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血染的王冠
7843300000006

第6章 隋炀帝:最出色的演技派

生活如演戏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很是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它能给人们极大的精神愉悦和享受,许多艺术形式都无法和它相比。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剧本、导演和演员——尽管这三者究竟谁在电影中起最关键的作用,大家相争不已,但是在观众心目中,演员无疑是最有魅力的,不然世界上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追星族(而不是追导演族或追编剧族),明星们的收入与导演和剧作家比起来,更是天壤之别。

不过,据笔者来看,古今中外,一流的演员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过去中国的戏班子在演出的时候,每每会在舞台两边的柱子上挂上一副对联: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演员们再会演戏,却总是演不过现实当中的人。

生活是个舞台,生活中的人凭本色演戏,他们演出的都是一个个真实的自己,因此,用戏剧术语来讲,他们属于本色演员。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政治舞台是最耀眼、最高贵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不能仅凭本色,更要凭高超的演技。因此,只有最优秀或者是最牛逼的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长袖善舞。一个不留神,稍微露点破绽,不仅要被轰下台去,往往还会玩丢了卿卿性命,因此,能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中演出并多多少少成为被人记住的人,必须有超乎寻常的演技,他们理所当然被视为出色的演技派。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或政客们多喜欢看戏,但我敢说,他们对于戏台子上的演员从内心是看不起的,不然不会给这些人以“戏子”的蔑称。从根本上看,他们不但是弄权的高手,更是演戏的高手。不会演戏,如何弄得了权?而他们演戏的风险,比起高空走钢丝、头顶飞刀之类的把戏更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正是:能把政治舞台上的戏演好了,什么样的角色全不在话下。

有些人不信这个理,那么把隋炀帝的故事讲给你听一听,也许就不得不服了。

弱智的想法

隋炀帝的父亲叫杨坚,杨坚是北周的丞相、周宣帝的岳父。周宣帝荒淫无度,因为贪恋酒色,不愿上朝,竟然即位才一年,就把皇位传给才7岁的儿子,做起太上皇来,为的好一心一意地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终因纵欲过度,22岁时便死了。

皇帝退位做太上皇,历史上不是没有,多半是被逼无奈,如唐明皇,把个大唐的江山差点在手里弄丢了,只好去过“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的寂寞日子。那个听信秦桧杀害了岳飞的宋高宗也是因对金朝一味的妥协政策引起朝野不满而不得不提前退休的。也有是做皇帝做得太久了,用退休来标榜自己英明和贤德的,如乾隆。像周宣帝这般为了淫乐而在年仅20岁的时候就主动申请当太上皇的,历史上大概唯有他一个。

太上皇死了,北周剩下小皇帝宇文阐孤儿寡母,而那“寡母”又恰好是杨坚女儿,便给杨坚篡夺政权提供了机会。

尽管杨坚手握朝廷权柄,身为大丞相,封随公(后更封随王),又是皇帝岳父,但宇文皇帝家族以及满朝文武反对他的不在少数,他夺取政权的道路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就连他的女儿杨丽华看出老爸的篡权野心,也为他十分地悲痛惋惜,以致杨坚后来为了女儿的幸福,劝她不要当寡妇,改嫁他人,杨丽华坚决不听,誓死拒绝,杨坚只好作罢。

好在杨坚的老婆独孤夫人对老公的举措全力支持,并用“大势如此,既已骑到虎背上,就下不来了”之类的话鼓舞他,最终坚定了他的决心。

要说杨坚的夫人独孤氏,倒是历史上一位女强人。她出身鲜卑贵族,父亲独孤信官至宰辅。她14岁嫁给杨坚,两夫妻恩爱有加。杨坚每次上朝,她和丈夫同车而去,一直把杨坚送到朝堂前,然后就坐在车上等丈夫下班,又同车而回。两人相互表示要对对方忠贞不二,甚至在一起发誓:绝不准许有小老婆的孩子——这实际上是对杨坚夫权的单方面限制。

独孤氏当皇后以后,这方面依然没有放松,杨坚有一次看见一个宫女姿容很美,在她那儿留宿了一晚,次日,独孤皇后就把那个宫女杀了,让杨坚很没面子。尽管皇后善妒,杨坚却很是理解。他对自己的臣下说:“从前的帝王,偏爱小老婆,嫡子与庶子互相争斗,总要弄到罢黜太子,另立储君,甚至把国家搞亡。我从没有小老婆,五个儿子,都是同一母亲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骨肉手足,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然而,儿子有嫡庶之分,会相互争夺,一母同胞,在权力面前照样你死我活。杨坚这位饱经世事的政客加皇帝,竟然生出如此天真的想法,不是被独孤皇后所欺骗,就是自己骗自己,终于让杨家天下演出了一场悲剧。

