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道无形:彻底学会经络养生
7843800000017

第17章 任脉——统领全身阴经的大总管

任脉起始于小腹内,向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部正中线上行,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再继续往上行走,到眼眶底下散开。

·成年遗精者可多按摩关元穴

“位置及取穴”:在腹下部正中线上,于脐与前阴上方突出骨(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界处取穴。

“功效及主治”: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温调血室,疏理胞宫。主治腹痛,痛经,遗尿,遗精等。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朋友在婚后如果有正常规律的性生活,却仍有精液频繁外泄,则多是一种病态表现了。临床研究发现,用指压法治疗这种遗精有一定的疗效。

选择什么穴最管用呢?中医认为,选择关元穴最合适,此穴正好处在任脉的循行线路上。此穴在腹下部正中线上,于脐与前阴上方突出骨(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3/5与下2/5交界处取穴。

我们的先祖在养生中特别看重这一位置,认为这就是练长生不老丹的最佳位置,将之称为丹田。这就像种庄稼需要田地一样,这个位置就是种“丹”的田地。一说“丹”,朋友们一定会觉得挺神秘的,如果我们将“丹”理解成“元气”,理解成一种“能量”,就容易明白了。那么关元穴就相当于是储存能量的能量库。

关元穴为全身三大强壮要穴(另外两个是足三里穴和气海穴)之一,有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伤太过,或病后、产后体虚者,均有极佳的强壮作用。

按摩时,以揉压为主,朝尾骨方向用力。按揉时速度要缓慢,力量适中,先向左揉,后向右揉,同样都是180度,揉按完后用拇指尖点压2分钟左右。每晚睡前做一次,坚持一个月,有效后可改为两天做一次。

在按压过程中,还可以在关元穴和神阙穴的周围进行搓擦,手法先轻后重,轻时以小腹部产生热感为佳,重时有酸胀感传至阴部最好。

刺激关元穴还可采用温灸和震颤法:

1.温灸:用扶阳罐每天温灸3~5分钟,有肾强壮阳,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长期坚持使用,功效显著。

2.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你还要这样做——

男性频繁遗精应注意日常生活调养:

1.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合理营养。

2.注意生活起居,内裤不宜过紧,夜晚不要过饱进食。睡觉时宜屈膝侧卧位,被褥不宜过厚。

3.遗精后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勤洗换内裤,以防尿道的炎症。

4.注意调摄心神,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

5.节制性欲,戒除手淫。不看色情书刊和影视音像制品。

·会阴穴是人体长寿大穴

“位置及取穴”:位于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功效及主治”: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痔疾,脱肛等。

会阴穴是任脉上的要穴,为人体长寿要穴之一。

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会阴穴位于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在生殖器和肛门之间会摸到有一个好像是凹陷的小缺孔,这就是会阴穴。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便秘、痔疮、便血、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病症。

那么,如何利用会阴穴来保健呢?

1.点穴法:睡前仰卧半坐,用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然后再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108下,按摩以感觉酸痛为度。

2.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之后,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

3.提肛法:站立,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你还要这样做——

艾灸会阴穴可以缓解前列腺炎。

具体方法:将艾条剪成5厘米的长段,取3段并作一炷,点燃后竖置于干净的痰盂内,将睾丸上提后试坐于痰盂之上,调整会阴的前后或艾炷的位置,使艾炷正对会阴穴进行熏灸。每天进行1次,每次1炷,约需20分钟左右。此方法可温通气血,消瘀散结,有效缓解前列腺炎症。

艾灸时要注意:会阴部的皮肤较为薄嫩,艾灸时患者可穿一内裤,以消除艾烟刺激皮肤所致的灼痛,但是要收紧内裤,使之紧贴会阴以降低内裤对热渗透产生的影响。

·气海一穴暖全身

“位置及取穴”:位于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10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功效及主治”: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

气海穴也属于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它位于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10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中医认为,气海穴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此穴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西医认为,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此穴若与足三里穴、命门穴等互相配合使用,可达到最佳补养效果。

按摩时,我们可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然后,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你还要这样做——

对于阳气不足或者寒湿体质的人,可在气海穴进行拔罐。拔罐之后,局部皮肤的温度会根据身体的阳虚程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温。阳虚严重的人,局部皮肤的温度越低。

