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7878100000020

第20章 机上惊魂——劫机(3)

新中国第一起劫机案

这是一页已经翻过去2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这起发生在1982年的新中国第一桩劫机案,尘封了多年。那些为了祖国的尊严与歹徒英勇搏斗的英雄们血洒“子爵”号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沉默了一个年代,不为世人所知晓。直到1990年,有关新闻媒体才就此劫机事件做了有限的报道,揭开了“子爵”号专机被劫案的神秘面纱。

北京航展“子爵”号飞机1982年7月30日早晨,上海这个中国第一大都市又拉开了喧闹繁忙的一天的序幕。时值盛夏,虽是早晨,却也烈日炎炎。8时20分,乳白色的“子爵”号专机,在晨风中静静地停在虹桥机场,宽大的机身上“50258”红色机号在霞光中十分耀眼夺目。应邀前来我国访问的非洲某国陆军总司令M少将率领的高级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在沪的友好访问,将乘“子爵”号专机赶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纪念活动。

8时30分,飞机舱门缓缓关闭。此时,驾驶舱里,驾驶员张景海、副驾驶兰丁寿、领航员刘铁军像每次执行重要飞行任务一样,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只待起飞命令。9时12分,机场调度室下达了“起飞”的命令,“子爵”号发动、滑行、加速、起飞,像一支银色的利箭呼啸着昂首直刺蓝天。9时20分,“子爵”号飞抵江苏无锡上空。就在客舱里的宾主们兴致勃勃交谈的时候,有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座位。那人似乎是漫不经心,但却是脚步匆匆,转眼便溜进了靠近驾驶舱的洗手间。

驾驶舱里,领航员刘铁军紧张、细心地在飞行日志上记录完飞行的高度、方位、航速、气流变化等数据后,像每次执行飞行任务时一样,他站起身,推开舱门,准备到后舱通讯室向地面指挥报告专机的飞行状态。此时,在前舱洗手间门缝,一双贼眼闪着凶光,死死地注视着驾驶舱舱门。当看到有人打开驾驶舱舱门,疾步向后舱走去,他知道这是领航员到后舱报务室向地面指挥报告飞行状态。听到门外脚步声渐渐远去,那人旋即像魔影一样冲进了驾驶舱,“咔嚓”一声反锁死了舱门,把驾驶舱与客舱、后舱完全隔绝了!

“不许动!立即改变航向,飞向台湾桃园机场,出声我就和你们,和机上所有人员同归于尽!快!”那人吼着,歇斯底里。“不许报告!不老实就打死你们!”那人一把扯掉了他们的飞行帽,把唯一可与后舱联系的报话系统卡断了。

张景海、兰丁寿本能地回过头,他俩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竟会是他?!”原来,劫机歹徒是随团国家某机关保卫干部郑延武。“改变航向×××度!”郑延武凶神恶煞,乌黑的枪口颤抖着。

为了麻痹歹徒,捕捉战机,张景海一会儿问:“你怎么会想去台湾?”一会儿又要歹徒递来地图、指挥尺。与此同时,张景海镇定自若,不露声色地采取着一系列的应急措施。“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个打火机和汽油”,张景海想。于是他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开了专机底部的通气孔,以便加速汽油挥发,排除这个最大的隐患。狡猾的歹徒还是觉察到了什么:“怎么有风,哪来的风?!”张景海回答说:“航线上气流变化,这是正常的。”歹徒似乎不信,可他又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握紧了手中的枪和打火机。

张景海和兰丁寿都是1.80米以上的大个头,舱内窄小,为了便于动手,他们按动了飞行座椅的自动调节钮,座位缓缓后移,这样就增大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此,歹徒毫无察觉。也许是苍天有眼,此时航线上的积雨云已经散去,江南上空风和日丽,气流平稳。张景海又暗暗地启动了“子爵”号的自动驾驶仪。这样,飞机可以无需驾驶员操纵自动飞行,他就能完全腾出双手来对付歹徒了。接着,张景海、兰丁寿趁歹徒不备,又悄悄地解开了飞行安全带。

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这只能用分、秒来计算的瞬间所发生的一切,歹徒郑延武是做梦都想不到的。郑延武虽然为了出逃煞费苦心,看来也只是粗略懂得些飞行常识,他显然并不了解“子爵”号专机的飞行特点和机械性能,英雄们巧妙而机智地利用了这一点。

驾驶舱里,双方已经僵持了整整半个小时。舱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要爆炸了。此时,舱内浓烈刺鼻的汽油味淡了,地板上的汽油积液消失了。一切已经就绪,该动手了!张景海、兰丁寿默默地对望了一下,他们那坚毅的目光、沉着的神情似乎都在告诉对方:“二比一,制服歹徒没问题!”

