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集
8024300000037

第37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细节是关键(2)

逃避只会束缚自己

人最大的困境,往往并不是外在世界的变化,而是自己内心的束缚,一个人给自己画地为牢,将比钢铁的锁链更加坚固。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名叫拉尼卡的女孩儿刚毕业不久,她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负责接待。看到外形俊朗、浑身洋溢着无限热情的经理,拉尼卡的心里如惊鸿飞过,这个人正是拉尼卡一直以来心目中白马王子的最佳人选。

在拉尼卡上班后,经理对她好像也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特别的照顾。果然,工作中他总是会创造一切条件来帮助拉尼卡,加上拉尼卡自己的聪颖,很快在几个新人中脱颖而出。

在那个难忘的圣诞夜,经理约拉尼卡喝咖啡。在咖啡香中,拉尼卡很想让他知道自己已经悄悄地爱上了他,可话出口后,却只是感谢他近半年对自己的帮助。倒是经理大方地说,帮助她是因为喜欢她。一种甜蜜而幸福的感觉在拉尼卡心里荡漾开来。

有了这样的心思和感觉,拉尼卡对他的任何消息便特别关注起来,陆续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他的家境是少有的那种优越,父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母亲是这个城市著名的外科大夫,并且据说对未来的儿媳妇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漂亮而且必须有自己的事业。知道了这些后,拉尼卡心里立刻少了从前的从容。和他相比自己有什么呢?父母都是小镇的普通工人,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女儿是他们最大的成就。两家的落差实在是太大。而自己本身呢,也没有那种摄人魂魄的惊艳,事业更无从说起。

原来爱情的门槛竟然会这么高,简单的幸福却如此困难,她注定迈不过。拉尼卡庆幸自己并没有答应他什么,否则一场爱情必定会中途夭折。

拉尼卡平常就很有些想法,不是那种肤浅的女孩儿,她思量再三终于打定主意该怎么做。她开始有意逃避他的目光和追寻,而把自己更多地交给了工作,她相信很快就会有那么一天,用自己出色的事业来打动他和他父母的心,她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她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换回所有她所欠缺的东西。而他依然一心一意地追求她,可没想到她竟然一直回避着他,她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奉献给了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然而,就在三个月后她惊奇地发现,一块儿进公司来的另一个女孩苏珊竟敢开始疯狂地追求他。谁都知道这个名叫苏珊的女孩来自贫穷的村里,父母都是半辈子没走出过山里的农民,为了让两个弟妹继续受教育,苏珊只能在这个城市里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况且苏珊长得也非常一般,仅仅算是刚达到了不难看的程度而已,所以拉尼卡其实并没太把苏珊这个对手放在心上。

有一次公司举办一个庆祝酒会,经理打电话让拉尼卡一定要去参加。可为了一单业务,拉尼卡却选择了陪客户吃饭,据说酒会上他找不到她有些失态,喝了很多酒,最后是苏珊强行拉走了快要醉倒的他……

那段时间拉尼卡发现,他和苏珊的感情居然会骤然紧密起来,她不知道原因,但她的心里如刀绞一般地疼。但值得安慰的是半年后因为工作出色,她被任命为部门经理,成为公司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性中层管理者。

拉尼卡终于有了跨过那道爱情门槛的勇气,她终于有了这个勇气!她第一时间就去找他,和他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并且对他表白其实一直爱着他。他习惯性地深情地看着她,却摇头说:“这一切都太晚了。”拉尼卡一听此言,她那颗热情的心瞬间就沉到海底。拉尼卡第一次知道了他和苏珊的故事。原来那夜醉酒后,他被苏珊送回公寓,苏珊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女孩,大胆向他表白了自己炙热的爱情,他真的被这个不起眼的女孩感动了。而且半年来苏珊的纯朴善良和对爱情的执著同样也打动了他苛刻的父母。

就在那一个瞬间,拉尼卡付出了失去幸福的代价才明白了一个道理,王子娶过灰姑娘,公主也嫁过平头小伙子,爱情原来就没设门槛,而所谓的门槛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道屏障。

消极的回避让故事的主角失去了一段完美的爱情,难免令人扼腕叹息,我们的女主角并非没有实力,也并不是不肯付出努力,她仅仅是因为缺乏面对的勇气而已,自作聪明地想要转移战线,用工作上的出色来换回自己的爱情,而不是直接去争取自己的幸福,所以机遇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也是非常正常的。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又一场面对,各种困难的漫长战斗!只有坚持的人才可能胜利。只有勇敢者才会活得精彩!想要拥有那种值得喝彩的人生么?那你就要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昂首挺胸。早一些懂得挫折和门槛是人生的正常待遇,幸福才是我们奋勇争取才能获得的战利品!当挫折与门槛到来时,应该毫不犹豫,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直面它,看着它,然后击败它。这样,你一定会比别人更早地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以后的人生便会少一些那种毫无益处的悲哀气氛,给自己的人生添加一份壮丽的色彩,才能拥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勇敢面对,不要逃避

亚洲大国印度的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导师。有一次,12岁的大儿子拉吉夫因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可是甘地夫人却阻止了医生,随后她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告诉他:“手术后有几天痛苦,谁也不能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哭泣和喊叫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手术前后,拉吉夫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句话也没有喊,他勇敢地承受了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无法承受的痛苦。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论是谁,痛苦和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发生,是人生的一部分。完全享乐,没有任何痛苦的人生,是不现实的,只能出现在传说之中。既然已经无法避免,那么我们是消极地继续想方设法去逃避还是转过身来,不做命运的逃兵,勇敢地面对痛苦,迎接苦难,看着它,然后战胜它?这个看似不用思考的选择对你整个人生是黯淡还是辉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那些还在不断成长中的孩子们,我们应该对他们敞开心扉,坦诚相告:在你的整个人生旅程中,肌肤之痛远远不会只是打针吃药,人生中将会遇到的坎坷和挫折也永远不只会是孩童蹒跚学步时的磕碰摔倒。在以后的日子中,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到底会经受怎么样的灾难与痛苦。为人父母的,虽然我们并没有必要刻意去安排让孩子吃一些不必要的苦作为训练,那是很幼稚、不科学甚至是心理不成熟的教育法,但我们仍然要教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痛苦,面对肉体的疼痛,人生的艰难。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要对即将上场的运动员讲好动作要领,并且让他知道失误所造成的后果。实际上,细心的父母只要能善用孩子在生活中碰到的那些小小的挫折,更贴切地说是这样那样的不顺心,因为现在生活毕竟不同以往,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逆境也会越来越少。只要能利用这些小小的不如意,就可以很好地让孩子懂得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具备的健康心态。比空讲道理要更有效,留给孩子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谁能数清楚人生中一共有多少错误呢?当我们面对错误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有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逃避。这个答案可以说是非常可笑的。要知道,逃避本身就已经是人生中的重大错误之一。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如果你总是遇到事情就选择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或许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还没有勇气面对和挑战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灾难和不幸。

所谓的工作并不只是你谋生的工具,它更是一种你必须坚守的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不负责任,不负责任的人,社会也就不会对他负责任,他将独立于这个社会之外,变成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空气人。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责任才是我们的本质,推卸了责任,实际上是拒绝了我们自己本身。只有担当起自己应尽责任的人,才能获得成长和成功。当责任从前门进来,我们怎么可以从后门溜走呢。那样,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伴随责任而来的大好机会!而是注定一事无成的胆小鬼!

这是一个并不遥远的故事,有这么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卢卡,一个叫杰克,他们俩是非常要好的好朋友,几乎形影不离。所以他们连找工作都要一起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起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两人对待工作都很努力,有一次,当卢卡把瓷器递给杰克的时候,杰克一下没接住,瓷器掉在地上,成为碎片。他们都知道瓷器打碎了意味着什么,没了工作不说,可能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果然,老板对他们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在他们等待处理的过程中,卢卡避开杰克,一个人走到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不是我的错,是杰克一个人不小心弄坏的。”

紧接着,老板又把杰克叫到了他的办公室,杰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他说:“这事情是我们失职,我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另外,据我所知,卢卡的家庭条件不好,请求老板酌情考虑对他的惩罚,我会尽全力弥补我们所造成的损失。”

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们就在静静等待处理的结果。终于有一天,老板把他们一起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公司一直对你们很器重,想从你们两个当中选择一人来担任客户经理,没想到出了这样一件事。不过也好,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哪一个人是合格的人选,我们决定请杰克担任公司的客户部经理,但是杰克一个月的工资要扣除,作为瓷器的赔偿,至于卢卡,你从明天开始就不要来上班了。”

实际上,瓷器的主人早就已经看到了他们传递的过程。他早在瓷器刚破碎的时候,就去和老板说过了。老板同时也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自己手下员工的真善和假善,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无疑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在责任面前,千万不要想去逃避,勇敢面对,就一定有意外的收获。选择逃避,只会对自己和别人造成损失。

只有能接受自己的责任,承担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责任付出代价,这种人才是能够抓住机会的人,责任其实也是一种机会,一种能通向成功的机会;而反观那些总是想要逃避责任的人,看起来好像世事通达,处事圆滑,实际上他们都是一些放弃机会的人,一些得过且过的人,腐朽的人,千万不要向这种人学习。要知道“机会”总是藏在“责任”的深处,或者说,责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机会,只是它们太常见了,所以被我们所忽略了,只有足够聪明的人,才能够看到那些机会究竟藏在责任里。当你觉得自己缺少机会或自己的职业道路不顺畅时,先不要急着抱怨他人,而应该先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承担了你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否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

吝啬不能积累财富

从前有两个十分吝啬的人,巧合的是,他们一个叫吝先生,一个叫啬先生。俩人还算是认识,有一天,吝先生到县城办事,恰好在路上遇到了啬先生,两个人互相打招呼有说有笑并结为了好朋友,在分手时,相约在中秋节到子虚亭饮酒赏月,互叙友情,并约定吝先生备酒,啬先生备菜。

中秋节很快就到了,两人按约定的时辰准时来到子虚亭。见面时双方都是两手空空的,在石桌两旁相视而坐,两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吝先生首先站起来,用手作酒杯状,遥指天空,大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伸出两只手指作筷子状,指着荷塘里的水深情地说:“池中有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

两人“酒”来“菜”往,互敬互让,风雅非凡,好不热闹。啬先生手起嘴动,咂得啧啧作响,并连声说:“真是好酒,杜康也得逊色几分。”吝先生也把两个指头往嘴里送,自夸起来:“确实是好菜,山珍海味也难相比。”

这对小气鬼在亭子里的荒唐举动,引来不少过路的人驻足观看。其中有人认识这两个有名的小气鬼,便风趣地挖苦说:“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你们活着是吝啬汉,死了就是吝啬鬼。”

除了一些例外的情况意外,做人还是不要太过吝啬为好,尤其是对待你的朋友,如果真的是经济上有困难,你可以直接和朋友说,这样并不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反而会得到人们热情的帮助。只有以诚相待的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吝啬实际上也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财富是要靠努力去争取才能得来的,一个人不去努力奋斗,就算再吝啬,再节省,早晚也会坐吃山空。

这是一个发生在欧洲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吝啬的人,名叫艾波,他经常拖欠他手下的劳工法尼的工资。有一天,法尼找艾波要工资,艾波却假惺惺地说:“我也没有钱了,怎么办,我现在吃饭都成问题了!”法尼知道艾波在骗人,可他不敢说,只好走了。

可是法尼前脚刚一走,艾波就悠闲地拿着猎枪出去休闲打猎了。在打猎时,他看见树那边有人,就爬上树,偷听那些人的谈话。一个神仙说:“一个叫艾波的人总是拖欠长工法尼的工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袋金子丢到法尼家屋顶的洞去,帮他解决眼前的困难?”另一个同意了,于是决定明天晚上由天使把金子丢在法尼家。艾波听了很高兴,便急急忙忙跑到法尼家,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拖欠你的工资,所以我把我自己的房子给你!”法尼听了,就让一家老小搬着衣服去了艾波家。艾波在法尼家等了很久,可仍不见天使把金子丢下来,很生气,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都没得到。

其实,事情的真实过程是,天使那天真的来到了法尼家里,可是他看见屋里住的并不是法尼而是艾波,他当然也就不丢了,天使帮助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房子。何况是一个这样的人,不惩罚他就已经算是宽恕了。于是他转身离开了。

所有一毛不拔的人在最后都将会一无所有,这是无数的历史经验所证明的事情,只有那些心地善良、勤劳肯干的人才会最终得到财富。做人要厚道,最好在自己能力允许范围内大方一点,很多事其实不必计较那么多,你在那上面所花费的精力可能已经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这就是一种很不理智的得不偿失。而且一个大方的人,自然也会结识很多朋友,有了人脉,有了别人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当然也就会有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洛姆是附近方圆百里有名的吝啬鬼,他的故事说起来简直就和笑话一样,一点都不次于世界文学经典形象中的“四大吝啬鬼”。比如他天天在学盲文。朋友不解地问洛姆:“你眼睛好好的,干吗要学盲文呢?”洛姆回答:“我不过是想晚上看书时能节省点儿电。”

每天洛姆还会做一个同样的工作,那就是致信给报社编辑部说:“如果你们再继续刊登《吝啬鬼的故事》的话,我将不再订阅你们的报纸。因为我的邻居对这篇连载极感兴趣,他每天都要向我借阅,我又不好意思不借给他。”

洛姆的衣袋里总是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信封、草纸、香烟壳等物,别人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洛姆解释说:“我同朋友在一起吃东西,在吃完算账的时候,一面嘴里说‘我来!我来!’一面就从口袋里拿这些旧信封啦,碎纸啦……一件一件拿出来,等到掏完的时候,朋友已经算过账付过钱了。”

一个慈善单位的筹款委员不清楚状况,竟然请洛姆捐款:“你是位富翁,做一点善事简直是轻而易举。”“你不了解我的内情”洛姆说,“我九十一岁的老母亲已在医院里住了五年;女儿寡居无助,还要养育五个幼儿;两个兄弟又欠了政府一大笔税款。”

募捐者一听,连连道歉说:“我真不知道你有这么多负担。”“不,”洛姆说,“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一分钱都不给他们,怎么会给你们呢!”募捐专员一听此言,都快傻掉了。

还有一天,洛姆的亲戚来到他家做客。正好外面来了一个卖熟牛肉的,洛姆亲戚对他说:“给我买斤牛肉吧,在你家净吃豆腐。”洛姆过意不去,只好出去买牛肉。

不一会儿,听外面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三块一斤行不行?”

