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四十年代中期,中国发生的大事:一个是日本人落荒而走,一个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讨论和平问题。在东北,林彪还没有带着他的部队跨过山海关,进入辽宁,发动那场被史学家称为辽沈战役的战争。黑土地上一派宁静。
全国都在关注着重庆的讨论,酒肆茶楼,街谈巷议,谈论最多的话题,都是战争与和平。
大炮哑了,锣鼓就响了。东北梨园界就是在这个时候,呈现出了非凡的景象。东北人好胜,见不得别人高自己一头。在梨园行里头,北平有四大名旦:梅、程、尚、荀。东北人觉得眼热,《东北日报》、《关东日报》及《满洲时报》联合评选出关外四大坤旦。所谓坤旦,亦即女旦,与男性扮演的旦角相反,乃真正的女性伶人,演剧中的女性人物,对四大名旦皆是男性正好是个补充。这是一大盛事,在东三省轰动一时,传为梨园佳话。
这次入选的四大坤旦是:林香梅、筱兰昆、赫彩月与金艳芳。其中,论艺术造诣真能和四大名旦分庭抗礼的,当推林香梅。
林香梅原是欢乐园的名花,出身于康平里胡同的翠云阁,行六,回族人,梨园行私下又叫她林六。林香梅自幼嗜剧,十二岁学唱,先工老生,曾演过《珠帘寨》。后转学青衣,她的老师是清末名伶筱兰英。此人一生演过京剧许多行当,所谓生、旦、净、丑、昆、乱不当者也。晚年专工老生,与谭鑫培齐名,有“男不过叫天,女不过兰英”之美誉,梅兰芳也曾受其指点。林香梅得此高师,本人又绝顶聪明,极肯用功,几年下来,连学带熏,遂成大家,不仅功底扎实,戏路也很宽泛,青衣刀马花旦样样出类拔萃,反串老生、小生、武生戏也均很见功力。她的唱腔路子大方,又自成一家,嗓音甜亮圆润又刚柔相济,而且,多大的戏从不饮场(演出中在舞台上当众饮水润喉),故有金嗓子美誉。
林香梅的花旦戏,也曾拜名伶于连泉为师, 尽得真传,同时还延请武师系统练功,故而,身上、手中、脚下都有绝活。
林香梅拿手好戏很多,如:《四郎探母》、《大登殿》、《玉堂春》、《雷峰塔》、《梅玉配》、《得意缘》、《十三妹》、《双姣奇缘》、《奇双会》、《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贺后骂殿》、《朱痕记》、《绿珠坠楼》等等,不胜枚举。四大名旦的拿手戏,她一概能唱、一概拿手。
戏迷听她的戏,就是两个字:“过瘾!”
在她许多使观众过瘾的戏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全部《玉堂春》。梅兰芳此戏只演“起解”、“会审”两折,还是分两次各做大轴。程砚秋只演“会审”。尚小云“起解”、“会审”连着唱。荀慧生创排全本,在“嫖院”、“关王庙”两折里,卖弄风情,因为他是花旦本工。“起解”没有反调,是拙于唱的关系。曾自称五大名旦的徐碧云则是“起解”起,加排“监会团圆”止。
而林香梅的《玉堂春》却是把这五大名旦的唱法,熔于一炉。从“嫖院定情”起,经“关王庙”、“起解”、“会审”、“监会团圆”止,全汤全尾,一次演完,而绝不偷工减料,“起解”照唱反二黄,一句不减。从晚八点上台,夜一点散戏,足演五个小时,嗓子从头至尾润亮有余,一气呵成,决不饮场,真使观众听得如醉如痴、意满心足。此外,她的做派细腻、传神,纤毫毕现也颇难能可贵。如“嫖院”的羞怯,“关王庙”的缠绵,“起解”的幽怨,“会审”的委屈,“监会团圆”的惊喜、欣慰,都是既有分寸、有层次,又淋漓尽致。老资格的梨园宿笔张墨涵一生听过名伶之戏无数,却说:“我听戏几十年,关内关外所有名伶之中,惟林六的这出《玉堂春》当称天下无二!”
