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古典女孩
8046400000033

第33章 怀念恩师冯时辉

文刘万里

汉阴的油菜花每年都开得特别灿烂,今年似乎有点特别。

那天看见王涛部长的签名:油菜花谢了,时辉也走了。当时没在意,我以为冯时辉老师带了一批朋友到汉阴参加油菜花节后,回安康去了。当时还一直想联系冯老师,送他新书。进了王涛空间,才知道冯老师走了,我几乎不敢相信!当初在文学上刚起步,冯老师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一直在琢磨着哪天去安康拜访他呢,没想到这一切都成了遗憾……

那年,安康修水电站,我从漩涡中学转到汉阴中学上学,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当时我对文学非常痴迷,可以说是已走火入魔。那时,我就听说了冯时辉老师,他在全国发表了大量小说和散文,他的小说《菜湾女》还上了《人民文学》。听说当时在《人民文学》发稿,他算是汉阴第一人。

那天,我怀揣稚嫩的小稿,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县委宣传部,敲开了冯时辉的门,我说我找冯时辉老师。他说他就是,他文质彬彬,戴着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炯炯有神望着我,没见他以前我一直猜想他的形象,此时看到的冯时辉老师跟我想像的不一样,我更紧张了,一时不知道该说啥好。他看出了我的紧张,笑着说,“你坐吧!”我掏出小稿说:“请冯老师看看……”他说:“好啊。”接过稿子便认真地看,那一刻我惶恐不安。他看完后说,“还可以。”然后又问,“你平时读哪些书?”我就说了几个书名,心里依然紧张,好多熟悉的书名一时却想不起来。他说你要多读多写啊,还给我说了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走时,他送了我一本他的《小村风景》,还了签名。我如获至宝,连夜拜读,那一刻起,他成了我学习的榜样。

不久,经他修改的小文,发在了《汉阴报》上。作品变成铅字,当时的喜悦心情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后来我又去拜访过他几次,他陆陆续续在《汉阴报》上给我发了四五篇。如今回头再看那些文字,文字虽然稚嫩,但当初对我的鼓励作用是非常大的,正是有了这份鼓励,我的作品才能在全国到处发表。记得有一次,我贸然敲开了他家的门,他的家非常简陋,他非常热情。他的爱人侯先丽给我倒茶,还把《湖南文学》递给我看,当时《湖南文学》发了他一篇小说。记得当时我们谈得非常开心愉快,没有最初见他时的紧张。我们聊了很久,他爱人留我吃饭,我见时间不早,就匆匆告辞了。

后来,我去西安上学,我们再也没见面。花开花谢,一年又一年。期间知道他去了县电视台,后来离开汉阴去了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岁月匆匆,我也成家了,爱人是三元村人,而冯时辉的老家也是三元村人,两家相隔不远。每年春节回家,在他老家都能听到他的过去故事:他从农民的儿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在全市、全省都小有名气的作家,他是家乡人的骄傲。

去年,听唐继虎兄说,他生病了,去北京化疗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拜访他,我相信他会战胜病魔的,但没想到,他却走了。据知情人说,冯时辉是被淋巴癌夺走生命的。在与病魔长达两年多的抗争中他表现得异常淡定、顽强。他的挚友说,冯时辉是累死的。他所在的单位正式编制就他一个,下面还有十个县区的文艺发展要操心。他是为安康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长期积劳成疾而倒下的。这一切都是我后来知道的,他在同病魔作斗争时,我连一个问候都没有,如今心里充满了愧疚。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的人天天见面,心却相隔好远,宛如熟悉的陌生人;而有的人一辈子不见面,心却靠得很近。冯时辉属于后者,弹指十几年转眼就过去了,而我觉得一切仿佛如昨天。

记得冯时辉在《小村风景》中如此深情地写道:“这地方说是贫瘠荒蛮,其实这里浓烈着美的形象。除却雄山俊水而外,更有男子汉宽厚的胸怀有力的肩臂,和那些丰腴柔美的山村女子们迷离诱人的歌唱。”如今,冯时辉走了,长眠在小村,留下了《小村风景》。他的《小村风景》至今仍是汉阴乃至安康文坛地标式的作品,我想他也将成为小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