突然,中队长兰丁寿惊喜地伸手指向前方:“看,大海!”其实,他们知道那是位于黄山胜景和佛教名山九华山之间的著名旅游区太平湖。张景海心领神会:“你看那船上还挂着小旗,是外国商船。”他借题发挥,机智地附和着。“在哪儿,让我看看!”郑延武站在两位驾驶员身后,他平视的目光只能透过望窗看到前方的云海,要向地面观看,他必须从两位驾驶员中间的空隙探过头来,这是张景海、兰丁寿设计好了的擒敌方案。

歹徒果然中计了。正做着美梦的郑延武迫不及待地将身体前倾,探过头来。憋着一腔怒火的张景海见歹徒的头探过了自己的右肩,说时迟,那时快,使出全身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挥起了拿着地图的右手,用力往上一贴,封住了歹徒的双眼,左手紧跟上,往前一拽,顺势双手一扳,十个粗壮的手指便紧紧地抠住了歹徒的双眼。随即,张景海双腿用力一蹬,“嗖”的一声,全身跃起冲出了座椅。几乎是同一时刻,兰丁寿“呼”地飞身越过中央操纵台,猛虎猎食般地扑向了歹徒。这一连串的动作,一连串的配合,都发生在几秒钟之内,那么迅速,那么准确,那么巧妙,那么协调!

郑延武毫无思想准备,他万没料到反抗会这么突然,这么有力,如泰山压顶!而就是这宝贵的几秒钟,便决定了歹徒那应得的可悲的下场。绝望中,歹徒疯狂地扣动了扳机。“叭!叭叭!”清脆而又沉闷的枪声被“子爵”号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淹没了。负伤的专机呻吟着,在茫茫云海中艰难地飞行。

此时,郑延武被两人紧紧地压在身下。歹徒身高体壮,又是经过特种训练的武装保卫人员,反抗异乎寻常地猛烈,三个人在窄小的驾驶舱内厮打着、翻滚着。只听得“咣啷”一声,生死搏斗着的三个人的头硬是把歹徒反锁死的驾驶舱舱门给撞开了。撞出之后,歹徒被早已守候在门外的领航员刘铁军用太平斧一挥,脑袋便开了花,污浊的鲜血和脑浆淌了一地。

一场劫机梦像肥皂泡一样地破灭了。

北京,空军作战室和空军某部指挥室。首长和指挥员们神色凝重,焦急地等待着“子爵”号的消息。雷达在跟踪监视,人们在紧张地观察着“子爵”号的动向。空气是那么沉重,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突然,报话机里传来了“子爵”号的报告:“劫机歹徒已经被机组人员砍死!驾驶员张景海在与歹徒的搏斗中腿部中弹负伤!飞机中弹,但无危险,外宾安全无恙,并无任何察觉,专机仍在南京地区上空盘旋……”

听到“子爵”号令人振奋的报告,作战室、指挥室里的首长和指挥员们紧锁着的眉头舒展了,一块石头落了地。随后,首长命令:“子爵”号迫降南京机场;通知南京陆军总医院尽一切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驾驶员张景海;速派另一架专机去南京,接外宾来京。

10分钟后,受伤的“子爵”号,英雄的“子爵”号,奉命在南京机场紧急降落。负伤的驾驶员张景海被迎候在机场的救护车立即送往南京军区陆军总医院抢救治疗。被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拼死保护的外宾们奇怪了:怎么飞了近一个小时才到南京?“飞机故障,换乘。”回答简单明了。此时,他们并不知道死神曾经逼近过自己,也不知道长空中中国的士兵们为他们的安全所进行的生死搏斗,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在空军召开的庆功大会上,空军首长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亲自签署的命令,授予“子爵”号机组“英雄机组”称号;授予张景海、兰丁寿为“反劫持英雄”称号,颁发中央军委一级英模金质奖章;刘铁军和机组其他成员也分别被空军记功、授奖。如今,共和国的英雄张景海、兰丁寿已成为人民空军第一批“功勋飞行员”并走上了领导岗位,可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飞行员,在祖国的蓝天上播撒赤诚。

贝鲁特劫机事件

轰动世界的贝鲁特劫机事件从1985年6月14日至30日,历时17天,经多方努力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1985年6月14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847客机从开罗飞来,上午9时抵达雅典机场,随后将继续飞往罗马。在准备登机的乘客中有2名阿拉伯青年,年约20岁上下,衣着讲究,但在经过检查口时,2人却有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其中一人往传送带上放行李时不按次序,将自己的提包抛在一对美国夫妇的行李中间,躲过了X光检查。另一人经过安全门时,金属探测器发出了警报,他双手上举,有些惶恐,但检查人员漫不经心,没有理会。他乘人不备时从检查人员的身后绕了过去。

上午10时10分,环航847客机准时起飞。机上有机组人员8名,乘客147名,乘客几乎都是美国人。八九分钟以后,飞机进入高空,开始正常飞行。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两个阿拉伯青年突然站起来,一个手里举着一颗手榴弹,站在机舱里;另一个冲入驾驶舱,他一手提着一颗手榴弹,一手握着手枪,并把枪口对准了驾驶员的后脑勺,用英语向乘客喊话:“你们听着,这架飞机已经被劫持,谁也不准动,谁动一动我们就把飞机炸掉!”