林香梅不但艺技卓绝,人生得也极漂亮。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张瓜子脸,皮肤之白之细,世所罕有。两只大眼睛,秋波荡漾。通鼻悬胆,樱口垂珠。粉面桃腮,吹弹得破。一双酒窝,含媚欲滴。人称其上台古典美,下台现代美,色艺双绝。
林香梅每次登台献艺都是满座儿,提前三天票便争购抢空,有人是听她的戏,有人则是看她的美。
这样一位梨园名花,免不了招引些狂蜂浪蝶,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纷纷而至,与之往来。
其中有位奉满银行的总裁耿云竹,人称耿六爷的,手上甚是大方。他看过林香梅的戏后,当即通知林的管事,以后除每月供应林香梅一万两白银做日常开支外,还特拨了银元八万元,作为林香梅的演戏基金。这种大手笔,不但令众人咋舌,就连林香梅本人也是受宠若惊。
林香梅便亲自登门上耿云竹的府上去拜谢,说:“六爷,您老这么厚待奴家,直叫奴家不知怎么报答才好了!”
耿六爷拉着她的一只玉手哈哈大笑,说:“你是林六,我是耿六,就冲这一个‘六’字,我也该疼你。”
林香梅说:“六爷这么说,我可不敢当呢。六爷那个‘六’字是六六大顺,财源亨通;我这‘六’字就是六六为小了,是下九流中的贱人儿,怎么敢跟您六爷比哪!”
耿六爷就在她那脸蛋上轻轻地掐了一把,说:“想不到你不单戏演得好,人长得俏,这一张小嘴儿也惹人喜欢,我八万块大洋花得值!”说完,搂过林香梅就亲了一口。
林香梅有了耿六爷这样的财神爷做后台,花钱如流水一般。她演戏极讲排场,除了做行头、置头面、定制大帐守旧之外,每次演出的底包(配角们)、场面、乐队、人员非高手不用。而且每人每场都是拿双分子。这个派头,可就费了银子啦!所以,虽然她演出上座极好,但就她这份开销,上满座也得赔钱。好在她有的是演戏基金,为名不为利,能这样风光地过戏瘾,也心甘意得。当然,毋庸讳言,耿云竹的钱是不能白花的,不久,林香梅就怀了孕,被耿云竹领到外地,藏起来将近一年,分完娩才又回到浑阳重登舞台。
捧林香梅的人很多,像耿云竹这种大财主也并非仅他一人。在所有捧角的男人中,有位开始深藏不露、最后才渐渐浮出水面儿来的大捧家便是大名鼎鼎的皇室成员辽亲王爱新觉罗·溥俭。
溥俭这位爷,原是逊位清帝、满洲康德皇帝溥仪的堂兄弟。爱新觉罗氏至他们这辈的名字均取一个单“亻”旁,如溥仪的胞弟,那个娶了日本妻子的溥盓;名画家溥儒等便是。按当时习惯,他们这种身份的人叫什么诨名,就称什么大爷,例如溥盓,人们就称他盓大爷。溥儒,人们便称他儒大爷。所以,溥俭就一直被人称为俭大爷。俭大爷生得方面大耳、英眉俊目,颇有些贵族之气,有人甚至说他比溥仪长得还像皇上。但他这人从小便不拘家规,不问政事,专对音律、绘画、剧艺感兴趣,又是浑阳一位梨园名票,因而是人们公认的大玩家。
同时,这位俭大爷理所当然还是一位寻花问柳的高手。他玩女人当然不像一般的商贾市人,去窑子里点叫。那种女人怎么能进得了俭王府,近得了俭大爷这贵胄之体呢?
于是,俭大爷便玩戏子,且专宠男旦。当时的戏子虽是下九流,但毕竟比那种专靠卖笑的风尘女子要风雅些,也更有趣味儿。但民国之前,京剧没有坤伶,旦角都是由男人扮演。民国以后,虽然有了女伶,但也是凤毛麟角,而且又梨园世家出身,都有些身份,属于唱戏不卖身之列。俭大爷虽也喜欢女旦,但他毕竟不是那种下三滥的纨绔子弟,还要顾及体面,便只能专宠男旦。
当时在浑阳,凡是男旦新角挂牌露演,必先要上俭王府去唱三天堂会,然后,方能到外面的戏院去唱营业戏。若是俭大爷看上了,就会去捧角儿,直至捧红。所以,凡男旦,都巴不得能攀上俭王府这棵高枝儿。
有一年,有个从关内来的男旦,开始不懂规矩,竟先要去永乐戏院打炮。但那永乐戏院的老板方敬轩是个知道内中关节的,哪敢私下接待这主儿,便暗中指点他先去俭王府拜佛。
男旦听了老板的话,便去了俭王府。不想这一进去,便被俭大爷看中了,直把他留住俭王府一个月,日夜陪俭大爷玩儿……后来,这位男旦受不了俭大爷的蹂躏,背地里求了报界名人张墨涵疏通,俭大爷才放了他。
这位男旦一出俭王府便匆匆直奔火车站,买了当天的火车票就逃离了,以后再不敢出关踏上浑阳一步。
但是,自从这位俭大爷迷上了林香梅,便不知这世上还有它物,也从此不再招惹外人,仿佛明朝风流名士唐伯虎,专心致志地在秋香身上下工夫一样。
俭大爷从林香梅外地分娩回来,二次登台之后,便开始捧她,送行头,送桌围、幔帐,请客听戏,购票捧场,反正他有的是闲功夫,便把时间全花在了林香梅身上,见天地侍候着。说起来,这送东西的事比较简单,花钱就行。可论花钱他又哪里比得过耿六爷!
