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7868900000014

第14章 宇宙环境(1)

宇宙环境是指包括整个地球直到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它是人类已经开始扩展和进军的、对其满怀憧憬的巨大环境领域。

目前人类的活动范围主要还在生物圈的范围之内,即大约高不超过珠穆朗玛峰,深不超过太平洋最深处的马利亚纳海沟,厚度20多千米的这个地表圈层内,基本上与地理环境的范围相近。该圈层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了空气、水、土壤、岩石、阳光等生存条件,使得一切生物都在其间各得其所、繁衍生息,因此称之为生物圈。生物圈赋予了地球无限生机。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所以也有人把社会环境称为文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但就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来说,它主要有四个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讯息因素。它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

人类—环境系统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地球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数百万年来的发生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地与自己的这一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历史。他们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体,我们可称之为人类—环境系统。

这个系统在不断地运动着。人类的近代文明史清楚地表明: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比较和谐时,这个系统一定是处于欣欣向荣的平衡的良性循环状态。而当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和谐时,这个系统就呈现出一种严重失衡的恶性循环状态。在前一种情况下,人的生存环境就比较优越,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人的生存环境就遭到破坏。例如,我们爱护森林和植被,则环境美好,气候宜人;而如果我们毁林毁植被,则环境回敬我们的将是狂风怒号、飞沙走石。显然,我们“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类—环境系统的良性动态平衡。人类—环境系统的概念,使我们在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时有一个整体全局观,它十分有助于我们寻求到最具远见卓识而且最有效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灵长目动物

灵长目动物是哺乳纲的一目,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该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在脸的前面,有眉骨保护眼窝。鼻子比其他的哺乳动物短,嗅觉退化。灵长目动物的脑相对于自身体重显得大而且重,并且很复杂。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雄性的阴茎呈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灵长目动物大多是社会性动物。它们的生活和迁徙都是成群结队进行的。其规模大小根据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群体中,有一只雄性成年的个体是整个群体的领导者。

人口爆炸与地球

人口爆炸

5555555555,这10个5组成的天文数字,是1993年4月15日12时13分53秒,我们地球上的总人口数。而目前,这个数字早已被超过了。人口,正在成为我们这颗星球的沉重负担,人们不禁要问:它供养得起这么多吗?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那是为了纪念地球人口达到50亿而设立的,当然这种纪念带有警世的意味,并非让人去欢呼庆祝。

查一查地球人口总数,会使我们对人口问题有更深切的认识。公元初,地球上有2.3亿~3亿人口,他们大部分居住在亚洲和非洲;到1650年,人口仅仅增长了1倍,达到5亿左右;从1650年至1850年,在200年时间内,人口才翻了一番,达到了第一个10亿;从第一个10亿到达第二个10亿人口数,只经过了80年时间,即从1850年至1930年;之后,只用了30年时间,到1960年,世界人口就跃增到第三个10亿;接着,经过15年时间,到1975年,就达到40亿;50亿人口日是在1987年7月11日,这第五个10亿仅花了12年时间;从1987年至1993年,6年中又增加了5.6亿人口。有人将这种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称为“人口爆炸”。

人口膨胀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呈现史无前例的激增状态,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真是令人吃惊。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依然不减,全世界每秒钟约有4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每天有32.8万个婴儿来到人间。减去死亡人数,全世界每天净增加约21万人,每年增加7700万人。

当然,世界人口的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却很高,这除了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和各种社会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明显减少。

造成“人口爆炸”的又一因素是,在正常状态下人口都是以复利率增长的。以年增长率2%为例,年初人口为1,到年底便是:1+0.02=1.02。第二年年初为1.02,到第二年底便是:1.02+1.02×0.02=1.022。因此,到第35年末的人口数便是:1.0235≈2。依照这样的复利率计算,如果平均每年增加2%,则每过35年人口便增加1倍,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事实!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人口急剧增长给予生态系统极大的冲击和压力,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其实,人类面临的所谓资源、环境、粮食、能源和人口等五大挑战,核心是人口问题,其他四个问题都是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并且随着人口增长而日益严重。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我们居住的地球究竟可以养活多少人口呢?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许多学者进行过种种估算,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地球能够养活的人口要比21世纪初地球上将要居住的人口多得不可比拟,个别人甚至断定地球可以养活500亿人口,并且到那时,人类照样拥有“公园的树荫和圣诞节的烧鹅”。但是,大多数学者都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以100亿左右为合适,这是能使人类吃得较好,并维持合理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人口限度。

有些生态学家着重从生物圈能提供的食物量计算了地球所能养活人口的极限。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约能生产165万亿千克有机物质,折合能量66亿亿千卡(1千卡=4.184千焦),假定平均每人每天消费2200千卡,由此推算,地球可以养活8000亿人口。但实际上,人类大约只能利用植物总生产量的1%,这就是说,地球只能养活80亿人口。