不懂眼色的杨勇

杨坚夺得天下,首先想到的是让皇权永固。他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以封国为国号。但又迷信,认为随国的随有个走字底,有随时开步走的危险,于是便自造了一个字,将“随”的走字底去掉,是为“隋”,他以为这样一来,隋王朝便会杨姓江山万年牢。

杨坚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是为太子;次子杨广,封晋王;三子杨俊,封秦王;四子杨秀,封蜀王;五子杨谅,封汉王。

太子杨勇,史书上说他性情宽恕忠厚,诚恳豪爽,从不虚假伪装。作为太子,杨坚时常让他参与军政大计的商量,他无论与老爸意见合不合,都会直接说出来,他是个不会演戏的人。而晋王杨广与之虽是一乳同胞,性格却截然相反,是个天生的好演员。

从他们处事的行为及后果看,杨勇天分不差,但也不算太高,按照古人说法,不过“中人”——也就是中等人才的水平。而杨广天赋要比大哥高许多,才能够欺瞒天下,最终实现他的抢班夺权的理想。

下面我们分别说说这两兄弟的事儿。

前面讲了,杨坚夺得天下后,吸取前朝教训,采取了诸多巩固政权的措施,将“随”改成“隋”只是措施之一,其余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把陈国国都南京的宫室城墙全部拆毁,作为农田来耕作,以防这儿成为未来的反叛者的基地。所以,南京我们都知道它是六朝古都,但它现在的城墙其实是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开始修建的。

他还带头实行俭朴的生活,反对奢靡风气,减免田赋,赏赐功臣,但对攻破陈国首都、擒得陈国皇帝的名将韩擒虎,却因其纵容部下奸淫宫女而不予加官晋爵,等等。

但是,偏偏太子杨勇不懂得看老爸的眼色行事。大约他觉得自己已经稳居太子宝座,只要舒舒服服过好日子,等着健健康康接老爷子的班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别的什么。他手下一班随从,大概也这么想,居然就没有人给他提个醒:敕封太子不过一张纸的事情,这张纸随时可以撕了重写,哪怕写个七八上十张,你也没脾气。

杨勇开始过好日子了。

他这个王宫里长大的公子哥儿,喜欢美酒、喜欢美食、喜欢美女,食色性也,他都喜欢。作为男人,他还喜欢甲胄兵器和宝马,还喜欢金银珠宝等等,等等。他明知道皇帝老爸提倡节俭,却以为这不过是一句口号,或者是装装样子的玩意儿,不予理睬。一次,蜀地人把他们那儿制造的精细铠甲送了一副给他,他爱不释手,自己又让人加上华丽的装饰,然后穿在身上炫耀。

皇帝老爸看了,不禁脸一沉,把他教训了一回。

老爸说,自古以来,帝王奢侈豪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长久的。你作为储君,应该以节俭为第一原则,这样才有资格祭祀皇家祖庙的。想我从前穿过的衣服,每种我都会留下一件,时常观看,为的是自我提醒和警戒。我怕你今天有了皇太子的身份而忘记了从前过的平民日子,所以特意把我从前用过的佩刀一把和我经常吃的菹酱一盒送给你,为的是让你不要忘记过去……

老爸的话既严厉又饱含希望,让我们今天的人读了,都感觉确实有些语重心长,无奈杨勇听不进去,或者听进去了不肯贯彻执行。

人一有了权势地位,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就蜂拥而至,让那个主角防不胜防,最后弄到神经麻痹,思维麻痹。

冬至,在农业立国的时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这年冬至,文武百官都到太子居住的东宫朝贺,这于礼法是不符的。杨勇不但不加劝阻,反而摆出乐队,公开接受朝贺——这就犯了大忌。

皇帝老爸不高兴了。他问大臣:“我最近听说,冬至那天,内外百官都到东宫朝见,这是什么礼数?”

