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8050800000036

第36章 驯服精神,当自己的“老板”(1)

我的中学时代适值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最吸引眼球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名言警句。我等淳朴的农家子弟长年累月挑灯夜战,在知识的大漠里艰苦劳作,希冀通过寒窗苦读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结果,高中毕业时全校三四百号学生,最终只有将近四十人迈进了大学校门。三十多年过去了,约有10%的同学把自己磨成了“绣花针”,众多的人平庸地活着,有的人或成了“锈”花针。今天,经受过那个年代高调而极端口号教育的家长包括一些老师仍然在用这样的理念来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在他们看来只要勤奋苦读,每个学生都能迈进自己理想的大学门槛,成为社会精英。

不少深受此等正统“大道理”熏陶的学生,一直崇尚“笨鸟先飞”的古训,铆足劲儿,下了比别人大好几倍的功夫,但学习成绩并不因为刻苦努力而有明显起色,无情的现实将他们的人生梦想击得粉碎。习得性无助的学子们无比沮丧愤懑,痛恨自己笨,或自暴自弃,对人生失去信心,连活下来的勇气也丧失殆尽,造成今天的校园跳楼自杀现象也见怪不怪。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新思想新理念蜂拥而至,人们渐渐清楚,心理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知晓学习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品质特别是专注和机敏程度已经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共识。但是,大家同时又存在这样的困惑,我们在听课或看书的时候注意力经常会神不知鬼不觉游移到其他地方,尽管也不时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然而,好像大脑不太听使唤,特别容易开小差,注意力就是集中不起来。有的学生在没有外界打扰时还能够安静一阵子,勉强保持专注的思维和愉悦的心情,稍有点风吹草动大脑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猴子,跳来跳去,安静不下来。

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希望自己能够豁达大度,处理问题圆融一些,遇到突发性事件及意想不到的挑衅能够保持淡定和儒雅。然而,每每看到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或听到别人刺耳的话,反击、报复的火焰噌噌地往上蹿。那些性格暴躁的学生明知随意发火会伤和气,影响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破坏家庭氛围,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坏毛病,每次发完“牛脾气”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后悔莫及。

不少人为了改变不良的脾气秉性使自己拥有一份怡然自得的心境,试图通过看书、听讲座来消除思想烦恼,希冀自己能够大度一些、乐观一些。但是,看书、听讲座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精神尚能放松,并感受到平和愉悦的心情,过了这一阵子,那种美好的体验便不复存在,又重新回到庸常的自我。当偶发性事件降临时,依然很快紧张起来,不良秉性和火爆的脾气即刻复发。

许多年轻父母看着自家的“小不点”每天背着与他们身体很不协调的大书包起早贪黑的学习,趴在那里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也想多留一点时间给孩子玩,让他们放松一下。可自身又常常莫名其妙的焦虑,一想别的孩子那么优秀还在玩命地请家教补课,不由得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压加码,气头上对孩子糟糕的成绩骂骂咧咧。发飙的瞬间心里痛快,事后冷静下来时,看到孩子伤心委屈的样子,后悔莫及。即便那些有很好教育背景的年轻父母,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常常气上心头感情用事,用非理性的方法来对待年幼的孩子,过后心情平静下来时,又对自己简单粗暴的愚蠢行为懊悔不已。

人人渴望拥有一个专注、平和的心境,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热情友好地与人相处,并为此做了很大努力,期许做最好的自己使人生更加绚丽多彩。然而,思想与各种诱惑割不断、理还乱,心灵被外物羁绊,经常焦躁不安着急上火,身与心难以协调一致,多数时候不能与专注和圆融结缘,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当不了自己的“老板”。即令内心生拉硬扯想把专注和圆融留在身边,但是,积极正确的认知始终调遣不了行动,永远迈不出第一步,想到的事总是做不到,没有办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至于每时每刻都在那里不停地纠结,只好忍受心中这些敌人的折磨。于是,有人便拿出我们老祖宗“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说法来安慰放任自己,给自己的惰性一个“台阶”,任凭不良心理和情绪的摆布或自暴自弃。

人都是杂食动物,有不同的体质和生理心理特征,我们之所以在大多数时候身不由己,与专注和圆融若即若离,或无法做到知行合一,不能把正确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根由或许在于心灵栖息的生物实体出了说大不大似病非病的问题,处在亚健康状态。尽管很多学生同那些绩优生一样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吃的苦不比别人少,但由于精神飘忽不定,理解接受能力差,无法做到神情专一,导致付出的劳动与学习成绩永远不成比例。这样低下的智力水平和气质秉性背后一定存在着遗传基因和机体功能不健全的生理性毛病。

因之,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来改变我们对学业困难和不良脾气秉性症结的根本认识,习惯于从优化和提高生物实体器官功能入手,平衡神经系统,有效地管控好自己的情绪,把精神这匹任性而暴躁的野马驯服成平和有教养的良驹,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专注机敏,性格更加圆融,大脑更加智慧,真正在人生的旅途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一、思维形态与学习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气质和性格的不同。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通过心理活动的强度(情绪的强弱)、速度(知觉的快慢)、稳定性(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灵活性(思维的机敏程度)及指向性(内向与外向)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智力上的差异,最终通过不同的思维形式体现出来,导致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角度和方式的千差万别。思维是思想的工具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干事情所需能量的原动力。思维散乱,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好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干啥事情都不用心,不会有好的结果;思维专注,思想有深度,思考问题透彻,由此形成强大的能量和穿透力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对于青少年而言,不同的个体由于不同的气质禀赋而导致不同的思维形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境况下思维形态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和情感状态,必然会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准备,直接影响到个体在学习中对知识(信息)的接受、理解、记忆和知觉重组的质量,并从学习效果的优劣上反映出来,最终决定着学习能力的强弱和情智水平的高低。