而对于因体虚所导致的外邪侵袭,如体虚感冒、婴幼儿感冒等,通过对气海穴拔罐之后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只要不超过38.5℃,病人的神志清晰,精神爽朗,没有什么其他不适,就不要做其他处理。因为这是病人阳气来复,正邪交争,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按摩中极穴缓解膀胱炎有疗效

“位置及取穴”:位于下腹部,于脐与前阴上方突出骨(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4/5与下l/5的交点处取穴。

“功效及主治”:疏膀胱,理下焦,利湿热,调经带。主治膀胱炎,遗尿,遗精,阳痿崩漏,月经不调,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等。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女性朋友多发于男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最容易侵入。

尿意频繁但排量少,尿色赤红如血,排尿前后感到疼痛、不舒适,这多是膀胱炎的主要症状。平时人好好的,突然无法排尿,这也属于膀胱炎。一般来说,脚部、腰部寒冷或是体质虚弱的人比较容易患上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大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引起,慢性的膀胱炎大多是由于尿道结石或是尿道细长、排尿不畅所引起。任何症状若慢性化时,就会比较难治,因此,凡是有此病的人应该及早治疗以免耽误。

中医认为,采用指压中极穴的方法可缓解本病。

中极穴如何为找呢?此穴位于下腹部,于脐与前阴上方突出骨(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上4/5与下l/5的交点处取穴。此穴不但能增强身体精力,对泌尿系统也有特效。

指压时,我们可以一面缓缓吐气一面慢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如果配合指压涌泉穴,效果则更好。

你还要这样做——

膀胱炎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每天多饮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

3.男女双方性交前后都要彻底清洗干净。

4.平时最好选择棉质、吸汗且宽松衣物为佳,一切以清爽、干燥为原则。

5.不要用漂色的卫生纸。

·艾灸神阙穴治疗口疮

“位置及取穴”:位于肚脐正中。

“功效及主治”:神阙穴为人体长寿要穴之一。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口疮等有独特的疗效。

口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腔溃疡”,是现代人经常会患的一种小病症。

一般来说,此病好发于青壮年人,多由实火上攻或虚火上炎所致,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们睡得晚、熬夜,加上现代人爱吃烧烤油腻的食物,使热性体质的口腔溃疡更容易发生。另外,刷牙不当、龋齿的刺激、精神刺激、高烧、便秘也会引起口疮。

口疮多长在上、下唇内侧,舌边、颊黏膜及上腭等处,常以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的溃疡面周围附有一圈红晕为特征。有灼热样痛,当吃东西或受酸、咸、热、辣等食物刺激时疼痛加重。有的人反复发作口疮并可产生多处溃疡,给日常饮食甚至说话带来很大的影响。

得了口疮也不必烦恼,我们可借助艾灸神阙穴的方法,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加快痊愈。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我们可将准备好的艾条点燃,对准神阙穴进行悬灸。直至感觉温热舒适,即将艾条燃端固定在一定高度(距肚脐厘米),连续炙烤10~15分钟,至局部发红为止。每天1次,但要注意在灸时要防止烧伤,同时孕妇勿用。

神阙穴也是人体长寿要穴之一。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你还要这样做——

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就可以预防口疮的发生。

1.饮食要合理。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和油腻厚味的食物,要多喝开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畅通,避免便秘。另外,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这样有利于溃疡愈合。

2.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可预防口疮的发生。经常出现溃疡者,不妨每天早晨起来后用淡盐水漱口。

3.坚持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更应如此。如果一天到晚都坐着办公,不但易患口疮,还会影响整个消化功能。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操劳。

5.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舒畅的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水分穴可消除腿部浮肿

“位置及取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1寸处。

“功效及主治”:通调水道,理气止痛。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水肿等。

很多女性腿部比较粗大,却不是因为脂肪的堆积,而是由于浮肿引起的。引起浮肿的原因多是因为我们身体里储存的水分过多,或水分不能很好代谢,就会出现水肿腿。

对于长时间坐在座位上不爱运动的白领丽人,或是常做“空中飞人”的空姐来说,双腿略有浮肿更是家常便饭。此外,过度疲劳、工作日夜颠倒,也会让身体水分运行受阻,产生浮肿现象。长久下来,脚腕会变粗,膝盖也会长出赘肉,不知不觉就变成“象腿妹”了。

怎样消除腿部的浮肿呢?预防的方法就是多锻炼肌肉,让血流顺畅,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须持之以恒。平时多动动脚,能让血液循环变得更流畅。按摩或指压也可有效排出体内废物,使双腿自然变细。

按摩水分穴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避免腿部浮肿。水分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1寸处。

我们可在睡前平躺在床上,用食指压水分穴20次。只要每天坚持按摩,腿部浮肿就可以轻松消除了!

