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我最想学的销售心理学
7881800000053

第53章 卖什么都成交(26)

玛丽一看,只比房主的要价少一万美元。

玛丽说:“我需要你的一万美元作为定金。”

“没问题。我马上给你写一张支票。”

“请你在这里签名。”玛丽把合同递给邓恩。

整个交易的完成,从玛丽见到这对夫妇,到签好合约,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多一点!

实际上,固然这一对夫妇很满意这所房子,但他们并没有当时就购买的意思。如果玛丽仅仅是把自己的名片交给他们,99%的可能是,这桩交易会泡汤。玛丽必须利用这对夫妇在现场的有限时间,迅速完成交易。

那么,究竟怎么才能完成交易呢?怎样才能促使客户迅速做出决定呢?

玛丽采取了制造紧张气氛的方法:要赶快买,否则就没有了。这是一种抢购情绪。想一想,你肯定也参加过抢购,你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如果你能调动自己的客户,使他也产生这样的心情,就不怕他不与你签约。

特权商品推销员常常会说:“本公司只想在这个地区找一位经销商,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有6位感兴趣的客户。要是您想抓住这次机会的话,我建议您今天就签合同,我会尽全力利用我的影响帮您拿到这片销售区代理权。”

当你推销汽车时,你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顾客本来急于拥有一辆新车,但不知为什么又犹豫不决。这时你可以说:“我们的库里只剩下一辆这种颜色和款式的车子,要是您想要的话,我可以替您准备好,今天下午就可以取货。只是,如果您选择等一等的话,我担心这辆车会很快被人买走,我们今天上午就已经卖出了两辆这样的车。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我给别的推销员打电话,让他们替您选一辆,但那样可能需要等上一个星期,而且,我也不敢保证您就能得到您真正喜欢的车。”然后你再停顿一会接着说:“为什么您不肯帮自己一个忙,说一声‘是’呢?我会通知服务部今天下午就准备好您的车。”

飞机票代售员同样会对乘客说,要是他不赶快行动的话,很可能就买不上了,因为机票快要预订一空了。这一招用在商人身上似乎更为有效,他们的日程总是排得密不透风,在各国之间飞来飞去,就像有些人从一个城镇开车去另一个城镇一样属于家常便饭的事。例如,某人打电话要求订一张去××市的机票,对方回答说:“先生,我们只剩下两个空位了。要是您想要的话,我建议您马上就订下来。”虽然这个人不一定非得去那么早,但他担心错过航班,因为他必须在那天下午赶到,所以他确认了他的预订。

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产品数量有限,就可能制造出紧迫感来。在假定对方已经决定买的基础上提问,一切显得多么简单。

对待不能做出果断决策的顾客的办法是创造出一种紧迫感。只要你仔细考虑,无论你推销的是什么产品,你总会想出使其产生这种感觉的好办法。比如:

1. 利用“特价”来制造紧迫感

例如,推销信息处理的推销员可能对他的顾客说:“本公司月初将大幅度提高产品售价,现在,只剩下两天时间了,所以我建议您今天就做出决定。”

负责复印机销售的推销员会通知他的顾客,公司对复写纸的特价优惠日期截止到本星期末。

不动产经纪人也许会告诉他的委托人,如果他还不能做出决定,他就要自付不动产税。这样,顾客会觉得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机会,将会造成极大的遗憾,紧迫感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销售计算机的推销员可能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使顾客产生这种紧迫感。他可以不对顾客讲如果他再不做出决定计算机就会售完,而是设法说服顾客,他需要这种安装的计算机,以此来加速成交。

“先生,您考虑的时间越长,您的存货问题就越严重。正如我所说的,供应科已经晚发货3个星期了,这样下去,你们的公司还能存在多久?好吧,现在允许我用用您的电话行吗?我要问问这星期公司有没有已安装好的计算机。”

