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大自然神秘现象
8040900000023

第23章 寻找失落的恐龙时代(9)

人们还由此联想到近人对胡夫金字塔的考古调查。胡夫金字塔内的墓室壁上雕刻绘制有精美的壁画。不用说,墓室里是漆黑一团,但古埃及艺术家与工匠们是如何完成这些精美的壁画的呢?是用火把或油灯照明么?但在墙壁上却没有留下一丝烟火熏烤的痕迹。于是,一位叫诺尔曼的考古学家提出:公元前2600年时的埃及人在胡夫金字塔内使用了电灯照明!

此论一出,舆论又是一片嘲讽。但是,静下心来细想,再联想到古巴格达电池、古埃及彩色电视机、古罗马电灯等诸多发现,诺尔曼之说是不无道理的。以后,人们还在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上发现一组类似巴格达电池的画面。这似乎可为古巴格达电池等的存在提供佐证。当然,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是古代人类,还是那时做客地球的外星人,尚需要继续考察与研究。

神秘的太阳门

在蒂瓦纳科一片散乱的远古建筑和废弃的石块中,耸立着一块重逾百吨的超巨型石雕——太阳门,它是南美大陆最具盛名的古代文明奇迹。

太阳门高3.05米,宽3.96米,用一块完整的巨型安山岩凿成。每年的秋分时节,黎明的第一束阳光总是从这石门的中间射向大地,这就是太阳门这一名字的来历。

凡是看到过太阳门的人,无不为它的雄伟壮观惊叹不已。更耐人寻味的是,太阳门不仅是个庞然大物,而且它上面还雕刻着极其精美的图案。在太阳门的门楣中央,刻着一个谜一般的人像,据说是造物主维拉科查。人像双手持着鹰头装饰的节杖,每只手只有4个手指。其两旁平等排列着3排共48个较小的神像。其中上下两排刻有长翅膀的勇士,中间那排则刻着某种人格化了的飞禽。此外,还有众多至今难以了解其含义的符号。

面对太阳门,人们在惊叹之余,必然要产生种种疑问,古代的印加人为何要不惜耗费巨大的劳动力来建造这巨大的石门?或者说,太阳门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有人认为,从太阳门秋分时节射入第一道太阳光这点来看,太阳门上刻的是历法知识。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然而这些图案与符号是如何表达历法的?古印加人又是如何测算出秋分时节太阳与太阳门位置的关系的呢?

美国学者贝拉米与艾伦在《蒂瓦纳科的偶像》一书中,对这些符号作了详细研究,认为上面记载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并记载了27000年前的天象。这些知识是建立在地球为圆形的观念上的。那么,古代印加人是如何知道这些知识,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圆形的呢?还有,建造太阳门的安山岩产于的的喀喀湖上一个名叫珂帕卡班纳的半岛,它是怎样被搬运到蒂瓦纳科来的?玻利维亚的科学家们做过实验,用木筏在水上只能运输较小的石块。如从陆上运输,6名士兵才能拖动一块半吨重的石头,而太阳门的重量在100吨以上,这该用多少人来拖动!并且,要把这么庞大沉重的石门立起来,必须要用大型的起重机。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都没有发明,他们是怎样把这巨大的石门立起来的?

太阳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尽管许多人都在努力研究,但这一切仍无法解释。

英国的巨石阵

在英国古老而广漠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奇特的巨石建筑,它们默默地在风雨中注视着人间的沧桑。这就是古代巨石阵遗址。这些雄伟壮丽的神秘巨石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观光、考察。

著名的巨石阵遗址位于英格兰南部的沙利斯伯里,主体是由一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的几个完整的同心圆。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岗和沟。沟是在天然的石灰土壤里挖出来的,挖出的土正好作为土岗的材料。土岗的内侧由56个等距离的坑又构成一个圆,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这些坑是由17世纪巨石阵的考察者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通常称之为“奥布里坑群”。

巨石阵最壮观的部分是石阵中心的沙岩圈。它是由30根石柱上架着横梁,彼此之间用榫头、榫根相连,形成的一个封闭的圆圈。这些石柱高4米、宽2米、厚1米,重达25吨。沙岩圈的内部是5组沙岩石塔,排列成马蹄形,也称为拱门,两根巨大的石柱,每根重达50吨,另一根约10吨重的横梁嵌合在石柱顶上。这个巨石排列成的马蹄形位于整个巨石阵的中心线上,马蹄形的开口正对着仲夏日出的方向。巨石圈的东北侧有一条通道,在通道的中轴线上竖立着一块完整的沙岩巨石,高4.9米,重约35吨,被称为踵石。每年冬至和夏至,从巨石阵的中心远望踵石,太阳隐没在踵石的背后,更增添了巨石阵的神秘色彩。

根据科学家实地考证,巨石阵最早是建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2800年,那时已建成了巨石阵的雏形——圆沟、土岗、巨大的踵石和“奥布里坑群”。公元前约2000年开始,是巨石阵建筑的第二阶段,整个巨石阵基本形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建筑是蓝沙岩石柱群和长长的通道。巨石阵的第三期建筑最为重要,约在公元前1500年,这时建成了沙石圈和拱门,巨石阵已全部完工,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雄伟壮丽的巨石阵遗址的全貌。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巨石阵的工程需要150万个工人,而整个建筑过程中,始终没有使用轮载工具和牲畜的痕迹。

