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7878100000011

第11章 飞机轶闻奇事(6)

诺阿虽然再次纠正了飞机姿态,但飞机随时可能再度失控。诺阿做强烈机动时,他的教官丢失了他,在诺阿翻完两个筋斗后才再次看到他的位置。这时诺阿和教官决定在就近的国际机场尽快着陆。诺阿的飞机此刻似乎还算正常。诺阿匆忙浏览座舱仪表,希望找出故障的原因,但一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当飞机下降到2000米时,下方有一座山脉。这时飞机再度“发神经”,自动上仰,发动机怒吼着在天空翻了一个筋斗。当飞机处于筋斗后半动向地面冲去时,诺阿清楚地看到下面的群山——这时他的高度已经很低了。

根据上次处理的经验,他清楚副翼功能仍然正常,便小心翼翼地随时做向左压杆,使飞机在左坡度进入水平转向。这时他从无线电中听到他的教官在向他喊叫:“滚转!滚转!找好你的弹射手柄!”显然,教官在提醒他随时做好弹射的准备,以便在确实不能控制飞机时紧急离机。这次上仰持续了27秒。第三次上仰发生在图森机场上空,当他们进入第五边着陆航线时,飞机突然上仰但很快就稳定下来。诺阿担心教官诧异他怎么会做出这样不正常的动作,便在无线电中解释说:“刚才的动作不是我操纵的……”

45秒后,诺阿放下起落架,飞机已经飞过跑道的边线,离地高度只有60米,时速已经减到只有每小时233千米,这时飞机却又不合时宜地进入第四次,也是最剧烈的一次上仰。诺阿意识到,飞机随时可能坠地……

他刚一感到进入大过载状态,立即操纵飞机左转,并接通了发动机加力。万一高度过低无法控制飞机,他就会弹射离机。这时他感到了大过载下的黑视现象出现了。他一面奋力操纵飞机,一面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而大喊大叫,不停地骂着、咕噜着,他的教官一直在向他大喊:“弹射!弹射!跳出来!跳出来!”但是诺阿竟然一句也没有听见。

这时他看到跑道上有一架旅客机。在这里着陆弄得不好会伤及普通旅客,他决定飞离图森机场,并避开有70万居民的市区。飞机怒吼着向上蹿去时,他用左手按下了电传操纵系统计算机的人工操控开关。飞机突然意外地听话了,就像一匹烈马遇到了一名技艺高超的骑手一样,顿时平静了下来。诺阿在瞬间恢复了对飞机的正常控制。

但是,要把飞机降落到地面,左手还有许多任务要操作,不可能同时操纵油门又压住操控开关。他急中生智,马上用右手从飞行服掏出一支彩色圆珠笔,这是美国政府发给军人的。他把圆珠笔压在人工操控开关并卡在两侧的金属护挡之间,使电门始终接通。现在,他可以腾出左手来正常操纵油门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这支笔成了一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诺阿在紧急情况下临危不惧,能想到使用那支救命的笔,真是不简单。诺阿在飞向176千米外的备降机场的路程上,以及他完成着陆动作的过程中,这支笔一直卡得好好的,一切平安,人机毫发无损。有关人员及时查出了计算机的问题,并加以排除。以后的F-16驾驶员再也没有遇到诺阿遇到过的飞机自动翻筋斗的怪现象。

中国农民造的飞机

离1996年年终仅3天时,在中国西部银川郊外,从冰冻的湖面飞起了一架超轻型飞机。中国第一架由农民自制的飞机飞上了蓝天。

这事最初开始时还是7年前,18岁的刘亦兵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他从《航空知识》刊物上看到几张介绍超轻型飞机的照片。《航空知识》是全世界销量最大的航空科普刊物,在我国有很广泛的热心读者群。刘亦兵从该刊物看到的图片萌发了自己也来造一架这样的飞机的念头。

这种想法在他的脑海里盘桓了整整两年。一次他向同村几个青年谈了自己的心事,不料大伙儿听了都很兴奋,纷纷表示支持他。“行!你要造飞机,我支持!我出10元钱支援!”“我也支持!我没有多少钱,我出5元!”一会儿,伙伴们便凑了几十元钱供他作为起步的费用。

刘亦兵买了一些木料,找来几根废钢管,便开始制造他的超轻型飞机。机翼需要蒙布,他母亲立即把几床新被子拆下来。飞机在地面滑行需要轮子,他父亲立即跑到城里买来几个人力架子车的轮子。年轻伙伴们支援他的经费,很快便花光了,后继的经费完全由他家来负担。他很快搭起了一架超轻型飞机的构架,但是他没有发动机,他造的这架飞机在自己家里睡了一年多的觉。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花了一千多元钱弄到一台110千瓦的航空模靶机发动机。他给他的飞机装上了发动机,在几个青年朋友协助下,选择了一条乡间土路作跑道,来试飞他的飞机。发动机响起来了,引来周围不少群众前来观看,他们发出一片赞美之声。但他的飞机东歪西倒地跑着,跑着,就是不肯离地。他对飞机只拍了几张照片,便拆开了。