“不行!”

“五块一斤行不行?”

“不行!”

“七块一斤总行了吧!”

“不行不行,一百块也不行!”

洛姆回来对他亲戚说:“不知怎么的,他就是不肯卖给我。”他亲戚只好自认倒霉。晚上洛姆的妻子训斥他:“你是傻了吧,三块一斤不行,还要七块?”

洛姆说:“哪儿呀,我是拿砖头和他换呢!”

洛姆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太太去世了。起初,他吓得脸色惨白,随即,却穿着短裤往楼下跑去,并大声叫着:“阿里!阿里!”阿里是他家的女佣,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听见主人叫唤,忙问:“先生,什么事啊?”洛姆回答:“今早少煮一个鸡蛋!”

洛姆到晚年患了重病,医生开药说要用人参,洛姆说:“我买不起人参,听天由命好了。”医生改口说:“那用熟地也可以。”他还是摇头:“熟地也很贵,买不起,我死了算了。”医生对这个要钱不要命的家伙实在没办法,便随口说:“另外有个方子,用干狗屎调红糖一两冲服,也可以治你的病。”洛姆一听,一跃而起,急问:“不放糖可以吗?”

当然,洛姆的故事我们可以当笑话看。但是并不应该笑笑就算了,我们应该明白吝啬者在生活中是多么可笑和可悲。吝啬者往往金钱、财富都不缺,不然也不能称为吝啬了。一个经济条件不好的人,适当节省,是正常的,也是值得称赞的行为。然而那些吝啬鬼虽然富有,但他的灵魂、他的精神却日趋贫穷。吝啬果真能给吝啬者带来愉快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其实吝啬者的生活是最不安宁的,他们整天想着挣钱,最担心的是丢钱,唯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全部偷走,唯恐一场大火将其财产全部都噬掉,唯恐自己的亲人将它全部挥霍掉,因而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当然永远不会是愉快的。就这样在无聊的恐惧中度过自己那空虚的一生。

“吝啬”要用对地方

迈克是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任职于纽约的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小报社。一个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看见几位身份显赫的企业家从一个房间里走出,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福特先生。福特手里拿着一张菜单走向服务生,微笑道:

“小伙子,你看看是不是账记错了。”

服务生很自信地回答:“不可能啊。”

“你再仔细算一算。”福特宴请的几位企业家已朝门口走去,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

看着福特认真的样子,服务生不以为然道:“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坚决地纠正道。

服务生只得低头花了一番辛苦凑够了50美分,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生低声嘀咕道:“真是小气,连50美分也这么看重。”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激动地站起来,“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000万美元的善款。”迈克拿出一张两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指给服务生看。

服务生不明白如此大方,又如此富有的福特先生,为什么还要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这难道不会被人笑话么。

“他懂得认真地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懂得取回属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赠出5000万美元,是同样值得重视的。”就在福特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迈克忽然领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没有理由不认真地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

后来,经过多年艰苦的打拼,迈克成为美国报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务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这都是向福特先生的吝啬精神学习的结果。吝啬用对了地方,一样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积极的人生!

不要吝啬,学会分享

著名的西方思想家罗素说过,吝啬比其他事更能阻止人们过自由而高尚的生活。

诚然如是,吝啬基本上是一种不会给人带来任何愉悦和快乐的东西,不论是吝啬者本人还是吝啬者身边的人都深受其苦,其中以吝啬者本人最为痛苦,也最为可笑。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凡是吝啬的人一般都是自私的、贪婪的。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因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算计社会。一般的情况是,在吝啬者口袋里的金钱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不洁的成分。廉耻都会沉沦在吝啬者的吝啬之中。一个人过于吝啬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与人交往只索取不奉献。

从前,有个非常富有,非常快乐的男孩叫菲比,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并且拥有一座村庄里最美丽的花园。小菲比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个磨坊主叫罗恩。罗恩是个很富有的人,他总是自称是小菲比最忠实的朋友,因此他每次到小菲比的花园来时,都以好朋友的身份拎走一大篮子美丽的鲜花,在水果成熟的季节还拿走许多水果。

罗恩经常说:“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分享一切。”但是,他从来没有给过小菲比什么。冬天的时候,小菲比的花园枯萎了。“忠实的”磨坊主朋友却没去看望过孤独、寒冷、饥饿的菲比。

罗恩在家里的时候,又摆出一副诚恳的表情对他的家人说:“冬天去看小菲比是不恰当的,人们经受困难的时候心情烦躁,这时候必须让他们拥有一份宁静,去打扰他们是不好的。而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菲比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我去他那采回一大篮子鲜花,我会让他多么高兴啊。”

然而孩子总是能一语道破天机,磨坊主天真无邪的儿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小菲比到咱们家来呢?我会把我的好吃的、好玩的分给他一半。”谁想到磨坊主却被儿子的话气坏了,他怒斥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说:“如果小菲比来到我们家,看到了我们烧得暖烘烘的火炉、我们丰盛的晚饭,以及我们甜美的红葡萄酒,他就会心生妒意,而忌妒则是友谊的大敌。你还小,怎么会懂得这些道理!”

磨坊主的论调无疑是吝啬者自己的堂皇之词。说得再好听,也不会把别人骗倒,连自欺欺人都算不上,顶多是一种“自娱自乐”。

我们如果想真正地快乐,获取更大的成功,拥有美好的人生,守护忠诚的友谊,不管是想得到其中的哪一个,我们都必须要先打破吝啬的樊篱,走出吝啬的灰暗,寻找生命中那一份与人分享的蓝天。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请放心,敞开你的胸怀,包括你自己在内,没有任何人会吃亏的。

洛雷斯是一个有名的大富翁。他有美丽的洋房和大片的花园。但他也有一个令自己头痛的问题:这么多的财富肯定有好多人在打自己的主意。怎么办呢?于是洛雷斯让仆人在房子四周围建了很高的围墙,洛雷斯认为有了围墙就等于有了部分保障,至少可以对那些不法之人起到威慑作用,可是围墙建成不久就出了事。

春天一到,花园里鲜花怒放,阵阵花香飘过围墙,令全镇的人都很神往。几个好奇的孩子想院子肯定种着奇花异草,听说有一种长着大眼睛的花还会给孩子唱歌呢。于是孩子们打起主意,决心探个究竟。

朦胧的夜晚,孩子们搭起人梯跳到院子里,他们在花丛中寻找着,踏坏了许多鲜花和嫩草。后来,他们被仆人发现,赶出了院子。洛雷斯大为恼火,他把这事讲给朋友听。朋友笑着说:“为何不把围墙拆了呢?”洛雷斯说:“那样我会丢失好多的财产!”朋友笑了,说:“有围墙又怎样?连一群孩子都拦不住,何况身手不凡的大盗呢!”

洛雷斯终于听从了朋友的劝告,彻底拆掉了围墙。于是,孩子们首先冲入花园。他们仔细寻找那些的神花,结果,根本没有什么奇花异草。洛雷斯的朋友把孩子们请到客厅,并让他们美餐了一顿后给了一包种子孩子们,他对孩子们说:“在花园中种下你们心中的神花吧!”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然后跑到花园里。

因为洛雷斯拆掉了围墙,全镇的人都可以欣赏到花园的美丽。洛雷斯得到了全镇人的爱戴和敬仰。

一天,一伙大盗闯入洛雷斯的家,准备将他家洗劫一空,刚闯入花园不远就被守护神花的孩子们发现。小杰克跑到房子里报告情况;小詹森跑去镇上通知大人们。结果大盗们被及时赶到的居民和洛雷斯的佣人们用绳索捆绑起来。

庆功宴上,洛雷斯对所有人说:“我要感谢你们,你们使我懂得了一个伟大的道理——这个世上只有敞开的花园最安全最美丽。”洛雷斯的话博得了所有人最热烈的掌声。

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独占也不意味着拥有,懂得分享的人生,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你就是他的全部、他的整个世界。

雪花纷纷扬扬,像飘洒到人间的精灵。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着走进了快餐店,像是从岁月的长长久久中走出来。在这个到处都是年轻人的地方,他们看起来有点格格不入。餐厅里的客人羡慕地望着他们,甚至一些人在窃窃私语:“看,那对老人一定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也许60年,或者都已经过了钻石婚了。”

瘦小的老头径直走到点餐台点好餐。他点了一个汉堡、一包薯条还有一份饮料,一切都是一份。老人拿着托盘走回他们的座位,他撕下汉堡包装纸,然后很认真地把汉堡切成了大小相等的两份,一份放在自己面前,一份放在妻子面前。之后他又把薯条分成了两分,一份留给自己,一份给了妻子。最后老头把吸管插进杯子里,吸了一口饮料,然后看了老妇人一眼,老妇人没有吃桌上的东西,只是抿了一口饮料。

老头拿起汉堡咬了一口,这时餐厅里的人忍不住悄悄议论起来。他们在说:“他们一定很穷,只能买得起一份套餐。”

就当老头拿起一根薯条要往嘴里放的时候,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他径直走到老夫妇的餐桌。他很有礼貌地说,他愿意为他们再买一份套餐。老头委婉地拒绝了,说他们这样很好,他们已经习惯一起分享任何东西。

餐厅里的人注意到,桌子上的东西老妇人一口都没吃,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丈夫吃,偶尔喝一口饮料。那个小伙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又走了过去,说他愿意给他们买点其他什么吃的东西。这次是老妇人拒绝的,她也说他们习惯了一起分享任何东西。

老头吃完了,利落地擦了擦嘴。那个小伙子简直无法忍受了,他再次走到他们的餐桌前提出帮他们买点吃的,结果又遭到了拒绝。最后他问老妇人:“为什么您不吃东西呢?您不是说你们总是一起分享任何东西吗?可为什么他在吃,而您却看着呢?难道您是在等什么东西吗?”老妇人笑了一下说:“我在等假牙。我们共用一副。”

小伙子怔住了,整个餐厅此时都弥漫着无言的感动。

分享可以破除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把自己的胸怀打开,主动与人分享,你就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和温情。

心存侥幸,难以达到成功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只强壮的斑马,它的名字叫昆迪纳。有一次,它遭到了狮子的追击,它拼命地奔跑,可是狮子越来越近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它本能地向后一踢,恰好踢中狮子的额头,狮子应声倒地,一会儿工夫就命归西天。于是斑马群中就流传着昆迪纳是上帝派来的保护马群的天马。在大家的推崇之下昆迪纳成了草原上斑马的领袖,狮子们也知道它们同伙中一名骁将就命丧于它的铁蹄之下,自然谁都不敢贸然主动前去找昆迪纳的麻烦。

一年后,昆迪纳在幸福安逸中发福了。庞大的体形配上油光发亮的毛皮,让大家一眼就知道这是“马中之尊”,加上慢悠悠的走路姿态,十足的领袖身份。

一天,一只从外地流浪到此的狮子,见到斑马群早已垂涎三尺。它决定选择其弱者一口吃掉的捕食原则。主意已定,它搜觅了一下斑马群,见弱者不少,但不是骨瘦如柴,就是小如羔羊,实在不值得填自己的狮口。正犹豫不决时,它的眼睛突然一亮,一只体态臃肿、油光发亮,走路胜似闲庭信步的斑马钻进它的视线。凭它的断定,这匹马虽不年迈,但绝对没有奔跑力。想到这里,这头流浪狮子喜自心出,于是一纵身向那只它看好的斑马袭去。昆迪纳也已发现这头狮子向它袭来,除了加快速度夺路逃窜之外,还使出它曾经踢死一头狮子的历史经验,抬后腿频频向狮子踢去,可这头狮子狡猾地一偏头躲过去了,并趁斑马放慢速度之际,一口咬断了它的喉管。众斑马见它们的领袖被一头很一般的狮子未费多大力气就捕获了,个个停止了奔跑瞪起惊奇的眼睛,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于是这位大草原上斑马中的王者昆迪纳却成了一头并不强壮的狮子的午餐,它的同伴作为低等动物的斑马,未必能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但我们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再找不出其失败的关键所在就是笑话了。斑马昆迪纳一蹄踢死一头狮子确实是无需争辩的事实,应当算是绝妙无比的成功,也足以让人赞叹。但也得承认,昆迪纳那次绝妙的成功是偶然所得,并非必然结果。假如昆迪纳比较聪明的话,既然大家推崇自己当了领袖,就要以此为开始,苦练奔跑能力和求生技巧,而绝不能不自量力地贪图安逸,自高自傲,成为狮子的口中物。

斑马毕竟是斑马,没见过什么世面,经不起一丁点的尊贵诱惑,自己傻乎乎地养肥了膘,却用生命早早地填饱了狮子的肚子。但我们应该把斑马昆迪纳的悲惨结局作为一个参考的标杆。它从正反两方面告诉人们:一次侥幸的成功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也并不一定要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但是,真能耐、真本事还得靠自己在生存的过程中,不停地鞭策自己,锻炼自己,不间断地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以利夯实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然的话,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很可能是导致你下一次失败的导火索。

