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弥儿
7914600000022

第22章 童年的基本状况

在孩子们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特别是童年的这个时期,大自然对他有都有一份独特的完善,也就是说孩子们在这个年龄,会呈现出符合于这个年龄的一些特质,也可以说是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成熟,就是孩子们童年时期的基本状况。我们常常听人们说“成人”这个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成熟的孩子”,也许孩子们的童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新鲜的,还不至于说,一提起就让我们感到不高兴和不愉快。

在孩子们的童年时期,我们总是希望用自然的方法和最好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至于,也告诉自己在应用这些方法的同时,不要出现什么错误和不好的感觉。于是,我们带着可爱的孩子们去经历种种的感觉领域,惹得他们一会哭,一会笑。孩子一会像是进入了自己理性的王国,一会又只是像是个孩子,还有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情景等等,如果他们跨出了这些境界,就开始迈进成人的步伐了。但是,在他们还没有进入那个新的境地之前,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孩子们刚刚走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便是孩子们童年正行走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依稀能够看到自己那童年的状况。

孩子们童年的生活是非常短暂和有限的,人类的生命本身又是这样的短促和空虚,以至于当我们只看到他们现在的这种情景时,我们一点也不为之所激动。我们常常将幻想加在真实的事物上,如果我们的相像力不能给那些触动我们感官的东西,添加上一些魅力的话,则我们从中得到的乐趣便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种感觉器官的享受,至于我们的内心,则仍然是冷冰冰的,没有被激发得到兴奋。

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地装裹着种种的珍宝,展现出一片美丽富饶的情景,尽饱我们的眼福,但是,能去欣赏这些大自然给予的这些收获,并不等同于感动,因为它发起于人们的感想而不是发起于人们的情感。在春天里,由于是初春,嫩芽们还在土地下面钻着,所以田野上光秃秃的,几乎是一片荒凉,没有看到长有什么东西,树林子在这时候也没有阴影,然而,我们的心却为这样的景色和情景所感动,为什么?因为,我们看见的是希望,是春回大地,看见的是大自然将要重返大地,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将要为之复苏;我们周围都是一片轻松快乐的情景;那笑容灿烂的人们,与温柔的情感时刻相随的甜蜜的眼泪,都已经是涌到了我们的眼睛边上了;可是,收葡萄时候的情景怎么就那么的热闹和欢腾呢,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即将要收获的果实,却始终没有想要流有一滴眼泪,没有!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有如此不一样的心情呢?当我们看到春回大地,燕子也飞回来的时候,此时,我们的相像力就会变得丰富,就会联想到伴随着这种景色的到来,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娇嫩的幼芽,我们的相像力还会给这片土地加上美丽的鲜花、丰满的果实、美丽凉爽的绿荫等等,有时候还会加上叶荫之下可以出现的神秘景象。它刹那间就将一个接一个的情景连在了一起,相像力所看到的,不是事物的将来真实的样子,而是它所希望的样子,因为这所有的一切,它都是可以随意去选择的。而在秋天里则相反,我们只是能看到现实的情景。如果想到了春天,则冬天阻碍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不丰富的相像力就会消逝在一片冰天雪地里。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孩子,甚至是十岁,这个时候我们但看孩子的年龄,正是他们长得又健壮,发育又好的时候,我无论对眼前的孩子们的现在或是将来,无论如何都是不会产生什么不愉快的感觉。我们只能看见他们每天都在那蹦一蹦、跳一跳、可爱的玩耍,没有任何的劳心或是什么焦虑,也没有什么忧虑和痛苦,实实在在地过着每一天现实的生活,充分地享受着他那身体的生命。当我设想他长到另外一个年龄,可以使用他的感官。孩子们的纯洁无忧的思想、一天天在发达起来,他们的身体也在逐渐的健壮成长,如果我将他看作一个孩子,我心里感到了喜悦;如果我将他想象为一个成人,我心里甚至更加感到喜悦;他沸腾的血能够温暖了我的心。我们在这个时候,被他们具有神奇活力的生命给感染了,我们借助他们的生命而生,他活泼泼的样子将我们带回了已逝去的青春。

学校里的钟声响了,这下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孩子们眼睛失去了光辉,也失去了脸上以往欢乐灿烂的笑容,他们再也不能随意去游戏了,再也不能够随意乱蹦乱跳去玩了,就像是带上了紧箍咒一样被限制了自由。他们的童年从这个时候起,就要被逝去了,我真希望对孩子们说:“走吧,孩子”,接着我就把他们给带走。然后让他们再自由他们的游戏工作。因为书本!对于他那样年龄的人来说,是多么累的东西啊!可是可怜的孩子们,任被严厉的那个人——教师,给拉着;孩子们的无奈的神情,那种无助的表露,我看了后心里酸酸的,竟不知道是自己缺了什么,这么难受。