您瞧,紧迫感一旦产生,顾客就自然而然地要做出购买的决定,成交在望了。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创造一种紧迫感,就可刺激顾客尽快做出购买决定。

2. 利用“明天就太晚了”来向顾客施加压力

在人寿保险业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困难。顾客的健康状况随时会发生变化,也许,一天的延误就可能意识着他明天就失去了投保资格。作为保险业的推销员,你最好这样对顾客说:“先生,我们都没有办法从水晶球中去看未来,但愿您能在取得保险资格前健康长寿。不过您也应该很清楚,如果在这之前发生了意外,这对您的家庭将是多么大的损失。我们希望您能尽快取得保险。”

这样,一种“明天就太晚了”的意识就产生了,并且,这种感觉会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加而加强。

巧妙地向顾客施加压力,是促成生意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使用推销施压,关键是推销人员应该审时度势,努力做到让顾客从你身上看到一种信心,并感到安慰。这种技巧的掌握,是与销售人员的反应灵敏度有很大关系的,销售人员只有在实践中不能练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

来之不易成交法

来之不易的东西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因为并非人人都能拥有。如果钻石与鹅卵石毫无区别,人们也就用不着劳神费力去把它们从地上筛选出来。人们想得到那些别人不大容易得到的东西,而且他们希望被人接受、被人看重,如无数的乡村俱乐部那些需要显示身份、地位和资格能力的会员们。

运用这种技巧时,推销员不会问:“您想买吗?”相反,他会问对方有没有条件,够不够资格买。一旦处理得当,顾客就会忘记自己在做出一个本可不做的购买决定——他们的脑子里塞满了能否买得起,是否有资格买的问题!

保险代理人:“弗雷德,我坦率地告诉你,你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有一些认真的建议能让你有资格买下这份保险。现在,请你在这儿签字,以便我的公司获准与你的医生联系,我会预约一个时间让你做健康检查。”这种成交技巧起作用,是因为每一名保险代理人都懂得那些不具投保性的人都想尽量拿到人寿保险,尤其是当他们健康状况不佳时,他们更想得到可能得不到的东西!

汽车推销员:“汤姆,我认为你应当考虑一下那些稍便宜的车型,我想你不可能买最新款的车。”在这里,顾客受到挑战,偏要证明一下自己买得起最昂贵的车。

家具厂代表:“我的公司在本市只需要一家经销店来代表我们出售各式家具。坦率地说,杰,我们想跟那种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零售商合作。我不敢确定你的商店是否合适。”在这里,顾客再次受到挑战,急于证明自己有能力和资格与该公司合作。

艺术品交易商:“这幅稀有的油画是一位收藏家的拍卖品,我希望看到它只被那些严肃对待艺术收藏的人所拥有。直率地说,先生,我并不想把它卖给那些一点不欣赏它的人。我对那种只能证明自己出得起钱的人不感兴趣。只有那些具有高品位、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有资格拥有这幅高质量的油画。”在这里,买主也必须证明自己有条件购买产品。

房地产代理人:“这套房子对您来说可能大了点,也许我应该带您到别的地方看看面积小一些的住宅,那样您可以感觉满意一点。”在这里,代理人向顾客巧妙地提出挑战,并且使他处于必须捍卫面子的状态。

在例子中,推销员的战略都是“迫使”顾客证明自己有资格和能力成为买主。这种技巧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推销员激发了顾客的占有欲和自私心理。

让顾客忧虑起来

乔治·汤普逊是一位35岁的塑胶业者,已婚,有两个小孩,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而且每年都要付一笔总数3万元的房屋抵押贷款。保险业务员麦克曾卖给他一张3万元的保险。

麦克跟他聊天的时候,曾这样劝告他:“乔治,您现在事业顺利,身体状况良好,可是,虽然我们不喜欢谈不吉利的事,可是万一真有那么一天,您夫人怎么办?她能挑起生活的担子把两个孩子带大吗?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家之主发生了意外,整个家庭随即就会陷入困境。那么一大笔的医药费和丧葬费用,就能把新寡的妻子逼疯。如果银行这时又要求收回贷款,那整个的情况真是不可想象了;您也知道这个社会是很少有人会对这样的家庭伸出援手的。您想想看,到时候该怎么办?”

