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7851300000047

第47章 月经失调方(18)

【方剂来源】魏金荣.清宫环宁汤治疗放环后流血66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759.

3.苎根止崩汤

【药物组成】鲜苎麻根(去红皮)30~50g,生地、墨旱莲各20~30g,蒲黄炭、茜根炭各10g,生甘草5g。

加减变化:挟瘀块者,加丹参20g,丹皮、赤芍各10g;头昏乏力者,加党参30g,黄芪20g;漏下过多者,加煅龙骨、牡蛎各2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服药期间停用其它药物,3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止血行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放环后出血,妇科炎症,流产,子宫肌瘤。

【临床运用】本方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94.1%。用药天数:1~3天者23例,4~6天者10例,7天以上者1例。

【经验体会】本方以苎根为主药,性味甘寒,入肝脾经,具止血、安胎、清热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出血,效果良好。方中生地清热凉血滋阴;茜草根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旱莲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药味简单,共奏清热凉血、止血行瘀、补益肝肾之功。融塞流、澄源、复旧之法于一体,实为治崩漏之良方。

【方剂来源】李志雄.“苎根止崩汤”治疗崩漏34例.江苏中医,1991,(6):14.

4.环崩Ⅰ号方

【药物组成】生地黄15g,补骨脂,制香附各12g,金樱子根,白头翁,生地榆各30g,生蒲黄(包)、五灵脂、大黄炭各9g,大红枣7枚(重者生地榆60g,大黄炭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30日为1疗程。

【功效主治】补肾调冲,祛瘀止血。主治放环后月经量多。

【临床运用】经本方治疗后疗效以年龄组观察,27~35岁组共44例,其中显效5例,好转36例,无效3例;35~42岁组共26例,显效4例,好转18例;无效4例。P值>0.05,两组无显着差异。以病程组观察,1年以内组共12例,其中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1例。1~2年组共16例,其中显效2例,好转12例,无效2例。2~3年组共31例,显效2例,好转26例,无效3例。3年以上组共11例,显效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计显效9例(12.86%),好转54例(77.14%)。

【经验体会】根据临床观察,因放环后出现月经量多等副作用严重者只是少数。据统计,占99/6。且患者素体多虚,经辨证属脾肾两虚者约37%,肝肾不足者34%,其它占29%。有慢性病者26例,血小板减少症2例。因此治应从补虚着手。用本方亦治疗了几例输卵管结扎后引起的崩漏,月经失调而经西医久治不愈者,亦有效好疗效,可供参考。

【方剂来源】许仁和.自拟“环崩1号方”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7):25.

5.环漏汤

【药物组成】茵陈30g,荆芥炭20g,炒黄芩、制苍术、滑石、益母草、茜草、当归、地骨皮、地榆炭、川楝子各10g。

加减变化: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重用益母草;湿热甚者,加贯众炭、败酱草;气滞明显者,加延胡索、炙枳壳、炒白芍。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用西药止血敏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利湿,活血凉血,兼以疏肝解郁,主治放环后经漏。

【临床运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环漏汤治疗组52例,西药对照组44例,共96例。月经持续时间为9~35天,以15天左右为多。疗效标准为。痊愈:服药1周,经漏完全停止。全身症状消失。好转:服药1周,经漏停止,全身症状未全部消失;无效:服药1周,病情如旧。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29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22例,无效13例。治疗组的有效率94%,对照组为70.4%(P<0.01)。用药天数,治疗组为1~3天者24例,4~7天者25例,8天以上者3例;对照组为1~3天者13例,4~7天者18例,8天以上者13例(P<0.01)。

【经验体会】节育环进入胞宫后,原来平衡的内环境起了变化。湿邪乘虚侵袭,留恋胞脉,久蕴化热,扰动血海,遂致经漏。因此环漏汤用茵陈为君,清热利湿以治其本;黄芩伍苍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又不伤阳气;滑石甘淡,利湿而不伤阴,三者为臣。茜草、益母草、当归活血凉血;地榆炭、荆芥炭收敛止血;地骨皮清胞宫之热,诸药为佐。川楝子疏肝经之郁以为使。各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阳,利湿而不损阴,补不碍湿,行不动血。

【方剂来源】李丹.环漏汤治疗放环后经漏5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0,(4):158.

6.苎艾汤

【药物组成】苎麻根150g,五月艾根100g,猪肾1对,糯米酒50ml,白盐少许。

加减变化:兼有血瘀致漏者,加益母草,以增强去瘀生新、引血归经;兼血热者,去糯米酒加旱莲草,以增强养血清热,凉血宁血;兼气虚者,加黄芪,以增升阳举陷之力。

【治疗方法】先将猪肾剖开,用少许白盐搓洗,去其尿味、然后将洗净切碎之苎、艾根加水2000ml,文火共煎,待煎至750ml左右,乘沸放入糯米酒及适量白盐,再煎煮沸后即可饮用。每天1剂,分2次喝汤吃肉。

【功效主治】养血调冲,温经止血。主治人流,放环后经漏。

【临床运用】本组83例,放环后经漏64例,经用本方后痊愈62例,无效2例,治愈率96.9%;人流经漏19例,经用本方全部治愈。总治愈率97.6%。如一教师32岁,一月前经刮宫术,本月放节育环后即漏血淋漓已20余天,前医用固涩之品无效。现拆腹部隐痛,卧则稍停,立又漏下,经色黯紫,挟有血块,块下痛缓,舌边微有瘀斑,脉之弦涩。此属胞络瘀阻,血不循经,拟化瘀澄源、引血归经之法,方用苎艾汤加益母草30g。服本方3剂后经漏即止,腹痛亦除。因恐复发。嘱用苎艾汤继服2剂,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月经正常,身体康复。

【经验体会】人流、放环使冲任受损,瘀阻胞络,则新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致成经漏。方中苎麻根止血散瘀,使血止而不留瘀;五月艾根善调冲任,暖胞宫,止崩漏,能和血通脉,引血归经;猪肾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肾气,益精髓,固冲任,摄精血。配糯米酒意在宣行药势,温通经脉。白盐既可佐味,又因味咸能引药入肾,使之药到病除。诸药合用,不仅能养血调冲,温经止血,而且能化血中之瘀,通经脉之滞。

【方剂来源】谢震强.苎艾汤治疗人流、放环后经漏疗效分析.新中医,1984,(8):25.

