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7851300000011

第11章 妇科生殖系统炎症方(10)

【治疗方法】上两方分别加水1000ml,煎取500ml,放入冰箱中备用。选用KF-Ⅰ型电离子导入治疗机。电极衬垫为14层纱布厚,10×14cm2,煮沸消毒后浸泡于50℃中药煎剂中,将药垫拧挤至干湿适度,以不流水为宜。分别放置于右下腹、左下腹和腰骶部。左、右下腹部连接电离子导入治疗机阳极,腰骶部则连接阴极。治疗电量为10~20毫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2次为1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4天。

【功效主治】主治慢性盆腔炎。其中湿热瘀结型方功可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湿热型慢性盆腔炎;寒凝气滞型方功可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行气软坚,主治阳虚寒邪凝滞型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86例,其中湿热瘀结型36例,寒凝气滞型50例。分别选用相应方药离子导入治疗后,结果:经1~4个疗程的治疗,湿热瘀结型3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寒凝气滞型50例治愈45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90%。

【经验体会】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能使附件病灶局部形成药物离子库,保持较高的药效浓度,疗效确切。并且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病人无痛苦。

【方剂来源】刘玉敏,等.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86例疗效分析.河北中医,1990,(2):35.

4.消癓灌肠方

【药物组成】①消癓饮: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丹参、海藻、黄芪各15g,香附9g,莪术、元胡、当归各10g,穿山甲6g。

②灌肠方:蒲公英、赤芍、黄柏各12g,夏枯草15g,川楝子10g。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有寒者去黄柏、蒲公英,加细辛10g,小茴香9g。

【治疗方法】①消癓饮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②灌肠方水煎浓缩至50~100ml,每晚排便后灌肠,保留60分钟,10次为1疗程(经期暂停用)。连用4个疗程以上。

【功效主治】上方功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

【临床运用】将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消癓饮加灌肠方组62例,单纯消瘕饮内服组40例。其中辨证为血热瘀滞型(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12例,消瘢饮加蒲公英、丹皮、黄芩,灌肠方重用黄柏;气滞血瘀、湿热蕴结、阴虚内热等型(均见于慢性期)共90例,亦应结合辨证略作加减。有包块者配合理疗、汤剂药渣外敷;骶韧带炎者,局部注射丹参注射液。经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消癓饮加灌肠组62例,痊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28例,显效以上率48.4%;单纯消癓饮内服组40例,分别为3例、5例、20例,显效以上率为20%。消瘕饮加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消癓饮内服组(P<0.001)。本组102例中有包块者19例,治疗后消失11例,缩小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4%。

【经验体会】消瘕饮与灌肠方内外合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简便,疗效较好,易于推广。灌肠药液由直肠粘膜吸收后,促使血循环加速,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和包块的吸收,且避免了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

【方剂来源】潘玉华,等.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1,(9):29.

5.赤蒲败酱汤

【药物组成】赤芍10g,蒲公英15g,败酱草20g。

加减变化:肝郁气滞加柴胡或郁金;下腹冷痛加乌药及肉桂;有硬条块加乳香、没药、莪术、三棱。

【治疗方法】水煎两次,共煎取汁100~150ml,为1次灌肠用。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最多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用。灌肠时药液加温到舒适感为宜,用注射器、小漏斗或眼药瓶通过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8cm,将药液徐徐灌入,约3分钟灌毕,将管拔出,侧卧5~10分钟即可起床活动。一般便后灌肠最好,可保留近24小时。有腹泻习惯或灌后不能保留4小时以上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100例,经用本方治疗后,结果近效率为93.8%(其中痊愈、显效率为69.5%,好转率为24.2%);停药3个月至1年追访84例,远效率为84.9%(其中痊愈、显效率为69.8%,好转率为15.1%)。

【经验体会】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除吸收发挥全身作用外,并因骨盆内诸静脉与痔静脉丛互相交通,在局部盆腔也起作用。且又避免苦寒药物对胃的刺激,故灌肠效果较口服为好。并且,本方活血解毒,颇合慢性盆腔炎以“热瘀互结”为主的病因病机特点,此亦是取效的主要原因。

【方剂来源】北京邮电医院妇产科.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中医杂志,1980,(2):67.

6.红藤败酱汤

【药物组成】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各30g,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各20g。

【治疗方法】将上药水煎2次去渣,浓缩至100ml,药温保持30℃左右,保留灌肠3小时。每天1次,每10次为1疗程。月经期间停药。在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期加用抗生素,急性期控制后改用本法。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血化瘀。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共观察50例,用药后38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8%。

【经验体会】盆腔静脉丰富,且与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又互相吻合,并与痔静脉丛交通,药物直接进入直肠后经痔静脉丛吸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药物可充分吸收而发挥其作用,从而较快地取得疗效。实践证明,连续治疗较间断治疗效果要佳,故应坚持一段时间治疗,并最好选在经净后2~3天开始,以免再次行经而中断治疗。

【方剂来源】罗秀贞.红藤败酱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陕西中医,1989,(11):497.