要明白一点,用侥幸的成功来获得人生的成功,其实是不现实的,我们知道每年都有很多人买彩票中奖,一下子拥有了500万的横财。可是在他们中间,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成功的富翁。而更要记住的一点是,凭真本事吃饭的人,永远都是不卑不亢、问心无愧的。

专供北美地区的一家高级轿车代理商的总经理就要升职了,他决定从两位业务主管当中选出一位来接替他的位子。于是他找来两位候选人,说出他的目的后,布置一项任务,来评估谁会比较合适成为他的继承者,两位业务主管听后都很高兴地同意了。

老总接下来宣布任务很简单,他说德国原厂50辆最新款的轿车就要运抵,他想给这两位业务主管三个月的时间,看谁卖得最多,谁就是新的总经理。

只是这次总经理特别向他们强调一点,原厂告知,这款车有一个电子零件有瑕疵,瑕疵现象的发生几率只有50%,但因为这个瑕疵不会影响到行车及其安全性能,所以原厂没有计划主动召回车子。但是若瑕疵现象真的发生了,则零件要等三个月后,才能运抵并帮客人换修。

两人听后都点点头,因为两位候选人都相当有信心,根据销售记录,他们两人都具有在三个月内卖掉30辆车的实力。

但最后的销售状况却出现很大的落差,因为在三个月竞赛期满的时候,其中一个业务主管卖出了49辆,但另外一位却一辆车也没卖出。

老总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纳闷,他调出过去三个月来这两位竞争者的销售日报表,他惊讶地发现,两人的来客数量及试车人数不相上下,但销售量却大相径庭。好奇的老总于是密请一位朋友乔装成顾客,分别向这两位候选人买车。

经过详细的介绍,并且煞有介事的试驾这款新车后,老总的朋友很满意地向那位已卖出四十九辆的业务主管问:“请问最快何时可以交车?”“可以立刻交车。”老总的朋友回答说两天内决定。

第二天,老总的朋友向另一位没卖出一辆的业务主管试车后,问:“请问最快何时可以交车?”“三个月。”“为何要这么久?”“因为此款车进量有限,我的配额刚好卖完,若您急着要车,我可以介绍您向我的同事购买,他还有最后一辆!”

老总在听完朋友的叙述后,好奇地找来那位落败的主管,问他为何要将客户往竞争对手那里推。“听说,在卖出去的49辆中,有30辆是你介绍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位主管说:“从员工的角度,我有达成销售的责任,因此不能停止销售这50辆车;但从自己的角度,我无法卖一辆事先知道有瑕疵、却没有零件可以更换的车子给客人,这和我自己的原则相抵触。所以在向客人介绍时,我都如实告知此瑕疵。虽然造成最后别人卖得比我多,但如果他被您选为总经理,就表示您比较在乎业绩,不在乎诚信。从职场生涯角度看,我也应该不合适这样的企业文化。”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卖了49辆车的业务主管走进办公室,脸色不大好看地拿一张文件给老总,说这是德国原厂发的电子邮件,上面写着:“25件备品要再延30天才能交货。”

这位业务主管不安地对老总说:“又要延30天,我有好多客户吵着要退车!”老总问:“有几位?”

业务主管说:“一共25位。”

值得回味的是,25刚好是50的一半,有趣的50%侥幸几率,谁想逃都是逃不掉的,50%的零件瑕疵率全部都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你现在投100次硬币,如果不做手脚的话,正反面的几率各是50%,可能会有些细微的差别,但是自然规律就是如此的。换句话说,谁都无法左右侥幸的几率,因为它最多只有50%;但剩下的50%却是你可以100%做主。

在这个真实的职场故事中,卖出车的业务主管选择了那50%的他无法控制的侥幸几率,而没卖出车的业务主管却没有选择那根本虚无缥缈的侥幸几率。我们可以试着想想,如果我们是要买车的顾客,要跟谁去买车呢?如果我们是老总,应该选谁当总经理呢?可以确定的是,谁都愿意得到那50%的侥幸,这是人之常情。而且没有谁愿意被那50%的倒霉几率击中!

摒除侥幸心理

我们通常所说的侥幸心理其实更规范地说来,就是一种投机心理。有了这种心理,人们也就放开了手脚,不再羞羞答答,就可以肆意妄为了。有多少干部就是因为心存侥幸,走向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对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不少损失,当然也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血淋淋的教训: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原市委书记俞芳林,认为只要不偷不抢、不奸不杀不索要,为人办事收点好处费,只有天知地知他知我知,他不说我不讲,谁又能知道,法律又能奈我何?而且社会风气也是如此,谁能抵挡得住?这种心理最终让他一点点地受贿,数目越来越大,但是他自己已经停不住手了,最后,他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不仅是法律的惩罚,也是道德上的抹杀。

心存侥幸,理想和信念就会动摇。

世界观是人生的总开关,世界观动摇了,理想信念不坚定了,腐败的思想基础也就形成了。俞芳林就是因为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才落得如此下场。

心存侥幸,就不能正确使用权力。

权力就成了自己的了,就是自己谋私的工具了。俞芳林以权力谋资本,疯狂至极,给世人留下的教训极其深刻。

心存侥幸,就不会接受监督。

心存侥幸,组织的监督、同志的提醒就成为多余的了,比如有的贪官甚至寡义廉耻地说,要是有人早提醒我,要是我接受了大家的提醒,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实际上,这都是谎言,一旦存有侥幸心理,任何监督他都听不进去了,他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坠入万丈深渊。

抛弃侥幸心理是一个人理性的表现,要克服它关键还是要树立自己的法纪观念,更何况还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说法。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建设,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莫要以为只要不被人发现就心安理得,实际上就算侥幸逃过追究也难免承受心理压力。总之,侥幸心理要不得!那是拿你的生命去赌博,那是拿国家的法律开玩笑!生活中哪有那么多“要是”呢?心存饶兴心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是罪有应得的!

所以,心存侥幸在高层次说,是国家的敌人,在个人来说,是事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杀手,总之就是侥幸心理,万万不可有,万万不可长。陈毅市长说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才是每个人必须牢记在心、铭刻在心的!不要拿国家的尊严和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

我国著名的记者、作家梁厚甫先生曾在美国旅居了二十年,在这期间,他有过一次奇遇。

那次是他去见大通银行的总裁,总裁在开会,他就坐等。不久,当地的工务局长来了,先到负责约见的银行女秘书面前说了几句话,显得急不可待。女秘书低声说了几句,那局长就走到梁厚甫的身边,说今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而政府的拨款没有到,他得赶快和银行总裁商量,因此请梁厚甫通融通融,让他先见总裁。梁厚甫同意了,对方十分感谢,后来两人还成了朋友。

梁厚甫因此感言:人性的光辉在那一刻得到了体现。他还说:“在国内,插队已经是一种习惯。已经见怪不怪,反倒是如果有人来这样征求我的意见,会显得不正常。”如果当时那女秘书抱有侥幸心理,唯官为上,不经过梁先生同意,私自安排局长和银行总裁先于梁厚甫见面,也属于人的正常举动之列。

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女秘书真的那样做了,不仅使梁厚甫与局长无结交之机,日后梁厚甫得知局长被先行安排,定会对女秘书、局长,甚至那个总裁,都会有负面的评价。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其实会对以后的日子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个世界的构造就是这么奇妙。

这个并不鲜见的案例依然可以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事实上,一旦我们抱有侥幸心理,这样的人生将既没有发展也没有希望,实际上是看不见未来的。即使是运气好,大发横财。人生也不会有光彩。那样的财富也会在战战兢兢中消失殆尽。抱着侥幸心理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光彩、不正当、不光明磊落的,因此得到的东西。不论是什么,都不能展现在世上,只能摆放在阴暗的地方。如果真的可以靠你的努力100%获得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冒着50%的风险去赌一把呢?不论从哪方面理解,这都是十分愚蠢的行为。J·P·摩根就曾说过:“不能参与赌博,如果你输了本钱,你就会想找回它;如果你赢了点钱,就还会想再赚点。最终,你将会成为一个身无分文的人。”

以侥幸心理来赌人生是过于冲动,不负责任,不经思考的幼稚行为,它比那些把人生寄托在一个冒险的行为上的赌徒更虚幻。依靠侥幸心理是无法实现美好人生的,依靠侥幸心理来获得财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遇上好运气,侥幸变成了现实,这样的人也只会沉浸在虚幻的生活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要总想着一帆风顺,不经受苦难,不付出辛苦就实现美好人生。正因为不想受苦又想过上好日子,你才会期盼哪一天会大发横财,沉浸在这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梦想里虚度你宝贵的人生。你虚度浪费的今天,正是死者昨天所祈祷的明天!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即使是再小的事情,也要通过正当的努力来达到成功。如果具有这种意识,即使你得不到意外的财富,你也会实现精神上的富裕和自由。而这种富裕和自由足以让你实现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有一个名叫乔治的美国人,刚过完他的50岁生日就去世了,死后他得以见到了上帝,他迫不及待地向上帝诉苦:“主啊,我在世上活了失败的50年,不仅短暂,而且您连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就因为没机会,我平庸地度过了痛苦的一生。”

上帝说:“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哪些机会没有给你呢?”

“我的志向是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IT精英和世界首富,我要建立电脑王国,我要住在西雅图市华盛顿湖畔的豪华别墅,我要……可是这些都没有实现。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您没给我机会,否则创立微软公司的就会是我乔治,而绝非比尔·盖茨了。”乔治说。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吧,我们来做一次时光倒流的实验吧!”上帝开启了时空隧道,让乔治回到1975年。

那一年,乔治与比尔·盖茨同在哈佛大学就读,并且在同一个班。一天,他们的同学艾伦给他带来了那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乔治随手一翻,不耐烦地说:“怎么这本杂志连一张美女图片都没有呢?真没劲!”说罢,乔治将杂志扔给了比尔·盖茨,然后扭了扭肥胖的屁股与他的女友蹦迪去了。

乔治走后,比尔·盖茨拿起那本杂志阅读,他立刻被一篇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报道吸引住了。

当晚,乔治与女友在迪吧疯玩到深夜,而比尔·盖茨却彻夜难眠,他在思索着他的未来与电脑将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他作出了辍学创业的决定。比尔·盖茨与艾伦在乔治等一班同学的冷嘲热讽下创办了微软公司,并且一步步地壮大了起来。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耐心地询问回到现实中的乔治:“看了你当初的表现后,现在服气了吧?”

乔治怨气十足地说:“不、不、不,这绝不能怨我,要怨就怨我的女友,如果不是她催命一样地约我去蹦迪,我一定不会忘了细读那本让比尔·盖茨找到财富的杂志。上帝,如果您让我做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老总,我也会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肯定会的,我打赌!”

“好吧,那就让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时光又回到1975年,乔治与比尔·盖茨都创建了一家计算机公司。上帝安排艾伦为他们出谋划策。艾伦首先向乔治建议:“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家生产计算机软件的企业,我们就专门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吧!”

乔治坐在老板椅上,神气十足地说:“不、不、不,艾伦,尽管软件对计算机很有必要。但它只是附加品,而且其弊病是容易被人盗版、复制。你想想,那样我们赢利实在太难了。我们就生产硬件,压倒IBM公司与苹果公司。”

艾伦失望了,就找到比尔·盖茨,提出同样的建议。比尔·盖茨立即采纳,并于当天让公司全力投入到开发软件的工作中。不久,比尔·盖茨的杰作诞生了,公司发展壮大了。而乔治生产计算机硬件的销量连IBM一个小部门都比不上,当年就破产了。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上帝还没有开口,乔治怨气更甚:“不,不,不,这绝不能怨我。如果……”

上帝打断了他的话:“乔治,我给了你几次机会呢?”

“两次,尊敬的上帝。”

“不,那只是你看见的而已,我给你的其实更多,只是你连领悟都没有领悟到,或者说,你没把我给你的机会当成是机会。只当成无聊的小事,不管怎么说,我是仁慈的,也是公正的。我把飞黄腾达的机会散播到全世界,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抓住机会创造奇迹。可是你呢?至死都生活在抱怨、自负、享乐中,而抱怨、自负、享乐这些坏毛病就是你之所以不能成就大业的原因之一、之二、之三……机会只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善于发现的人存在的。如果你没有准备,也不懂发现,不去争取,那么就是给你再好的机会,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幡然醒悟么?侥幸只能带给人们无尽的痛苦和失败。而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靠的也绝不是什么侥幸。而是在机会面前,敏锐地把握住,坚定地为之奋斗。

抛弃依赖性,让自己独立而强大

有一位读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习惯赖床。每天早晨,妈妈都要好几次叫他起床,他总是不情愿地说:“再等会儿。”结果当然也就经常迟到,还不住抱怨是妈妈没把他喊醒,才害得他被老师责备,弄得大家都很生气。

这类事情周而复始,几乎天天上演,爸爸眼看事情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他告诉儿子:“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开始,自己起床。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床,没有人会叫你,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其实爸爸心中有数,孩子只会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面前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怎敢老是迟到。

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儿子就立刻起床,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孩子起床上学再也不用父母催了。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他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类似的问题,父母就不得不思考孩子的依赖性是不是有点太强了。这不是对自己的孩子提过分的要求,而是我们必须直面的客观存在的情况,那些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缺乏责任感,遇到一点困难就全丢给父母替他们解决,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父母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有几只五颜六色的风筝放飞在天空上,被鸽子们看见了,鸽子不认识这是什么东西,感觉很害怕,就不敢出去了,于是向老鹰求助,请它当保镖,老鹰欣然同意了,然而老鹰进入鸽舍后,灾难发生了。

短短的一天之内,老鹰咬死了许多鸽子。这时鸽子才知道,风筝虽然看起来可怕,却不会伤害它们。鸽子想依赖老鹰保护,却没想到竟成为老鹰的食物。由此可见,自立自强最重要,外力不值得完全依赖。

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是,如果一个人可以依靠外力的保护,的确对具体的工作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先贤也曾说过“智者当借力而行。”然而恰恰是这种力量有时也是一把双面刃,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可能伤害自己。尤其是当你形成了这种依赖别人的惰性之后,等于是把你的成功放在别人的左右之下。别人帮你,你就可以做事,一旦别人不愿意帮你,你就连怎么生活都不知道了。所以,无论是谁,都要克服依赖的心理,改掉自身的坏毛病,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诚恳地写道:“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只要人是活着的,他的前途就永远取决于自己,成功与失败,都只系于自己身上。而依赖作为对生命的一种束缚,是一种寄生状态。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要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首先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只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美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吸起了烟。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依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就更加注重对儿子的培养,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型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别人打招呼、道别,与不同身份的客人应该怎样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问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谁料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一语惊人:“我是在训练他以后做总统。”更没有料到,他的训练竟真的成功了。

其实,现在这些为人父母者,也完全可以像老肯尼迪先生这样做的。孩子的未来是无限的,谁也说不准他将来会做出什么样的宏图伟业!