杨坚当了那么多年的朝廷大臣,从左丞相一直做到掌控绝对权力的大丞相,皇家的规矩哪能不懂?他这是明知故问。

一个叫辛直的官员回答:“前往东宫,只能算是祝贺,不能算是朝见。”

太子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于皇帝老爸来说,终究还是个臣子,和其他官员们在身份上是一样的,当然不能让别人来朝见自己。所谓“朝”,按照周代的礼法,是诸侯见天子、臣下见国君、儿子见父母才使用的词,其余场合断不可用。辛直是太常少卿,主管祭祀工作的,对这一套相当地熟悉。

你回答得虽然正确,但还是打了马虎眼,这点杨坚心里明白如镜。他马上追问:“如果是祝贺的话,应该三五人或数十人,随来随去,怎么有关单位传令召唤,定时集体集合,而太子杨勇也身穿官服,陈设乐队,正儿八经坐在家里等待?这是允许的吗?”

辛直这下没词了。

为此,杨坚专门下达了一份文件,重申君臣之间的礼仪差别,禁止这种越轨行为再度出现。

老爸对儿子,也即杨坚对杨勇的信任,自此开始出现裂痕——他怀疑这个太子没安什么好心,有抢班夺权的嫌疑。

应当说,杨坚的革命警惕性是非常之高的。

杨坚对太子不满,倒还存了一份“以观后效”的心,但皇后老妈这个女强人,她看人则一下子把人看死了。

独孤皇后观察儿子的角度与老公不同,她最专注的地方是儿子们对待老婆的态度。

在她眼里,杨坚虽贵为天子,还是蛮遵守当年与自己的约定,不敢与旁的女人随便乱来。杨坚偶尔失足与宫女睡觉被她发现,她立即将宫女杀死,杨坚气得一个人骑着马跑出皇城,一口气狂奔了20多里地,最后被手下近臣好劝歹劝劝了回来,却不敢发作,仍旧规规矩矩地和自己做夫妻——这才是好男人的表现。那么儿子们是不是好男人,也得看他们对待老婆是否忠诚。

这一条,太子杨勇就不称皇后老妈的意。

当初杨坚还没当皇帝的时候,为了政治联姻,由父母做主,杨勇娶了西魏皇族女儿元妃为妻。但杨勇不喜欢这个正妻,他在东宫搜寻了很多美女,其中一个叫云昭训的美女艳丽照人,压倒群芳,尤其受到宠爱。

小老婆受宠,元妃心情自然郁闷。一日心脏病发作,只两天时间,就魂销魄散,离开人世。

这让独孤皇后十分伤心。她认为,元妃离世,很不正常,一定是遭人毒手,才有此下场,因此把儿子杨勇叫到跟前,好一番训斥。怀疑只是怀疑,没有一点证据,也不好给谁定罪,这事暂时就这么过了。但独孤皇后心里却一直耿耿于怀。

元妃死了,杨勇自然让云妃主持后宫。云妃一口气给杨勇生了三个儿子,其余嫔妃中:高良娣生二子,王良媛生二子,成姬生一子,其他女人还生了几个儿子,杨勇可谓儿子成群。

按照常理,多子多福是中国人的心理习惯,皇家同样也不例外,多少朝代都因皇家血脉不足、后继无人而忧心忡忡,杨勇如此多产,作为母亲本应高兴,但独孤氏却与别人不同。

她总是想到自己亲自给杨勇定的亲,那位可怜的元妃就这么香销玉殒,没有留下半点骨血,这完全是太子杨勇的过失。不是杨勇喜新厌旧,元妃哪能死得这么早?因此她开始专心查找杨勇的过失。她也许不是有意与自己的儿子过不去,而是她仇恨所有不忠于妻子的男人。杨勇作为太子,不忠于妻子,同样值得愤恨!

杨勇不是个好演员,当然也就当不了合格的政客。他最后被从历史舞台淘汰出局,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太子、储君,身份虽然尊贵,但也容易成为出头的椽子,他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被人盯着,稍微疏于防范,就成了别人的靶子。

皇帝和皇后从明处盯着杨勇,他尚且不知收敛、不知警惕,而他的弟弟杨广从暗处盯着他,他更是毫无防备。

超级演员杨广

杨广这个人,长得一表人才,是个标准的帅哥,人又聪明,才华横溢,写得一手漂亮辞章。他性格沉默稳重,对朝廷大臣们都彬彬有礼,从不以皇子身份摆架子。另外,他还能打仗,在剿灭隋朝最后一个劲敌陈国的时候,杨坚数路大军齐发,共出兵51万多人,晋王杨广受命为元帅,包括秦王杨俊、皇亲兼重臣杨素、名将贺若弼、韩擒虎等,名义上都受他节制和指挥。