7.复方红藤汤

【药物组成】红藤、败酱草、蒲公英、丹参各30g,金银花、连翘、鸭趾草各20g,紫花地丁25g。

加减变化:若有炎性包块或附件增厚者加三棱、莪术、桃仁。有腹痛者加延胡索、香附。下腹冷痛者加附子。

【治疗方法】将上方水煎浓缩至100ml左右,用中号导尿管插入直肠内约14cm处,30分钟内灌完,卧床休息30分钟,每日1次,以晚上入睡前使用为佳。月经干净后3~5日开始治疗,每10日为1疗程,一般持续2~3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共观察380例,经上方治疗,结果: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正常或基本正常)152例,占40%;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有残留增厚组织,但无压痛)185例,占48.6%;有效(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妇科检查有残留肿块及增厚组织,但较原来明显缩小,有轻度压痛)32例,占8.5%;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11例,占2.9%。总有效率达97.1%。

【经验体会】经临床疗效证实,本方效果好,方法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有推广价值。

【方剂来源】孟洪芳,等.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山西中医,1992,(1):41.

8.加味三黄汤

【药物组成】黄芩、黄柏、黄连各15g,虎杖30g。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至100ml,温度调至38℃左右行保留灌肠。灌肠前须令患者排空大小便。用玻璃灌肠器通过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8cm左右,将药液徐徐灌入,4~5分钟灌毕。将管拔出,令左侧卧位15分钟,即可起床走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期暂停。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燥湿,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慢性盆腔炎128例,均追访,停药后最长已满3年,最短1年余,其中临床治愈95例,占74.2%,显效19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96.1%。

【经验体会】①盆腔内诸静脉与痔静脉丛相互交通,药物经痔静脉丛进入盆腔静脉,可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取得治疗效果。②部分病例,虽临床治愈,但不久复发,可在盆腔扪及包块,多有触痛。根据中医理论属血瘀痰阻,加用丹参10g,可收良好效果。③灌肠治疗,药液在直肠内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能保留18~24小时更佳,连续每日治疗较间断治疗效果好。故宜在经净后2~3日开始治疗,以免因再次行经而中断。

【方剂来源】陈影萍.加味三黄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28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2):31.

9.消炎三黄汤

【药物组成】红藤、败酱草、野菊花、蒲公英各20g,黄芩、黄柏、黄连各15g。

加减变化:腹胀加香附、玄胡各10g;有包块者加莪术,制乳没各10g。

【治疗方法】上药煎2次去渣,药液浓缩至100ml,药温保持35~37℃左右。每晚睡前令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臀部略垫高),用玻璃灌肠器或100ml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插入肛门16~18cm,将药液徐徐灌入,4~5分钟灌毕。将管拔出,令左侧卧位15分钟,即可起床走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行经期间暂停。治疗期间,停用它药。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以本方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结果治愈17例,占56.5%,显效9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96.7%。

【经验体会】从中医看来,慢性盆腔炎是因气滞血瘀和寒凝气滞所引起。根据体征及病理变化特点,一般抗菌药物不易到达局部而疗效不佳。本方一则针对其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二则局部用药,直达病所,因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后,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痉挛缓解,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以利炎症吸收和消退。盆腔内静脉丰富,且与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又相吻合,并与痔静脉丛交通,药物进入直肠后经痔静脉丛吸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药物可充分吸收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从而较快取得治疗效果。

【方剂来源】何国兴.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34.

10.化瘀解毒汤

【药物组成】败酱草20~30g,三棱、莪术、赤芍、丹皮、红藤、木香、槟榔、昆布、大黄各10~15g。

加减变化: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小茴香;湿热下注者加黄芩、黄柏、龙胆草;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包块粘连者加水蛭、虻虫、海藻;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乌药、元胡;腰骶痛重者加苏木、狗脊。

【治疗方法】上药浓煎100~150ml,温度39~41℃,14~16号导管插入肛门15cm,缓慢灌肠,保留40分钟以上。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经期暂停。

【功效与主治】本方行气活血、祛湿化瘀为主,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以本方灌肠治疗108例慢性盆腔炎,临床治愈46例,占42.6%;显效42例,占38.9%;好转19例,占17.6%;总有效率为99.1%。

【经验体会】①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常易造成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而长期服药及注射治疗,患者又难以坚持。中药灌肠治疗,药物局部吸收快,能迅速发挥作用;药物不用口服,不经肝脏,由静脉丛直接进入下腔静脉,既避免了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脏负担,又减少了对药力的影响;药液局部热敷,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方法简便,疗效好,易于推广。②方法上一定要掌握药量不超过150ml;温度不可低于37℃、高于43℃;导管插入不可过浅或过深;③通过统计发现:病程短、疗程长则治愈率愈高,故坚持长期治疗,可提高疗效。因灌肠须在医院进行,故剂型尚需改进。

【方剂来源】郭志强,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6):22.

(三)慢性子宫肌炎方

下述方剂以治疗慢性子宫肌炎为主,同时对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慢性盆腔结缔炎亦可视情用之,亦有较好疗效。现选介败酱草合剂、清宫解毒饮等经验方计3首。

1.败酱草合剂

【药物组成】败酱草、夏枯草、苡米各30g,丹参20g,赤芍、元胡各12g,木香10g。

【治疗方法】以上药按比例配方,水煎500ml,每次口服50ml,日2次。连用15次为1疗程,未愈者继续用药,用药3个疗程不见好转者判定无效。治疗中不用与本病有关的其它任何中西药,行经期间停用该药,改用生化汤3~5天。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肌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临床运用】本组病例50例经上方治疗后临床痊愈14例,好转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