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一个最大的危险,那就是总想依赖他人来保障自己。那其实也就是把自己交给了他人,实际上将自己主动地陷入任人摆布的境地里,却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依赖的魔鬼总是会在你准备赤膊努力一番时引诱你。它会对你说:“不用了,你根本不需要。看看,这么多的金钱,这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你享受都来不及呢……”这些诱惑,足以抹杀一个人意欲前进的雄心壮志和心中的勇气,阻止一个利用自身的资本去换取成功的快乐,让你日复一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以至于你到了垂暮之年,终日悔恨不已。

而且,这种不正确的想法和错误的心理状态,还会剥夺一个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权利,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拱手相让。使其依赖成性,靠别人而不想自己一个人走。有依赖,就不会想独立,其结果是给自己的未来埋下失败的伏笔。

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依赖实际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社会学家指出,人类关系中的感情依赖对于人的社会生存是有帮助的。对于整个社会也是利大于弊。那些无情无义的人,虽然很独立,却容易陷入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的病态生活中。而且只有这种人才可能完全与感情依赖绝缘。没有人会想做这种人吧?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感情依赖,强化自身的优势,培养自信和广泛的兴趣,培养内心的强势,化解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风险。当你真正独立而强大,请再以温和的目光看待它。

不要带着成见去看人

在东周列国时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是一位辅佐君王的奇才。武王死后,成王年幼无知,由周公旦摄政。而成王的三位叔叔——管叔、蔡叔、霍叔,却企图阴谋陷害周公旦。他们散布流言,说周公旦图谋不轨。周公旦为避开谗言,隐居起来,不再过问政事,后来管叔、蔡叔谋反,事情败露,才使成王懊悔不已,亲自迎接周公旦归来。成王几乎错识了贤才。

东汉末年,王莽篡权之前,曾经极力伪装自己。他装作谦恭,礼贤下士,经常把家中的马匹、衣服和银两拿出来救济百姓,以至家中的钱财所剩无几;同时,他还常常在汉平帝面前坦言自己克己奉公,诚实待人。当他获得汉平帝的信任而大权在握时,便露出狰狞面目,专断朝政,最后亲自杀害了汉平帝,篡权自立,对百姓施予暴政,成为了一代暴君。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从上面的两个典故里可以看出来,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于手下人要有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必须通过“日观其德,月视其艺”的全面考察,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妄加推断,对谁都是不公平的。辨识人才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也不能只见不足、不见长处。否则在不清楚其能力与德行的情况下,或者是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轻易地予以重任,这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衡量别人。而且不考虑其中的个体差别,这种方式当然是非常有问题的。要知道,我们的这种看法里面包括了多少偏见,多少傲慢,多少误解?我们每天就都是在用这样一个受到偏见和固执熏染的心,去看待周边的人和事,周边的世界。长此以往,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而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影。这也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盛极一时的深层原因。

一个人的心善良得如若天堂,则在他看来,他的周边亦是天堂。一个人的心恶如地狱,则他的周边亦是地狱。心是住宅,心里住满了天使,则周边的人亦是天使;心里住满了魔鬼,则周边的人亦像是魔鬼。

下面就是一个关于你和你邻居的故事,什么?你没听过?美国西部有一个城镇,老镇长经常在公路旁迎候到访的旅客。一天,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小镇,见到老镇长,问道:“老人家,我想找个地方定居,请问这是个什么样的城镇?住在这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老镇长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说:“那你刚迁离的那个地方,住的又是哪一类人呢?”

年轻人答道:“噢,我真不想提起他们了。他们都是些自私自利,毫不友善的人。我跟他们住在一起,简直毫无快乐而言,所以才外迁呢。”

老镇长就对他说:“年轻的朋友啊,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其实这里的人和你说的没两样,你还是找别的地方居住吧!”

那个年轻人悻悻地走后,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他向老镇长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老镇长又依旧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刚迁离的地方,住的又是哪一类人呢?”

这个年轻人答道:“在我原先住的地方,人们都十分友善,积极乐观,愿意帮助别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我其实一点也不愿意离开那里,但父母希望我能开阔视野,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镇长听到年轻人这样说,非常高兴,向他伸出手来,说:“孩子,欢迎你!这里住的都是你说的那类人。你会喜欢这里的,你会在这里度过一段难忘的好时光。”

历史上有过很多智者和先贤,他们的眼睛总是雪亮的,看人、看问题都很准确,很恰当。然而,生活中却不一样,还有另外一群人,虽然并没有戴太阳镜或茶色眼镜,看人却总是带有“颜色”,常常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成分。这种人,相当于门缝里看人,一洞窥天,全是偏见。

消除成见,正确看待他人

用有色眼光看人,也就是带着固有的感情色彩,带着成见去识别人。虽然这是识人中的大忌,但用有色眼光去看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用有色眼光看人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胜枚举。但是一般来说,最集中地体现在对没有出名的“小人物”的轻视上。然而,大家好像忽略了,名人不也都是从小人物里走出来的么,下面就有关于这种情况的真实案例: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天才数学家伽罗华在17岁时把关于高次方程代数解法的文章,送到法兰西科学院,却没有受到重视。20岁时,他第三次将论文寄出,审稿人波松院士看过之后的结论是:“完全不可理解!”。苏格兰科学家贝尔想发明电话,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一位有名的电报技师,那技师认为贝尔的想法是天大的笑话,还讥讽地说道:“正常人的胆囊是附在肝脏上的,而你的身体却在胆囊里,少见!少见!”好在贝尔并没有相信这家伙的一派胡言,凭着高度的自信将实验坚持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学术上的门户之见,也是一种用有色眼光看人。而且很多情况下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还要严重,还要恶劣。下面就又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皇家学会为研究碰撞问题而悬赏征文。来自荷兰的惠更斯文章最好,可是,就因为他不是英国人,竟然被扣发了文章。后来,他的论文在法国出版,他本人也当上了法国科学院院长,为法国在科学上赶超英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离去,不仅使法国的科技更加强盛,也使英国本来可以更快发展的速度降了下来。又给英国加上了一个傲慢与偏见的新典故,可以说是造成了三层损失。

用陈旧、过时甚至是封建的眼光看人是另一种表现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一个人最初的工作可能简单、平凡,但这并不妨碍他将来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未来,所以,看人时也不要以对方现在的状态而故作聪明地评价他的将来。同样的道理,故友相见,也不要凭借原来的印象来评价对方,说不定对方已由当年的环卫工人成长为显赫一方的企业家呢!这在现代社会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为人处世,须得小心。再说,即使对方还是环卫工人,难道就不值得你尊敬么?难道就低你一等么?

维拉的童年记忆基本上是被她自己的童年给毁了,她的童年非常糟糕,家境贫寒。读书也不多,年满16周岁后靠着在城里工作的叔叔介绍,才得以在一家公园里当上环卫工人。维拉是个勤奋好学、上进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文化知识。经过自己的努力,二十岁时他已取得国家自学考试中心颁发的大学文凭。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维拉发现文化礼品市场巨大,就集资做起了文化礼品生意。就在五年之后,他的公司成为当地最大的文化礼品公司。于是他决定衣锦还乡,他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位十年未见的村里长辈。长辈关心地问他:“在公园当环卫工人的时候,受人欺负吗?”他一时无语。明白长辈也是关心自己,但是这样的问答确实让两方尴尬。

如果总是习惯用有色眼光看人,会让我们犯下许许多多的错误,从而影响我们正常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影响往往都是无形的,很难察觉到你对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因为别人未必会直接跟你说,很可能表面与你相处很融洽,心里却埋着仇恨。这可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摘下这副糟糕的眼镜,就事论事,有一说一,以眼前论眼前,凭事实说话,对别人做出客观评价,这样才能避免那些尴尬与误会,创造更和谐,更诚恳的人际环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不盲目崇拜,走向自我成功

一位女孩又一次地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想死又觉得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想活又提不起精神,一切的起因都源于那场摇滚音乐会。那是周末的晚上,好朋友雯雯来约她去听摇滚。她受母亲的影响,觉得摇滚不是“好东西”,便不同意去。可经不住好朋友的纠缠,就撒了个谎跑去,进了摇滚音乐会会场,起初,她觉得周围的人都有点“病”,神经兮兮的,头上扎根红布条,又喊又叫,慢慢地,她也坐不住了,也和周围的人一样站了起来,随着台上的歌星一起唱,一起跳。她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她一下觉得心中升起一颗明星,她觉得自己属于这颗星。

后来的故事几乎千篇一律。她收集所有的歌带,把偶像的照片,贴满整个屋子。她上课下课眼前总晃着那个影子。她疯了一样到处赶场。偶像在哪儿演出,她就系着红布条,举着写有偶像名字的红旗去呐喊助威。慢慢地,她功课落下来了,人瘦下来了,不能控制自己一刻不去想他。

终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了所有的一切,偷偷“借”了父母1000元钱,写了一封告别信,带着简单的行李出走了,去追随他的偶像去了。偶像总在人群的包围中,她始终只能远远地看着他。刚开始她觉得这样天天看见他、听见他的歌声也满足了。但一段时间之后,她觉得忍受不住了,她想彻底地拥有她的偶像,哪怕仅仅是一天,一个晚上,甚至一个小时。她住进偶像住的饭店,包了房间,打电话邀请偶像来“坐一坐、聊一聊”。偶像很绅士地谢绝她——一个小女孩的邀请,很兄长地问候她,希望她回家去。她依然不放弃,依然锲而不舍地每十分钟打一次电话,但接电话的再也不是偶像。第二天,她的房间里来了一位偶像的朋友。她哭了,她说:“我只想完全地拥有他一会儿,就一会儿。”偶像的朋友说:“这不可能,他要对你负责。他是为了你好。你回家去吧。你应该去上学,你慢慢会忘记的。”

偶像的朋友把她送回家,急疯了的父母如获至宝,对人千谢万谢。没有责备女儿,反而更加爱护,专门请了保姆在家照看“生病”的女儿,生怕女儿再次出走。可是她说:完了,全完了,完了,才知道什么叫完了……她觉得自己的生命随着偶像对自己的拒绝一起消失了。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觉得自己毫无生存的价值。她每天都生活在自我否定和无尽的绝望中。

崇拜一个人竟然达到如此地步,已将“盲目”两字推至极限了。这个女孩才仅仅17岁,她真正的生命历程其实还没有完全开始,她正是应该拥有花一样绚丽多彩的生活,拥有朝阳一样辉煌的前程啊!拥有所有不再是17岁的人所艳羡却不得的,最宝贵的东西——年华!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自然的规律,世界也正是因为这种多样化才变得丰富多彩,才变得繁荣昌盛。你不必,也不应该依附于明星,不必借助明星的光辉照亮你的生命。就是你自己,就有很多方面要比你崇拜的明星更强,也许你唱歌没有明星好听,但是你的知识比他丰富,也许你长得并不像明星那么迷人,但是你是否知道那些明星日日夜夜地嫉妒着你们那花朵一样的年龄?喜欢一个明星是很正常的,因为“被人喜欢”本身就是他们的工作。但是不管怎样,都不要丢失你自己,不要空耗你的青春。为一个遥远的明星而浪费自己的精力,空耗生命中只有一回的青春,实在太不值得了。如果真的喜欢明星,可以把他当成你的目标,然后增强自己的能力。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你自己的明星,这样不是更好么?

