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8043600000118

第118章 难得一见的珍贵民居

2009年5月,出差路过甘肃省甘谷县,利用候车的间隙到附近走访,竟意外地发现一处有百年历史的珍贵古民居,其建造水平之高、雕刻艺术之精、保存状况之好,都极为少见。

古民居位于甘谷县新兴镇姚中巷16号院,距甘谷火车站只有几百米。

最早吸引我注意的是这个民居的门楼。虽然经过风雨的长期洗礼,但仍然基本完好。两边是磨砖立柱,顶上筒瓦、滴水完好无损。筒瓦上下的灰砖,均有精致的砖雕图案,让人一看就觉得气度不凡。我禁不住推门而入,扑入眼帘的,首先是完整的灰砖照壁,堪称精美。可惜照壁被一堵土墙封堵且有杂物覆盖,多少有点煞风景。走进宽敞的院落,发现里面竟住了三户人家。其中,正房是杨荣胜、刘红芳一家。正房虽然不大,但建造相当考究。正门两侧有四根对称的立柱,立柱下面有柱础石、石阶,门窗都是选用上好的木材,一根横梁连接的是对称的木雕,房屋左右两端的墙角都有层次分明的雕花,窗户下面的砖墙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而屋顶一排排精巧的筒瓦和两端微微上翘的飞檐,更是与整个建筑风格浑然一体。

主人刘红芳热情地介绍了有关情况。据介绍,这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住宅,距今已有上百年了。他们是后来搬进来的,而两侧的瓦房是后建的,但也有几十年了。

走进略显阴暗的室内,我看到两件年代久远却依然保持原貌的黄花梨木橱柜,曾有人愿出5000元买走,但主人认为这是上一辈留下来的,不能卖。

住在这个有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院子里,主人似乎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他们甚至没有发现这个老宅有什么价值。他们谁也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过,有关部门更没有前来考察过,当然更不用说将它列入保护范围了。当我肯定老宅的价值并建议他们找找有关部门时,他们露出的竟是半信半疑的神情。

我看到,除了照壁被黄土墙封堵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人为的破坏。由于房屋面积不大,主人便紧贴砖墙搭建了小伙房。在小伙房里,我看到油烟已将精美的砖雕熏黑了。最让人痛心的,还是老宅后面紧贴老宅新盖的两栋楼,以泰山压顶的气势压向老宅,将老宅的风貌完全破坏了。其中一栋楼的墙壁,由于与老宅贴得太近,竟把一截老宅的飞檐砌进了墙里,让人感觉十分痛心。

据介绍,不论是在甘肃省,还是在全国其他地区,像这样保存至今且相对完好的古民居已不多见。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关注此事,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保护好类似有价值的建筑物。

(原载2009年6月12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