灭陈一战,打得相当漂亮。尽管此前杨坚为此做好了一切铺垫,打好了一切基础,毕竟杨广是前敌总指挥,要记功他可以记首功。

进入陈国首都建康(即南京)后,杨广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效仿当年的萧何,封存府库,金银财宝一样不取,倒是把所有的文书图籍档案统统搜集,严加保管。那些效忠陈国皇帝、与隋朝军队拼死抵抗的将领,俘虏后一个不杀,均以礼相待,而那些只知谄媚讨好、欺骗和蒙蔽君王、出卖陈国利益的奸臣,尽管他们在隋军打来后一个个相继投降,他却不领他们的情,将他们绑缚起来斩首示众,以向陈国百姓谢罪。

杨广的这些行为,很让朝野军民看好,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个正人君子,贤德王侯,只有老奸巨猾的杨素看出了他的猫腻。

杨广伪装得实在高明,让人看不出任何破绽,但依然有蛛丝马迹被比他更聪明的人察觉。

陈国皇帝陈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当皇帝,只知道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他整日和一班弄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饮酒吟诗,几乎不理朝政。甚至隋朝军队兵临城下时,他仍喝得酩酊大醉,前线发来的告急文书,他竟然连拆都没拆,统统丢到床底下,以至隋军攻入皇宫后,在他的床下找到这些信件,都不禁大为惊奇。陈叔宝好女色,他宠爱的一大堆妃子中有个叫张丽华的,最是娇媚无比。有人形容张丽华的美貌,说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这个女人不仅外表秀美,而且脑子尤其聪明,她虽然出身贫家,但“吹弹歌舞,一见便会,诗词歌赋,寓目即晓”,陈叔宝陈后主把她宠爱得不得了,经常是一边接见臣属,一边还把她抱在怀里,淫狎抚弄。

张丽华记忆力格外惊人。大臣们奏报的事情有时太多,专掌记事的宦官们都记不下来,而张丽华却能逐一说出,无一遗漏。她还能同时提出处置方案,脑门子转得比皇上还快,这让陈叔宝省却不少心。最终,陈国国家大事,基本由张丽华说了算,买官要官的、包揽词讼的,都要走张丽华的门子才行得通。

张丽华的美貌和聪明,不仅陈国上下无人不知,就连敌对的隋国也传得沸沸扬扬,这让本身就拥有众多妻妾的隋国皇子杨广垂涎不已。在隋军攻入南京后,张丽华和所有陈后主的嫔妃宫女全被扣押,杨广特意指派专人向老将高颎索要张丽华,高颎仗着替隋朝的创建立下过大功,全不买杨广的账。他说:“从前姜子牙蒙面诛杀妲己,今天怎么可以留下张丽华!”他把张丽华押到南京市内的玄武湖旁,一刀给咔嚓了。他这样做,本是好意,他认为陈后主之所以丧国,与喜好张丽华这样的女人不无关系,他不忍隋国步其后尘。但杨广不领这个情。他一听高颎竟然把张丽华杀了,心头大恨,他说:《诗经》里面说了,“无德不报”,高颎呵高颎,你这番行为,哪怕是恩德,我也是一定要报的!

高颎最后被夺位的杨广找罪名处死,说明杨广记仇十分之深刻。

就凭杨广索要张丽华这么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老狐狸杨素便嗅出了他的味道。在杨素弟弟杨约劝他协助杨广夺嫡时,他说了一句话:“你看晋王有人君之德吗”?

杨约回答:“晋王才兼文武,且有仁德,朝野上下,众口皆碑,连他老爸老妈都非常认可的。”

杨素说:“你忘了张丽华的事情吗?”

他认为,就凭张丽华一事,他可断定,杨广此人绝非善类。但弟弟杨约的想法是:要是帮助杨广夺嫡成功,他们家便是头号功臣,杨广再坏,对咱们功臣又是近亲之家,总得关照的吧。可怜杨素被利益迷了心窍,果然帮助杨广夺嫡成功,最后杨广给他的评价是:不是杨素老头死得早,我一定要灭了他们全家!