如果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你能不能预测一下结果: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一个冰箱的冷冻室里,那么,哪一杯水的结冰速度更快?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冷水先结冰了!这还用问么!”非常遗憾,你们都错了。在1966年之前的人类全都错了。而发现这一错误的是一个非洲中学生姆佩姆巴。

1966年的一个夏天,当然,非洲的夏天很长的……坦桑尼亚的马干马中学初三学生姆佩姆巴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冻室热牛奶比其他同学的冷牛奶先结冰。这令他大惑不解,并立刻跑去请教老师。老师则认为,肯定是姆佩姆巴搞错了。姆佩姆巴只好再做一次试验,结果与上次完全相同。

不久,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来到马干马中学。姆佩姆巴向奥斯玻恩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后来奥斯玻恩博士把姆佩姆巴的发现列为大学二年级物理课外研究课题,随后,许多新闻媒体把这个非洲中学生发现的物理现象称为“姆佩姆巴效应”。

很多人认为是正确的,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正确的。有句话说得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像姆佩姆巴碰到的这个似乎是常识性问题,我们稍不注意,便会像那位老师一样,做出自以为是的错误结论。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经历?靠前辈、老师的经验生活着,把他们的话奉为圣旨,而且认为他们是为了不让自己走弯路,于是深信不疑,明明看见有更好的道路,也不去走,把自己的生活放在了轨道里。甚至有时候,依照先辈的经验去做事情的时候碰壁了,却不会从经验中去怀疑,而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借鉴别人的经验确实没错,也会让自己少走弯路,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学科的原因。但绝不至于到“说一是一”的地步。如果不加思辨,只知道一味地听信他人,走其他人走过的路,那么你也就把你的人生交到了别人的手中。这种行为就是盲从,有趣的是,盲从在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里基本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和智力的高低关系不大,而是看你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从前有一只小麻雀,它特别喜欢美丽的孔雀,所以总想学孔雀的样子。孔雀的步法是多么骄傲啊!孔雀高高地仰起头,抖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那开屏的样子是多么漂亮啊!“我也要像孔雀一样,”麻雀想,“那时候,所有的鸟赞美的一定会是我。”

麻雀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吸一口气让小胸脯鼓起来,伸开尾巴上的羽毛,也想来个“麻雀开屏”。麻雀学着孔雀的步法前前后后地踱着方步。可这些做法,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很疼。最糟的是,其他的鸟——趾高气扬的黑乌鸦、时髦的金丝雀,还有笨鸭子,全都嘲笑这只学孔雀的麻雀。不一会儿,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

“我不玩这个游戏了,”麻雀想,“我当孔雀也当够了,我还是当个麻雀吧!”但是当麻雀还在想象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可能了,它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原先是怎样走路的了,所以它除了一步一步地跳,再没别的办法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麻雀为什么只会一步一步地跳而不会慢慢散步的原因了。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因为多种原因,文学创作特别盛行。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写诗。于是有一名酷爱文学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一位著名作家指导,当时作家正好眼睛不适,于是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结束了吗?”学生听语气意犹未尽,心中暗喜,马上回答说:“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

于是继续用自己的构思叙述下去。

又“念”了一会儿,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看来写得真不错,学生心中暗想着,于是他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继续、继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有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

“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学生问。

作家回答:“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没必要画蛇添足,看来,你仍然还没能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

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学生追悔莫及,自认为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放弃了当作家的梦想。

多年以后,这名年轻人事业有成,在一次高层次酒会里遇到了另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在休息时间,两个人攀谈起来,年轻人忍不住羞愧地谈及那段往事。谁知这位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出众,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还有什么比这个能力更重要的么?搞什么精简?那些删除文字的工作是编辑的任务啊!只要你能正确运用这样的能力,你的作品一定能脱颖而出。”

权威的意见固然可以参考,但参考毕竟是参考,而不能把人家经过短暂思考的几句话就当成了人间的真理,权威本来也是和你我一样的芸芸众生,只是他们通过一些恰当的或不恰当的手段得到了另外一些芸芸众生的推崇,权威说的话并不都是对的。也肯定不会在每一个方面都懂。比如一个权威的画家,如果他在点评核物理学的某个理论性的知识点,这样的话,你也要相信么?要知道,不管别人说什么,作决定的还是自己。因为承受其后果的也是你自己,而不是那些权威,何况有一些权威的本身能力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要知道这些权威可能今天是权威,不代表永远是权威,而且权威有很多,很可能各执一词,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那点事互相之间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呢,你到底该听信谁的呢?今天正确的权威不代表真理!这是在那个范围内的名人罢了!崇拜和盲从他们,就和崇拜和盲从一个肤浅的歌星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你多问几句,这是真的吗?也许连他自己也会吓一大跳,重新反思自己随口而出的话。如果你改变一下,这次不这样做。结果是怎样?如果你说不,会是怎样?不要害怕自己的决定会错误,因为权威们也不知道真正的事实到底是什么,他们也是以自己的经验做判断。相信自己的决断是正确的,你也就会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满足以及最终的自我成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是面对权威做出的正确选择,他们的话只是一些路边的广告牌,你信也好,不信也罢,但是都应该在自己的脑子里过一遍,不要被他们随意的几句玩笑也当成了人生准则,要知道,只有这样独立的思考,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出路。否则就只是遵从别人思想的奴隶,别人理论的试验品。

扔掉虚伪的外衣,保持真诚

在大森林里有一只叫声很难听的喜鹊,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先做一番这样的自我介绍:“不好意思,我这个人说话就是这么直,我就是直筒子性格,心直口快,爱讲真话,从来就不怕得罪人。”

他倒还真没撒谎,每当这只叫声难听的喜鹊碰到了让它不顺眼的事情,总爱唧唧喳喳一通,指责一气。比如说吧,要是他见了猪,他要斥责:“光吃不干的懒家伙,等着被杀了吃肉吧。”见了狗,他也要嘲讽:“尾巴卷上天的东西,吃你主子的剩饭吧。”见了驴,他还要戏谑:“蠢货,驴脾气,一根筋,推磨还要蒙眼。”就连见了和自己属于同类的麻雀,他要讥笑:“小不点儿,能把人吵死。”……这么说来,这个森林里还真没有什么他能看得顺眼的事了。

不过,故事的转折点很快就来了,那天乌鸦总管大人下来巡视山林。喜鹊一听到这个消息,赶忙飞向前,笑脸相迎,喋喋不休地恭维乌鸦:“总管大人,我们太想念您了。见到了您,真幸运。总管大人,您的羽毛真美,你是天下最漂亮的鸟。总管大人,您的歌儿真好听,您堪称鸟王国的最佳歌星。”

乌鸦总管走后,一群鸟民围拢上来,七嘴八舌质问喜鹊:“爱讲真话的先生,今天怎么不讲真话了?”、“乌鸦的羽毛真美吗?”、“乌鸦的歌儿真好听吗?”喜鹊窘态百出,支支吾吾,答不出一句话来。公正的猫头鹰出来替喜鹊做了回答。“喜鹊先生,恕我直言。你的所谓直筒子性格,爱讲真话,有对象哇!在于自己无利害关系者的面前,你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说;一旦到了关乎自己利害的对象面前,你就不敢讲真话了。”

故事里喜鹊可笑而可悲,他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伪,最后只能落得名声扫地,沦为人前笑柄。

在战火纷飞,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涌现了无数的勇士与智者,他们的闪光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让我们这些后人获益匪浅。这就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著名故事:当时官职齐国相国的一代名相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以后,在返国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碜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夫停止前行,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那人如实相告:“我是来自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

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

晏子回到家以后,没有跟越石父告别,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气,他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百思不得其解,派人出来对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3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与我绝交呢?”

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识礼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你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是你的好意。可是,你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只不过是你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你到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你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你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这番讲述,深知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赶紧出来对越石父施礼道歉。他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请您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晏子与越石父这个结交的过程说明:在给了别人帮助之后,千万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该谦卑过度,丧失尊严。所谓不卑不亢,才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并让自己避免尴尬。要知道,这个社会就是由我们每一个人组成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才成就了这个社会。所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难题,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而且这样做,首先获益的将是你自己。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克隆羊多利出生的那一年,美国一家著名的报社顺势做了一项民意调查:“你愿不愿意用克隆的方法获得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

民意调查的结果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只有6%的极少部分人欣然应允,76%的人则毫不动心:“我不要破坏自然。”有对夫妇回答:“我们领养了4个孩子,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家庭背景。不要说‘完美’,他们相貌上、智力上都和完美有太大的距离。其中两个孩子,因为智力的障碍,需要长期耐心地辅导。但是,要是有人用完美的克隆儿和我们的孩子交换,我们只有一个回答:‘不!’”

接受“不完美”,如同接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色彩,才有可能拥有多彩的人生。而且,生活中的几个“不完美”的斑点,正是让人谦卑、同情和珍惜的原因。也是这个世界得以延续的本质性的问题,假设这个世界一切都已完美,不需要我们任何的努力。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同时失去了希望,你除了无聊以外将没有别的感受了。

下面就是一个关于“完美的”悲剧。一个台湾的医生,在家门口附近开了一所私人医院。因为他的医术高超,又勤恳努力,到了不惑之年已是腰缠万贯,与他结交的也都是上层名流,门前常常是车水马龙。实在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且他自觉自己也拥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医生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儿子是一表人才,眉清目秀,女儿则是婷婷如花。医生有个习惯,晚饭后散步,而且只要儿子陪同。每次散步,都是和独子广谈人生。他指点了江山,又指点自己盛名在外的医院,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要壮志在胸,切不可耽误。你的完美人生,我已经给你画好了蓝图:进最好的学校,然后进最好的医学院,然后到国外读书,回来后当第一流的医生!”

这样的散步,从儿子小学到中学毕业,果真功效非凡。儿子不仅听话乖顺,从不打弹弓扔石子,而且的确聪明过人,一直没有让家人尝过第三名的耻辱。进了台湾最好的医学院以后,他更是面目灿烂彬彬有礼,孜孜不倦加捷报频频,交往的都是未来俊杰。

可是到了大学问题就出现了,台湾有一项规定是每一个男儿都必须服兵役一年。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于被儿子未来的绚丽映得满眼通红的爸爸来说,这实在是一件重大损失。为了让儿子逃避兵役,他急促奔走,频频拜见,不过还是丧气而归。

儿子出门上小岛服役的时候,医生劝慰自己:就算是完美人生中减去一年吧。他送儿子送到十里长亭,殷殷叮咛:“儿子,训练结束后你一定要找个墙角苦背英文单词。记住啊!”

儿子走的那一年,日子比一个世纪还长,医生给人看病的时候甚至精力有些不能集中。但是岁月毕竟如流水,看似不动其实在淌,转眼就逼近了期满的时限。突然有一天,有人送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医生的儿子不幸在军营身亡!

身亡的事情一直是个谜。军营上上下下地调查,只查出一次小小的口角。换了别人,睡一觉不忘,睡三觉也该忘了。可是医生儿子,偏偏眼睛盯着这件小事,忘记了远大前程,他一时隐忍不下,愤然举枪自饮。

一向生活完美无缺的医生如何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他日夜奔波,调查取证,非要查出“迫害”的线索不可。几年下来,他业务荒疏,服务下降。钱囊也日渐干枯了。他自己更是失魂落魄,眼神黯黄,日渐衰老。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把医院的招牌摘了下来。家门前的罗雀景致,他也无心理会了。又一年的冬天,郁闷已久的医生在家突发雷霆,砸碎了金贵的玻璃柜。老伴颤颤地将碎物拾到房外,可是转眼却被反锁在外。老伴顿觉不妙,奋力砸门,但是为时晚矣,只见火光如柱,又闻惨叫人声……

这是近十年前发生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当时的报纸大幅报道,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可是现在细想起来,难道这样的悲剧,不是依然在悄悄地酝酿、慢慢地发酵、升温,时时都有可能重演吗?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要是医生的儿子并不聪敏过人,甚至“不幸”天性调皮捣蛋、忤逆难管,哪天医生要是遇上某个病人,那人或因儿女不顺操心过度,或因自己的旅途艰难险阻,从而得了高血压或是肺气肿,医生肯定会生出深切的同情和感慨。他为人治病的同时,也会传递理解的温暖。

每一件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强,让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没有缺点,事事都追求完美,万事都要拼命做好,表面上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它却将把你自己陷入一种生活的瘫痪。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等待尽善尽美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常懒惰的行为,一个人在为自己制定一些尽善尽美的标准时,本身就已经意味着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因为只有尽善尽美的时候才能执行,没有尽善尽美,当然就不去执行。不只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美,但需要不断追求,不断追求完美。但是在追求过程中,人们需要走出完美的误区,去善待你身边的人,善待你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不走极端,从而获得轻松快乐的每一天,获得成功的人生。

这就如同生过病的人,才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特别的敬意。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经历,所以善待。

一个绝对完美的爱人就像“完美”本身一样,只是一个概念,而并不真实存在,几乎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冲动,这种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充满理想,但一旦这种强烈的追求破灭,也会使人绝望。

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吗?当然,尽管你可能不承认,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会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而且基本上不会太少,作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凡事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使它更完美一些而已。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就会活得更快乐!

苛求完美会增加心理负担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人忙忙碌碌地过了一辈子,可是到了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做好,什么也没有留下,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非要等到所有情况都完美时,才肯动手去做,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也永远都不会是绝对完美的。一些人就这样在等待完美中耗尽他永远无法完美的一生。这是多么可悲,并且让旁人都觉得难过的事情。

下面让我们一起再看一个关于追求完美的故事:有一天,那个不知名的小城市里来了一位老人。这老人一看便知是来自远方的旅人,因为长期行走,鞋破了好几个洞。他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他脸上布满了风沙,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论是行走或躺卧,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总会仔细观察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

老人的外貌与双眼组合成了一个极不协调的画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窃窃地说他不是普通的旅人,他一定是一个特殊的寻找者。

但是,老人到底在寻找什么呢?

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忍不住问他:“您究竟在寻找什么呢?”老人说:“我像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发誓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于是我从自己的家乡开始寻找,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完美的女人。”

“您找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年轻人问道。

“找了60多年了。”老人说。

难道长达60年的时间都没有找到过完美的女人吗?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呢?