依据思维的专注、机敏和建设性程度,可以把人的大脑思维品质分为五种形态。

散乱形态

思维散乱的学生,多数时候大脑不听使唤,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成了漫无目的的想象,什么好奇好玩对感觉系统冲击力强,注意力就跟着游移过去凑热闹。有些人看似聪慧机灵,其实满脑子都是旁门左道的奇怪想法,很难说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机敏性和建设性思维。

学习过程中,思维专注于何种对象是由注意力的选择性决定的,个体在小学阶段,接触社会面窄、见识浅,心理单纯,思想杂念少,可塑性较强,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容易集中,且差异不是特别大,注意力一般都会把思维引导到意义重大的文化学习上。所以,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和思维能够较好地契合于老师的授课,课堂纪律普遍好于中学生。加之,小学阶段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一般踏实认真的学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及格的现象很少发生。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准备,把注意力黏合在学习上。

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想法多了,期盼着早点长大加入“成人俱乐部”,对社会的关注度剧增。但是,心智成熟度滞后于生理发育从而造成的思想不平衡,导致他们经常在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面前不知所措,思维出现混乱的迹象。青春期的悄然而至,学习竞争的压力,由于家长过高的成才期望和不当的管束等,导致很多学生抱怨、烦恼等与日俱增,想法多了,注意力不再容易集中起来。思维可控性差,特别是有程度不同的注意力障碍倾向的学生,大脑超级活跃,心智飘忽不定,注意力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偏。上课一开始,凭着新鲜劲,思维尚能在注意力的牵引下跟着老师走,但是,听着听着就跑到了九霄云外,思维随着注意力的分散成为想象或虚无的幻想,要么缠绵于过去那些令人纠结的往事,要么空想虚无缥缈的未来。同时,由于中学阶段,课程难度加大,某一堂课稍不用心,没有把老师的授课内容学懂弄通,就会在知识链条的一个环节上出现缺漏,并对下面的学习造成障碍。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门课程缺漏、搞不懂的地方逐渐增多,不但考试成绩糟糕,学习新课程时经常会出现听不懂、做作业困难的现象。这个时候,对于老师授课中听不明白的地方增多,上课像听天书一样,不理解其意义何在,学习内容无法在大脑里进行感觉登记,一堂课下来领会并记住的东西少得可怜,基本上成了无效学习。但是,他们内心很清楚,别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学习,自己却漫无边际地歪想,难免会对自己消磨光阴、糟蹋父母的血汗钱而自责。大脑从此变得极度紊乱,像一团乱麻,会整天遭受煎熬和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个高三学生用手机发在网上发的一个帖子。

高考逼近,我们还在挥霍仅有的20天?

抬起头,用那双无神且爬满血丝的双眼,呆呆地望着黑板边挂着的“高考倒计时”的牌子:20天,仅有20天了。而我们这群即将奋战高考的“战士”们,又在做些什么?挥霍?

我们是中考的失败者,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了这所普通高中,圆大学梦,高一的时候,中考的失利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强烈的大学欲望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在期中考试中,有了明显的进步,也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但是,在时间的冲刷之下,我们的斗志和欲望渐渐地被冲淡了。我们被打回原形,暴露出和初中时一样贪玩的本性。就这样,高二学年在放纵中溜走。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月考,给了我们雷霆一击。我们被考趴下了。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学校的升学率也逐渐明朗。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的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班里,能考上一两个本科的,就要求神拜佛了!考得不好的时期,所有普通班里,一个本科都没有,也不是无可能的。记得高二时的班主任说过:考大学不是什么难事。努力点,就能上个本科,其余的一般都能上四批……突然回想起,不由得使我一阵冷笑。

同学们似乎明白了这严峻的现实。一些同学已经自暴自弃,在学校里“混日子”;一些同学则本着“多考一分是一分”的态度继续学习着;还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在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冲刺着。我问过一位班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问她能考上本科么?她说不知道,即使考上了,也去读四批,因为三本大学学费太贵……老师们对我们的“实力”早已了如指掌。在离高考还有20天的日子,老师们在管理上似乎有些松懈。奴隶性质的我们则放纵了起来。以下,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一天。

我们是七点十五分上早自习,但班主任要求提前四十分钟到班。走进教室,一股熟悉的扑鼻“香味”扑面而来。此“香味”来源于某同学从校外“偷渡”进来的数十碗热干面。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在大声地朗读着,声音此起彼落。坐在后排的同学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咀嚼着面条谈笑风生,不时还哼着小曲儿。这么多种声音掺杂在一起,仿佛悉尼歌剧院里演奏的“交响乐”,那场面,用一个字形容——闹。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一个同学跷着二郎腿,面朝窗外悠闲地哼着歌儿,紧接着班主任闪现在教室门口,吼道。一瞬间,只见教室外的走廊上,几个端着热干面的同学排排站……

英语课上,老师本着“丢一批,保一批”的宗旨与坐在前排的同学互动着。他经常告诫我们:“你不学习别人要学。只要不去影响别人,你不学可以。但是我还是劝你做关于英语方面的事。”教室的后排“倒”了一片,有的趴在桌子上玩手机;有的在埋头看着网络小说;还有的,则是昨晚在网吧“激战”了一夜的“飞虎队”成员,在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