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7875700000013

第13章 “长征”火箭的不凡之路(5)

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位于海南岛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问世后,中国将具备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和12吨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预计“长征五号”将于2014年开始服役。

在文昌新建航天发射场有五大理由: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二是大型运载火箭可以海上运输;三是沿海与内陆相结合;四是高低纬度相结合;五是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

新发射场建成后,将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空间站、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发射任务,将极大提高我国航天发射的综合能力。

继往开来的长征火箭

北京时间2007年6月1日0时08分,随着“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顺利完成第100次航天发射,“长征”火箭的发射记录也由两位数步入三位数。

这100次航天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长征”火箭已形成一个成熟的航天运载体系,标志着中国将由航天大国进入航天强国的行列。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长征”火箭成功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109次航天发射。

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中国“长征”火箭走过从常规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载荷到发射飞船的技术历程,已形成四大系列12种型号的航天运载产品,具备发射各种轨道空间飞行器的能力,并在可靠性、安全性、发射成功率、入轨精度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中国“长征”家族从无到有,从低轨道到高轨道,从低运载能力到高运载能力,从发射卫星到发射飞船,谱写了中华航天史话一页页新篇章。

中国已经自主研制了多个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形成了完整的系列,质量可靠,技术含量高,经济性能好,能够满足各种轨道、多种航天器的发射要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从1970年4月中国“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08年10月成功将“神舟七号”送入太空,“长征”运载火箭共进行了109次发射,先后把85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30颗外国制造的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送入了太空。

在当今世界上的几个大的系列运载火箭中,美国的“德尔它”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4%,欧空局的“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3%,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的发射成功率约为90%,而中国的“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也已经达到了92%,进入了世界一流运载火箭的行列。

如今,中国“长征”火箭已成为国际宇航市场上知名的高科技品牌,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翻开发射记录,中国“长征”火箭完成前50次发射用了28年,后50次只用了9年。业内人士预测,中国“长征”火箭将用更短的时间,去完成下一个100次航天发射。

未来几年,整个中国航天还将有50多次发射,每年平均10多次,在世界航天的发展和建设史上,中国进入到一个产业化的阶段。

在“长征”发射取得长足进步之后,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更有了新的提升。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新一代大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它能将中国现有的运载能力提高到原来的3倍左右。

在“长征”火箭家族中,有四大系列:“长征一号”系列,包括“长征一号”和“长征一号D”,主要发射近地轨道的小型卫星;“长征二号”系列,包括“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改”、“长征二号E”和“长征二号F”,主要发射近地轨道中的中型、大型卫星和其他航天器;“长征三号”系列,包括“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和“长征三号C”,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高轨道卫星和航天器;“长征四号”系列,包括“长征四号A”、“长征四号B”和“长征四号C”,主要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这四大系列包括已经完成飞行试验的14种“长征”火箭,其对应的地轨道能力为0.2~9.2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0.4~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5~5.1吨,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

外星发射一览

自1985年10月,我国正式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发射市场,至2007年7月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6号B”卫星成功,20多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27次外星发射,成功地将28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其中“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正式发射7次,全部成功,把瑞典“FREJA号”搭载星和12颗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送入要求的轨道;“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4次,3次成功,将3颗国外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二号E”捆绑型运载火箭发射8次,5次成功,将一颗巴基斯坦搭载星和其他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8次,7次成功,将7颗国外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国外卫星的情况

“神舟”飞天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载人航天逐渐被提上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日程。

在载人航天中,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这就对运载火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成功,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它依然不能满足载人航天的基本要求。不过,“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在当时我国研制、发射成功的运载火箭中,是最接近载人航天要求的。

“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

根据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方案论证的结果,我国发展载人航天的核心是研制8吨级载人飞船,而“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就已经达到了8吨。并且,与当时具有8吨运载能力的另一种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相比,“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完全继承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技术,并且经过近百次发射和飞行的考验,变得更成熟、稳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比它多了氢氧第三级,结构复杂,可靠性相应降低,尤其是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还没有经过充分的飞行试验考核,液氢和液氧的使用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三级火箭,长度远比“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要长,如果再加上载人飞船,长度会超过极限。所以,以“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为基础研制新型载人运载火箭是最佳选择。

“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要达到载人航天的要求,首先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进火箭三个系统,主要是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结构系统的设计,提高火箭发射和飞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达到载人的相关要求。第二,增加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实时监测火箭各个系统的工作状况,做到及时发现火箭飞行故障,并保证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第三,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的设计,也就是说,在火箭发射和飞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危及宇航员生命安全的时候,它能够帮助宇航员迅速脱离危险区域,安全返回地面。

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示意图为了提高火箭发射和飞行的可靠性,工程师对火箭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不但提高了所有元器件的等级和筛选标准,并且重要仪器设备都采用双套同时开动,即一套仪器发生故障,立即启用备用的另外一套,以保证火箭的正常飞行。重要信号及其转换采用双点双线,甚至三点三线进行,确保万无一失。火箭的结构也根据情况进行了加强设计,提高了安全系数。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火箭的可靠性指标从91%提高到了97%,基本上达到了载人运载火箭的相关要求。

从1992年立项开始,经过7年的努力研制和不懈奋斗,中国第一个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终于在1999年研制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第一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首次将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完成了我国载人飞船的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

此后,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分别进行了3次发射,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送入要求轨道。至此,我国载人飞船的无人飞行实验任务圆满完成,为正式载人飞行做好了准备。连续4次圆满发射成功,也是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人航天能力的初步考核。

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的神圣时刻终于来临。

第五发“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的飞船——“神舟五号”,竖立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100多米高的巨型发射塔架上。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亲手拍摄的太空摄影009号作品《地球、冰、云》8点30分,喇叭里发出“30分钟准备”的指令,火箭发射前30分钟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电梯登上发射塔,进入飞船返回舱。8点45分,火箭和飞船各仪器开始由地面供电转向火箭和飞船自身供电,控制发动机摆动的伺服机打开,火箭和飞船做好了一切准备,处于待发状态。宇航员杨利伟神态自若,坐在飞船返回舱内等待神圣时刻的到来。“一分钟准备”,全国各地的测量跟踪站转入跟踪测量状态,火箭准备起飞了,“倒计时开始,10,9,8,7,6,5,4,3,2,1,点火!”9点整,神箭尾部喷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随着震天的轰鸣声,“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划过天空,直飞苍穹,为我国第一位宇航员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

“长征二号捆”运载火箭从全国各地测控站和太平洋上“望远号”测量船不断传来的测控报告和测量数据,显示飞船一切正常。“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开始围绕地球飞行,绕地14圈之后,于10月16日凌晨6时23分在内蒙古安全着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终于实现。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并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第六发“长征二号F”又将“神舟六号”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两位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连续飞行5天后顺利返航。

2008年9月25日,第七发“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又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三位宇航员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其中翟志刚成为中国航天出舱行走第一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知识点铱星

1997、1998年,美国铱星公司发射了几十颗用于手机全球通讯的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就叫铱星。铱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美国铱星公司委托摩托罗拉公司设计的一种全球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通过使用卫星手持电话机,可透过卫星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拨出和接收电话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