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生活窍门小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7903300000032

第32章 应酬礼仪小窍门(1)

宴会上的礼仪常识

现代家庭免不了要参加各种宴请交际活动,宴会上应该注意:

餐具的使用

中国人最特殊的餐具是筷子,还有碟子、汤匙、碗。如果用自己的筷子或汤匙直接取用,不只显得自己没有常识,而且不太卫生。此外,应避免左手拿汤匙、右手拿筷子,两手并用的情况出现。

佐料的取法

如果距离太远,可以麻烦邻座帮忙传一下,如果自己站起来勉强地伸手去拿,那是非常不雅的举止,应尽量避免。

西式餐饮要注意一些细节

①餐具的使用方式

左手拿叉,右手拿刀。比较大块的食物无法直接放进嘴里,就必须先用叉子把食物按着,然后用刀把食物分割成小块。吃第一道菜时要用最外面的一副刀叉,然后再依序用第二、第三副……不用时应该将刀锋向内,叉齿向下摆。喝汤时,必须用汤匙(由里往外)舀着喝。汤喝完了,只要将汤匙放在空盘子上面,侍者就会自动来收。

②餐巾

有的餐厅把餐巾叠成方形,也有的叠成帽子的形状。当你入座以后,应该等主人摊开餐巾以后,再将自己的餐巾打开。餐巾最正确的使用方式是打开后对折,平放在大腿上。

③自助餐的礼仪

吃自助餐是既经济又实惠的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另一方面大伙儿的态度也能放得轻松自然,不会那么拘谨。吃自助餐取菜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动作要干净利落。每样菜的取用,都用公用的汤匙或勺子、叉子。当自己用好后,记得将它放回原位,这样当他人要取用时,才不至于不方便。切记不可用自己的餐具去取菜。调味料应直接放在自己的碗内,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不可以直接加入盘里的食物上。

吃自助餐要注意的是,一次不要拿太多的东西,把整个盘子堆得满满的,实在不好看。反倒不如每次少拿一些,吃完再取用。如果拿得太多又没吃完,那是非常不礼貌的。

酒宴作客斟酒、敬酒、干杯古礼漫谈

作客赴宴,应该准时守约,衣冠整洁。作客赴宴迟到,是非常失礼的,至少是对主人和其他客人的不尊重。一般讲,作客赴宴应该准时,万一遇到诸如交通阻塞等特殊情况而迟到,到达后也应主动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讲明原因并致歉意,以此体现自己的诚意和修养。

落座时,应等主人招呼后才落座,切忌大大咧咧目中无人,随意找个位置就坐下,否则很不礼貌。碰杯时,客人的酒杯以低于主人的酒杯,小辈的酒杯以低于长辈的酒杯为敬。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宴上经常会看到这种亢奋热烈的场面,每到这时,作客人的需及时提醒自己掌握好分寸。酒是特殊的饮料,既有益于人,也有害于人,有益有害,全在于掌握。作客人的适当劝酒是可以的,不宜频频劝酒,各人酒量不同,频频劝酒难免有人醉倒,不论是自己醉倒,还是座中其他人醉倒,都不是好事,在主人面前都属失礼。有人以为酒宴上非得有人醉倒才够味,拼命劝酒,甚至掺假,以水代酒来灌醉对方,这就带点恶作剧味道,和“文明”相距更远了。

干杯时,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必须起立,碰响杯子后,双方将自己的酒喝干净,然后才落座。有的偿胜酒力,遇到有人来同自己干杯,就不站起来,这是失礼的。即使不干,也得起立答礼,表示感谢。

宴饮前,主人备酒时,除非知道来客中有酒量特大或对某种烈性酒有特殊嗜好的,一般可不备或少备烈性酒,以防宴饮中“乐极生悲”。

宴饮开始前,主人先得给客人斟酒,以示礼貌。斟酒是有讲究的,俗话说“浅茶满酒”,酒可比茶多斟些,古人以斟八分不溢为敬,今人往往喜欢斟满。给客人斟完酒后,主人才给自己斟。有的主人不善饮,甚至滴酒不能沾,可以请一位善饮的亲友代为陪饮,也可以以茶或饮料代酒,但无论是陪饮或代酒,主人均得主动向客人打招呼,征得客人同意,否则为失礼。