“有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你要相信我,我在60年前曾经找到过。”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

“在60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发出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温柔而善解人意,她细腻而体贴,她善良而纯净,她天真而庄严,她……”

老人边说边陷入深深的回忆里。

年轻人更着急了:“那么,您为何不娶她为妻呢?”

老人忧伤地流下眼泪:“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

“为什么?为什么?”

“唉,因为她也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呀!”

在这个世界里,完美本来是一件好事,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虽然从没有人达到过完美的境界,却可以作为我们努力的标杆,一个度量衡。但是,如果我们错误地追求它,过分地要求完美,这时候的完美往往就成了一件可怕的事物,假如说你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完美无缺,那就会很自然地因心理负担的增加而不快乐,要知道,人生的各种不幸皆由追求完美而导致。当一个人要求别人对他好一点时,缺点便显现无遗。完美是一座心中的高山,你可以在内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赞美它,但你绝对不能把它当做一种现实存在的,能摸得着的东西,因为这样只会使你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永不停歇的苦痛之中。

生活中许多人就像这位老人一样,也许不一定终身都在寻找一位最完美的伴侣,那只是一个比喻,也可能是在寻找一份完美的工作,或者要寻找一种完美的生活,然后日子就在这种寻找中如白驹过隙般流走了。知道吗,你什么时候开始寻找,完美也就从什么时候永远和你说再见。

苛求完美、过分计较细节,最大的危险就是反而会让我们忘了最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本来目的。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因为苛求自己在职位上尽忠职守,而忘了继续追求发展,奠定升迁的根基;有人因为要求自己做全天下最体贴的父母,而忘了培养孩子一个独立的人格;有人因为苛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配偶而对伴侣的出轨百般包容;有人因为苛求自己符合完美的媳妇形象,而忽略了她这辈子重要的责任是活出自己。

完美可能是有很多种样子,但绝对不是讨好、不是低声下气、不是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更不是作践自己,委曲求全。那种姿态叫做卑微和丧失尊严,一旦有了那种行为,反而更是永远失去了成为完美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与其将力求完美的目标扩大,脚步放缓,心境放宽。与其强迫自己忘我地牺牲来满足别人,不如反过来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中兼顾他人。

当一个人被迫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作选择时,应当以长远的眼光来判断两者孰重孰轻。也许会觉得如果自己坚持一点立场惹来极大的风波,但从长远来看,舍弃自己绝对弊多于利,反而会让自己沦为被予取予求的对象。因此,要勇于面对现实的情况,那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为自己抗争到底。

更重要的是,在这人生中所有必须付出的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别一味追求那张完美的面具。那些只是虚假而轻飘的东西,就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哲学家认为,完美与缺憾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相互依附、共生共存的关系,完美并不是一点缺憾都没有,有时候,有了些许缺憾才有完美。

撇弃虚无缥缈的完美感

从前,有一个很小的孩子,他还那么小,就已经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好吃懒做。孩子的父亲时时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然而那个孩子一点也没有改正自己缺点的意思。

父亲不得不随时随地提防自己的孩子,就像防范小偷一样。担心他会把家里的钱或值钱的东西偷到外面去换好吃的小食品,这让这位父亲更加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过说来也怪,这孩子虽说好吃懒做,却从没偷过家里的钱,也没有听说过他在外面偷过左邻右舍的东西。他弄钱的办法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手段。比如说你给他钱买酒,他会少买一点酒,然后把剩余的钱一股脑儿买了吃的。无论是买油盐还是买酱醋,他总会用相同的办法省出钱来满足他那张不争气的嘴,有的时候父亲也拿他没办法,毕竟是亲生骨肉,有时候看他那副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爱不得,恨不得。

为了使孩子懒惰的习性不再滋长,父亲还是下定了决心,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然后再照样付给他一定的酬劳,以此来锻炼他。但是这里包括一个原则:少给钱多办事。尽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亲的话当做耳旁风。

有一回,父亲实在气急了,扔了一分钱给孩子,让他去买油。父亲心想,我看你个小混蛋难道还会把钱掰成两半一半买油一半买吃的不成?

孩子也没多说话,按照他一贯的性格,磨磨蹭蹭地来到了店里,售货员给他装满了油,把瓶子递给他,手却不缩回去。孩子知道售货员要的是钱,就装模作样地在自己浑身摸了一遍,然后苦着脸告诉售货员说钱掉了。售货员其实也认识这个好吃懒做的小家伙,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把瓶子里的油倒出来,把空瓶子还给了孩子。

于是这孩子嘴里咂着一粒糖,双手抱着那个油瓶子,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一进门,父亲劈头就问,油呢?让你买的油呢?

孩子举了举那个瓶子。

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里,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亲勃然大怒,这点怎么能吃?

孩子说,一分钱当然只能买到这么多啦。

其实这就是被认为是过于懒散和贪嘴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生意人最完美的素质,但也是生意人最致命的弱点。一般情况下,财富往往都是如此积累的,也是这么消失的。商业本质其实说穿了也就是这样,有利润时可以攫取作为收入,无利润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一文价钱,一文货”的平衡原理。转而再讨论这个父亲,这个父亲有了这么一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却还觉得不满,仍然想要改变,对孩子的语气也有些粗暴,是不是有点太追求完美了呢?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在很久以前,一个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国度里,有一个国王,他拥有着无穷无尽的财富,但总是觉得不满足、不快乐,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都是为什么。他去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他总是觉得还缺少什么。

有一天,国王醒得特别早,又没什么事做,就在宫里四处走走。突然,他听到一阵歌声,寻声找去,他发现有一个仆人正在唱歌,那位仆人的脸上洋溢着快乐。

国王感到很奇怪,叫来那个仆人,问他为什么那么快乐。

那个仆人回答说:“国王陛下,我只不过是一个仆人。但是我的收入足够让我的妻儿过上快乐的生活,我的需求不太多,只要有一间屋子可以遮风挡雨和有食物可以果腹。我的妻儿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他们对我的微薄收入很知足,我快乐,因为我全家是快乐的。”

国王叫那个仆人出去,叫丞相进来。他跟丞相说了自己的苦恼,并讲了那位仆人的故事。他希望丞相能为他讲清楚,为什么他作为一切荣华富贵皆唾手可得的国王,却比不上他的一个仆人快乐呢?

丞相听完,说:“尊贵的陛下,我相信那位仆人肯定还没有变成追求完美族的人。”

“完美族,确切地说,那是什么?”

丞相说:“您明天把99枚金币装入一个袋子里,把袋子放在那个仆人门前的台阶上,这样很快就会知道‘完美族’是什么意思。”

那天傍晚,国王叫人在那个仆人门口放了一个装有99枚金币的袋子。

仆人出门的时候,看到了放在台阶上的袋子。他把袋子拿进屋里放在桌上打开后,顿时惊喜地叫起来:“啊,一袋金币,那么多。”他简直不敢相信,他叫来他的妻子,叫她看看那些金币。

仆人把金币倒在桌上,数了一遍,发现只有99枚,有点奇怪为什么不是100枚。于是他又数了几遍,都是99枚。仆人想,为什么不是100枚呢?他开始到处寻找,在房子里找,在院子里找,找了好几个小时,就是找不到那枚丢失的金币。最后,他决定不找了,决定自己去赚足第100枚金币。

第二天,那个仆人起床的时候心情非常不好,他因为起得迟对妻儿大嚷大叫,却没有想到他是因为花了大半个晚上的时间来想怎样赚取足够的钱去买第100枚金币才起得迟的。他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但是他上班时的心情没有以前那样好了,他不再快乐地唱歌了,他做事情的时候总阴沉着脸。

看到那个仆人的态度转变得这么厉害,国王非常想不通,便马上叫丞相来,和丞相说了这个仆人的变化。国王说:“真的让人不能相信,昨天还在快乐地唱歌,对自己的生活那么知足的人,今天就变成了那个样子,他得到金币之后应该比昨天更加高兴才对啊?”

丞相听了国王的话,回答说:“可是,国王陛下,现在那个仆人已经是‘完美族’的成员了。‘完美族’指的是那些即使拥有一切也不会满足的人,他们总是努力工作,追求完美,努力赚取第100枚金币。”

听完丞相的话,国王终于醒悟了,他决定立即开始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这样才能珍惜自己的整个生命。不应该让自己固执于最终的完美生活,有的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了,有句谚语这样说:缺陷也是完美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圈子里,收藏一些有缺陷的文物往往会更加彰显其个人孤高的艺术品位。

值得赞赏的是,为拥有更多而去努力总是好的,对整个人类的历史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不应该为了荣华和富贵,或者仅仅是虚无缥缈的完美感,为了达到一个根本没有意义的数字,而要舍弃我们很多的时间,放弃我们的欢乐,更不要因此而失去了那些靠近我们心灵的最珍贵的东西。那些欢乐,那些时间。

永远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

在世界上最危险的探险——南极探险的途中,里尔顿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经不知道要走向哪,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里尔顿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队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的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橇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所有能够找到的食物都没有了,里尔顿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般的威胁的姿势。里尔顿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争斗终于来了。里尔顿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

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里尔顿紧握着刀,脑海里却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偎依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里尔顿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里尔顿突然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雪橇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里尔顿扑倒。里尔顿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里尔顿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相互偎依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终于找到了他们。

一般情况下,方向的迷失其实并不足以让人恐惧,但是,如果你的心灵也迷失了,就代表着离旅途的终点不远了,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可以让人们重新找到迷失的人性,这种人性在面对决定生死,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要被欲望所左右。人最可悲的境地就是成为欲望的奴隶。只要一个人不背叛自己的心灵,正视自己的欲望。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理解所处的环境,就有可能找到希望的所在,也就是那人生的方向。

曾经震惊世界的拳王泰森,可以说是竞技体育史上的一颗明星。他1966年6月30日出生在纽约混乱贫困的布鲁克林区。父母离异、瘦小体弱的泰森在儿时不断被欺负、殴打,他的眼镜每天都会被砸碎在学校的垃圾桶里。泰森回忆说:“我能活过青春期简直是个奇迹。”被狠揍得忍无可忍,泰森终于站了起来,用拳头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他开始参与打架斗殴、偷抢扒拿,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直到有一天,13岁的泰森认识了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拳击教练达马托,像是生活中终于有了太阳。

正规的拳击训练让泰森学会了自律,从小缺少教育的他在达马托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远离犯罪。然而,达马托逝世后,虽然泰森的拳技不断突破,人生却再度开始迷失。

20岁时,泰森仅用6分钟就击败了前世界拳击理事会承认的拳王柏比克,成为最年轻的重量级冠军。从此,名誉财富接踵而至。

成名后的他,竟然开始了奢侈淫乱的生活。由于没有“安全感”,他甚至虐待身边的女伴,直到被起诉入狱。

还记得他吗?他曾经是“拳击”这项运动的代名词,曾经是令人生畏的“野兽”。一位拳坛上的教父。如今,却只是一个臃肿苍老的平凡男人,一个中年丧女的可怜父亲,他就是前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尔·泰森。

这个已经被人遗忘了数年的名字,在今年5月开始的一轮纪录片电影巡演中重新被记起:电影《泰森》(终极版)在北美上映,几乎创造了近20年来纪录片在美国市场的最佳票房。

在电影《泰森》的首映式上,人们看到的泰森大腹便便,精神萎靡,没有丝毫的锐气。

接受采访时,泰森平静地说:“我永远地放弃拳击了。”记者问他:“你现在还有什么计划吗?”泰森回答说:“我没有任何野心了,只想做个有尊严的人。我必须得有一点点钱来确保家人的生活。”

出狱后的泰森,重回拳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第一场比赛。他只用了90秒就击倒了对手,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奖金。在此后的8场比赛里,泰森比印钞机还快地赚取了1.6亿美元,这在当时的体育商业收益上绝对是一个奇迹。他很快收回了自己失去的江山。直到遇见生命中的克星——霍利菲尔德。

1997年的夏天,在老奸巨猾的霍利菲尔德用小动作和言语不断地挑逗后,泰森咬了他的耳朵,这“世纪一咬”表面上是报复,实际上是泰森给整个拳坛的一记重拳,也咬碎了泰森自己的人生。

从那天开始,泰森彻底走下神坛,他不断败给一些不入流的选手。4亿身家也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千万的债务。2003年8月,泰森只能宣布破产,那一刻他全身上下只剩不到6000美元。2005年6月,在华盛顿败给麦克·布莱德后,泰森彻底告别了拳坛。此后,这个曾经几十秒就可以创造千万美元财富的前拳王,开始了他令人感慨的另一段生涯:

2006年9月,泰森作为人肉模特儿出现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来往的游客只需花费20美元就可以和前拳王拍照或者简单比试一下;此外,为了生计泰森还代言了丑化自己的游戏《泰森怒了》,给电影跑龙套。

泰森凭借一双拳头和自己的真本领打遍拳坛,他的比赛永远没有搂抱和拖延,没有计算和奸诈,只有“出拳击倒对手,或者被对手击倒”。

体育专家曾经评价:“泰森是最接近拳击本质的拳手。”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也是多么无奈的评价。泰森的没落,与其说是一个传奇的覆灭,一个传说的消失,不如说是拳击这项运动的没落,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商业文明社会里竞技体育的转折。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关于人生迷失的反面教材。

认清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从前,有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那里长满了苹果树、橘子树、梨树、橡树和玫瑰花,这里真是一个幸福的天堂,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那么生机盎然,它们相依相伴,每天都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生活的乐趣,满足地生活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可是,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花园里的情形却不是这样,有一棵小橡树愁容满面。可怜的小家伙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它不知道自己是谁。大家众说纷纭,更加让它因惑不已。苹果树认为它不够专心:“如果你真的尽力了,一定会结出美丽的苹果,你看多容易。你还是需要更加努力。”小橡树听了它的话,心想,我已经很努力了,而且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努力,可就是不行。想着想着,于是就愈发伤心。玫瑰说:“别听它的,开出玫瑰花来才更容易,你看多漂亮。”失望的小橡树看着娇艳欲滴的玫瑰花,也想和它一样,但是它越想和别人一样,就越觉得自己失败。

一天,鸟中的智者雕来到了花园,看到花和树都开开心心的,唯独可爱的小橡树在一旁闷闷不乐,便上前打听,听了小橡树的困惑后,它说:“你的问题并不严重,地球上许多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来告诉你怎么办。你不要把生命浪费在去变成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你就是你自己,你永远无法变成别人,更没有必要变成别人的样子,你要试着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要想知道这一点,就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完,雕就飞走了,留下小橡树独自去领悟。

小橡树自言自语道:“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在声音?”突然,小橡树茅塞顿开,它闭上眼睛,敞开心扉,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永远都结不出苹果,因为你不是苹果树;你也不会每年春天都开花,因为你不是玫瑰。你是一棵橡树,你的命运就是要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们栖息,给游人们遮阳,创造美丽的环境。你有你的使命,去完成它吧!”