“我已经买了一张3万元的保险呀,我想这大概够了吧!”

“这张保单当然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您想想看,您现在的房屋贷款是3万元,所以这张保单保的不过是贷款的金额。如果还有一大笔的医药费和丧葬费要付的话,又该怎么办?这些钱加起来至少也要5万元吧,需要花钱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那我老婆可以去找工作做呀!”

“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就能找到呢?”

“也有道理,不过她以前做过事,那个时候她教书。噢!不过教书这个行业已经不比从前啦,她可能还要去补修教育学分,可是现在教师的缺额又这么少,要找个职位还真不容易呢!

“就算她能找到一份工作,您想想看薪水够3个人的开销吗?假如她运气不错,找到一个薪水有您现在收入一半的工作,但她也许晚上还得出去补修几门功课,这也需要花钱;再说她还要付社会福利金,也得请个保姆来照顾小孩,这一切都要从她的收入中支出,扣掉税金后,那还有多少钱可以家用呢?

“我可以想象这些问题,即使她能找到一份工作,我想日子也不会好过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您应该再买一份保险。这样即使您遭到不幸,至少在5年以内您太太还能享受目前的生活水准。这样她就有一段缓冲时间可以再回学校学点东西,然后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找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而且在您的两个宝贝还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她也能多照顾他们一些。”

“那您看我是不是应该将保额提高到10万元呢?”

“这样当然是比较好!不过我们还忽略了一些问题,您想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要花多少钱呢?”

“一个孩子1万元吧,也许还不够呢,现在大学的学费越来越贵了。”

“所以该把这些都加在一起,才是最适合您的保额。您自己可以算得出来:每年需要付3万元的房屋贷款,另外2万元作为孩子的教育费用,如果想在5年之内让太太、孩子继续享受目前的生活水准,至少需要10万元,再加上医药和丧葬费5万元,这样您应该要保20万元的保额,扣掉您手上现有的3万元,您需要再保17万元。”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可是,乔治,假如您希望您的家庭能够不被一次意外所摧毁,失去现有的生活水准,您就需要这样的保额。想想看,您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够提供给家人这样的保障呢?”

通常谈话进行到这里,麦克对于拿到保单已是胸有成竹了。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最不喜欢谈到意外的事情,对他们提到死亡,就好像厄运当头一样,因此你可能会遇到如下反驳:

“这种计算未来的做法根本是多余的。你看我还不是半工半读,奋斗到今天,我的孩子也可以这样做呀!”

“妻子出去做事有什么不好?这对她也是个很好的机会呀!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情,我自己是这样苦过来的,别人也一样可以苦过来。”

碰到这样的一套说辞,你就得赶快利用巧妙话了!

说出这种话的人,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需要别人肯定他的成就,而他对自己的关心也超过他对家庭的关心。于是,你就可以跟他谈些个人生活里的实质好处。例如,个人的积蓄、退休后的生活问题,以及万一失业时的收入问题,等等。

“您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目前的成就和生活水准,事实上正是您辛苦的代价。依我的浅见,最重要的是要在退休以后,还能够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假如买了这种保险,当您65岁的时候,一年可以从保险公司那里享受1.8万元的红利,而目前一年只要付3400元的保费。”

就这样,你可以把重点从家人的身上移到被保险人自己身上。对方也觉得这样做,会让自己的余生过得更好些,因而乖乖地接受你的建议。

通过想象未来的种种悲惨生活,来唤起顾客的重重忧虑。只有让顾客认识到,一定要为将来做好打算,以免到时日子悲苦,而且必须立刻从现在开始行动。这时,你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