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成长的智慧故事
7840400000094

第94章 扼住命运喉咙的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70年冬天,在波恩一间墙壁歪斜的简陋的小屋里诞生。父母不和,生活贫困,悲惨的童年造成贝多芬性格上的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不羁,在他心中孕育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从12岁起他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助家庭。可以说,贝多芬几乎成了苦难的象征。到了17岁,母亲病逝,把家中最后的钱花光了,留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又得了伤寒和天花。他遭受的不幸,简直不是一个孩子能够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硬挺过来了,既为了家庭生活,也为了自己的爱好,他一直在乐团工作着。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高尚的思想感情:有的像奔腾的激流,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有的如美丽的大自然,淳朴明朗,庄重宁静;有的似素月清辉倾泻在橡树阴中,缥缈轻柔,优美深远……

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刚刚萌芽,在他正要迈入风华正茂的黄金时代之际,他竟发觉自己的听力开始衰退。谁都知道,音乐是离不开耳朵的存在。这位早就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音乐的德国青年,怎么能在26岁的年龄失去音乐的耳朵呢?

起初,贝多芬极力掩饰因耳聋迟钝的缺陷。他避而不参加社会活动,以免别人发现他耳聋。后来,他两耳完全失聪,实在无法掩饰了,就隐居到维也纳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他曾在一份叫做“遗嘱”的文件中倾吐了当时的苦衷:

“我不可能对人家说:‘大点声讲,大声喊,因为我是个聋子。’我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比任何人都要完美,简直是出类拔萃。我怎么能够承认这种可怕的病症呢?当别人站在我的身边能听到远处的长笛声,而我却什么也听不见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耻辱啊!诸如此类的经历简直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我甚至曾想到要了此残生。”

残酷的命运,使这位年轻的音乐家痛苦万分,但最终没能使他消沉,他摒弃了自杀的念头,对朋友说:“是艺术,只是艺术挽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贝多芬决定向悲惨的命运挑战。他在绐朋友的信中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这句话成了贝多芬一生的座右铭,这句话也最能表现出他的坚韧不屈的性格。从此,他比以前更加发奋、努力。他向朋友们描述了自己耳聋后争分夺秒、紧张创作的生活:“一切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休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它醒后更兴奋。”

贝多芬与命运进行艰苦搏斗的时期,正是他一生中创作力量最旺盛、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他的大部分成功之作,都是在耳聋之后创作的,他以惊人的毅力、辛勤的劳动和巨大的成就,掀起了世界音乐史上崭新的一页。

“智慧点拨”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会锤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生活的真谛。中国有句成语说,苦尽甘来。另一句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都是鼓励人要经受住苦难的考验,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要有希望,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会走向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