但是,此时杨广的伪装还是非常有迷惑力的。

杨广坚决贯彻执行皇帝老爸关于反对奢侈、厉行节约的号召,身上穿的衣服、家里面的摆设都很不讲究,车马和仆人也简简单单,毫不奢华。他自己的宫里美女成群,但有时杨坚和独孤皇后来他这儿,他便把美女们藏起来,却专门准备了一些又老又丑的妇人,身穿简陋衣装,出现在父母面前。他还故意在墙上挂了一把断了弦的琴,琴上落满灰尘,让父母看到,自己是不搞玩物丧志那一套的。

张丽华他没得到,但不影响他玩弄其他女人。不过他比老兄杨勇做得绝也做得聪明的是,除了老婆萧氏之外,其他妃子和宫女怀了孩子,一律堕胎,万一生了下来,则全部偷偷弄死,以至最热切地希望男人为女人“守贞”的独孤皇后对他非常地欣赏,简直把他当作爱情专一的典范来看待。

皇帝最重视生活俭朴,皇后最重视爱情专一,这两条,杨广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之好,这就把太子杨勇完全给比下去了。

不过,要想篡夺太子的位子,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一个坎儿迈不过去都不行。杨广对此是绞尽脑汁、深谋远虑。

他要继续把这出权力争夺的戏演下去,而且一定要演好。他要拿出炉火纯青的手段,争取成为一名最出色的演员!

光领导信任还不够,还要建立牢固的群众基础,野心家杨广对这一点有着本能的敏感。他的群众工作做得广泛、细致而又深入。

皇帝老爸和皇后老妈经常会差遣人到各位皇子那儿去,传个信啦,送个礼物啦什么的,顺便也观察观察儿子们都在忙些什么。

太子杨勇对皇宫里来的人照样一副太子派头,架子哄哄,像接待臣仆。按说这样也不算错,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即使是皇帝身边的人,也是我们杨家的下人,你伺候老爹老妈,对老子也得照样伺候着——这就是杨勇的公子哥儿习气。

杨广则不一样。每次皇宫里来了人,无论是侍从还是仆役,杨广都会带着老婆萧氏站在门口,恭恭敬敬地迎接,口口声声地致谢,好酒好肉招待,回去后还送上一份厚礼。

两相比较,杨广在宫人们那里又得了一票。所有去过晋王府的人都说:哎呀,那个晋王真是好人呵,做人比别人强得多了——这个别人,谁都知道指的是老大杨勇。

杨广对朝廷的文武官员刻意巴结,对读书人也很注意礼貌,甚至对士兵,都表现出一副体贴关怀的姿态。有一回,他外出打猎,恰逢天下起雨来。身边的人早为他准备好了雨具,要往他身上披,可他却大声说:“士兵们都被雨淋着,为什么单单给我披雨具呢”!坚决让随从把雨具拿掉。

他的种种表演,终于将所有的人都蒙骗了,无论什么人都这么认为:晋王杨广真是难得的好人,他比那几个兄弟不是强一点,而是强多了!

有了群众基础,有了社会舆论,杨广的计划终于可以朝前迈进一大步了。

夺嫡成功

他开始了正式的夺嫡行动。

他采取了两个大胆行动,一个是直接向母后进行试探,第二是寻找最有力的同盟军。

对于皇帝来说,政权的依托是军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道理,他们当中没有人不懂,所以一定要把军权放在亲信手里。而最亲信可靠的人,非家人莫属。

隋文帝杨坚让自己几个儿子分别掌管几个要害地方的大军区,如四子杨秀担任益州军区司令、汉王杨谅担任并州军区司令、晋王杨广担任扬州军区司令。

他们既然担任地方军区司令,就要去任上工作,同时也和别的大臣一样,每到一定时间须返回京都觐见皇上并述职。

这次,杨广述职后,进宫辞别母后。他知道独孤皇后对太子不满而对自己印象很好,便将计就计匍匐在地,假装舍不得离开母亲的样子,流泪痛哭,直哭得独孤皇后也老泪纵横。

见母亲流泪了,他知道机会到了,立即把心里预先想好的话说出来。他说:“我性情愚昧卑下,只知道兄弟手足之情重要,却不懂为什么让大哥不高兴,对我一直怒火不息,想要置我于死地。我离开了母亲,生怕会受到曾参那样的谗言和陷害,也害怕自己的酒杯和菜肴被人下毒。呜呜呜……”

人家说,心有成见是最可怕的。独孤皇后一直对老大杨勇在女人问题上喜新厌旧心有怨愤,对元妃的死心存疑虑,杨广一番话,勾起了她的积恨。她张口便说:“这个太子越来越让人讨厌。我给他娶了元家女儿,他竟然不当回事,对元妃毫不尊重,却宠爱那个阿云,跟她生下一群猪狗(母亲对儿子的责难竟然如此刻毒尖利。云妃所生的儿子不也是她的孙子吗)。上次元妃的死,定有蹊跷,可惜我无法深入调查,他今天又对你这个样子。我还在世,他已经这般蛮横,要是我死了,你岂不成为鱼肉任他宰割(老太太此时已经完完全全丧失了对儿子的判断力)?”