于是,我呼唤孩子们啊,你是无所恐惧的人,在你的生命中还没有一个时刻曾让你感到过烦恼,你在白天不忧晚上不愁,尽过着快乐的日子的人,来吧,我可爱的孩子,快离开那个严肃的面孔的人,到我这里来接受安慰吧。他的面貌、表情和举止,说明了他的高兴和自信,他身体健壮,神采奕奕,他的步伐稳健有力,表明他的精力旺盛;他的皮肤光润而细嫩,一点也不疲软,太阳和空气已经在它上面印上了他是个十分健全的男性的可敬的标记。

他那丰满的肌肉,一些生理的特征显示他正处于一种成长的阶段;他的眼睛还没有燃起他情感的火焰,还流露着天然清澈的那种明静;就算是他们长期的忧郁和不高兴,也丝毫不能使那双眼睛黯然无光,他的脸上从没有过无休止的哭泣的泪痕。在他稳重而矫捷的动作中,你能够看出孩子们在那样的年龄里特有的活泼和可爱,他的态度是多么的大方和开朗,没有一丝虚浮或是傲慢的样子;由于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叫他们将头埋下来苦读过什么书本,所以他们对书本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也不会低头看那些文字的东西。我们更不用对着他们说“抬起头来”,他没有什么可羞怕的事情使自己低下头去,至少目前是绝对不会的。

现在,让我们将他们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请大人们来随意对他进行考一考,可以毫不顾忌地问他,不要担心他们硬是要你们帮自己做这个或是那个,不要担心他们会不加思考地提出什么不该问的问题,也不要害怕他们会纠缠着你们不放等等,都不要有所谓的这些担心,因为他们不会那样做。

但是,在这个时候,你们也不要期望或是等着他能说出什么好听的话语,逗你们开心让你们感到高兴,或者告诉你们说他今天学了些什么,然后,一一给你们讲出来。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他们只会说出一些不加修饰或是浮夸的天真朴实的话语给你们听,还有如果这孩子做了什么坏事,他也将它当成好事一样会实话实说,并没有什么羞愧之心,也不会感到任何不安,他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便会怎么说。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天真和可爱,我们不得不从内心感到敬佩对他们在这个时候的诚实。

有些大人们欢喜预卜孩子们的未来,然而,往往很想听到孩子们能说出一些治理的名言,但是,不料孩子们却说一连串的蠢话。于是,大人们就从和孩子们一起愉快的谈话迂回中,将对他们产生的希望完全给推翻掉。碰上这样的结果,做家长的都会深感难过。由于他只是一个孩子,并不懂得运用心计,更不懂得什么权术,因此,很难满足那些大人们的那种希望,但孩子们也绝不会使那些大人们感到那样的难过,因为他从来也不讲一句废话,绝不会去唠唠叨叨个没完,去说他明明知道那些大人们不爱听的话。虽然他心中的观念数目并不多,但却是很明确的;虽说他能记住的事情非常少之又少,但是,孩子们可以从经验里学到很多的东西;虽说他读书可能没有别的孩子读得成绩好,但是,他对自然这本书的理解却比别的孩子要透彻得多;这个时候孩子的智慧,他不会表现在舌头上而会表现在头脑上,并且他说话也不像别人那样说的很好听,但他做起事情来却显得比别人要高明。

孩子们每天昨天做了什么事情,就算是有非常不良的情绪,那么到了今天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也绝对不会受到什么任何的影响,他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成规的习惯,那些成规的习惯和习俗,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他们做什么事情也绝不会按老一套的方式去做,绝不担心会触动上级或是什么权威,他会随意去按照自己的心思去做,怎样合适就怎样做,或是怎样表达。所以,一般情况下,你是看不到别人在教他说话的,因为就算是你去教他,他也不去学也不会去听。另外,我们也休想看到他从书上学习什么言谈举止,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终于他的思想,但是,他的行为就完全超出了他自己的心意。