宴饮时,还得“献报酬”。即主人必先敬酒于宾客,此为“献”;客人饮毕需回敬主人,此为“报”(也称“酢”);然后为劝客人多饮,主人必先饮以倡之,此为“酬”。此种礼仪,由来已久,沿袭至今,现在人们在宴饮时仍遵循这一礼仪,以先进酒于宾为敬,而且以带头干一杯为导,口中还连称“先干为敬”。

今天待客礼俗,是客至先喝酒后吃饭,主人一般在旁陪饮,主人即使不喝酒,也不能先客而吃饭,否则为失陪,失陪即为失礼。唐宋以前没有这个习惯,古人是饭后饮酒,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认为“酒”谐“久”音,“饭”谐“犯”音,“饭后饮酒”变成于“久后犯上”,成了忌讳。为了避讳,人们逐渐改为饭后不喝酒,今人虽不必避讳,但也习惯成自然了。

主人在酒宴上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须时刻注意客人的反应。客人酒量有大小,性格有差异,主人该劝酒时就劝酒,认为客人将不胜酒力时,就要主动引导宾客交谈,不必主动劝酒;必要时,可以征求客人意见:“用饭了,如何?”知情达礼的客人会领会主人的意思,不再劝酒、赌酒。

如何运用好称呼的诀窍

称呼,一般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中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既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又体现着

对他人的重视程度,从中还表明了双方关系的亲疏关系。

人们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称呼,主要应注意如下两点。

采用正规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下述5种称呼方式,是现代家庭可以广泛采用的。

(1)称呼行政职务。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它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2)称呼技术职称。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特别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有加。

(3)称呼职业名称。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被称呼者的职业名称,往往都是可行的。

(4)称呼通行尊称。通行尊称,亦称泛尊称,它通常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诸如“您”、“同志”、“先生”、“小姐”等等,都属于通行尊称;不过其具体适用对象亦小有差别。一般而言,对自己人,宜称之为“同志”;对外人,则宣称其为“先生”或“小姐”。

(5)称呼对方姓名。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示亲密无间。但对尊长、外人。显然不可如此。

避免错误称呼。

以下4种错误称呼,都是现代家庭平日不宜采用的。

庸俗的称呼。特殊职务(如国家干部)在正式场合假如采用低级席俗的称呼,既失礼又失自己的身份。诸如“哥们儿”、“朋友”、“小妞”、“老板”等等,均不宜出自自己之口。

(2)他人的绰号。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3)地域性称呼。有些称呼,诸如“爱人”、“对象”、“师傅”、“小鬼”等,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一旦对其不分对象地滥用,往往出错。

(4)简化性称呼。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例如,把“沙司长”、“张局长”、“王处长”称为“沙司”、“张局”、“王处”,就显得既不正规,又不礼貌。

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须知

维护各民族团结,必须了解各个民族的禁忌。主要有:

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忌吃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

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

藏族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时,忌讳生人入内。

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数他们的牲口。

佤族忌讳别人摸头和耳朵、忌讳向少女赠送饰物和香烟。

锡伯族忌吃狗肉。

鄂伦春族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

景颇族忌讳用手摇熟睡的人。

哈尼族忌讳他人到产妇家借家具。

怒族忌讳拒绝赠送的礼物和食品。

阿昌族忌讳走路时从别人面前擦过,或从腿上跨过。

德昂族见面时,男的忌讳拍摸肩头,女的忌讳触动包头、衣物等。

藏族风俗禁忌

赴藏旅游前,要了解一些藏族的风俗和禁忌,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藏民热情好客,尊敬长者,行坐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忌讳直呼姓名,要在名字后面加“啦”,如“次仁卓玛啦”,以示尊敬和亲切。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东张西望,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奉献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在碗口。

藏族忌讳别人过分夸奖自己孩子,如:“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认为这样会减少孩子阳寿;禁忌不生育的妇女抱自己孩子,认为她会降灾难给孩子。

藏族绝对禁吃驴、马、狗肉,凡盛过这些肉类的器具便不再使用。认为吃这些动物的肉太脏,有罪孽,死后不能升天。在旧社会连鱼也不敢公开吃,称鱼为“水萝卜”。忌讳不做饭时铲锅、脚蹬灶台或坐在灶台上。

藏人把敬青稞酒作为接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诚挚礼节。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下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轻呷一口,主人会给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会认为客人不礼貌,瞧不起他。

喝酥油茶是他们的日常习惯。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做响。不熟悉的男女忌在一个碗内揉糌粑和吃糌粑。碗、杯等器具禁止扣着放置,因为只有过世者的碗、杯才扣着放置。

