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青少年学会沟通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7861000000023

第23章 审时度势讲究言语(3)

这时,有位老人镇定自若地上前拍拍那男的肩膀说:“你戴了副眼镜,像个教授。你有知识,就不要闷在肚子里,要拿出来用。”老人把“用”字字音拖长,讲得很响亮,那男的听了,一愣,倒不骂了,定神听老人说话。

老人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你应该用你的知识来说服你的妻子!如果你只会跺脚,只会骂,不也变得很平庸,没知识了吗?还是找个地方,冷静下来,好好劝劝她吧!”

那男的听完这一番话,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刚才粗野的劲头消失了。老人又去劝那女的:“有话好说么!找组织,找亲友,都好讲么!心里有什么委屈都讲出来,不要闷头哭!汽车不能撞,大卡车可是个大力士,你瘦瘦的一个人怎么撞得过它呢?”众人不禁哄然大笑起来。那女的被大家笑得不好意思了,倒也不哭了。

这番劝架的话确实立见功效。那对夫妻平息了战争,慢慢地走到公共汽车站,上车走了。

画龙点睛

劝说别人,应该从对方最在意的方面入手。当他开始注意自己形象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成功了。

优孟哭马

楚庄王十分爱马,特别是他最心爱的那几匹马。它们过着无比优裕的生活,住在豪华的厅堂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晚上睡在非常讲究的床上;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

由于这些马养尊处优,又不出去运动,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礼: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二是用高级的棺椁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大臣们实在难以接受楚庄王这些过分的决定,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可是楚庄王完全听不进去,还生气地传下命令说:“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一律斩首不饶。”

优孟是个很聪明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他径直闯进宫去,见到楚庄王便大哭起来。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

优孟回答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实在让人伤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钟爱的马呀!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这实在太轻视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道:“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

优孟回答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原来大王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

楚庄王顿时省悟,非常惭愧地说:“我是这样重马轻人吗?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心中高兴了,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俏皮地回答说:“太好办了。我建议大王,以炉灶为厅,大铜锅为棺,放进花椒佐料、生姜桂皮,把火烧得旺旺的,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见世面,都锻炼得强壮而矫健。

画龙点睛

劝说他人讲究因势利导,用巧妙的语言,层层深入地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和尚买油

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他:“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下山来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愈想愈觉得紧张。他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不敢左顾右盼。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的时候,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他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

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非常生气,指着小和尚大骂道:“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

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周围的人与事物,并且回来后给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又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他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画龙点睛

说话是讲究技巧的。故事里前后两个人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但却给小和尚两种不同的感觉,同样,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委婉言语

山顶上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事,他们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一位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却苦缠不放。智者无奈,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一会儿工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也已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螺丝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而他剩余的螺钉,还是原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道:“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当需要被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画龙点睛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和谐。

机智的理发师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哎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他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

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怒气消。他情急生智,猛然醒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大,对一些小事情,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最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画龙点睛

情急之下,注意开动脑筋,巧用言语,就会逢凶化吉。

言外之意

曹操很欣赏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就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你在想什么事呢?”

“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而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