在自然的环境状态下,人类在本质上都存在着一种不可磨灭的真实的平等关系,因为,单单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便不能够达到让一个人去依靠另外一个人的程度,进而要一个孩子去依靠另外的一个孩子。在人类社会里,所谓的权利平等的说法是虚假的,因为,越是要用来维持这种平等的关系手段,其本身就等于是在摧毁这种平等,同时,公众的力量,在很多时候也有助于强者压迫弱者,从而打破了大自然在他们之间建立的那种自然平衡状态。那么在孩子们之间也存在有这个问题,也许,大人们是没有心思研究这些,但是这种平衡的关系状态对孩子们的影响甚大。

我们通常要通过人类去研究他的社会,再去通过他社会去研究他们;我们试图将政治和道德进行分开来研究一个人,结果将会使这两种东西,一样也搞不清楚。我们最好先去着重研究一个人最最原始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了解人类是如何受这些关系的影响的,就可以了解和知道哪些欲念是从这些关系中产生的,而哪些不是;我们知道,人们正是由于这种欲念的出现和发展,最后才使得这些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们搞不清楚,人类之所以能够独立自由,就像孩子们一样,不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因素,而是由于这个人的心灵有所节制。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这个人的欲望少,他就可以不去依赖他人,或是少去依赖他人。有些大人们也常常将孩子们的妄念,和他们身体的需要混为一谈,结果,也将自己的身体的需求,看作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根基,如此因果倒置,把他们的全部理论越讲越讲不明白。

从这第一个矛盾中,也就不断会产生人们在社会等级中,所看到的那种表面与眼前实际之间的矛盾。在人类社会当中,一直呈现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多数人总是为少数人去牺牲,个人的利益总是为公众的利益去做牺牲。如果说问题仅仅在于按照人的假面具向青年人讲述人的话,那我们就用不着向孩子们进行述说了,因为孩子们经常都会是看到这想些假面具的;所以,假面具既然不是人,不可以让这些人的表面的东西去诱导他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向孩子们进行描绘的时候,为了避免他们也学会去虚假,就要对他们实话实说,不能掺有虚假的成分。之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对孩子们说,并不是要孩子们去恨这些虚假的人们,而是让孩子们明白那些受欺骗的人们是多么的不明智,从而不去学习他们的样子。这样以来,孩子也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也体会到了大人们对他真挚的情感,最起码孩子不会通过在这些事情上去学会撒谎,由于孩子们在童年时期的模仿力很强,所以,这些势必要大人们注意的。

依据这个看法,我们这时候教育孩子们所采取的方法,就要与我们之前所采取的方法要完全相反了,就需要多采用别人的经验,而少用孩子自己的经验了。如果大人们不对他们说实话,去欺骗他,他肯定会恨上大人们,如果大人们们尊重孩子,给他说实情,当他了解到大人们们互相哄骗的时候,又会同情他们。“人世间的情景,”毕达哥拉斯讲,“宛如奥林匹克竞赛会场的情景一样:有一些人们在那里开商店,为的是牟取私利,有一些人则是在那里拚性命,为的是追求名词、荣誉;而其他的人则为的只是去看比赛的竞技,但是,去看竞技比赛的人并不是坏人。”

希望孩子们能够清楚所有的人,其实差不多都戴有相同的假面具,但是,也希望他们清楚有一些面孔,实际上比他们脸上所戴的面具还漂亮得多。我承认,这个方法不是那么完美的,它有它的缺点,而且,实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如果让孩子们过早地变成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如果大人们使他们过于细微地去窥探他人的活动和行动,那么,就可能使他养成欢喜挖苦讽刺、说长道短和动不动就武断地评价他人的坏习惯,或是欢喜幸灾乐祸地将一切事情都看得特别糟糕,甚至会觉得有些好的事情,也被他们给看坏,他们也会往坏的那方面去想,正如有些人见到穷人一样,他们并不会觉得他们可怜,他看到邪恶的事情也认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见到了坏人也不觉得害怕。结果不久以后,人类的种种恶劣的行为就不仅不能成为他们的教训,反而会成为他们的借口;他在心里会这样去想:既然人人都是这样的,我也不应该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爱弥儿箴言:

我希望人们这样替一个孩子选择他的社交圈,希望孩子能认为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都是好人,希望人们能仔仔细细教他来认识眼前这个世界,将世界上的事情都看作是坏事,希望孩子能够知道人天生都是很好的,希望他能够认识和意识到这一点,希望他能自己去判断他的邻人,然而,也希望他去了解眼前这个社会是如何使人败坏和堕落的,希望他能发现人们的思想偏见就是他们种种恶习的本源,希望他衷心地蔑视大众而尊重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