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71

第71章 灵武园艺试验场的由来

赵生贵

新中国成立前位于灵武县城东南方有5里~7里路的地方,有一个老园子名叫“试验场”,占地60余亩,园内栽着梨树、桃树、杏树、玉皇李子树,沿着围墙还有大红枣树。在园内道路两旁种着兰草花、牡丹花,另有一棵丁香花。每逢开花,人过丁香树时,老远就闻到一股喷鼻香味。在道路上还有一个凉亭,园内每到春暖花开,各种鲜花怒放,尤其每年到了五月端午节时,人们身穿新衣,女人小孩腰里戴着香包包来到试验场观赏游园,真是热闹非凡。1951年,一位果树工程师梅林,经过调查,欲想在试验场栽苹果树,经申报灵武县政府批准,就将试验场作为种植苹果基地。在有了苹果基地的同时,园艺试验场也成立了。1962年,园艺场想扩大果园面积,又在灵武东门外古教场滩新开垦果园,这个地方是过去跑马射箭、杀人、埋死人的场所。此地荒无人烟,到处长满了灯索草、沙蒿草,还有大量的沙丘,每年到了冬天,人们到那里打灯索草,背回去烧炕,做饭。1963年春,白凤魁调到园艺场工作,身为领导,他能为灵武的老百姓办事,办好事,尤其能为穷苦百姓着想,解决困难,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白凤魁自来场后,想要在教场滩、北沙窝、锅底坑、乏牛岗一带建立一个万亩苹果园。每年到了春季,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场干部头戴草帽,身背水壶,肩扛洋锹,到处寻找长毛茸朵刺、甘草秧的地方,挖一挖,看一看,预备开发这个地方栽种苹果树。截至1966年园艺场共有果园面积8000余亩。

我今年82岁,年轻时曾是一名矿山测量技术员,1962年由甘肃省地质局测量队调到园艺场工作,自调场以来,我一直搞果园规划,兴修水利工作。回忆50年代时,园艺场只有2000余亩,60年代后,由于不断开荒造田,扩大果园面积,到80年代,已有5000余亩。在水利建设上,园艺场共有引水主干渠2条,二、三级提水干渠5条,这些干渠都是全场老职工老干部采取大会战的方式一锹一锹挖出来的,5座机坑的土方量是老职工用人工和背斗背上来的。架设二、三级渡槽时,一无图纸,二无设计,三无技术,主要是干部职工发挥集体智慧干出来的。上述所取得的成绩,都是按照党的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用革命的精神创造出来的。为了开发这片果园,在当年的建设中老干部、老职工,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严寒斗,与大自然斗,奋战了几十个春秋。尤其在大兴水利、平整土地、规划园林、架设渡槽时,哪里需要测量我就到哪里工作。我可以自豪地说,园艺场每一块土地都有我的足迹。为了园艺场新老两场建设,我和广大的老职工、干部贡献了25个年头,于1987年因年迈多病,离休回家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