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七岁那年,看到儿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我有点着急。因为我不知道,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儿子教育好。后来,一位正在当老师的同学告诉我说:想要让孩子学的更好,必须把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我接受了同学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和学校配合,现在,儿子已经上二年级了,学习一直都不错!”
一位妈妈 梁靓
“等孩子上了学,我就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我倒要看看学校能把我的儿子培养成什么样子。”梁靓和自己的同学说。
“孩子虽然上了学,可是千万不要撒手不管!”同学是一名中学的老师,这方面的经验还是有的。
“教育孩子可是学校的责任!”梁靓不甘示弱。
“错!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也有责任。很多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必须由家庭加以补充。”同学解释说。
“那要学校有什么用呢?每学期还要交那么多的学杂费。”梁靓很不满意。
“孩子是你的,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的健康一些吗?所以,如果想要一个优秀的儿子,你一定要和学校配合!”同学坚持说。
同学的话,让梁靓很受启发。这时,梁靓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幸亏同学及时帮自己指了出来!
儿子很快便上学了。梁靓按照同学的建议,平时一直都在和儿子的班主任保持着联系。
为了方便快捷地与老师进行联络,更好地关心孩子的成长,梁靓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儿子的班主任。
有一次,梁靓接到一个电话,是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的。通过电话,梁靓得知儿子在课上经常做小动作。为了教育儿子,梁靓便在家里对儿子进行了说服教育。后来,儿子便渐渐改掉了这个毛病。
儿子爱表达。为了培养儿子这方面的能力,梁靓还和班主任联系好,要求平时多给儿子表达的机会。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梁靓的儿子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便配合了梁靓的要求,甚至还专门举办了讲故事比赛和演讲比赛。比赛中,梁靓的儿子靠着自己的出色的表演,都获得了第一名。这些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儿子。
后来,为了加强和家长的联系、融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儿子的班级还开设了“家长园地”,为了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梁靓还特意写了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发表在了上面。
孩子一旦上了学,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的个体了。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家长有责任对孩子负责;作为一名学生,老师有责任为学生的成绩负责。孩子既会和家庭发生联系,也会和学校发生联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要将家庭和学校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好!
(1)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多和班主任沟通。
孩子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对于孩子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老师是最为了解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要保持和班主任的联系。不要把孩子一股脑地全部都推给老师,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协助教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家长要加强和老师的沟通,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活动、表现等内容。教育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与家庭、社会息息相关,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家教工作。
(2)积极为孩子的班级献计献策。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家长要积极地为班级献计献策,只要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都可以及时和班主任沟通、跟学校沟通。家长们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工作中来,积极献计献策。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思想和行为习惯上有很大进步。
(3)大力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家长要积极地支持学校的工作,不能和学校工作唱反调。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同时,也可以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差距与不足,还可以帮孩子找到继续教育引导的方向。为了维护了校园的稳定,确保教学秩序井然,孩子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找到家长,家长就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思想,来处理孩子和学校的关系。
(4)改变自己的观念,营造良好家教氛围。
为了使家校教育互为促进,家长要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这样做,不但有助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真正了解,而且,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就这样,通过和班主任的及时沟通,儿子一直都学习很棒!在这两年当中,她不时地做着总结。儿子的教育经历让梁靓认识到了家校联合的重要性。
教子连接:
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着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自留地”,离开了这块“自留地”,孩子就不能获得应有的知识。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就要和学校保持积极的沟通,要和老师一起分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终极建议:没能读好书,就让他学得一技之长吧,没能学得一技之长,那就教会他勤劳的做事做人吧!
“儿子9岁那年,已经上小学三级了。可是,儿子的成绩一点都不理想,一直都是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他倒是喜欢画画,可是,我们又怕画画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所以非常反对。后来,一篇文章启发了我:没能读好书,就让他学得一技之长吧,没能学得一技之长,那就教会他勤劳的做事做人吧!我便改变了对儿子的态度。现在,儿子已经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画室,而且,做人做事都很棒!”
一位妈妈 赵惠敏
赵惠敏有一个儿子,作为母亲,她像其他的母亲一样,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好好学习,通过上学的这条途径取得好成绩,考上名牌大学。可是,事实总是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儿子就是不喜欢学习,一有时间,就会拿出画笔画画。
为了让儿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儿子对学习的自觉性,赵惠敏查找了很多的家教案例,可是,这些经验并没有给儿子提供多大的帮助。
虽然这样,但赵惠敏还是没有放弃,她认为总有一种方法能够运用在儿子身上。她不断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赵惠敏找到了一种新观点:没能读好书,就让他学得一技之长吧,没能学得一技之长,那就教会他勤劳的做事做人吧!
这篇文章用具体的案例告诉家长:上学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是有自己的喜好,家长可以支持儿子让他的喜好变成自己的特长;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就要从品德上入手,培养孩子勤劳、善良的做人做事的良好品德。
这篇文章让赵惠敏深受启发,她决定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儿子。
晚上,儿子放学回来。
赵惠敏走近儿子的卧室:“儿子,你想画画就画吧,妈妈再也不会反对你了!”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瞪大了眼睛:“真的吗?我可以画画吗?”
“是的!”赵惠敏肯定地回答。听了妈妈的回答,儿子一把搂过妈妈的脖子,甜甜地亲了一下!
“但是,必须写完了作业再画,而且,不能耽误学习。”赵惠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儿子答应了。这一天,写完作业之后,儿子光明正大地拿出了图画本。
从那一天开始,儿子几乎每两天都会画一幅画,然后,将这些画都贴在了自己的墙壁上。看到儿子确实有这方面的兴趣,赵惠敏还特意从书店给儿子买了一些图画书,让儿子来临摹。
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儿子没有了压力。正是这种放松,给了儿子想象的空间。六年级的时候,儿子的画在学校举办的“我爱祖国”的画展比赛中表现突出,获得第一名。初二年级的时候,儿子的画在教委举办的“心中的河”的比赛中,独占鳌头。初三毕业的那一年,儿子参加了全市举办的美术比赛,儿子闯过了一关又一关,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评委的赞誉,荣获第一名……儿子高中毕业之后的第一年,就已经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儿子虽然没考上大学,可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赵惠敏: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用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创造自己的人生。
现在,儿子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为了探究他成功的秘密,一些记者找到了作为母亲的赵惠敏。面对记者的提问,赵惠敏这样回答了记者:
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确是最简单的出路。因为只要你读书,只要你读的好,就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还会有很多出路,只要用心去拼搏,就会成功!对于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1)不要用成绩桎梏孩子。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上学这条路来成就自己的人生,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学子的唯一标准,分数也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家长一定不要让分数成为束缚孩子们的“紧箍咒”,因为在成长的路上,他们会比我们期待的要飞得更高、更远!
(2)寻找孩子的特长,支持孩子的喜好。
如果细心观察,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作为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看看他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现在,有很多孩子也在某些方面有些特长,但最终都因为繁重的课业不得不放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所以,家长要积极地寻找孩子的特长,一旦找到,就要支持。
(3)教会孩子做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要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如果单纯看重分数,只能束缚住孩子前进的脚步。健全的人格是孩子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基础,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教子连接: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帮孩子选择一项技能。有了技能就能生活,有了技能也能成功。可是,如果孩子经过了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一技之长,父母也不要担心,因为健全的人格才是做人的真谛。很多成功人士向我们证明:成功=技能 能力 做人做事,其中做人做事这一项占了超过一半的比例。所以,做人做事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