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36

第36章 晨曦透过窗前的随笔

李梦诚

2007年8月9日,园艺场办公室芮欣虹主任来电话:“场新任领导预了解场情,听取对今后发展的建议,务请老同志赐教。”我乃退休干部,幸有国家社保政策庇护,每日饭饱睡足之后,走走快步,逛逛公园,安怡自得舒适有加。始信“夕阳无限好”,不忧“已是近黄昏”!身外之事本不愿涉足,但盛情难却,只好仓促提笔,其中定有许多错谬之处,只供参考,亦请斧正!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明未来路,必究前人行。”有一种说法谓“旧社会园艺场是马鸿逵五姨太的别墅”。此说既无文字记载,又无亲历者印证,本人亦不敢茫然附会。有据可查的是:抗战胜利后,宁夏省政府建设厅,在今场老园子地界圈荒地50多亩,成立了园艺试验站。灵武市原教育局长史盛义之父——史占元老先生便在该站任技师,直至全国解放后,才携家眷离开。旧时的试验站内老灵武的各色水果兼收并蓄,还种有以玫瑰和芍药为主流的各种花草。每到端午前后,灵武人来此游园观花,夺香包、尝大杏,也算是一方盛事。旧建设厅在此地建园艺试验站,可能是因灵武素有“水果之乡”美誉而促成。但那时试验站果园内虽有桃、李、杏、葡萄等十多种杂果,却没有苹果。

苹果的引进是全国解放后,专业技术人员梅林、魏象廷、喻菊芳、张恩珍、张一鸣、高尔谦、区中美等专家学者几十年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成果,灵武园艺试验场引进并成功培育几千亩300多个品种的苹果树的重大意义在于:

一、以事实打破了前苏联专家断言“中国西北部北纬38℃以北不能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神话;

二、在大西北果树业发展中,在被认为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树安全越冬”“病虫害防治”“苹果冬季贮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灵武园艺试验场是宁夏苹果树种植业的龙头企业,是始作俑者,犹如“万里长征中的红一军”“革命起始中的井冈山”。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也被宁夏果树界专家学者所公认。目前,由于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束缚,园艺场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光辉,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永存!后来,虽按农业厅“老场是新场的后盾,新场是老场的后劲”的指导思想,投入巨资和很多人力、物力创建了陶灵园艺场,但只是“后盾”而已,“后劲”却不知从何谈起。

前几年,梅林先生已溘然辞世,目前魏象廷先生也常卧病榻,望场领导能念起他们昔日奉献,在他们最需要呵护的时候,送一点关怀和温暖。

当然,创造园艺场历史的主力军还是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们,只要你们看到那些在20世纪60年代,用铁锹、背篼、小推车等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在沙石不毛、白骨层叠的乏牛岗、教场滩所开垦的几千亩荒地以及现在还发挥作用的二、三队进水渠和各队扬水渠等水利设施,即可想到他们付出的辛劳、智慧及青春。

园艺场的领导走马灯式的调动,自解放初至今,单是当过一把手的就有17位之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各自的任期内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场果树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各自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和失误。这里特别要提及两个人,一位是不论严寒酷暑,整日夹一小锹头,穿梭来往于荒漠与坟茔之间,基本奠定了园艺场如今规模的白凤魁书记和20年如一日、心思全用到园艺场生产发展的王英副场长。他们的英灵将在园艺场这块热土上永存。园艺场基础薄弱,矛盾问题沉积过多,望新一届领导同仁慎记,当官难做人更难。须慎之又慎,廉之又廉,勤之又勤。

下面就灵武园艺试验场自1991年开始的“承包改革”中的利与弊凭敝人亲身经历,讲一点看法,供领导参阅。

一、利。承包前几年,确实使部分职工有了一些比较可观的收入,造就了一批拥有几十万元以上资金的富裕人家。

二、弊。1.改革的时机选择不当。改革起动之时,恰逢场大部果树逐渐进入衰老期,而其他市内外果树场家的果树则刚进入盛果期的态势。改革领导者片面看重改革所能激发的人的主观因素,而忽略了果树生产受自然制约的客观条件。对果树老化后的生产退路也欠考虑,致使七八年之后,在苹果市场供大于求的冲击下,很快出现了“苹果不及山芋蛋,任烂任臭堆如山”的不堪入目之状。场子和职工都陷入经济困境之中。

2.改革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主线。当时的上级部门领导一味坚持“两个一百万”,即年收承包费一百万,年收抵交承包费苹果一百万。而不考虑场子的客观困难和市场因素。虽经当时场领导多次据理力争,但收效不大。这是激化愈演愈烈的场群矛盾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很多事情一贯如此,决策时主管上级部门大包大揽,出了问题后,全场领导要负全责。“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是往日场领导难抹的记忆。

3.改革是一场大部分群众没有要求,也搞不明白的经济体制大变动。反对之声不但来自群众,且来自干部,持续多年未曾稍减。

园艺场诸多不安定因素皆发端于此。

对今后灵武园艺试验场的发展讲几点看法:

一、挂靠于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这样的大型企业,专门从事以“改善城镇生存环境”为目的的防沙治沙的林果业种植活动,破茧复伸,走出困境。

二、走长枣、葡萄等小杂果生产基地之路。力争改善旧境,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三、下大力气重新组合有志之士,学习山东等老果树基地先进技术,克服重茬等制约条件,重建高产优质苹果基地,重振1989年时园艺场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