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7833900000003

第3章 自阙潜归夜醉于瓮

回到家中,张恒回想起京城的经历,犹感惊心。跟道友和家人谈起京城事情,总是感叹说:“吾几落世网,今换吾素矣。”又说“吾神仙之狡狯者”。不少文献对此有所记载。

《汉天师世家》记载:

十二代天师,讳恒,字德润。经史过目,悉不忘。唐高宗遣使召至,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对曰:能无为,则天下治矣。上嘉之。尤善幻术,自言:吾神仙中之狡狯者。一日,自阙潜归,叹曰:吾几落世网。学道于家,尝推瓮于室中,对妻子茹荤饮酒,夜发瓮皆在瓮中,经日不坏。年九十八而化,元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九(见《道藏》第5册第510页)“张仲常”条称:

张仲常字德润,仲达之长子。通览儒书,亦有神异。唐高宗召至阙,潜归,叹曰:吾几落世网。学道于家,传守真人之法,能分形变化,尝推瓮于室中,与妻茹荤饮酒,夜醉于瓮傍,吐其中,经日不坏。年九十八岁卒。一云日埋瓮于室中,对妻子茹荤饮酒,夜发瓮,皆在瓮中,经日不坏。

《三洞群仙录》卷六(见《道藏》第32册第269页)“德闰瓮中”条称:

《天师内传》:张仲常字德闰,天师玄孙,常应聘至阙,潜归叹曰:吾几落世网。室中常埋一瓮,每对妻子茹荤饮酒,夜皆在瓮中,经日不出。

张恒天师把自己比喻成大山里自由飞翔的鸟儿,性本爱丘山,几乎被世俗的大网网住,关进鸟笼子里,失去了自由。还好,张恒天师是神仙中人很狡猾聪明的那类,没那么容易被关进鸟笼子里。有了这次经历,他对朝廷后来的征召一概拒绝。哪有回到大山里的小鸟,还会再飞回鸟笼子里去的呢?

此后,人们又再次见到张恒天师的幻术。这次的幻术更为特别,他在家里埋上一个大陶瓮,每天对着妻子孩子饮酒吃肉,到了晚上打开大陶瓮一看,全家人都在里边。令人神奇的是,那时候并没有冰箱,而张恒放在大陶瓮里边的酒肉菜肴从来不会腐烂。有的人以为张恒终日饮酒吃肉,颇为消沉。其实,这又误解了他的用心,这又是他接引修道者的权宜法门。听那些高人说,张恒瓮中饮酒的含义颇深,正所谓“醉眼看世人,壶中天地大”。当世人以妄为常,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是颠倒的。“醉眼看世人”就是要将人们颠倒的世界观重新颠覆过来。“壶中天地大”是喻一物一世界,一瓮一宇宙。修道之人须明了人身乃小宇宙,不能让各种狭隘的情绪堵塞这个小宇宙,而应当向身外大宇宙开放。去感受季节的变迁,宇宙的变化,随着自然之流,不排斥,不抗拒,倾听宇宙的天籁之音。

张天师第十二代孙除嗣教天师张恒之外,《吴中人物志》“列仙”中还记载了南朝时期,汉天师十二代孙张道裕来江苏省常熟传播道教的事迹。兹转录如下以备考。

张道裕,字弘真,汉天师十二代孙。梁天监二年来居虞山,感异梦,即于山下建治,号招真。创廖阳殿、虚皇坛,手植七桧,又尝炼丹,凿井藏之。

天师世家,向来不乏高寿者。也许跟修道有关,张恒天师也是高寿者之一,他九十八而化。据说龙虎山的天师井为冢井,内有多位天师的墓。第十二代天师张恒也埋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三年,被追封为上清玄德太和真君。明太祖朱元璋和高道白玉蟾有赞第十二代天师张恒的诗。诗中对张恒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和主要功绩加以了精炼的总结。

朱元璋诗赞“第十二代张恒”:

道德齐名,鞭雷策霆。按剑瞑目,妖气不生。

神游八极,上至天京。宜哉宿缘,物外常明。朱元璋:《皇明恩命世录》卷之一,“太祖高皇帝赐龙虎山二十代天师赞”。

白玉蟾《赞历代天师》第十二代讳仲常,字德润。

鹤书曾诏赴宸京,归作分形化景人。昨夜饮酣曾吐酒,醒来又薄瓮头春。白玉蟾著,盖建民辑校:《白玉蟾诗集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64页。