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还需要说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不会施行此计,而是难为情,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体面,好像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你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呢?
8.他人之力成就自己
“以敌制敌,善用狗咬狗的策略”是一种善用他人的智慧。而成大事者若拥有它,就有可能成就自己。
成大事的人,对敌的原则,就是“借”。“借”,就是外部能得到四周邻国友国的援助,内部可以控制盟邦,这就等于借援军帮助自己。只有在两军对阵定计设谋而敌我双方相斗时,使用借法,才称得上巧妙。自己力量不够,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力量;直接杀敌有困难,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刀斧;缺乏金钱,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金钱;缺乏物资,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物资;缺乏兵将,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兵将;自己智谋不够用,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智谋。
“这话怎么说?我想做的事,诱使敌人替我去做,等于借敌人的力量;我想杀人,设法让敌人替我去杀,等于借敌刀杀人;占据敌人财物,等于借用了敌人的金钱;夺取敌人的储备,等于借用敌人的物资;设法拿敌内拼斗,就等于借了敌人的兵将;把敌人的措施反过来变成我的措施,利用敌人的计谋来达到我的计谋,等于借用了敌人的计谋。”
三国末期,司马昭专权,大将诸葛诞挺身反对,被司马昭的大军围困在寿春。当时东吴孙权对诸葛诞是同情和支持的,曾先后派兵前往救援,除文钦和全怿进入寿春城外,朱异和司马琳均被司马昭击败,这时司马昭为了彻底消灭诸葛诞及东吴军队,运用“借敌制敌”的策略,使敌内部发生变化,然后从外部进攻,大获全胜。下面就是借敌制敌的三招:
第一招,先制造谣言,说东吴救兵快到,自己粮食缺乏,不能持久,故意抽出一部分老弱官兵到淮北一带去筹粮。这一措施使诸葛诞放宽心,放松警惕,在城内大吃大喝。过了几时,东吴救兵并未到,但城内粮食已快吃完,发生问题。接着,诸葛诞亲信蒋班和焦彝因主张速战和文钦发生争执,诸葛诞想杀他们,蒋、焦二人害怕,出城向司马昭投降。
第二招,利用城内东吴将官全怿的家庭问题,使用“反间计”。由于住在建业的全怿的侄儿全辉、全仪,因家庭发生纠纷,带着他母亲和一部分家兵家将跑到司马昭军中,司马昭便用钟会的计谋,秘密为全辉、全仪写信送给城内全怿家里,说东吴孙权因为没有取得寿春而大为发怒,要杀尽他们在建业的家属。全怿得到这个消息,遂率领几千人出城向司马昭投降。
第三招,借用城内诸葛诞和文钦因为火并而发生矛盾,文钦被杀,他的儿子文鸯、文虎出城投降。此时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他们在城外巡视,大声告诫城内人们:“文钦儿子我们都不杀,其他人员何必害怕。”守城将士纷纷前来投降,诸葛诞遂空前孤立,成为瓮中之鳖。
在复杂的军事斗争中,智高一筹的谋略家,由于善于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常可收到“兵不钝而利可全”的效果。
自己难于做到的,借助敌人去做,自己不动手,就坐收渔利,甚至还可以驱使敌人对付另一方面的敌人,以达到我的意图;或借用敌人利用我的机会,反过来加以利用而达到我的目的,使敌人不知不觉为我所用,即使敌人发觉也不得不为我借用,这就是最巧妙的借法了。
9.具有一双发现贵人的眼
贵人并不全是达官显贵,许多普通人也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因为人是处于一个发展与流动的过程中,谁都不知道几年之后自己会成为什么人,所以,寻找贵人应从珍惜身边的人开始。
苹果电脑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主打产品。当时,苹果公司的领导人有斯蒂夫·乔布斯与韦恩。斯蒂夫·乔布斯成为了大富大贵的人,而韦恩却不识贵人而不成富豪。
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市,他是两位大学教师婚外恋的私生子,后来被汽车商保罗·乔布斯和科安娜夫妇收养。
1972年乔布斯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他对电子发明产生兴趣,学习非常刻苦。两年后他与好友相约奔赴硅谷闯天下,好友沃兹尼克进入惠普公司,他则进了阿塔尔公司。
在硅谷干了一年多,乔布斯鼓动沃兹尼克出来共同创业,开发电脑。沃兹尼克同意后,乔布斯卖掉了养父给他使用的一辆旧福特牌轿车,获1000多美元,沃兹尼克凑了250美元。他们用这些钱买了一些散件,便开始了电脑的开发与研制。
当时小型计算机的研究还比较落后,体积较大,乔布斯认定“高功能微型化”的个人电脑大有发展前途,便和沃兹尼克致力于个人电脑的开发。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他们研制出了“计算机板”。
有位商人对他们的“计算机板”很感兴趣,但建议他们要装配成电脑成品,否则很难卖出去。他向乔布斯他们订购了50台这种成品电脑,每台500美元。乔布斯从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很快装配成“单极微电脑”销给了这位商人。
197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取名为口旷苹果计算机公司,而把公司研制的微电脑叫做“苹果电脑”。
人才就是财富。乔布斯找来了他在阿塔尔公司结识的该公司现场主任工程师罗恩·韦恩,让他负责电脑研制中的性能测试、线路图绘制、广告策划、信息收集与文件管理等重要工作。