当然,人类为了增加食物,会采取种种努力,但是,如果世界人口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使人类避免饥饿的威胁,食物短缺的压力必将与日俱增,人们不能不为此忧虑。我国的土地最大承载量为15亿~16亿人。面对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是:

——为今后50~60年内持续增长,以致至少达到15亿甚至更多的人口提供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经济、社会条件,既包括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也包括教育、娱乐、文化等基本享受;

——为今后30~40年内大约3亿新增劳动人口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

——为今后20~30年内大约8亿劳动者提供大量的固定资产、良好的生产条件和适宜的经营环境,以保证人均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为今后50~60年内大约3亿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赡养资金和社会保障,并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反而有所改善;

——为今后50~60年内增长的7亿~8亿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副食品、社会生活和基础服务设施,以避免城市人口的过分膨胀与拥挤;

——为今后20~30年内消除2亿多文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供教育、文化设施。

人口爆炸的对策

如何减少世界人口增长率这个问题,成了我们这颗星球上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或许是唯一的途径。在这一方面,虽然人类已经做了一些尝试,然而,要在世界范围内限期完成,这个希望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越来越小。为了提高地球上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世界各地每年花在研究避孕方法上的资金已达几千万美元,人们付出的代价便可想而知了。

在对付“人口爆炸”方面,首先要做到的是寻求控制出生率的适当方法,以及广泛传播节育和避孕的必要知识,发放避孕用品。人类的每一次怀孕,都应该经过仔细的选择。这还不够,要使每一对普通夫妇心甘情愿地选择一个人口少的家庭,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刺激,比如对人口多的家庭征收较高的人口税等。

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零人口增长率”,每对夫妇只生两个或一个孩子的口号在一些地区正付诸实施。不过,在世界范围内实施这个纲领所碰到的困难不可低估。一旦这个纲领不能完成,就不得不采用征收较高人口税的办法。

我国现在已越来越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制定出了限制出生率的措施,有些地方规定对超计划生育者征收超计划生育费,加以经济上的限制,对节育的则加以奖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正是为此而提出的一句口号。有学者以生态系统稳定的支付能力为基础,计算了中国百年以后的理想适度人口数量为6.5亿~7亿,与之比较,现在的人口数量是太多了。

1994年1月27日,由联合国主持的世界人口会议在日本东京市举行,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认为,人口的过快增长妨碍了同贫困作斗争的努力,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会议呼吁各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节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否则,人口对地球拥有的有限资源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优生

1883年,英国人类遗传学家高尔顿提出“优生”一词,其原意是“健康的遗传”。他主张通过选择性的婚配,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质个体的出生,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

1960年,美国遗传学家斯特恩又把优生学划分为预防性优生学和进取性优生学。预防性优生学也叫负优生学,主要是研究如何降低人群中不利表现型的基因频率,减少以至消除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遗传病的个体出生。预防性优生学的具体内容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宫内治疗等。进取性优生学也叫正优生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增加有利表现型的基因频率。近些年来兴起的人工授精、人体胚胎移植、DNA重组等技术,为进取性优生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环境是人类的朋友

环境的价值

请爱护我们的家园

迄今为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事物都能以钱来衡量其价值,唯有环境无法用钱来衡量。例如,驾驶一辆太阳能汽车在市区兜风要“花掉”多少“环境”?提出这样的问题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衡量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共同标准。按照传统的经济学定价方法,资本和劳动力是决定某种产品或某项服务价格的主要因素,而原材料的消耗在定价中只占一小部分。这种定价方法突出地表现在许多工业制品的价格中,如造纸业要消耗大量木材,造纸厂的废碱液对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可这些在纸张那便宜的价格中却几乎没有反映出来,甚至谁也没有去想过为了得到这么便宜的纸张,我们在环境上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压低原材料的“环境价值”,是环境始终得不到重视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保护环境就必须把原材料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到人类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体系中去。德国环境问题专家施密特·布里克教授提出的MIPS衡量标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MIPS是德文“每项活动的物质强度”的缩写,它的值越小,该产品或该项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根据这个标准,MIPS值小的解决问题途径是比较好的途径。

有了这样一个共同标准,我们可以对人类一切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标价”,这对于作出决定、制定法规、完善政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一标准的提出,也使我们有可能去重新审视那些过去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水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干净”的能源,因此水力发电被认为是对环境没有污染的,至少不像火力发电那样有明显的环境问题。但是,以MIPS标准来衡量就有问题了:1.搞水力发电要筑水坝,这就是一个高物质消耗、强能量流的过程,它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水坝造好后蓄水发电时要淹没大片土地,肯定要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会不会得不偿失呢?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就是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它的建成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电力,却破坏了尼罗河的生态平衡,其长远影响究竟有多严重,现在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