你还要这样做——

要预防大腿不再浮肿,我们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不要长期久坐或久站,一定要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

2.多吃蔬菜、粗粮等粗纤维的食物;多选择冬瓜、木耳、冻豆腐等有利于排出人体多余水分的食物。

3.坚持运动,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4.由于白天都是久站和久坐姿势,重力作用造成静脉回流差,导致的下半身浮肿。腿部浮肿厉害的MM,可以在睡觉的时候将腿部垫高一些,这样做可以避免血液堆积在足部,达到预防下半身浮肿的效果。

·食欲不振刺激中脘穴

“位置及取穴”:在上腹部,在肚脐上约拇指宽加上四指宽处。

“功效及主治”:和胃气,化湿滞,理中焦,调升降。主治胃脘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难以始终如一,但不管怎样,在进食上必须要做到营养健康,但是有很多现代人却因种种原因而出现食欲不振的问题。

何为“食欲”?这是一种想要进食的生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称为食欲不振。通俗点说,就是没有了想吃东西的欲望。

对于现代人来说,偶尔不吃东西是对身体有益的。因为这样可以使胃肠或排泄器官得到休养,同时身体状况也得到调理的机会,自然会产生食欲。但是经常性的食欲不振又会涉及到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所以这种食欲不振的问题要重视起来。

一般来说,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多种。比如说,有的人由于疲劳或精神紧张,可能导致暂时性食欲不振,这是属于比较轻微的现象;还有的人由于过食、过饮、运动量不足、慢性便秘,也会引起食欲不振。此外,精神因素、女性在怀孕初期、某些疾病因素,都有可能引起食欲不振。

对于非疾病性的食欲不振来说,除改进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按摩任脉上的中脘穴来解决。

中脘穴在上腹部,在肚脐上约拇指宽加上四指宽处。当食欲不振时,可找双卫生筷,用筷子头反复刺激中脘穴5次,胃部就会感觉较为舒服。

你还要这样做——

食欲不振的防治小妙方:

1.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选择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藕粉、山楂等。

2.少吃白色精制食品。常吃精制白面粉所制造的白面包、面条及米等主食,会导致慢性的食欲不振。

3.学习正确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补充各种营养成分,例如烹调胚芽米汤、蔬菜汤、蔬菜汁等。

4.消除精神的紧张或压迫感。精神紧张会影响自律神经机能,还会使胃肠机能减弱。

·上脘穴最能增加你的胃动力

“位置及取穴”:位于我们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功效及主治”:健脾和胃,化痰祛湿,疏理气机,宁神安志。主治胃动力不足,胃痛,腹胀,反胃,呕吐等。

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有的人以为这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其实这可不是小毛病,因为这可能是你胃动力不足的警告信号。

什么是胃动力?它就指的是我们的胃部肌肉的收缩蠕动力,这其中包括胃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胃肠动力不足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当人的胃动力不足时,就会发生上腹胀满、易饱、饭后腹胀、恶心、呕吐等多种消化不良症状。

早饱、腹胀等症状会影响我们正常进食,也会影响机体对正常营养物质的吸收。

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因素,比如吸烟过度,就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造成胆汁反流;饮酒过多能使胃黏膜受损,也会引起胃动力障碍;暴饮暴食或是吃过多的土豆、红薯、萝卜、板栗等食物时,会使胃的负荷超过常态,胃部肌肉蠕动力量不足,不能按时排空,积存食物过久,时间长了会导致胃动力不足。

此外,胃排空减慢可导致食物在胃中滞留时间延长,胃酸分泌增加,进而造成黏膜损害,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胃炎。胃炎会进一步促使胃动力减缓,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胃动力不足,我们可以找上脘穴来帮忙。

上脘穴位于我们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平时感觉消化不好时,就多按摩此处。

你还要这样做——

为了保持正常的胃动力,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用餐后不要立即躺下,避免睡前吃东西。

2.饮酒适量,且不宜饮混酒;不要在疲劳时吸烟;少饮浓茶,尤忌空腹喝浓茶等。

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4.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既消耗了体内的能量,又刺激了胃肠道的蠕动,对促进胃动力,改善胃的功能状态可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