讲到这里,她意犹未尽,又说道:“我一想到东宫(太子的宫殿)连嫡子都没有,心里就很是不安。你们老爸万岁之后,就是太子继位,太子之后又是他的儿子继位。你们几个兄弟以后竟要向阿云的孩子叩头问安,我心里真的是无比难受哇(这老太太也太深谋远虑了,竟然连老公死后甚至太子死后的事情都想了个遍)!”

老娘把话说到这个分上,杨广心中喜不自胜。他立即再度叩头流泪,仿佛这种事情就要发生在眼前一样。

独孤皇后被次子的哭泣所感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太子杨勇的帽子给摘了,把它戴在杨广头上。

皇后老妈的心理活动,杨广察言辨色,完全窥测到了。

但太子的废立不是那么简单的,当年汉高祖刘邦想废立太子都没能成功,因为争夺皇位,皇子之间弄到两败俱伤的数不胜数,所以,还要有更强有力的措施,以保证夺嫡成功。下面,他开始收买有实力的同盟军了。

他先是通过保举老将宇文述担当要职,宇文述投桃报李,劝他说:大臣当中,皇上最信任的是杨素,只要杨素加盟,成功就有了百分之好几十的把握。于是杨广给了宇文述大批金银财宝,让他与杨素联络。

宇文述先找到杨素的弟弟杨约,借口与他赌博,把所有金银财宝全部输给了他,然后才告诉他:这些钱财,实际上是晋王赠送的。

杨约一听,不免大惊,情知杨广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才会对自己如此“行贿”。

宇文述把杨广的计谋一说,连引诱带恐吓,把杨约说得连连点头,不得不同意去冒这个杀头的危险。宇文述的话是这么说的:“如今太子失爱于皇后,皇上也对太子不满,你的哥哥杨素是头号宠臣,如果在这个时候,请立晋王为太子,也就是他一句话的工夫。立下这一功,晋王必然刻骨铭心,感激不尽。”他下面的话没直说,意思杨约当然明白:如果不肯赞助,这边箭已上弦,势在必得,一旦夺嫡成功,能有你们哥俩的好果子吃吗?

杨约立即去说服哥哥杨素。前面讲了,杨素老奸巨猾,他看出杨广不是善类,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答应倾力赞助这场谋反行动,因为他判断杨广一定会成功,他把宝押在了杨广一边。

杨素和独孤皇后联手做工作,终于让杨坚产生了换太子的决心。

当然,真正处理这事儿,杨坚还是谨慎的。他悄悄找了几回算命先生进宫,给所有的儿子相面,一个叫来和的算命先生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富贵无法形容(不知此人是否杨素安排)。”

杨坚又问大臣韦鼎,韦鼎说:“皇上皇后所喜爱的,就应传位给他,我不敢做任何预言。”

韦鼎虽说不敢明说,但意思却已经很清楚了。

后来,天文台长袁充又报告说:“臣夜观天象,皇太子应该罢免”。借天意来说服皇帝,其幕后指使只能是杨广,不会是别人。

杨广又收买了东宫官员姬威,日日侦察杨勇的隐私和过错,广为散布,弄得朝野一片喧哗。

终于,杨广认为时机成熟,开始了夺嫡冲刺的最后一棒。

他知道,能让老爸下最后决心的只有一条:叛逆罪!

