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11

第11章 我在园艺场的26个春秋

喻菊芳

在灵武园艺试验场,我工作了26年,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在这26年中间,有很多铭心刻骨的记忆。

难忘的1964年

1964年4月3日,我和爱人魏象廷离开王太堡农业试验场,来到这里。那时正处于全国学习雷锋、树新风的高潮,全场职工劳动热情很高,共青团组织团员和青年搞义务劳动、文体活动。干部除白天上班(或劳动)外,晚上还要学习两小时。虽然工作很紧张,生活十分艰苦,但在精神上感到很充实。1964年8月30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日子。我因前置胎盘难产在区附属医院被救,母子平安。为此我一直在感激救命恩人邹光珩大夫和关心过我的园艺场的领导和同事,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恩情(为此我们将儿子取名跟东、女儿改名卫东)。因为剖腹产,我手术后身体非常虚弱,孩子无奶吃。当时场里只有一头奶牛,每天产奶有限,可是领导却对我特殊照顾,每天给我们孩子两斤牛奶,使孩子健康成长,也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使我能专心工作。我的身体本来不好,患有肺结核和贫血症,加上动了手术,身体恢复很慢,伤口很痛,腰不能伸直,可是当时全场干部职工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大渠,我实在待不住了也拿起铁锹去挖大渠。一出门碰上党委书记白凤魁,他挡住了我的去路说:“看你这女子,都快成残废的人了,腰都立不起,还能挖渠?快回去歇着,病好了再多干点不就行了吗!”他自己扛着铁锹朝大渠走去。我被感动得流泪,作为一位老干部和领导,对同志的关心似乎是很平常的,然而对于一个有困难而还迫切需要帮助的病人来说又是多么巨大的鼓舞!从此以后,我的脑海中总响着这位党委书记的话“病好了多干点”,所以我在灵武园艺场干工作只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讲条件,争报酬,只想多干点,报答党的恩情。

果树育苗工作

灵武园艺场1964年的果树面积为100多亩,产水果10万斤左右。在场的东南北方向全是沙荒地,大有发展前途。按照党委的要求,计划发展果园万亩。为了给新迁果园和试验课题提供优质苗木,总结过去的弊病,场里让我负责全场的果树育苗工作。苗圃地是原酒厂院内外和一三队新开的荒地,地力瘠薄,保水力差,全年灌水量大于一般田坑的三倍。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困难多,还有一多是地下害虫多,稍不注意树苗会在几天内被虫咬吃一空,三天两头就得防虫。总之,新开荒地育苗问题很多。但我们知道这些苗子的重要用途,成天在苗圃地干活,从处理种子到播种、管理、挖苗,每一环节都与工人一起干(如刘生祥、周青霞、苏玉凤等)。嫁接时期更加忙碌,一方面要蹲到田里芽接,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接树的那种滋味真不好受,树苗密植,行距很窄,苗地里不通风,热得汗流浃背,牛虻、蚊子叮在身上,赶不跑,咬到脸、脖子、手和脚上又痒又痛,另一方面我是技术员,工作是多项的,还要跑到各队剪品种接穗。接穗不但供给自己苗圃用,区内各县和内蒙古、陕西等兄弟省市也常有人来园艺场采接穗。遇到中午或星期天,如果外市县、外省林场来人采穗,我经常放弃了休息,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虽然我自己吃点苦,却给外市县、外省的同行们留下了灵武园艺场的干部职工敬业、热情的印象。因为育苗面积大(200左右),所以每年的芽接任务也很大,嫁接是有时间性的且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时间要求。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园艺场还曾用过劳动竞赛的办法,各队选送嫁接能手参加比赛。我记得1965年一次比赛中,职工苏玉凤获得第一名,唐秀琴获得第二名,园艺中学的学生杨素霞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样一来,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加快芽接速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斗期间,我和一些工人还在苗圃地接树。在我管理育苗期间(包括我主管三队时的育苗数),共培育出各种优良果苗60万株左右。这些苗木除满足本场大发展时需要,还提供给区内外一些林果单位,同时我还总结出一套适合宁夏特点的育苗方法,并摸清了不同树种的芽接最适时期。这些经验在不同场合作过宣传,从而使宁夏的果树育苗技术得到了普及。每当我踏上灵武园艺场四队的三级提水高坡,眺望眼前一片碧绿的树海时,心中都涌动着热潮,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为这都是我亲手培育和亲手栽种的苗木,难怪我对这些果树有这么深的感情。

花期防霜冻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每当果花开放的时候,寒流、降温天气频频发生,年年的防霜冻已成为惯例,灌水或放烟同时进行。明知放烟防冻的效果甚微,但也要防,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得干。从3月中旬到5月上旬,我家院内总挂着温度计。我的老伴魏象廷天天晚上要起来八次看温度。记得1974年从4月21日~5月9日共放烟防霜5次。当气温降到近零度时,他就通知防霜。场领导也值班,每个干部、工人都有思想准备。只要听到防霜广播一响,全场职工都自觉地起来各奔自己的岗位点着麻黄渣,熏烟。我主管的三队战线很长,从品种圃(60年代的苗圃)到公路北试验田和队部前后。放烟点离我家很远,半夜三更走东串西检查放烟,双膝关节的骨质增生,血压低,头晕,随时有昏倒的危险。加上妇科病行动很不便。就这样谁也劝不住我,因为我和全场职工一样把防霜冻保产量作为自己必尽的义务。职工们觉悟也非常高,没有人叫苦,没有人有怨言。为了防止霜冻的侵害,1978年~1981年,我的爱人魏象廷进行利用喷灌预防苹果花期霜冻的研究并在园艺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霜冻效果十分明显。自1978年~1985年每年在二队自灌浸区和一级两个区用这种方法预防花期霜冻成为我国果树上利用喷灌花期防霜冻的第一家。这项试验于1984年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废寝忘食,一心用在果林里,这是我们这一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天职和本能。