从现在看来,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对于早期人类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造时间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然而究竟是谁建造了这雄伟的巨石阵,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西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典礼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象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无数学者长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学者们慨叹巨石阵与埃及金字塔一样神秘莫测。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均是从16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输而来,开采、运输、安放如此巨大的石块,除了具备高超技术的巨匠外谁也不能,于是他们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出于同一位巨匠之手。

2003年,在巨石阵附近又有了新的发现。据美联社5月22日报道,英国考古学家在巨石阵旁不远处发现了6具(4个大人、2个小孩)古人的尸体,被发现的这些人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而这个年份正是巨石阵建造的时间。

该报道还说,2002年,考古学家也曾在距离巨石阵大约3英里处,发掘出一名弓箭手的遗体。这位弓箭手的身份是根据他身边的燧石箭头而被辨认出来的。根据墓穴中出土的器物,考古学家推测,他生前一定地位显赫,也许还参与了巨石阵的建造。于是,对于巨石阵到底是谁建造的,人们又有了新的猜测。有人认为,巨石阵“可能是由一位来自欧洲大陆的地位显赫的移民建造的”。

但无论人们怎样推测巨石阵建造的时间和建造者,都只能是推测,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结论能让巨石阵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晨曦中,人们面对那幢幢神秘的巨影,除了好奇、敬仰,也难免会有一种无法探求其解的无奈。

巴比伦空中花园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动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便问公主。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的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

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花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的其他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3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

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则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从地下抽水供应的。

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的工作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一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中,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撒哈拉沙漠中的“艺术长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奉命到凉州河西慰劳将士时所作的《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在广大无边的沙漠中远远望去,边塞上用做联络军事信号的烽烟格外地直;那横贯在沙漠中的长长的黄河,那傍晚大大的圆圆的落山的太阳,莽莽苍苍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如果王维像考古学家一样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话,相信他绝不会以欣赏的笔调,写下这两笔妙句的。

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就是荒凉之意。撒哈拉大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起红海沿岸,西至大西洋,北到地中海,南部深入非洲大陆高原腹地,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为91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占全球沙漠总面积的1/2,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的最低高度为海平面下132.9米,最高则达到海拔3400米,平均高度为海拔200米~500米。在广袤辽阔的大沙漠中,除了极个别的点状绿洲外,到处都是黄色的沙子。一条条平行排列的沙垅,高100多米,延伸达数百公里。像金字塔一样的沙山,高高耸起,还有令人生畏的沙海,纵横千里,显示着大沙漠的浩瀚和壮观。

撒哈拉沙漠降水极少,是典型的热带干热气候。白天,烈日当空,气温急升,烤得沙丘如同火炉,鸡蛋放在沙堆上很快就可以烤熟,地表温度最高达70℃,然而一到晚上,温度骤降,有时竟降到零下15℃。这样强烈的温差,使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热胀冷缩的程度很大。每当夜晚,到处都可以听到岩石爆裂的声音。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沙丘和沙山也因为剧烈的胀缩,促使大堆的沙砾坠落下滑,使整个沙丘像山崩一样从高处轰然滚落下来,接着又激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那闷雷般的轰鸣此起彼伏,常年在沙海中不停地回荡,令人夜不能寐。

两千多年来,撒哈拉的河流和湖泊变小了,留下许多布满砾石的河床。植物普遍枯萎退化,动物被迫迁徙,气候越来越干燥,沙漠化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漠常年风化和冲刷着横亘绵延于其中部达700多千米的雄伟奇特的塔西利·恩·阿耶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整座大山割裂、风化得千姿百态,怪石嶙峋。直立的千仞石柱,岌岌可危的石桥,森严峻峭的石壁,迷宫一般的小洞,真可谓是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此外,阿耶山中还有存活数千年的海鱼和巨柏以及丰富多彩、绚丽迷人的史前岩画。这些大漠中的“艺术长廊”是一部向世人展现这一地区沙漠化历程的生动画卷,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审美价值。

然而,最令人感兴趣的无疑是遗留在塔西利·恩·阿耶山石壁上那数千幅栩栩如生的史前岩画。1934年,法国一支远程探险队在撒哈拉沙漠探险时发现了这一“沙漠瑰宝”。这天,他们来到阿尔及利亚东南部的塔西利。一天的沙漠跋涉,使队员们又渴又累,困乏不已。队伍只得在一条早已干涸了的河床边石阴下休息。突然,队长布雷南斯惊叫起来。原来,在他躺下昏昏欲睡时,突然发现河谷的石壁上有一幅与真犀牛一样大小,生动副真的图画。这个惊奇的发现,使布雷南斯激动不已。接着,他沿着河谷仔细寻找,又发现了许多岩画。他将发现的河马、大象、骆驼、长颈鹿、狮子、羚羊和头戴面具的人物等岩画一一描绘在记事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