小橡树顿时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它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很快它就长成一棵大橡树,终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得到了个人的满足。

我们不用总是去羡慕他人的才能,也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平庸。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每个人要想发挥自己所拥有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并加以发展。因为不管曾经偏离过自己多远,最终也能实现个性的回归——只做他们自己。那个真实的你自己,而不是你所扮演的任何角色。

那是1938年的一个飘雪的寒冬,一个热情奔放,创意无限的16岁少年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那是全世界艺术的殿堂,时尚的发源地,思想的风向标。他之所以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当然不是想当一名普通的游客,他雄心勃勃地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要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他喝彩的伟大的舞蹈家。

但事情当然不会像少年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寻找工作的那段日子里,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巴黎,包括巴黎广袤的市郊。可因为他除了热情奔放,创意无限以外,并没有别的特长,或者说,没有能让他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他很难找到挣钱的机会。而本就不多的金钱也在一个一个日子的交替中全都花光了。在这种走投无路,欲哭无泪的情况下,他猛然想起了自己跟父亲学的裁缝手艺,冷静之后,他就极不情愿地去了一家裁缝店,心想,那就委屈自己一下吧。但裁缝店老板却告诉他,店里并不缺少人手。原来连委屈的机会都不给我?他苦苦哀求老板收下他,老板说:“收下你可以,但你的工资只能按学徒工的一半去计算,而且店里还要经常加班,活很累的,你如果能答应这些条件,就留下来干吧。”

事已至此,少年不想回家去,就硬着头皮答应了裁缝店老板的苛刻条件。

可两个月还没干到底,少年就觉得难以忍受了,他不知这样干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明星梦。他带着绝望沮丧心情,冒昧地给当时人称“芭蕾音乐之父”的布德里教授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苦闷告诉他,请求他无论如何帮帮自己。

信写好后,他又犹豫了,如果教授不理睬他,自己以后可该怎么办呢?

但是最后,对梦想的渴望促使他还是把信寄给了布德里教授,之后,每天都在焦急中等着教授的回信。

布德里教授是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他很快就给少年回了信。教授在信中指出:学习舞蹈不仅仅需要极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需要金钱做后盾,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就不要硬往这条路上挤了,那样,会毁了自己一生的。

教授还对他说:“如果你十分喜欢舞蹈这门艺术,可以先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工作干,解决生存问题才是你目前最要紧的,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去学你热爱的舞蹈也不迟。”

虽然教授说得不错,但那毕竟是纸上谈兵,少年对前途仍然十分迷茫。

在一个夜晚,他独自一人去了一家酒吧,以期喝酒能解忧愁,也就是这个夜晚,少年偶尔遇到了一个人,她彻底改变了少年的命运。正当少年喝得醉眼蒙眬时,一个很绅士的中年男子偕夫人走了过来,盯着他一直在看,少年问那男子:“我的样子一定很滑稽。是吗?”少年哪里知道,这名男子是一位伯爵,他对少年的话并不反感,而是“呵呵”地笑着,说:“孩子,你喝多了,还是回家去吧,你的父母一定在家等急了。”

少年很粗暴地拒绝了伯爵的好意,说:“我没有家,我愿意喝多少,碍你什么事了呢?”

这时,伯爵的夫人走到少年跟前,好奇地摸着他身上的衣服,露出了赞叹的眼神,很有兴趣问他:“孩子,你身上的衣服是从哪里买来的,很时尚的!”

少年答道:“这样的衣服还用去买吗?我随手就做得来的。”

伯爵夫人顿时发出惊讶的声音:“孩子,如果这衣服是你自己设计和裁剪的,我可以肯定地说,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服装界的佼佼者,不仅可以家财万贯,而且会成为全世界都羡慕的人!”

伯爵夫人的话,使少年的酒意一下子全醒了。在夫人说完此番话的那一刻,少年猛然醒悟了,他回味着夫人的话,觉得她说得太对了,他在想,其实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还是做裁缝,那不仅是自己最熟悉的行当,也能解决自己目前最紧迫的生存问题。

就在那一刻,少年决定:当一名优秀的裁缝,让自己亲手做的衣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他的服装喝彩!

还有更让他惊喜的事情在后面呢,伯爵夫人问他:“愿不愿意我来帮你介绍一家时装店呢,那可是全巴黎最有名的服装店哟。”

仅仅十年之后,当时那个狂热的少年舞蹈迷,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同他的梦想一样,服装也是一门艺术种类,他的名字和那些伟大的舞者一样永远地载入了人类文明的辉煌史册中。

他就是皮尔·卡丹。既是一个品牌,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当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即将要迷失方向时,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千万不要让这种迷茫感击败了你自己,让自己落入到痛苦的深渊中,正确的应对办法应该是,选择你最熟悉的那条路一直走下去,一直走,不回头,曙光早已看见了你,它正在远方朝你的方向赶来。

在众人面前坚持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需要我们突破常规,突破别人定下的规矩和习惯,这是非常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破茧而出,才能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认定目标,找准方向

从前,有一位知名的书法家,这位书法家虽已年过八旬,依然耳聪目明。有个年轻人恳切地向其索求墨宝珍藏。老人家并没有拿架子,欣然提笔,问年轻人写什么字。年轻人说随便。只见书法家手起笔落,在提顿之间,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洁白的宣纸上,笔画遒劲有力。

“挖藏得金。”年轻人看着宣纸上的四个大字读出声来。果然是好书法!年轻人在内心里赞叹着。

重新落座之后,书法家捻须微笑着问年轻人:“知道我为什么写这四个字么?”年轻人摇头。老人说:“这四个字是一句卜辞,并且还有一个故事。”“卜辞?”年轻人更有些疑问了。

接下来,书法家向年轻人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那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回忆起来就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似的,当时书法家还不满十岁。一天,他母亲找街头算命的瞎子给儿子算了一卦,算完卦后母亲闷闷不乐。时隔多日之后,儿子才断断续续了解到母亲不高兴的原因。原来,算卦的瞎子说他的命不好,用卦书上的话说就是“掘井无泉”,也就是他一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而和他同龄的邻居家的孩子是“挖藏得金”的命,一生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自此,“掘井无泉,挖藏得金”这两个词就深深地扎根于书法家幼小的心灵里。不过书法家并没有和母亲一样闷闷不乐,相反他憋足了一股劲,他要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掘出“泉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寒来暑往,他遍访名师,临池不辍,终成一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的邻居孩子因为相信了荣华富贵的命运,整日游手好闲,一生穷困潦倒,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书法家最后说:“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努力去挖就能得金,努力去掘就会有泉。这也是为什么算命总是要看人手相,因为命运就在我们手上啊!”

书法家的话让年轻人沉思良久。金藏于沙,泉隐于土。要想收获至宝、获取甘甜,就要躬身挖掘,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更愿意寻求的是一条捷径。但有些“捷径”并不能让人顺利地实现理想,却往往会使人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跌进深渊。也许有人会说,缺乏方向的挖掘是徒劳的,但是,不付出实际行动,不遭遇失败和挫折,又怎么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吃尽狂沙始到金。”这就是许多人取得成功的信条。

年轻人小心地收藏起那幅墨宝。在内心里,年轻人同时收藏起书法家那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人生感言,后来,这个年轻人也取得了他自己事业上的辉煌成就。拥有了一个辉煌而满足的人生。也为社会做了很多杰出的贡献。

命运不是让我们相信的,而是让我们去创造的。不论是美好的生活,还是所谓“糟糕的命运”,那都不是任何第三方造成的。而只是你一手造就的。你可以让你的人生不堪,也可以让你的人生完满,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命运了。

我们常常会因为选错了前进的方向,或者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最后让自己白忙一场。所以在开始行动以前,一定要找准方向,然后才能认定目标,勇往直前。

艾戈尔是德国汉堡的自由职业画家,当年从法国来到德国时,为了绘画艺术,他整天饿着肚子,竭尽千般努力,吃尽万般苦头,梦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当名画家。然而,经过数年努力,历经痛苦挣扎,仍然事与愿违,一张又一张呕心沥血创作的油画无人问津,还是个口袋空空的落魄艺术家。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切实际,必须换个前进方向,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方能实现当名画家的理想。

艾戈尔经过观察发现,德国一般的传统家庭,都很注重每天全家在一起的聚餐,并以此为亲情交流沟通的美好时光。为了营造共进晚餐时的气氛,虽然食品简单得只是些面包、果酱和香肠,但场面绝对高贵典雅,最富特色的是这样的晚餐,都要铺上艺术餐巾纸,并根据不同的天气、当天幸运色以及不同的节日来挑选合适的艺术餐巾纸;若是品东方茶,就配上东方茶具和东方图案的餐巾纸;而如果喝咖啡,则垫上印有巧克力豆的餐巾纸。因此,在德国,10张一包的艺术餐巾纸的价格一般都在4——5欧元左右,而且销售行情很好。

这时,艾戈尔有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改变自己艺术追求的方向。他成立了自己的餐巾纸设计公司,将法国人的浪漫充分体现在自己的纸巾设计作品中,将德国人的严谨应用到他的企业管理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从一个食不果腹的自由职业画家,成功地转型为一位设计师,尤其在艺术餐巾纸的设计和销售方面,更是名声远扬。现在,他正在考虑如何实现多年来想当一名著名画家的梦想,还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将他设计的所有艺术餐巾纸陈列出来,供人参观、收藏。

在实现成功目标的努力中,很多时候,除了顽强斗志和不懈奋进外,更需要正确的方向。一味蛮干,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也许永远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方向决定成败!

人要有自己的主见

1925年4月15日,在英国北部的小城市——格兰森市,杂货店主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家里,第二个女儿降生了。父母给她取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艾尔弗雷德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未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因而在女儿身上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将来竟能成为英国女首相!

那么,人们一定会好奇,生长在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的玛格丽特,是如何形成自己个性的雏形,逐渐走上成才之路,并最终成为伟大领袖的呢?

在玛格丽特六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一家人从教堂做完礼拜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星期天是基督教徒聚到教堂做礼拜的日子,玛格丽特一家笃信宗教,自然一次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活动。玛格丽特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回想着牧师布道的内容。正想得入迷,突然被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打断了。那笑声是那么响亮,又那么悦耳,使她不由得转过头去看,同时心里纳闷:“是什么人这么高兴呀?”

原来是一群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他们与玛格丽特年龄相仿,有男孩也有女孩,一共七八个,像小鹿一样奔跑着互相追逐,有的还推推搡搡,不时地爆发出特别开心的笑声。玛格丽特不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因为她自己从来不玩游戏,但那兴高采烈的气氛却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她。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孩子那样,尽情地奔跑,尽情地欢笑啊!她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脑袋扭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孩子,直到走远了再也看不见为止……

回到家里,玛格丽特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她内心深处孩子的天性被唤醒了,使她一心向往玩乐。可是以往的生活中,她就像个小大人,不苟言笑,天天跟在父亲的后面,不是忙着店铺的生意和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就是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那种生活虽然使她养成了勤劳俭朴的性格,长了不少见识,却也使她的童真过早地失去了。今天,她才发现,其他同龄的孩子简直是与她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想到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欢乐,玛格丽特不由得委屈起来,她忍不住撅着小嘴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咱们家的孩子,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经常玩耍呢?”父亲听到玛格丽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吃惊的样子。因为,他早就料到玛格丽特迟早会问这个问题。他既没有责备玛格丽特,也没有像一般父母一样哄着委屈的孩子,而是严肃地给她讲道理。

他说:“你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种事情,你也去做或者想去做它。不要因为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要决定自己该怎么办。如果有必要,就去领导群众,但不要随大流。”

聪明的玛格丽特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感到豁然开朗。她的童心被争强好胜的心理代替了。她的委屈也烟消云散了。她明白,父亲之所以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她,是为了让她将来有所作为。这种观念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来,并成为她“终生奉行的准则”。

要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多数人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途径。而且有句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你必须坚持你自己,前提是你通过缜密的思考和论证,得知自己是正确的。所谓的坚持自己,实际上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坚持自己认为的正确的东西,你要知道,你坚持的不是你自己,而是真理。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比同龄人更成熟的个性和更加出众的能力。

有一个农民,当地人都说他是个聪明人。这是因为他爱动脑筋,所以常常能花费比别人更少的力气,获得更大的收益。秋天收获洋葱后,为了卖个好价钱,大家都先把洋葱按个头分成大、中、小三类,每个人都起早摸黑地干,希望快点把洋葱运到城里赶早上市。

