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毛泽东学口才
7946500000064

第64章 明确表示以拒绝

对别人的请求,可以表示同情或很愿意帮助对方,满足对方的要求,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爱莫能助时,如果自忖无法照办,在拒绝时要避免使用让对方存有某种希望的语气,应尽快将意思明确告诉对方,不要拖延时间,否则以后将会很被动。把不得不拒绝的理由以诚恳的态度加以说明,直到对方了解你是爱莫能助的,这才是最成功的拒绝。

毛泽东是一位慈爱的人,他存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也需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常常拒绝亲人的违反原则的事情。毛泽东面对亲情的拒绝并不是简单的回绝,而是充分动用自己杰出的口才,用真情以对,与他们讲清道理,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使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身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凭他的功绩,论他的权力,要为亲友解决一两个诸如就业、升学、入党之类的问题,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毛泽东拒绝这样做,他始终严守党和国家的政策原则和组织程序,清德垂范。

解放不久,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信给毛泽东,谈到自己对工作安排问题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杨开智不仅是毛泽东的妻兄,为革命牺牲了妹妹杨开慧;而且其女儿杨展也在1941年的华北抗日战争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这样一位亲人的要求如何作答,毛泽东坦诚地对杨开智说:

“希望你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5)

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是毛泽东二舅的儿子,儿时也是毛泽东最要好的朋友。1910 年毛泽东到湘乡东山小学读书,他是引荐人和担保人。文运昌还曾积极向毛泽东推荐过《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称赞文运昌在引导自己接触新思想上起了作用。1950 年正月,文运昌通过其弟文南松写信给毛泽东,请毛泽东出面为其介绍个工作。

对这样一位表兄的要求,毛泽东也没有徇私情。他在给文南松的复信中写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6)

陈玉英是1926年至1931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家的保姆。1927年开慧同志被捕时,她也一同被敌人关进了监狱,在牢狱中她与开慧母子相依为命,坚贞不屈。开慧牺牲后,她带着岸英逃出来。解放后,毛泽东对陈玉英一直很关心,多次写信询问她的生活,经常给她寄钱,并接她到北京居住,还把她女儿从乡下接到长沙读书,给其女儿寄学费,买衣物。毛泽东常说:你同开慧同甘共苦,今天见到你,就像见到开慧一样。

孙燕是陈玉英的女儿。1957 年初中毕业,她对自己能否考取高中心中没有把握。1957 年 5 月,她写信给毛泽东,请他为其升学问题给学校写封信。毛泽东认为这样做不合适,他对孙燕说:“我不宜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并安慰她如不能升学,可以在家温课。

最后,他给陈玉英寄了300元钱,并表示以后还可寄些。(7)

此中,毛泽东在信中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使对方明确懂得了他的态度。

周容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友。1949 年 8 月,他写信给毛泽东,请毛泽东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复信中向他说明,“组织问题,未便率尔介绍,应就当地有所表现,向当地组织请求”。(8)

解放后,毛泽东外祖父家的亲人经常到北京去看望毛泽东。有的人从北京回到湘乡后,非常神气,不把当地政府放在眼里。当毛泽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于1954年4月29日给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写信道:

我的亲戚唐家坨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9)

毛泽东对亲友们是这样严格要求,对自己儿女们也是绝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但是他拒绝他们也是“有术”的。毛岸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生的长子,童年时就离开了母亲,杨开慧牺牲后岸英被地下党送到上海,在上海过了几年流浪生活,后来转送到苏联留学,1946年他从莫斯科来到延安,回到阔别20年的父亲身边,此时已是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其婚姻大事自然也就被提上日程。

1948年,江青为毛岸英介绍一位姓傅的姑娘,毛泽东对此事持有不同看法,明确地建议毛岸英要谨慎从事,关于这件事《毛泽东的人际世界》中有这么一段记述:

江青见到姓傅的姑娘,立刻动了一个念头。星期天,把毛岸英和傅姑娘都约到那里,吃饭聊天,高高兴兴玩了一天。

傅姑娘走后,江青问岸英:“你都二十三四了,该找对象了,你看傅姑娘怎么样?”

毛岸英脸红了,延安不比大城市,像傅姑娘这么漂亮的确实不容易见到。片刻,毛岸英喃喃着问:“我爸有这意思吗?”