这里有我的事业和希望

我在园艺场的26年岁月里,搞过育苗、干过农村果园改造、果品培育等工作,还主管过三队和一队的技术工作,主持和参加过多项试验,还给园艺中学“五七”学校任过教。我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果树新品种选育工作,这是一生最有意义、最有乐趣的事业。果树育种周期太长,一般人不选择这份工作,我却选了。因为我从一些资料上看到,在香港市场上美国的苹果售价一箱顶我国的三四箱。我们的梨只有让小商贩沿街叫卖,连货架上都排不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能吸引人的新优品种。知道了这种情况我心里很不痛快,于是我下决心要培育自己的苹果品种打入国际市场,为国争光。1965年,灵武园艺场和农科所园艺场正式分家之后,作为场方留下的四名科技人员(我、魏象廷、张恩珍和许文贞),我就着手开始这一工作。1969年开始至1989年的20年中我一方面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引进的222个苹果品种,63个桃品种,几十个杏品种,45个梨品种,15个枣品种作了系统全面的调查、记录,获得科学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并从中选出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牌推广。花费了我18年的工夫,苹果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的成果于1986年获区所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科学工作者,工作上必须要精益求精。我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地理和气温等因素,引入的品种在宁夏栽培总是有些弊端,我想必须培育宁夏自己的新品种方有发展前途。在1970年我着手对我的同事江育杞同志1961年播种的自然授粉的实生苗进行观察记载,期望能从中选出良种,这个工作到1989年结束,从中选择了宁香(2-10-3)、甜国光(2-10-19)和脆苹(2-9-16),于1989年9月10日由区农业厅主持和组织了鉴定。1967年宁夏苹果幼树遭受一次严重的冻害,此时我更感到自己培育新品种的重要。为了有目的地培育我区优良早、中、晚熟苹果品种,1970年5月4日,我给魏象廷当助手采用金冠当母本,分别以金冠、倭锦、红魁、黄魁、紫云、大秋果当父本的人工杂交育种工作。1971年3月22日播种,1973年4月13日将获得的杂交种实生苗定植于二队二级选种圃。1978年开始结果,我们就开始对这些实生苗进行观察、记载,把这些果子当宝贝看,果子快成熟时每天总是提心吊胆的,一天看几次,只怕丢失了,并将它们的各种性状认真观察,并记录得仔仔细细。1980年从大量结果的实生苗果中选育出品质优良又丰产的单株6个,进行繁殖树苗子推广的准备。天道酬勤,经过不懈的努力,1985年,70-3-2(宁秋)这个单系的子代幼树开始结果了。由农业厅主持组织全区果树专家当场验收鉴定。宁秋通过了鉴定,1986年获奖,它以综合性状超过美国的优良中熟品种祝光,成为中熟苹果品种的佼佼者。1987年4月2日,当我和老伴魏象廷代表灵武园艺场在自治区第五次科技成果奖励大会上接受自治区领导颁发的奖状和证书时,心情很激动。我们把这份荣誉与奖励当做培育新品种的开端,以此鞭策自己加倍努力,培育更多的新、优品种,为国争光。在1990年1月6日~16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大会中,我们的“宁冠”(70-2-39)苹果受到了北京市农业部、国家有关领导和参观者的好评。同年3月2日在区科委的主持下组织了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宁冠(70-2-39)和宁锦(70-2-43)两个新品种的综合性状分别超过了金冠和国光。表现为外观美丽,品质优良,丰产耐贮,已创国家先进水平。此项研究已作成果登记。我在灵武园艺场主持和参加的研究课题中有五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有三项正在申报奖。

我从事着林木果品科技的研究培育,在追求和奉献的路途上,我将在育种和引种试验中选出几个能推广的好品种。能取得这些成绩,与领导的支持和其他科技人员及工人同志的紧密配合分不开的。我和我的同伴们相处得很融洽,彼此都能赤忱相待,互相尊重。20多年的朝夕相处使我对这里的人和树都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在这里有在关键时期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和朋友,有与我并肩的同志,有我亲自培育的果树,也有我辛勤劳动得到的点滴成绩——我的事业。在灵武园艺场这片热土上,我曾洒下辛勤的汗水。这是一片热土,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26年的春天里,我和职工们辛勤劳动,春天迎接五彩缤纷的花季,秋天拥抱累累果实。我们共享丰收的喜悦,一筐筐色泽艳丽的大苹果和金黄透亮的锡山酥梨,还有美味的水蜜桃、大红枣和玫瑰香葡萄……这里每年生产上千万斤的水果,成为宁夏第一大果园,给塞上江南增添了更加绚丽多彩的色彩。多么美好的灵武园艺场,送给我26个春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