倒经方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即称之为倒经。其中以鼻衄为常见。倒经大多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其发病机理,可参考“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节)。治疗方法,常采用局部止血以电灼出血点及子宫内脏异位灶,或服用孕激素,但疗效够理想。对年龄大而无生育要求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如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本病中医又称“经行吐衄”。其病因病机,认为多由肝郁气滞化火,灼伤脉络所致;或素体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滞血瘀,血行不畅而上逆;或湿热内蕴所致。治疗或疏肝理气,或滋阴降火,或理气活血化瘀,或清利湿热之邪。邪气一旦消除,则血自然下行,倒经诸症自可渐除。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除辨证施治外,主张加用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品,具有一定疗效。

本节选介归芩红花汤等经验方共4首。

1.归芩红花汤

【药物组成】当归、黄芩各10g,红花6g,白茅根、赤芍、香附、益母草、川牛膝各12g,代赭石、珍珠母各20g,玄参、生地各1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药,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调经,引血下行,滋阴清热凉血。主治倒经。

【临床运用】本组50例,月经来潮期间发作鼻衄者12例,月经前2~3天发作者29例,经期已到无经血来潮出现鼻衄者9例。经服药2个疗程,显效者45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6%。

【经验体会】倒经的病机主要是血热气逆,血热妄行。《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月事异常》说:“倒经一证,亦日逆经,乃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肾虚于下,阳反上冲,非重剂抑降,无以复其下行为顺之常。甚者且须攻破,方能顺降。”根据中医通因通用的治则,采用活血调经,稍加重镇攻破,清热凉血并用,引血下行,使其经血顺降,不再逆行,则鼻衄自止,月经正常。

【方剂来源】叶明.通因通用治疗倒经50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1989,(3):23.

2.活血化瘀汤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2g,川芎、生川军、益母草、牛膝、甘草各10g.生地20g。

加减变化:小腹刺痛固定不移加三棱、莪术;胸胁刺痛加柴胡、郁金;少寐多梦加丹皮、丹参、琥珀;咽干口渴加北沙参、花粉;肢体发麻或疼痛加乳香、没药、鸡血藤。

【治疗方法】每日1剂,每疗程15剂,配合中成药当归丸或桂枝茯苓丸调治。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滋服降火。主治倒经(经行吐衄)。

【临床运用】本组病例32例经行吐衄,经上方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87.5%。

【经验体会】经行吐衄,一般认为是由肝经郁火、胃火血热或阴虚肺燥所致。常采用疏肝清热、滋阴降火法治之,但也有因瘀血阻滞胞宫所致者。本组32例中,临床表现多有血瘀体征,此“吐衄”乃由瘀阻胞脉,血行不畅,以使郁火上冲,血逆口鼻,伤及阳络所致。应予活血化瘀为先,使血得瘀去则火自降。为此遵循中医“见血休止血,祛瘀当为先”的治则,以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益母草、生川军推陈逐瘀,止血而不留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合用,血行瘀去,郁火自清,吐衄不作而愈。

【方剂来源】江伟华.活血化瘀法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5):10.

3.加减疏经散

【药物组成】白芍、川牛膝、黄芩、生地各10g,佛手、香橼皮、木贼草、绿萼梅、柴胡、白蒺藜、无花果、甘草各6g,木蝴蝶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服。月经期后服六味地黄丸以益肾固本,月经再至时继服本方3剂,连续数个周期。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调经降逆,醒脾益胃。主治倒经(经行乳衄)。

【临床运用】以本方曾治疗经行乳衄患者1例。该妇女22岁,未婚,患经行乳衄已有3个周期。每次月经前1周乳房胀痛,可触及乳核3~5枚,经量减少,两乳头不时流出血性液体。伴心烦不舒,口苦咽干,胁肋隐隐胀痛,情绪紧张等症。服用本方4剂,乳衄明显减少,乳核缩小,胀痛消失。按法治疗3个周期,痊愈而未再复发。

【经验体会】经行乳衄的发生多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逆而上冲有关。故治当以养血疏肝,调经降逆为主,兼以调理脾肾。方中以柴胡、佛手、木贼草、绿萼梅、玫瑰花、香橼皮、木蝴蝶等疏肝解郁;白芍、无花果等养血柔肝;生地育养阴血;甘草补气健脾,和中安胃;黄芩、牛膝凉血清热,引血下行。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顺气降逆,调经止血之功。经后服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肝肾,化生精血,濡养冲任。此乃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顾,可绝病根。

【方剂来源】刘时尹.经行乳衄诊治一得.黑龙江中医药,1985,(1):40.

4.加减龙胆汤

【药物组成】龙胆草10~15g,生地12g,栀子、泽泻、黄芩、当归、车前子、木通各10g,柴胡6g,甘草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