而这个农民却与众不同,他根本不做分拣洋葱的工作,而是直接把洋葱装进麻袋里运走。他在向城里运洋葱时,没有走一般人都经过的平坦公路,而是载着装洋葱的麻袋,开车跑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这样一路下来,因为车子的不断颠簸,小的洋葱就落到麻袋的最底部,而大的就留在了上面,卖的时候就能够大小分开了。这样,他的洋葱总是最早上市,因此,他每次赚的钱都要比别人家的多。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要知道,在创新的过程之中,知识的缺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想象力的贫乏。知识可以积累,想象力却总是受到束缚。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可以这样说,人的一切发明与创造实际上都源于想象力。那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想象力对于人,就像翅膀之于飞鸟。充分展开你的想象,才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是你个人的胜利,也会大大地激励你身边的人。

格兰特将军在作战时,因不按照军事书本上的战争先例而为其他人所耻笑,然而结束美国南北战争的却是他。拿破仑在横扫全欧时,也是不拘泥于一切先前的战法。有毅力、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先例之破坏者。对于罗斯福总统,白宫的先例、政治的习惯,全都失其效力。无论在什么位置上,警监、州长、副总统、总统,他总坚持着“做他自己的人”,坚持自行其是。他惊人的力量大半从这点上得来。

杰出人士们总是朝向光明而前进,他们的心胸是开放的。对于一件事,他们不管以前是否有人做过,不管别人是怎样的做法,都一如既往做着他们的事。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从古到今不断地淘汰不适用的机器、陈腐的思想、愚笨的偏见与不适用的制度和方法。突破常规、跳出惯有的思维习惯,想别人所不敢想,为别人所不敢为,是创意人生的必需条件。这个世界上,你自己的创新就是成功之门。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很容易地跟随众人,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你想成功就一定要有破茧而出的魄力。

任何社会制度的本质都是希望其中的人们从众,可以与团体保持一致,不过分强调个人。无论这个团体是我们的朋友、同事或是家庭,对着装、举止、说话和思想都有规定好的一些“准则”,显然,任何准则都会有其不恰当的地方,但是,当我们对这些准则有所偏离时,我们就不会被社会接纳,不论对错,都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坚持住自己,坚持住自己的选择,必须坦然面对这种嘲笑。

做人要谨慎

一位成功人士的办公室设在第一国家银行大厦的二楼。上楼时,他会乘坐电梯,下楼时,则走楼梯下楼。

他是个傲慢的人,过去曾经贫穷,后来咸鱼翻身。他是个自力更生的人,他为自己的成功和生存能力感到骄傲。他每月按时缴纳租金,从不拖欠。但对于那些电梯管理员、高吊在大楼外面擦玻璃的人以及大楼的门卫等服务人员,则不屑一顾。即便是在圣诞节的时候,也不会给他们一只火鸡或一点小费,甚至没有一声祝福。

负责清洁大厦1至5楼楼梯和大厅卫生的清洁工是一位贫穷的妇人。这位成功人士常常从她身边走过,但他的头总是高高昂起,从来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在他心里,想的都是怎样赚更多的钱。

直到有一天,成功人士从办公室出来,要走下楼梯。清洁女工当时站在楼梯中央,她从最下面逐级检查楼梯是否干净。最上面的一级阶梯被水弄湿了,而且被泼了一些洗洁精在上面,成功人士不幸踩在上面。他踩在阶梯上面的那只脚猛然向前滑了出去,另——只脚也站立不住,他开始往下滑,但滑下的方式却让他尴尬无比,每滑落一级,楼梯便会发出如同敲击棉被般的闷响。

清洁女工礼貌地闪在一旁,任他自由表演这个高难度的动作。终于,滑到最后一个台阶的成功人士站了起来。他气愤地揉着屁股,自己同时还在思量是否应当向大厦管理办公室投诉,要求开除这名清洁女工,但当他想到一旦把要求开除她的理由说出来,必会成为他人的笑柄。最终,他没有去投诉。

但从那天起,他的头不再昂得那么高。他开始注意那位清洁女工,每次都带着慎重的态度走过她身旁。

很多成功人士常常就是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打垮的,傲慢自大的人总会摔得很重,也许他们的上面前景一片大好,却没有注意那些来自脚下的危险。

因此,做人还是谨慎为好。

永远保持诚实的本色

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在后面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前面早已没有了人影。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士兵看到岔口旁边竖着一个牌子,牌子上的显示:一条路,指明是军官跑的小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大路。

他知道军官的路肯定是条捷径,能够帮助省其体力,部队为照顾当官的,让他们能少跑很多路程,快速到达终点。而当兵的一向是只能受气,有苦说不出。士兵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觉得部队不公平,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道路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就到达了终点,并且是名列第一。这个结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这次是怎么了?但是,自己没有做梦,此时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后来通过主持军官的解说让大家醒悟过来,原来答案就在那个牌子上,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那个路标是故意考验人的诚实而设立的,很多人为了方便而选择捷径,殊不知,真正捷径的道路却由于错误的选择而离自己越来越远。

诚实是一个“好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路标”。人生也是如此,贪图利益的人,往往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只有诚实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得以更好的解决。许多事实都证明:成功,往往与诚实结伴而行。

以善为本

从前,有一个乞丐,他总是躲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合掌念佛。平时除去乞讨的时候,每当有人施舍,他总是会对人面露喜色,不停地说着:“因缘!因缘!”即使有人不愿意施舍,他也会说:“因缘!因缘!”就连小孩子用石头打他,用杂物往他身上丢弃,他也不会反抗,只是微笑着说:“因缘!因缘!”就这样,当地的人们都称他为“因缘乞丐”。

到了晚上,他会找一处没有人住的地方过夜,或者有时也在别人的屋檐下待一晚。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有——个书生因为天黑没有看见他,竟在他头顶上小解,乞丐被惊醒过来,喃喃地说:“因缘!因缘!”书生听到后大吃一惊,对着乞丐诚恳地道歉,乞丐见此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怪我睡错了地方,吓着了你,这也是你我之间的因缘。你向一个乞丐道歉,实在是让我这个乞丐不安!”书生听他一席话以后,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向他许诺说:“你心真好,只要我死在你的后面,我一定厚葬你!”

然而没过多久,因缘乞丐就真的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了。书生听到消息后果然信守诺言,为乞丐举了隆重的葬礼,然后将其火化。但是这个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乞丐居然在火焰中获得了重生,他浑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周围的人看到后都急忙的对其许愿,膜拜,乞丐对着众人笑了笑,然后对书生说道:“我很感谢你将我的肉身超度,剩下的东西算是给你的补偿。”然后就消失了。

后来,书生在乞丐的骨灰中发现了几十颗水晶般透明的紫色舍利子。

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以善为本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的时候,因为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而家喻户晓,但其实当时和他一同登月的还有一位叫奥尔德林的,虽然他的名字对人们来说比较陌生,但他同样让我们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突然向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作为同行者,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被载入史册,你是否感觉到有点遗憾?”这句话让现场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尔德林没有惊慌,他很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继续说道“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在笑声中,大家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活在当下

西汉学者夏侯胜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他本人尤其精通《尚书》,夏侯胜为人素来耿直,不会阿谀逢迎,在“庙乐”升格的事件中,他被打入天牢,刚进去的时候他郁郁寡欢,想皇上的寡恩,想人生的无常,不免心灰意冷。这个时候有个比他更冤的黄霸也进来了,黄霸跟他关在了一起,他想两人在寂寞之中,还可以说说话。黄霸生性乐观,他早就仰慕夏侯胜是个大儒,只是无缘亲近,没想到因意外的灾祸被关进了同一间牢房,他高兴坏了,心想:“原来天天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去学习,现在时间也有了,而良师近在眼前,为什么不赶紧补上这一课呢?”黄霸便将求教之意告诉了夏侯胜。夏侯胜听后苦笑,说:“咱们都犯了死罪,明天就要被处死了,现在读经有什么用?”黄霸摇摇头说:“孔子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人应该活在当下,我只有抓住现在,学有所得,才会心有所悟。既然今天就是快乐的,那么何必管虚无缥缈的明天呢?”夏侯胜听了以后,精神为之一振,内心里大为感动,当即答应了黄霸的请求。从此俩人席地而坐。每天夏侯胜都悉心向黄霸传授《尚书》,黄霸尽心听讲,二人日夜讲学津津有味,研读到精妙处。时不时还抚掌大笑。弄得监狱的看守过来察看,结果是一头雾水,搞不懂两个将死的人为什么这么快乐。

两年后的一天,汉宣帝大赦天下,夏侯胜和黄霸得以出狱,不过他们并没有被逐回老家,而是直接被宣进朝廷,夏侯胜被任命为谏大夫,留在皇帝身边,黄霸为扬州刺史,外放做官。后来夏侯胜以正直博学做了王子的老师,九十岁逝世,为谢师恩王子为他穿了五天素服,天下儒生都引以为荣。黄霸以精明干练、政绩卓著名扬天下,后来官至丞相,史书评价他,自汉朝建立以来,才能卓异的丞相多多,但论到治理百姓,则“以霸为首”,是要将他排到第一位的。

认清身边的朋友

一只羚羊在逃命时,脚上扎了一枚很长的钉子,它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有把它拔掉。同伴都为它担心,因为如果不及时将钉子拔出,随时都可能成为狮子的午餐。

为了不至于失去一位好伙伴,大家向草原上的其他朋友求救。他们挂出牌子说,谁能帮忙拔出钉子,就能得到丰厚的酬谢。

正好,一只飞向南方的白鹤得到了这个消息,它停下来,走近那只受伤的羚羊,用它又尖又长的嘴夹住钉子,一使劲拔了出来。羚羊们万分感谢它,为了表达谢意,它们把它领到一个鱼虾最多的水塘边。白鹤饱饱地吃了一顿,带着美好的祝福继续向南飞翔。

在快要离开大草原时,白鹤决定休整一下。就在它准备找个地方落脚时,发现了一头狮子——这头狮子正躺在一块石头上,周围是狐狸、豺狼和众多的小鸟。原来这头狮子在吃一只羚羊时,被骨头卡住了喉咙。它非常难受,正向草原上的鸟兽发布告示:谁能把那块骨头弄出来,重赏。

白鹤从空中落到地上,摇摇自己的长脖子,心想,我的脖子那么长,肯定能够帮它这个忙。于是白鹤走近狮子,把脖子伸进狮子的口中,眨眼工夫,就把骨头衔了出来。狮子非常满意,大吼一声,跳下石头,伸手抓了一只狐狸就吞了下去。

站在一旁的白鹤见狮子没有理睬它,就问:“狮子先生,我的奖赏呢?”

狮子一听,大为生气,咆哮道:“难道没有得到奖赏吗?你把头伸进我的嘴巴里,能活着出来这就是给你的最高奖赏。”

帮助恶人是愚蠢的,如果帮助了恶人还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回报,那就更愚蠢。

别期望从狗那里得到骨头,别期望从鳄鱼那里得到同情。在好人那里,我们常获得羚羊式的报答;而在恶人的面前,我们只能获得狮子式的奖赏。

深入他人的内心

厚实的大城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巨锁,铁棒、钢锯都想打开这把锁,一显自己的神通。

“我这么粗大,坚强有力,纵使这把锁再坚固,我相信凭借我的力量我也能把它打开!”铁棒自以为很有办法,相信一定可以打开这把锁,可是它在那里努力了大半天,一会儿撬、一会儿捶,一会儿砸,费了很大的劲,最后还是无法打开门锁。

钢锯嘲笑它说:“你这样是不行的,要懂得巧干,看我的!”只见它拉开架势,一会儿左锯锯,一会儿右拉拉,可是那把大锁丝毫不为所动。

就在它们两个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把毫不起眼的钥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

“要不我来试试吧!”小小的钥匙对两位气喘吁吁的败将说。

“你?”铁棒和钢锯两个不屑一顾地看了看这个扁平弯曲着的小东西,两个异口同声地说:“看你这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我们都不行你还能行吗?”

“我试试吧!”钥匙一边说一边钻进锁孔,只见门锁腾地松动了一下,接着那副坚固的门锁就开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铁棒和钢锯不解地问道。

“因为我最懂它的心。”钥匙轻柔地回答。

深入别人的心灵才能轻松打开封闭的大门,真正了解别人的内心需求和想法,给予贴心适度的关怀,才能轻松获得别人积极的回应。

无论是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还是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能够深入他人内心,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多是冷漠?因为大多数时候,别人说的话和做的事不能触及对方的内心,就像抓痒总是找不准地方一样,不但不能让对方产生舒服的感觉,反而还会惹人急躁和心烦。

做人要谦虚

从前有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年轻人找到住持方丈后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而且从小天赋过人,但是却至今没能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主持听后笑了笑,然后问他:“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能找到一个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是啊,现在有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拜访过许多不同的名人,也见过他们的画,但是他们有的画技甚至都还不如我呢!”

主持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是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那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应允。

主持便吩咐一个小和尚取来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年轻人问主持想要什么类型的画,说自己都会画。主持开口说道:“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风格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马上就说:“这还不容易吗。”

年轻人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非常古朴典雅的茶杯。画中的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画完后,年轻人非常自信地问主持:“这幅画您还满意吗?”主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年轻人急了,问其原因。主持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

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了?”

主持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茶水,但是你却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如此一来,那些茶水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如果你放低姿态,谦虚一点,那么你就能得到一脉流水,才能真正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从此他学会了放低自己,虚心拜访各类名师,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做人,只有谦虚好学,不自傲,不自负,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