恐怖分子观察贝鲁特机场形势驾驶舱里的那个劫机者则命令机长特斯特雷克改变航线飞往阿尔及利亚。机长说油料不足,劫机者略加考虑,决定飞往贝鲁特。2名劫机者似受过专门训练,干得大胆、细心。他们害怕乘客中有人突然动手,将他们制服,于是命令乘客调整座位。凡是身强力壮、身材魁梧的都要靠窗口坐,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坐在他们的旁边。为了防备乘客中有神枪手,冷不防朝他们开枪,他们命令乘客拉下所有窗帘,使机舱内漆黑一团。接着,又命令空姐收集所有乘客的护照,逐个验明身份。验明乘客身份后,劫机者把几个有外交护照或军人证件的叫到前舱,作为特别监视对象。为了进一步控制机上的乘客,劫机者对乘客采取“精神施压战术”,首先挑选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潜水员斯特塞姆和另一名有军人身份的卡尔森,对他俩进行了残酷的折磨,斯特塞姆的肋骨被打断两根,卡尔森被打得鲜血淋漓。

上午11时55分,环航847客机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降落。两名劫机者在贝鲁特机场宣布了他们的劫机声明。他们说:“这次劫机是我们对‘阿尔阿贝德事件’的报复,并以此证明我们可以从任何地方、采取任何方式打击美国目标,我们的目的就是迫使美国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以色列军队必须全部从黎巴嫩南部撤出去,以色列必须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全部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

“阿尔阿贝德事件”指的是美国五角大楼组织的一次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重大行动。环航847客机在贝鲁特机场只停留了95分钟,释放了19名妇女、儿童后,又飞往180公里以外的阿尔及利亚。6月14日下午3时30分,飞机飞抵阿尔及尔布迈丁机场。劫机者又释放了21名人质,大多是美国妇女和小孩。他们强烈要求美国敦促以色列释放黎巴嫩俘虏,但没有人理睬他们的要求。飞机在机场停留5个小时后,又在夜幕下飞回贝鲁特,劫机者认为必须争取“阿迈勒”民兵的支持,不然事情不好收场。

环航847客机在15日凌晨2时20分第二次飞抵贝鲁特机场。劫机者为强迫“阿迈勒”民兵出场,当场枪杀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潜水员斯特塞姆。几分钟后,几名“阿迈勒”民兵登上了飞机。与此同时,有8名人质被带下飞机,押送到一个秘密地点。环航847客机加满油,补充了大量食品、饮料和水果,离开贝鲁特飞往阿尔及利亚。

15日早晨7时50分,环航847客机第二次在阿尔及尔布迈丁国际机场降落。劫机者要求希腊当局交出他们的同伙阿特瓦,不然就要枪杀8名希腊人质。下午2时许,希腊宣布同意劫机者的要求,并于3时50分派专机将阿特瓦送到阿尔及利亚,交给了劫机者。劫机者在阿尔及利亚释放了61名乘客和5名机组成员,但30多名美国人质仍被扣留在飞机上。

16日8时57分,劫机者命令驾驶员驾机再飞贝鲁特。环航847客机第三次在贝鲁特机场降落。黎巴嫩“阿迈勒”运动领导人贝里应劫机者要求开始同有关各方接触,代表劫机者谈判释放美国人质的问题。

贝里时年46岁,是内阁中惟一身兼三职的实权派人物。他既与叙利亚关系密切,又同美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劫机事件发生后,黎巴嫩政府等方面主张来“硬的”,派反恐突击小分队营救人质;贝里则提出为考虑人质安全、防止事态进一步激化,还是来“软”的,并表示他愿意出面接触劫机者,妥善处理劫机事件。但是,贝里和美方的谈判没有取得进展。

16日,美国一支反恐突击队抵达塞浦路斯拉纳卡空军基地;17日,美国两支特混舰队先后离开直布罗陀向地中海东部水域驶去,随时准备向黎巴嫩发动突袭,美国和以色列的飞机还不时到贝鲁特上空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