这年的4月,乔布斯与沃兹尼克、韦恩签订了一份正式合同,合同写明:乔布斯与沃兹尼克各占公司45%的股份,韦恩则占10%的股份。按理说,能在三人中占到10%的股份,对后来参加者韦恩来说,已经是不错了,但他没有意识到乔布斯是他的贵人。
韦恩在苹果公司干了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见公司的订单不多,便担心苹果公司资金周转不灵难以生存下去,而向乔布斯提出辞职。乔布斯力挽,但韦恩去意已决,只好任他离开。结果韦恩以300美元卖掉了他那10%的股份。
韦恩离开苹果公司后,乔布斯请来了阿塔尔公司线路天才霍尔特,同时积极向外筹集资金搞开发。乔布斯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大股东迈克·莫库拉,莫库拉看好个人电脑,一下子投入9.1万美元现金,又以银行信贷担保形式支付25万美元,帮乔布斯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莫库拉是苹果电脑当之无愧的贵人。
1977年苹果公司成功研制出“苹果二型”微电脑,并参加了4月16日在旧金山市举行的“美国西海岸电脑展示会”,大家对“苹果二型”评价很高,乔布斯于是投入批量生产。不久,他从百事可乐公司挖来了经营奇才史考利,由他担任苹果公司的总裁。
1984年苹果“麦金塔”研制成功,2495美元一台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此后“苹果”二号C型电脑再降价,每台只需1295美元。这年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达到12.7%,销售电脑27.5万台,与IBM的差距越来越小。
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多,苹果公司的股票也在不断增值。1980年乔布斯将公司正式上市,10天后股价升到30美元一股。当年韦恩以300美元卖掉的10%股份,此时已值6700万美元。韦恩对此恐怕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正是因为韦恩没发现身边的贵人,错失了良机,才没有成大事,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贵人,善于抓住机会。
10.积极寻找贵人的心态
心态决定贵人的存在。如果保持积极寻找贵人的心态,那就会有很多贵人出现,反之,哪里都没有贵人的影子。
这里有两则故事,希望看后会对你有所启发。战国时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以重视人才而闻名。因此孟尝君的门下,养了一群贤士。冯谖认为自己有才华,投靠他门下,希望得到重用。谁知进去之后,几个月内,没有一点起用自己的迹象,冯谖就击剑高歌:“长剑,我们还是回家去吧,在这里别人吃肉,我们没肉吃!”孟尝君了解这一情况后,吩咐手下:“给他吃肉!”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再次击剑高歌:“长剑,我们还是回家吧,别人出去坐车,我们却没有车坐!”孟尝君一听,又一次吩咐手下:“给他车坐!”
吃上了肉,坐上了车,地位比一般的门客自然高了许多。但是没过多久,冯谖又击剑高歌:“长剑,咱们回去吧,呆在这儿没法养活家里人啊!”在其他人看来,冯谖得寸进尺,要求有些过分了。但孟尝君再一次满足了他的要求,这样冯谖再也没有击剑高歌了。
后来冯谖请命为孟尝君到薛地去收债,帮他把债券全烧了,免了孟尝君封地人民的债务,为他买来了民心。后来当齐王将孟尝君赶出朝廷时,老百姓扶老携幼欢迎他回薛地。
冯谖还帮孟尝君做了“三窟”,使他重新回到朝廷当上高官。此后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的齐国丞相,没有遇到一点麻烦,都是冯谖计谋用得好。
从冯谖和孟尝君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开始并不很了解对方。冯谖为了让孟尝君重视自己,三番五次击剑高歌,提自己的要求。实际上,他是在考察孟尝君,看看他是不是自己要找的贵人。同时,他也是想主动出击,让对方发现自己。这种积极的态度,使冯谖如愿以偿成为孟尝君门人中的贵客,从某种意义上说,他通过主动争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冯谖这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同,古代还有不少人采取隐逸的方式,希望借此来博得贵人的知遇之恩,晋代的“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典型。
“竹林七贤”,都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大部分人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怀才不遇的境况中,因此都希望有贵人出来提携自己。
然而,他们选择寻找贵人的却是一条消极之路。为了标榜自己是“名士”,他们都摆出了一副隐士风貌,即隐居山林、纵酒放达。结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但没有捞到大官做,有的连小官也没沾上。
刘伶是最典型的一个。他一直想出来做官,但苦于没人举荐。于是他纵酒放达,在痛苦中度日。刘伶放纵的例子,最著名的是他常在家一丝不挂。有一次被人撞见,笑话他,他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我把天当房,把房子当衣服,不是我没穿衣服,是你为何钻到我裤裆里来了?”令人哭笑不得。
“竹林七贤”在仕途上都十分失意,这和他们消极处世的态度有关。如果他们也能像冯谖那样,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古人说“士为知己者用”,首先就要让“知己”发现自己,这样才有可能用你。
因此,在人才辈出的当代社会,我们要保持积极寻找贵人的心态,具有自我推销意识,让自己在人群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