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尿毒症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7857600000031

第31章 不容忽视的尿毒症知识问答(3)

以下肾病患者不适合做肾活检:精神病患者或不合作而无法屏气半分钟以上的人;未能控制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马蹄肾、先天性孤立肾、后天性一侧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肾萎缩、肾肿瘤、肾结核患者;肾周围脓肿、肾积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全身衰竭患者。严重贫血、高血压、过度肥胖、高度水肿、肾盂肾炎患者在病情控制前也不应做肾活检。

哪些疾病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见于各科疾病,最常见于内科、外科、产科、妇科疾病。

(1)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见于严重外伤、烧伤、脱水、呕吐、腹泻、大出血、手术、挤压综合征、胰腺炎、大量应用利尿剂、肝功能衰竭、休克、败血症、肾病综合征、应用血管扩张药和麻醉药、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严重心律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填塞和急性肺梗死。

(2)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见于各型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急性重症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狼疮性肾炎、肾缺血,肾中毒(药物、造影剂、重金属、有机溶剂、毒蕈、蛇毒、中药等所致)、异型输血后的色素性肾病、轻链肾病,高钙血症、严重感染、败血症、药物过敏、淋巴瘤、白血病,肉瘤病变蔓延侵及肾间质、过敏性血管炎及恶性高血压引起的小血管炎、肾血管(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妊娠子痫、胎盘早期剥离、败血症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哪些疾病会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

凡是肾脏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影响到肾脏造成肾损害,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恶化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肿瘤、肾结核等,其他最常见的造成肾损害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等。

尿石症能引起肾功能衰竭吗

尿石症又称泌尿系结石,是指一些晶体物和有机质在肾脏等泌尿道的异常积聚,尿结石的危害性在于它能在肾、输尿管、尿道等部位梗阻,使尿液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从而使肾功能遭到损害,造成肾功能衰竭。结石的存在还可以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致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如果结石较小,或没有引起尿液排出障碍,肾功能一般没有影响。也有的患者虽患泌尿系结石,但一直没有症状,自己也不知道已患病。随着医学的发展,诊治技术不断提高,目前不但能早期发现结石、监测尿石症引起肾衰竭的病例也越来越少。

哪些因素可以加剧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原发性肾病引起的肾功能的严重损害,除原发性疾病外,有些因素可加剧肾功能衰竭程度,如果消除这些因素,可使肾衰病情缓解或趋于稳定,常见的因素有九个。

(1)感染: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感染,各种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成为致病原,感染的部位常在皮肤、肺部、尿道,任何病原体引起的任何部位的感染都会使肾功能恶化。

(2)尿路阻塞:尿路阻塞的原因多为结石、肿瘤,由于尿路阻塞,尿液引流不畅,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尿液滞留,或造成肾盂内静水压增高,从而使肾功能恶化。

(3)高血压:不论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都会使肾动脉加剧硬化,从而损害肾功能。

(4)低血容量:尿毒症患者由于严格限制钠和水,加上利尿,降低了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造成脱水,致使血容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进一步受损。如果患者血容量适当,则可使症状好转。

(5)酸中毒。

(6)电解质紊乱:尿毒症患者常有低血钙、高血磷,磷酸钙在肾脏沉积,造成肾功能的继续恶化。另外,由于钾的摄入减少,且应用利尿剂使钾的排出增加,所以,有时出现低血钾。

(7)使用肾毒性药物:肾功能衰竭时,药物的排泄延迟,易在体内蓄积,引起肾脏损害。尤其是肾毒性药物,在体内蓄积时对肾脏危害更大。

(8)全身性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是原发性肾损害引起,也可以继发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糖尿病等,如果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疾病得不到控制,则可加重肾功能衰竭病情。

(9)蛋白质摄入过量: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后产生氮质,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减弱,氮质在体内积聚,加重尿毒症。

高血压患者会患尿毒症吗

高血压病,根据其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可以引起肾脏轻重不等的肾脏损害,良性高血压能引起良性小动脉肾硬化,恶性高血压则易引起恶性小动脉肾硬化。有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42%皆有肾脏并发症,约有10%死于尿毒症。可见,当高血压对肾脏发生损害,且治疗不及时或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时,病情恶化,就会发展成为尿毒症。

糖尿病患者会患尿毒症吗

糖尿病是不同原因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可以由不同的途径损害肾脏,这种损害又可以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都出现不同的病理改变。

而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的关系,故谓之“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蛋白尿则病情多不可逆转,进行发展直至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肾性骨病分哪几类

肾性骨病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高转化骨病)、低转化骨病、混合性骨病、铝性骨病、骨外软组织钙化等五类。

高转化骨病的病因是什么

高转化骨病的特征是甲状旁腺素(PTH)分泌亢进,骨细胞增殖活跃,骨转化率增高。皮质骨骨量在骨吸收、骨形成失衡时减少,而骨小梁会有假性囊腔存在。骨小梁上骨量增加的区域常与假性囊腔毗邻,且增粗的骨小梁多由交织骨样组织提前不完全地矿化而成,强度差而易于骨折。

低转化骨病的病因是什么

低转化骨病包括软骨病和动力缺陷性骨病(ABD)。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骨转化率和钙化率降低,铝在体内尤其骨中大量沉积,软骨病时骨钙化障碍甚于骨形成障碍而致板层骨样组织堆积,患ABD时骨钙化障碍与骨形成障碍相平行,故骨样组织量不增加。软骨病骨骼易变形,总骨量变化不定。ABD患者总骨量减少。