又过了两年,他造出第二架飞机,机翼和机身结构采用了铝制材料,机翼蒙布采用了细纹丝绸,机轮改用小轮。整个飞机得到很大改进,但在试飞时还是只能在打麦场上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整整跑了一上午也没有要离地的模样。

以后两年,他又造了3架飞机,一次比一次有改进。但是发动机功率不足,他还是飞不起来,没有实现蓝天之梦。他的连续失败在家里产生了意见分歧,但他的继父却支持他。这位乡村医生对他说:“如果你认定这不是坏事,你就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至于他的母亲,她始终是他忠实的助手,一直静默无声地为他做着一切可以帮上忙的事。

1995年11月,宁夏电视台对刘亦兵的努力作了报道。虽然刘亦兵没有飞起来,但他的精神和努力感动了许多人。其中江苏无锡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师看了报道后,为他联系了一台还很新的220千瓦进口航空发动机,并以低价转让给了他。买来发动机后,刘亦兵连春节都没有休息便把飞机装了起来。

一般没有飞行经历的人摆弄飞机,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构造上一些零件的连接问题,而不理解一些像翼面的角度、重心的位置这些有关空气动力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却对飞行至关重要。非常幸运的是,刘亦兵这时得到了一位航模爱好者对他的帮助,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参数上给了他宝贵的参谋意见。3个月后,刘亦兵第6架自制的超轻型飞机诞生了。

1996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清晨6时刚过,乡亲们帮刘亦兵把飞机拉到离家门不远的公路上,在现场再次检查了飞机。刘亦兵坐在驾驶座上,启动了发动机。机声唤醒了远近的村民,大家都循声跑来看刘亦兵大胆的创举。

刘亦兵将他的这架飞机取名为“奋进”号。他操纵飞机由南向北地在公路上奔跑,越跑越快,滑行50米后,飞机抬头飞离了地面,爬高到1米、2米、3米、4米……观看的群众大为吃惊。他们已经看过刘亦兵的飞机几十次试飞,从来没有一次能真正飞起来,仿佛他的飞机本就应该飞不起来,要是飞起来反而是极大的怪事。但是现在飞机却离地飞到了空中,真是令人难以相信!

飞机飞行200多米后平稳降落。他父亲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一直支持着这件事的人们,说:“快,快打电话给所有支持过我们的人,我们飞起来啦!”全体在场的乡亲们也都欢呼雀跃起来。

以后刘亦兵借来一台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在麦地里操纵飞行练习了半年多,使他对控制飞机的飞行更有把握了。冬天来到,银川西湖湖面冻冰了,大约一平方千米的湖面成为刘亦兵飞行的绝好场地。他虽然从来没有正式学习过驾驶飞机,但是现在他却能驾驶着他自制的超轻型飞机在湖面作多次直线起落和绕场飞行。他希望用劳动赚点钱,以后再造出更好的飞机,他还想拜师,学习航空基本知识和飞行技术,用自制飞机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人类的第一架飞机,本来就是由两名修理自行车的莱特兄弟发明的。他们和初期的飞机设计师、飞机构造者和飞行驾驶员,都不是航空专业人员。后来,航空发展越来越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有的人觉得它似乎离普通人越来越远。更有的人认为,只有专业人士才有资格涉及航空。但是,今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很多器材和材料,比初期的技术状态有了长足的改善。人类对于飞行的知识也不断得到积累。今天的人要去飞行,如果利用改善了的条件,会比航空初创期的人更容易飞上天空,并且更安全。因此,航空技术一方面向高精尖方面发展成为尖端技术,另一方面也成为许多普通人都可以涉及的领域。航空技术本是普通人民创造的,必会再面向普通人民。在一些航空发展较先进的国家,非航空专业人员自己设计、制造、驾驶飞机,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为自制飞机提供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刊物和散装件以及各种航空器材,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很可观的产业。

美国的EAA“试验飞机协会”便是一个民间设计制造飞机和飞行的组织,覆盖美国各州,甚至在世界各国也有分支机构的庞大的航空组织。该协会每年举行的“飞行大会”,是世界同类飞行大会中规模最大的。该协会总部所在地美国奥什可什机场,被称为“世界飞机起降最频繁的机场”,仅在2001年举行的21世纪首次飞行大会上,就有近万架从世界各地飞来的飞机参加,一周的会期中参观者人数近75万人。会展上有各种自制飞机的展览,供自制飞机选用的各种航空器材的展销,各种飞机知识的讲座,以及自制飞机制造技术的免费传授等等。这种广泛的民间航空活动,为社会的航空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航空后备军,并形成社会关心航空的氛围。

我国出现了第一架农民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也许预示着我国也将开始这种进程。但是,社会在推进这一进程时似乎应当完善一些机制,应该有更多的渠道向需要学习航空知识的普通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一般的爱好者能从专业队伍中获得关于航空的关键知识。这将使普通人自制的飞机飞起来更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制飞机的效率。刘亦兵造了6架飞机才首次飞起来。这个过程是完全可以缩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