他让姬威以太子手下人的名义检举揭发,说太子要谋反,并以他私养了1000匹马作为举报的证据之一。后来杨素奉命诘问杨勇,杨勇心头不服,反唇相讥说:“我听说你家里养了几万匹马。我作为太子,养1000匹马怎么就是谋反呢”——当然,他此时的反驳已经毫无意义。

终于,隋文帝杨坚将杨勇的太子桂冠换到了杨广头上,并将杨勇交给新任太子杨广看管。

杨勇失去太子桂冠,连同所有封号、官职甚至儿女的“亲王”“公主”封号都被掳夺,囚禁在杨广的宫殿里。他屡次提出要见老爸,杨广当然不允。万般无奈,他爬到一棵树上,对着隔壁的皇宫大喊大叫,希望老爸能听见,并接见他一下。杨广向老爸的解释是:杨勇已经疯了,魔鬼附体,不可救药了。

继续表演

杨广夺嫡成功,遂心当上了太子,但他的表演艺术还要继续下去,因为杨勇的太子可废,自己如不谨慎,也有可能功亏一篑的。

册封新太子的时候,发生地震,杨广立即主动请求,将自己的官服车马用具等等,都降一级使用。东宫官员对太子不可自称“臣”,以显示和皇帝的区别。这一手,当然为的是让老爸宽心。

两年之后,59岁的独孤皇后安心地去世了,她万万想不到的是,隋朝天下等不到三代,在杨广手下就被彻底葬送了。

母后死了,太子杨广当着老爹和宫女、宦官的面,哭得死去活来,几乎断气,让所有在场的人深为感动。他这招演技,丝毫不露破绽,那些荣获奥斯卡奖的演员们恐怕都得自愧不如。他一回到自己宫里,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不仅有说有笑,还大吃大喝。这样快速地变脸,他已修炼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了。

按照规矩,太子必须在母后的棺椁旁守丧,守丧期间饮食必须俭朴,禁沾荤腥——这不是要杨广这个花花太岁的命吗?不过这难不倒他。他让人每天送饭食进皇宫来,为防止门卫发现,将肥肉、干肉和咸鱼塞进竹筒里,用蜡封口,再藏在头巾里面,神不知鬼不觉,既演好了孝子的戏,又享受了公子的权益,真是快活得很耶。

杨勇已经是死老虎了,但四弟杨秀对杨广当上太子愤愤不平。杨广历史知识不缺乏,他按照汉武帝时宫廷里夺嫡故事中的巫蛊事件,也模仿借鉴了一回。

他让人暗中制造了两个人形木偶,用绳索绑住木偶的手,并用铁钉钉在它们胸口,再加上脚镣手铐和层层枷锁。木偶的背上分别写着“杨坚”“杨谅”字样,埋在华山脚下,指使杨素的人把它们挖出来。同时,还伪造了一份谋反的文书藏进杨秀的文件夹里。

杨坚大怒,诛杀杨秀身边100多人,又把杨秀贬为平民,软禁在宫内。

独孤皇后去世,隋文帝杨坚虽然难过,同时也感到松了一口气。终于没有人干涉他的自由了,他开始纵欲起来,收纳了好些美女在身旁。

文帝收留的美女中,有两位最受宠爱,一位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陈夫人(号宣华夫人),另一位蔡夫人(号容华夫人)。特别是陈夫人,本是皇家公主,生得国色天香,且又性情聪慧,着实让文帝爱不释手。但毕竟年过花甲,岁月不饶人了,耽于淫乐,使他感到身困体乏,力不从心,便想到麟游县的仁寿宫去度假。

可是,他到了那儿就一病不起。

他嘱咐亲信重臣进宫侍奉,其中包括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太子杨广入住旁边的大宝殿,以便随时可以召见。

杨广仔细观察了父亲的病势,知道已来日无多,便给同住在仁寿宫里面的杨素写了封信,请教一旦老皇帝驾崩,他该采取些什么措施。杨素回信一一作答,封口后让宫女送回杨广处。

没想到阴差阳错,那宫女竟将回信送到老皇帝杨坚手上,杨坚看过后,大为震愤、怒火攻心,气得险些一命呜呼。在陈、蔡两位宠妃的照料呵护下,才算平复下来。

这么一折腾,杨坚疲惫不堪,朦胧入睡。可睡到天蒙蒙亮时,恍惚中陈夫人慌里慌张从门外跑了进来,神色紧张,气喘吁吁。他心生疑窦,便一再追问。陈夫人眼泪就掉了下来,只说了声:“太子无礼。”

原来,两位美人侍候皇帝,夜半也疲倦了,陈夫人起身去上茅厕(也有说起身更衣),谁知太子杨广一直在外面窥测。见陈夫人袅袅婷婷,进了自己的卧室,他便蹑手蹑脚跟了进去,一把抱住,就要非礼。陈夫人本就疲倦,这一来惊吓不已,拼命挣扎,才得脱身。也有史书讲太子非礼的是蔡夫人。蔡夫人在隔壁宫殿遭到杨广强暴,但她不肯相从,弄得脸上带伤、头发凌乱,跑回杨坚榻旁,状告“太子无礼”。

这一下,可真要了杨坚的命了。可惜他已起不来床,只能用手擂床,大骂:“畜生,怎么能把大事交给他,独孤害了我也”!