混合性骨病的病因是什么

混合性骨病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矿化缺陷引起,骨形成率可正常和降低。交织骨样组织与板层骨样组织共存。总骨量变化不定。多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①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高甲状旁腺素刺激骨纤维导致骨矿化减慢;②在骨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抑制高甲状旁腺素血症、清除率沉积后,可暂时出现损害并存。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神经系统损害

慢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毒物潴留、中毒:许多研究表明,某些毒物在患者体内蓄积、中毒,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于神经系统受损早期,予以充分有效的透析治疗可使神经病变减轻,成功的肾移植,可使神经病变大为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小分子量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使肾功能的酶系统反应速度减慢,从而致病。这些小分子量毒物包括:尿素、肌酐、肌酸、肌醇、酚酸、吲哚酸、胍类、二甲胺、胆胺、硫酸盐、B-羟丁酸等。中分子量毒物在血中蓄积,引起脑及周围神经病变。

可能的机制是血清内异常的中分子量物质抑制Na+,K+-ATP酶的活性,使静息电位降低,膜除极过程变慢,因而延缓神经冲动的扩散。大分子毒物潴留亦可致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时,随着血浆甲状旁腺素浓度升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故推测甲状旁腺素潴留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2)其他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常并发以下情况,均与脑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加重有关。①代谢紊乱:包括电解质紊乱(低钠或高钠血症、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酸中毒或碱中毒、水代谢紊乱(水潴留或脱水)、高血糖或低血糖;②血液透析有关的并发症:包括透析所致的平衡失调综合征或铝中毒所致的铝性脑病;③高血压或脑血管痉挛:引起高血压脑病、脑血流减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④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可使周围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及脑病变;⑤酶活性受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中存在一种红细胞转酮活性抑制物,可抑制酮酶,导致硫胺代谢异常,使中枢及周围神经的髓鞘发生退变,继之轴索变性,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⑥药物蓄积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可出现心肌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代谢毒素的作用:经实验证明,血中尿素、肌酐、胍基琥珀酸与甲基胍,单一的与结合的对游离鼠心肌有抑制作用。尿毒症患者心电图异常可解释为心肌胆碱酯酶活动度受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能使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多,亦可抑制心肌的收缩力。

此外,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钙血症,使钙盐沉积于心肌可引起心肌钙化,使心肌供血及供氧均减少,钙盐沉积于传导系统亦可引起心律失常。

(2)心脏负荷加重:长期高血压、贫血及动静脉瘘的血分流量过大,均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受损。糖代谢紊乱及高脂血症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功能减退。

(3)营养不良:尿毒症患者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长期透析的丢失,使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易见肌酸、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的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性心肌性心肌病变,心功能进一步减退,病毒或细菌性感染频发于营养不良、免疫低下者,感染后常引起心肌病变。

(4)醋酸盐透析液的影响:应用醋酸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醋酸盐有抑制心肌收缩力、使心肌功能减退的作用。

(5)贫血:贫血使心排血量增加,心肌供氧减少,致使心肌功能减退。

为什么尿毒症患者容易患高脂血症

相当一部分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高脂血症,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血甘油三酯增高为主,其产生的原因有四个。

(1)尿毒症患者脂蛋白酯酶功能缺陷,致使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紊乱,引起血中极低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

(2)血液透析者应用β-肾上腺素阻滞剂或醋酸盐透析液及肝素,均可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

(3)腹膜透析患者由腹水中吸收大量葡萄糖,致使甘油三酯升高。

(4)由于心功能不全致使肝脏血流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除常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外,常可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水紊乱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率降至25ml/min以前,机体仍能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这是由于肾脏重新调整了水盐代谢,使其在病理状态下仍不断达到新的平衡,即产生了适应性。这种适应性的特点是随着肾单位的减少,残存肾单位对水和溶质的排泄进行性增加,并随机体的需要而进行调整。每种溶质依其在肾脏排泄途径的不同,适应方式也不一样。如肌酐等单纯滤过者主要通过增加其滤过负荷,而钾、钠等经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者则通过降低其重吸收分数。然而,这种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限度。首先,适应的幅度有限,当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时,肾脏将不能代偿。如肾小球滤过率降至2ml/min,血钠为140mmol/L时,肾脏每日只能排泄200mmol的钠和14L的水,此时若摄入量超过肾脏排泄能力和非显性失水量,将导致水钠潴留。其次,改变适应幅度,建立新的平衡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当水和电解质负荷急剧变化时机体往往不能耐受,易发生水盐潴留或缺乏。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机制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障碍,容易发生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酸中毒发生机制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产生NH+4的能力减弱;②可滴定酸排泄障碍;③大量HCO-3的丧失。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中等重度酸中毒时往往有深大而较快的呼吸,气息中可带有尿味,患者自觉软弱无力、嗜睡、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渴、尿少,严重时精神恍惚、神志模糊、知觉迟钝,有时躁动不安,有时呈木僵状态,最终昏迷。体征有皮肤、黏膜干燥,面色苍白而浮肿。

药物性肾损害的机制是什么

药物使用不合理会导致肾损害,机制有以下四点。

(1)直接的肾毒性:药物经血液流入肾小管内浓度增高达到中毒时,能直接损伤肾小管的上皮细胞。通过损伤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和离子转输功能以及破坏胞浆线粒体,抑制酶的活性与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钙内流浓度增高,细胞结构破坏,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同时,氧自由基的产生加重肾损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这种肾损害的程度与用药的剂量及疗程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