藏历正月初一,忌讳扫地,不能吃带馅食品,不准哭泣、骂人、吵架,不准说“空”、“没有”、“死”、“病”、“痛”、“杀”、“穷”、“不要”、“倒霉”等不吉利的话,认为这样会预兆全年不吉祥。藏历年不准向别人借东西,怕招致全年不富裕。新年见面先道贺“洛萨扎西德勒”,意为“新年吉祥如意”。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禁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巴掌。禁忌妇女在人面前抖裙子,认为会给对方带来不幸。行路遇到寺院、嘛呢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认为如果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翻越高山顶时,禁止发声,否则会招致风、雪、冰雹。

家有病人,禁止来访,禁把骨头扔到火中,认为这样都会招来鬼怪。忌在家中吹口哨,因为只有送鬼时才吹口哨。晚上忌讳往外倒垃圾。天黑后,白色东西不能拿出家外,避免财气外流。亲属去世后49天内禁忌办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让亡灵安静地升上天堂。

各民族吉祥物

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1992)的56个民族的代表,向这次盛会敬献了各自的吉祥物,表达美好之情:

汉族——二龙夺宝,代表神武和力量;

维吾尔族——百灵鸟,代表纯洁高尚;

苗族——芦笙,文化和感情的象征;

彝族——子摩格理(漆器),象征安康;

壮族——绣球,爱情的象征;

布依族——糠包,象征纯情和崇敬;

朝鲜族——长鼓,象征吉祥欢乐;

满族——玉如意,代表顺利如意;

侗族——56角鼓楼,代表团结

蒙古族——骏马,象征丰收在望;

回族——滩羊,象征进取腾飞;

藏族——卓索切玛(斗),象征丰收、幸福;

达斡尔族——曲棍球(拍及球),打曲棍球是这个民族传统悠久的运动项目;

仫佬族——锡角(乐器),代表喜庆;

羌族——羊头壁挂,象征吉祥、美好;

布朗族——三弦琴,代表纯洁、幸福;

撒拉族——白骆驼,象征希望和幸福;

毛南族——顶卡花(汉语:竹帽),爱情信物;

花瑶族——长鼓,代表崇敬;

白族——金鸡,象征光明、吉祥、幸福;

土家族——阳雀图案的土家织锦;

柯尔克孜族——白鹿,象征幸福、吉祥、爱情;

土族——吉祥如意图(刺绣),象征吉祥如意、幸福进步;

黎族——人龙锦(以人和龙为图案的织锦),代表团结和睦、吉祥如意;

傈僳族——弩,象征勤劳勇敢;

佤族——木鼓,代表庄严吉祥;

畲族——凤,象征幸福、光明;

高山族——双联环,象征团结;

仡佬族——睦福(葫芦上的雄鹰),代表和睦幸福;

锡伯族——麒麟,代表幸福;

阿昌族——白象,象征太平、祥和欢欣;

普米族——笃笆(篾盒),代表丰收象征春天希望,吉祥如意:

哈尼族——百鹇鸟,象征兴旺发达;

哈萨克族——白天鹅,代表爱情和美;

傣族——金孔雀,象征吉祥、幸福;

拉祜族——陶葫芦,象征团结、祥和、自信、自强;

冰族——拐(汉语:银压颈),象征庄重、吉祥,万事如意;

东乡族——本族姑娘服装,象征吉祥顺利、洁身光鲜、合家欢乐;

俄罗斯族——鸽子,代表善良、勤劳;

鄂温克族——驯鹿,代表善良;

德昂族——虎,象征除恶扬善;

保安族——保安腰刀,爱情的信物;

裕固族——头面(头饰),代表财富;

纳西族——东巴挂毯,象征勤劳智慧;

景颇族——目脑示栋,代表幸福、丰收、胜利;

京族——珍珠,象征幸福和光明;

塔塔尔族——白额大羊,代表吉祥;

塔吉克族——雄鹰,代表智慧,正义;

怒族——达比亚(乐器)和挎包,象征幸福吉祥;

乌孜别克族——白斑鸠,代表安宁、和平、繁荣;

独龙族——独龙毯,象征幸福美满;

鄂伦春族——鹿角,代表吉祥;

赫哲族——白天鹅,代表勇敢、智慧、美德、幸福、理想;

门巴族——切玛,代表丰收、幸福;

珞巴族——吉加阿纳(塔形石头),代表吉祥、公正;

基诺族——大鼓,寨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