于是,他立即召见柳述、元岩,二人慌忙赶来,杨坚口称:“快召我儿”!

两人还以为是召太子杨广,正待起身,文帝又补了一句:“不是杨广,是杨勇”。此时,他终于醒悟到,杨广所有的作为,都是演戏给自己看的,自己聪明一世,居然被这个狡猾的儿子给彻底骗了。

他要重新起用杨勇,恢复他的太子地位。

但,为时晚矣。

柳、元二人正根据皇帝的旨意起草诏书,一场宫廷政变已经开始了。

杨素得到讯息,即刻更换警卫、控制宫廷出入,而宇文述、刘恕、郭衍、杨广太子宫左庶子(即总管)张衡等分别带着人马进宫,闯进杨坚居住的地方,不由分说,将刚刚写完诏书的柳、元二人捆绑起来,宇文述宣读了一份假诏书,说二人侍疾谋变、图害东宫,送进大牢,关了起来。

然后,张衡一人进入内殿,将侍候杨坚的陈、蔡二夫人连同全部宫女统统赶了出去,接着,就听见里面传出皇帝杨坚痛苦呼喊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

不久,皇上的声音低落下去,终归于无。张衡从内殿出来,向太子禀报,说皇上驾崩。杨广便带着人进入里面,只见杨坚双眼圆睁,甚是恐怖。旁边屏风上溅了点点血迹,让人起疑。

当天晚上,太子杨广让人给陈夫人送去一个金匣子。陈夫人以为太子送毒药来了,要自己自尽,不肯打开,她身旁的宫女们也一个个神情紧张。要是陈夫人死了,她们自然也会随同被处死。

经过宦官再三催促,陈夫人不得不将金匣子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几个同心结。

杨广这个花花公子,到这个时候还玩儿浪漫。

老头子刚死,陈夫人感情上当然转不过弯来,不肯接受。但伺候她的宫女们不干,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怎么能让陈夫人的所谓“守贞”给黄了呢?她们一齐硬逼着她收下匣子,并叩头谢恩。

既然接受了杨广的同心结,杨广就毫不谦虚,马上过来,将陈夫人扯到床上,成就了一番云雨。

一个星期之后,宣布发丧,杨广继位。不久便伪造遗诏,将杨勇和他的10个儿子全部处死。杨勇知道有诈,不肯服毒,传旨的杨约硬是用绳索将他吊死。除早已过世的杨俊外,仍在世的兄弟杨秀、杨谅也被杨广逼死。

原形毕露

篡权后的杨广,开始了他性格和形象上的惊天大逆转。他杀死了老将高颎,还将在他夺权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张衡、宇文述贬作平民。杨素在他继位后两年病死,不死的话,杨广亲口说了要准备将他家灭族。

上台后的杨广,第二年就征发劳役200万人修建洛阳城,同时开工的还有全长2500公里的大运河,为此横征暴敛,尽情搜刮民财。他四处用兵,三征高丽,仅对高丽用兵,就损失将士30万人。

他沿着大运河南巡江南,随行舰船好几千艘,前后绵延100公里。船只行走不用桨划,而用民夫拉纤。拉纤民夫全部身穿绸缎,共计80000多人。所过地方,250公里以内的州县都必须负责供应船队饮食,每个州每天要出动100辆牛车来运送各种精美食物,吃不了的就地扔掉。

杨广母亲死时,他哭得悲伤欲绝,但他自己的太子杨昭死时,他只哭了几声就止住,并立即开始歌舞演出,一点也不痛惜。

杨广和那些亡国之君如陈后主、李后主们一样,喜欢写诗,也确有文采。他当晋王时,引才学之士100多人到自己幕下,“以师友处之”。但他当了皇帝后,却不能容忍别人的才学高过他。如写诗写得比他好的薛道衡、王胄,都被他杀死。

杨广继位的时候,荒淫的陈后主死了,杨广亲自给他起的谥号是“炀”。

历代帝王中,谥号叫“炀”的最为恶毒,所谓“好内远礼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偏偏14年后,他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中,被参与叛乱的禁卫军长官用丝巾绞死。他手下的大臣不劳烦心,就地取材,也给了他一个同样的谥号: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