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变化:如经量过多,崩漏不止者,加地榆、茜草;头痛头晕目眩口干较甚,血压偏高者,加菊花、白芍;焦虑失眠,烦躁不安,甚则哭笑无常者,加炒枣仁、夜交藤;胸闷气短,心悸怔忡,手足麻木甚者,加丹参;不思饮食,甚则恶心欲吐者,加焦三仙、竹茹;颜面或下肢肿甚者,加茯苓、泽泻;月经量少,经期错后者,去黑芥穗、木耳炭。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滋阴凉血。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运用】如一患者,女,52岁,1974年3月10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正常,近半年来经期提前5天到15天,量多,色深兼有黑块,甚则血下如注,有时断续出血月余不止,伴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心悸气短,烦躁易怒,纳食一般,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本次经行不止,月经量多色暗有块。经西医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诊为更年期综合征,曾服用甲基睾丸素、乙蔗酚治疗未能止血。化验:血红蛋白9.2g%,红细胞3.2×106/mm3,血压110/70mmHg。脉弦细,舌苔薄白。投用安老汤加地榆30g12剂而安。
【经验体会】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退变失调而引起的。安老汤中的当归、熟地、山萸肉、阿胶,补益肝肾、滋阴养血,重在先天;参、芪、术、草补益脾胃、益气生津,重在后天;香附能通行三焦、理气解郁,配黑芥穗、木耳炭则增强止血功能。诸药合用,其效正符合本病病因。
【方剂来源】张学增.安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山东中医杂志,1985,(2):20.
10.滋水和阳汤
【方药组成】败龟板(先煎)、浮小麦各30g,生熟地、生黄芪各20g,山萸肉15g,五味子、肥知母、炒白芍、川黄柏各10g,川黄连6g,生牡蛎25g(先煎)。
加减变化:心烦易怒者,加生山栀9g,夏枯草12g,以清肝泄热除烦;汗出甚者,加煅龙骨20g(先煎),以敛汗潜阳;心悸不安者,加酸枣仁10g,夜交藤15g,以养心安神;失眠者,加上肉桂粉2g,以引火归源,交通心肾;眩晕耳鸣者,加杭菊花10g,石决明20g(后下),以镇降熄风定眩。
【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功效主治】滋阴潜阳,清热敛汗。主治更年期多汗症。
【临床运用】如治一患者,女,47岁,于1984年6月28日就诊。患者断经5月余,断经后常烦躁汗出,昼夜5~6次,汗后身凉如常;出汗时面部烘热,如醉酒貌,头昏,口干舌燥,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予滋水和阳汤加减治之:败龟板(先煎)、生牡蛎(先煎)、浮小麦、大生地各30g,肥知母、黑元参、炒白芍各13g,川黄柏12g,川黄连10g,黄芪2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7月2日复诊:服药3剂,出汗大减,诸热感渐平。效不更法,守方继进8剂。后于中秋邂逅,询其病情,自云病已告愈2月余。
【经验体会】更年期多汗症为妇女更年期内分泌失调所致,祖国医学认为妇人年近半百,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虚阳亢、逼津外泄。方中重用败龟板,质阴寒,入心肾而养阴补血,功能清热潜阳;熟地黄、炒白芍滋阴补血、益肾填精;山萸肉、五味子入肝肾心肺,滋养肝肾,敛汗生津;生地黄、肥知母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又以黄柏、黄连清心肾之热,坚其阴以治虚热之标;用生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与连、柏、知、地相伍,温而不燥;生牡蛎咸寒入肾,滋阴潜阳,退热敛汗;浮小麦敛阴养心,除热止汗。全方共奏滋阴潜阳、清热敛汗之功,与病机契合,故收效较为满意。
【方剂来源】孟宪民.更年期汗症治疗经验体会.江苏中医,1991,(4):16.