每次俭大爷送过东西后,耿六爷必定按俭大爷的礼单再送上个双份。天长日久,回回如此。逼得俭大爷便改了捧角的招法,他专门派人四处邀友,常驻俭王府,每日同他一起去捧林香梅的场。这样一来,逼得耿六爷也不得不这样做,可他毕竟不是王爷,家中房产再多也没王府排场,长期在外面包旅馆花费太大不说,客人也不高兴。久之,便被俭大爷拖得筋疲力尽。
林香梅开始只以一般的捧客看待这位俭大爷,后来日久天长,也被他这耐性儿感动了,交往也日渐多起来,但见面也只是一般的应酬。可这位俭大爷全不计较,仍一如既往,只是听戏、捧场、送东西,不谈其他。
俭大爷本是摘花老手,自然懂得女人的心性儿,得慢慢地磨、悠悠地泡,只要功夫下到,任她铁性人儿也化成水性儿的了。所以,他虽心里急,面上却不急,耐心地等机会。
这机会终于来了。
康德十年,满洲国成立十周年,伪总理张景惠礼请华北临时政府派遣演艺使节,前来祝贺。马连良便以华北演艺使节的代表身份,到关外演戏,当时极为轰动。
自满洲国以来,关内,尤其北平的名角很少来东北演戏,只有金少山、李少春以民间活动来做过短期巡回演出。这回听说马连良来了,自然都想一睹风采,过过戏瘾。有人就推举张墨涵去找溥俭,让他以皇室的身份去新京请马连良来浑阳也露露脸。
张墨涵去俭王府见了溥俭把邀请马连良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强调道:“这事非劳您的大驾不可,别人不成。”
溥俭一听,心花怒放,顿时来了精神,赞道:“好主意,好主意。”说罢,立即站起身来,说:“你随我这就去火车站买票,立马去新京。”
就这样,溥俭、张墨涵连夜坐夜车去新京。到新京已过半夜,在亲王府稍事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先去拜会张景惠。张景惠听说此事,给出主意说:“俭大爷,想请马老板去唱戏,光有银元还不行,还要有烟土才行,马老板就好这口儿。”
溥俭便带着银元和烟土,找到马连良。马连良见了烟土,果然就爽快地答应,但讲好只演一场。
溥俭把马连良一行接来了,安排住在自己的俭王府。一来为了照顾周到,起居方便;二来也可随时请教。溥俭还把自己住的正房厅室让出来,为马连良下榻。马连良被溥俭的这份盛情所感动,再加张墨涵等人的撺掇,答应再加演一场。
第一场定的戏码是一出新戏《串龙珠》,是马连良请人根据河北梆子《反徐州》改编而成的。内容是:元顺帝时,世袭徐州王完颜龙,性素横暴,一日出猎,踏坏民间田禾甚广。有农民郭广庆前去谏阻,完颜欲斩之,经州官徐达苦劝,改为枷刑三月,游街示众。完颜回府途中,向民间乞水饮马,强夺民妇花云之妻水桶,并割去其手臂。回府抵门,恰有民穿孝服过其门前,完颜龙认为不吉,剜去其眼,并摔死其怀中婴儿。当郭广庆受刑时,其亲友侯伯清、花婆商议设法搭救。侯乃以家藏串龙珠质于康茂才当铺,得银向完颜龙之仆乐儿行贿,以图释放郭广庆。此事闻于完颜龙,将康茂才连同串龙珠一并搜得,诬康为盗,并施用酷刑,籍没其家财,献珠其父老王寿,且将康交送州官治罪。被完颜龙割手、剜眼之民妇,同至州衙申诉,乐儿也押送康茂才至,徐达不能违反良知,治民以罪,乐儿遂带一衙役来接任州官。此时民情激愤,徐达亦别无选择,乃起义反完颜龙。而完颜龙适与朱元璋战败,众百姓便同擒其父子,斩首示众,奉徐达为徐州王。
听马连良介绍完毕,溥俭沉吟半晌,道:“……是出好戏,只是……”
这时自鸣钟打响了钟点。
于是,大家便一起坐车去永乐戏院。
马连良扮徐达,刚一出场,就是一个碰头好。徐达扮相是忠纱、黑三、蓝官衣。据说这件官衣还是新制的,用的是蓝软缎,镶宽银色贴边(而一般却都是用黑贴边),显得格外的鲜明、漂亮。
“劝农”一场:马连良唱了一段西皮散板:
这一个刚告道断去了手腕,
那一个又告道双眼被剜。
这一个告的是屈打良善,
那一个口声声平白他遭奇冤。
完颜龙他本是皇室亲眷,
我徐达职小无权又少威严。
罢!如不然把这些讼案甩手不管,
哎呀!哎呀!