“只要你同意,他那里我说一声就行。”江青兴冲冲地去向毛泽东说。

毛泽东却摇头:“见一面就定终身,也太轻率了吧?孩子年轻沉不住气,你也沉不住气?你叫岸英来。”

江青关照毛岸英:“你爸叫你去呢,现在可就看你的态度了。”

毛岸英来见父亲,红着脸表态:“我觉得人还挺不错……”

毛泽东笑了,不失幽默地说:“不漂亮不聪明你也不会动心,这一条我理解。可是,见了漂亮的就动心,这一条我不敢理解你了。”

后来傅姑娘受不了延安的艰苦生活,离开了延安,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抑扬顿挫地对毛岸英说:

“看来漂亮靠不住,还得靠理想哟!”

毛泽东风趣地提醒了毛岸英对傅姑娘的态度以后,毛岸英与刘思齐确定了恋爱关系,当时他们准备马上结婚,为此,毛岸英去征求父亲毛泽东的意见。

“爸,我跟思齐的事,康妈妈跟你说过了吗?”岸英问。

“嗯。”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头也不抬地应一声。

“那我们就办理结婚手续吧?”

毛泽东问思齐:“你正在学习,学校还没毕业,现在结婚不怕影响你的学习吗?”

思齐说:“结婚后好好安排安排,不会影响我的学习。”

“你还小,着什么急呀。反正我同意你们结婚,等一等好不好?”

毛岸英说:“好,听爸爸的。”

毛岸英离开毛泽东后想了想又来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看到儿子又来了,疑惑地问:

“你怎么又回来了?”

“我今年已26岁了,我想结婚以后,好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工作,这样,就不必在这方面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

“你的意思,是不是让我同意你们结婚呀?”

“是的。”

“不是告诉你暂时不要结婚吗?”

“我自己的事还是让我自己做主吧。”

“你找谁结婚由你做主,结婚年龄不到你做得了主吗?那就要由制度和纪律做主。”

“岁数不到就结婚的人多着哪……”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将笔重重放在砚台上,“我们的纪律,你不遵守谁遵守?”

毛泽东当时冲岸英发了一通脾气,坚决拒绝他立即结婚的请求。

几天以后,毛泽东在村边散步,碰到毛岸英从邻村下乡回来。毛岸英跟父亲打声招呼便想溜。毛泽东抬手叫住他:“你不要躲我。结婚的事想通了吗?”

“想通了。”毛岸英垂着头说,“是我不对。”

“思齐呢?”

“她也想通了。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过年以后再结婚。”

“这才像我的儿子嘛!”毛泽东满意地摆了摆手,“你去吧。”(10)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字字落地有声,毛泽东对子女要求甚严,但对子女发这么大的脾气是不多见的。因为当时刘思齐还不足法定的婚龄,毛泽东深知这会影响当时的政策问题,作为他的儿子和儿媳更应遵守纪律起表率作用,于是明确拒绝了儿子的结婚要求。

1960 年冬,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全国的生活水平都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仍坚持让小女儿李讷住校,在学校吃食堂,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趟。卫士长李银桥悄悄搞了一包饼干给李讷送去。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把李银桥叫进屋,声色俱厉:“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别人可以送,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一个周末,李讷回到家,在毛泽东卧室里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末了委婉地说:“我的定量老是不够吃。菜少,全是盐水煮的,上课肚子老是咕噜噜叫。”

毛泽东教育女儿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要相信共产党……”

最后,他还开句玩笑说:“大师傅掌勺连我也管不了呵?”他拒绝给自己的女儿搞特殊化。(11)

“大师傅掌勺谁也管不了”,这是一句老百姓爱说的大俗话。饭锅跟前,大师傅掌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人只能望而兴叹,就连主席也管不了。这句话风趣幽默,看似开玩笑,但用在教育女儿李讷的言谈中,却又见毛泽东的苦衷。

听着孩子述说自己吃不饱,吃不好,总怕饿,做父母的心里怎能不难受。但身为国家主席,不但自己要带头领导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还要自己的家人、子女做好表率。“要带头,要做宣传,要相信共产党……”面对一个饥饿难忍的孩子讲着这些大道理,做父亲的又何尝忍心。“大师傅掌勺连我也管不了呵!”一句玩笑,不但逗笑了女儿,而且也明确地回绝了女儿的要求,使自己人一种难堪、难受的境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