个富豪家小姐,岂不是痴心妄想。

那顿饭,满桌子虽然都是山珍海味,但于秋华一点食欲也没有。

临离别时,奇迹出现了,库尔妮科娃俯在鲍姆霍维奇耳边,说了几句什么,鲍姆霍维奇点点头。库尔妮科娃直径走到于秋华跟前,递上一张精美的纸片,说:“于先生,请写下你的地址,要记住,你以后多与我联系,我很喜欢。”这让于秋华简直是受宠若惊,其他同事也都投来惊羡的目光。有人小声说了一句,“看起来,帅哥到哪都吃香。”库尔妮科娃听后,接了一句,“是的,是的,帅哥的,好看的,我喜欢。”于秋华端端正正地写下自己的地址。库尔妮科娃看后,认真地折好,精心地放到贴身的口袋里,然后,又给于秋华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回到公司,于秋华一闭眼就是库尔妮科娃的样子,看起来人要是交桃花运,你想躲都躲不开。很快,于秋华就收到库尔妮科娃的来信,她的信是用中文写的,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还能看得懂。于秋华怎么能在乎这些,她能用中文写出来就不错了。库尔妮科娃在信中介绍了她们当地的风土人情,特别强调,一定要多给她写信,她盼望于秋华的信,就像盼望吃不够的奶酪,天天都在想。

于秋华捧着信,激动不已。他立刻纵笔挥毫,洋洋洒洒地写好几页。就这样,于秋华与库尔妮科娃鸿雁传书半年有余,库尔妮科娃说她快毕业了,这段时间,收到于秋华的信是她人生中最大的享受。

同事们看到于秋华与库尔妮科娃的关系,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提醒于秋华说:“俄罗斯妞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都喜欢直白。你搞中国式的含蓄,肯定是不行的,再不表白,那有可能就是,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于秋华一琢磨,觉得同事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郑重地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直截了当地说:“我爱你,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吗?”

过了一段时间,库尔妮科娃终于来信了。于秋华急不可待地拆开信,信的内容如下:于先生,我喜欢的是你的字,横平竖直,跟我们书中学的几乎是一样。这是我见到的,原汁原味的中国字。它是出自你的手,而不是电脑,你真了不起。我也曾见过一些中国人的签字,他们的字横不平,竖不直,让我一点也看不懂,我不得不问他们写的是什么。

通过与你的书信交往,我学到了真正的汉字。我要把这些字都收藏起来,寄给我的男朋友,让他也跟我一起学汉语,了解中国美妙的文化。

实在是福

“点炮”绝技

于秋华凭着手里的那本技校毕业证书,在石矿找到了一份开铲车装石子的活。

石矿老板指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中年汉子,对于秋华说:“你跟他学吧,他是王师傅,论开铲车的技术,他可是一流的!”

王师傅弹出一根烟,递给于秋华,于秋华连忙摆着手说:“不会,不会。”老板走后,王师傅把于秋华的情况问了个底朝天,然后“嘿嘿”一乐,说:“以后你干活,要长点心眼。”

几天后,于秋华才弄明白“长心眼”是什么意思,就是要看那些来装石子的货车司机对王师傅态度如何,具体说来,就是看他们上不上烟。如果不上烟,王师傅装货时就一律不给他们的车装满。

那位说了,车装得满不满,长眼的就能看出来,那些开货车的司机能干吗?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这些石子论车卖,装得满一点还是浅一点,分寸全在王师傅手里。货车司机要是不满意,下一车,就给他来个“点炮”。所谓“点炮”,可是个技术活,像王师傅这样的老手,能把货的重量全压在车的一边,表面上装了满满腾腾、上尖冒流的一大车,开起来却特别危险:为啥呢?因为这些拉石子的车多半是由淘汰的旧车改装过来的,这一带又全是坑坑洼洼的山路,没走多远,保证让他的车胎放炮。“点炮”是王师傅的绝活,他只要瞟一眼对方的车胎,十装九放炮。

王师傅做事也不黑,每次“收获”好烟,保准分给于秋华一半。于秋华不要,王师傅把眼一瞪,说:“拿着,带回去,给家里会抽的人抽去。这年头,哪个地方不揩油?你刚走上社会,学着点,不要白不要。”

于秋华常常把得到的烟卖掉,给王师傅买点酒。如此一来,王师傅特高兴,便手把手地教于秋华,很快于秋华就能独当一面了,王师傅则站在车下面指挥。他俩配合得相当默契,想给哪个车“点炮”,就给哪个车“点炮”。

这天,来了一个愣头青,那愣头青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对王师傅说:“好好装,装满点。”王师傅说:“没问题。”愣头青把车开到货场里,跳下车来,蹲在一旁,抽出一支烟,自己抽起来。王师傅瞪着眼,傻等了半天,那愣头青一点表示的意思也没有。王师傅这个气呀,脸抽动了几下,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