又听得黎民口呼青天。
左难右难坏了我,
天哪!天!一时无计难周全。
马连良一气下来,行腔吐字,果然不凡。腔新不失规范,曲诡不失大方。抑、扬、顿、挫,徐、疾、舒、缓,十分熨帖、流畅。加上马连良的唱念俱是炉火纯青,故而一段唱罢落了个满堂彩。
完颜龙欲斩郭广庆,徐达劝阻讲情时,一方面敷衍完颜龙,一方面暗示郭广庆。有一段二黄倒板、回龙、转原板,最后叫散的唱段,马连良边唱边做,把个父母官爱护百姓的心理,表达无遗。“公堂”一场,更是唱做并重。造反起开打后,徐达就改穿香色绣万字的箭衣了,当然这也是新制的。
这一场戏,观众反应热烈,空前轰动。
有几个戏迷,散了戏还不想回家,仍站在戏院门口过余瘾。
这位说:“您瞧瞧,还是人家马老板的玩意儿,规矩!讲究!一点儿不含糊。”
那位说:“敢情,那扮相,多清秀;那台风,多潇洒;那唱、念、做、打,又是多么的飘逸。”
另一位说:“甭说别的,单说马老板这班底儿——配角儿个个珠联璧合,单挑出来,都是挂头牌的主儿,可偏都愿意捧马老板!”
马连良挑班确实一向注重班底的四梁八柱,这一出《串龙珠》,不但角色人人过硬,阵势也颇整齐:
郝寿臣扮演完颜龙,勾油黄三块瓦脸,戴倒缨盔,黑扎,黄箭衣马褂,整个人物横暴粗犷,叱咤风云,极有丑中见美价值。
张君秋扮演剜眼妇,全身缟素,出场有一段西皮原板,字正腔圆,十分地道。
芙蓉草扮演剁手妇,上大头,青帔、白腰包,唱有几句摇板,韵味儿十足。
马富禄扮演花婆,揉红脸,戴红耳毛,手使铜叉,戏不算多,却颇具火候。
叶盛兰扮演康茂才,戴鸭尾巾,素花褶子,被完颜龙拷打时,走大抢背,很高,干净利落,很见功夫。
李洪福扮演侯伯清,黑三,青李箭衣,软罗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马春樵扮演郭广庆,揉黑脸,青素箭衣,硬罗帽,身上忒边式、干净。
高连峰扮演乐儿,官帽、勾豆腐块、箭衣马褂,嘴皮子甚是利索。
贾松龄扮演老王,勾老脸,穿绿蟒,出场唱四句梆子,高亢洪亮,底气十足。
关外的观众,哪见过这场面,全都被震住了,那种兴奋,无法言说。
溥俭的喜悦更难以言表,除了和其他戏迷一样过足了戏瘾之外,他还有两大乐事:其一,利用方便,把永乐戏院的好票全都控制了,让耿六勉强挂了个偏座包厢。其二,领林香梅单独陪自己同往后台给马老板献了花篮,让耿云竹当面吃了一回醋。特别是趁一同给马连良献花的机会,他怂恿林香梅与马连良联袂演出一场,竟因此讨得林香梅的欢心,她当即表示说,那敢情好。所以,散戏之后,趁给马连良一行设庆功酒宴之机,溥俭便同马连良透露了这层意思,同时,又送上两块好烟土。
马连良收下烟土,说:“我也听说林六的戏好,人又漂亮。这样吧,明天白天你叫她来,我给她先说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