11.养血宁神丸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五味子、生地、朱茯神、合欢皮等10味中药,由兰州军区总医院研究成蜜丸。
【治疗方法】每日3g,每次1丸。对照组服维生素E50mg,每日3次,两组均以20夫为1疗程,观察2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养血、镇静安神。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临床运用】年龄45~57岁;病程1~5年;绝经前期76例,后期54例。中药组100例对照组30例。临床以潮热汗出。乍凉乍热、头晕、心悸胸部不适,失眠、焦虑、抑郁、急躁易怒,心神不安、肢体麻木,周身筋骨疼痛,口干,五心烦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组76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未发);好转22例(症状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2例治愈,好转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7%。其中中药组一般服药10天即可见效。
【经验体会】本方重在治血养血,佐以滋肾养阴,镇静安神。本病是一种身心性疾病,病人的心理、情绪及社会因素对症状的发生、发展、康复有很大的影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制成的本丸治疗本病有效率达98%,证明中药治愈本病并不是一种安慰剂。经观察,舌质红者65例,用本丸治后大多转为淡红,从而提示舌质红存在着潜在性血瘀证,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丸无任何副作用。
【方剂来源】张文,等.养血宁神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0例·陕西中医,1990,(9):405.
12.更年耳压方
【耳穴组成】①主穴:子宫、卵巢、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交感、肾、枕。
②配穴:心肾不交型加心、肝、胃等;肾阴亏虚加肺、脑干、内耳等;肾阴虚衰型加脾、兴奋点等;肝气郁结型加肝阳1、肝阳2、胆、三焦;肝肾阴虚型加肝、目等。
【治疗方法】按常规耳压法将王不留行籽贴于一侧耳穴,每日按压5~7次,隔日换贴对侧。14天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2个疗程期间休息5天。
【功效主治】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运用】临床以本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50例,结果痊愈38例,占76%,有效8例,占16%,总有效率为92%。
【经验体会】本方经济、简便,值得在基层推广。
【方剂来源】刘楫帆.耳压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50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3):40.
13.更年中药针刺方
【药物组成】①中药:天麻10g,钩藤、鸡血藤各30g,川牛膝20g,夜交藤25g,桑寄生、丹参各15g,杜仲、当归、川芎各12g,甘草3g。
②针刺穴位:合谷(双)、太冲(双)、三阴交。
【治疗方法】中药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次为1疗程。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功效主治】中药补肾益精,调和阴阳;针刺四关、三阴交使脏腑阴阳表里相通。针药并用,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运用】本组106例,痊愈93例,占82.2%,显效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2.2%。
【经验体会】更年期综合征是因女子七七以后,天癸竭,肾气衰,阴阳失调。方中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滋补肾阴;天麻、钩藤育阴潜阳;牛膝引药下行,丹参、夜交藤养心安神、鸡血藤、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络化瘀。针刺四关、三阴交,使脏腑阴阳表里相通相合。针药并用,共收补肾益精,调和阴阳之效。
【方剂来源】王玉明.针药并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6例。云南中医杂志,1992,(1):20.
14.更年ⅠⅡ号合剂
【药物组成】①更年Ⅰ号合剂:生地、女贞子、墨旱莲、炒枣仁、朱茯苓各12g,煅紫贝齿20g,钩藤、合欢皮各10g,莲心1g,柴草9g。
②更年Ⅰ号合剂:仙灵脾、仙茅、炒枣仁、防己、连皮茯苓、川断、合欢皮各10g,黄花、党参各12g,莲心1g。
【治疗方法】上两方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200ml/瓶的浓缩合剂(内加0.3%苯甲酸钠防腐)。各方每日服用总量100ml(相当1剂生药),分2~3次服用,连续服用8周。
【功效主治】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其中更年Ⅰ号合剂重在清心泻火,养阴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及偏阴虚证(烘热汗出,面部潮红,心烦易激动,或有心悸,失眠多梦,头痛耳鸣,皮肤瘙痒,手足心热,口干便结,或月经紊乱,经色鲜红,舌红脉细数等);更年Ⅱ号合剂功可阴阳双补,宁心安神,适用于阴阳两虚偏阳虚证(烘热汗出,面肢浮肿,心烦易激动,心慌,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酸作痛,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或月经色淡,舌淡红,苔白,脉沉细等)。
【临床运用】先后共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8例。其中阴虚火旺偏阴虚证90例(占83.3%),随机分成更年2号组63例,更年安(天津第三制药厂产品)组27例,以资对照比较;阴阳两虚偏阳虚证18例(占16.7%),服用更年Ⅱ号合剂。结果:各组症状均有改善,尤以更年Ⅰ号合剂对烘热、汗出、心烦易怒等更显着。更年Ⅰ号组63例,治疗后显效16例,好转3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3%;更年安组27例,治疗后分别为4例、18例、5例,总有效率为81.5%;更年Ⅰ号组18例,治疗后分别为3例、11例、4例,总有效率为77.8%。
【经验体会】经临床观察,从心、肾立论,经补肾宁心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血清E2、FSH水平明显改善,说明调节心肾阴阳相对平衡能纠正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肾虚所致的内环境阴阳失衡。从而启发补肾合调摄心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防治本病有积极意义。故除药物治疗外,应适当采用心理疏导、气功、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方剂来源】谈勇,等.108例更年期综合征从心肾论治的临床总结.中医杂志,1987,(5):33.
月经过多方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却明显增多,盆腔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基础体温呈双相者,称为月经过多。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月经过多与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PGS)系列产物比例失调有关。
月经过多亦可继发于产后、人流术后、扎管术后,一般属功能性;也可继发于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瘤等病。
临床诊断,除基础体温测定、病史及妇科检查外,还有诊断性刮宫提示宫腔大小正常,宫壁光整,病理组织检查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反应,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中成熟指数、伊红指数、宫颈评分及血雌、孕激素水平均可在正常范围,且有周期性变化。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包括加强营养,运用止血剂,或用激素治疗,严重时则需括宫止血,但效果均不够理想。
本病中医亦称“月经过多”或“经血过多”。其发病机理,或因脾气亏虚,统摄无力,经血溢出体外;或因肾气不固,而致血出;或因脾肾两虚;或因阴虚火旺,迫血行道;或因瘀血内阻,血不循于常道,溢出体外;亦因湿热之邪内犯胞宫而致月经过多者。故临证治疗,当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常用之法,包括益气健脾摄血,温肾化气摄血,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去旧生新,或清热利湿止血等等。
本节所选介之方药,主要用以治疗“月经过多”病者。至于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所出现的月经过多,可参考相关章节所介绍的经验方。现选介益气清营固冲汤等验方共7首。
1.益气清营固冲汤
【药物组成】炙黄芪、重楼各30g,太子参、大生地、贯众炭、乌贼骨各15g,炒黄芩12g。
加减变化:应当随病情变化而略加药味。如气滞血瘀可加炒柴胡、炒白芍、炒当归、制香附、煅花蕊石;肝肾阴虚加熟女贞、墨旱莲、炒川断、煅牡蛎;阴血虚加熟地、阿胶、女贞、旱莲、桑寄生等。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时间随病情而定,一般服5~10剂即可获效。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益气摄血、清营凉血、解毒、固冲、止血。适用于妇科多种血证,如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崩漏、胎漏、产后及人流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或夹瘀血、湿热者。
【临床运用】以上方治疗妇科多种血证,每获良效。如患者汪××,月经量多5月,历时10余天方净,用纸6刀许,周期尚正常。诊刮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剥脱不全。中医辨证为气虚营热,肝郁血瘀(时经将临,头昏腰酸,胸闷乳胀,小腹隐痛,倦怠乏力,口干舌红,脉弦细),用上方加行气活血之柴胡、白芍、当归、香附、锻花蕊石等。药进5剂,经量骤减,块下亦少,经水7天净,用纸2刀多。宗法调治2月,经行转为正常。
【经验体会】本方为姚寓晨主任医师经验方。方中以炙黄芪、太子参益气摄血;生地、黄芩滋阴清热凉血;贯众炭、乌贼骨、重楼解毒消炎止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清营、固冲止血之效。用之临床,效果明显。
【方剂来源】姚寓晨,等.益气清营固冲汤治疗妇科血证举隅.中医杂志,1990,(3):22.
2.复方宫血安冲剂
【药物组成】党参、续断各15g,炙黄芪12g,白芍、女贞子各10g,山楂、乌梅、旱莲草各8g,甘草5g。
【治疗方法】上药制成冲剂,12g为1包。口服,1日3次,每次1包,经前5天开始服药,每月经周期服药5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能大补气阴以固本,迅速止血以治标。主治月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